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的防治体会

    作者:张玉华

    近年来,由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增多,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人也相应增多.破伤风抗毒素系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匹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是专供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特异性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类毒素反应往往发生在过去曾经注射过的患者中.反应可发生在注射部位,呈现红肿和瘙痒、局部淋巴结肿大,也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关节痛和虚脱等.反应产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培养基中含物如蛋白胨等所引起.注射前后要注意多方面问题,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笔者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 避免破伤风抗霉素药液浪费的方法

    作者:魏红云;高钰琳;秦亚美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等患者,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 U肌注.临床工作中,从配制试敏液汉到注射完TAT,常规程序易导致药液的浪费.

  • FK506与心脏移植

    作者:孟旭;陈宝田

    FK506是土壤链霉菌属提取的抗霉素代谢物.日本学者[1,2]首先做了基础研究报道;多项体外实验表明FK506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应,其免疫抑制有效浓度(IC50)为0.1nmol/L,是环孢素A(GsA)IC50(10nmol/L)的1%[3];动物实验证实FK506能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4].1994年FK506在美国获FDA批准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用药.

  • 浅议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蔚蓝;刘钰;冯成云

    抗菌素在临床上的广范应用,为抗感染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特别是近年来新的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和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由于人们的盲目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日趋增多.据报导:金葡萄对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过去被认为是抗假单胞菌的喹诺酮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多粘菌素B也出现了50%以上的耐药菌株,其他抗霉素的耐药率更高,这些都造成了治疗疾病的困难,为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的增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感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抗霉素产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作者:王怀旺;陈晓明;林永勉;郑卫

    目的 对一株抗霉素产生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优化发酵条件.考察多种氨基酸的添加对抗霉素效价的影响. 结果 优化后发酵条件为:豆粕粉2.0%,可溶性淀粉2.75%,葡萄糖1.25%,硫酸铵0.6%,碳酸钙0.1%,pH 7.0,接种量1.25%,通气量1∶1.2 (v/v),转速为250r·min-1,28℃发酵72h. 结论 采用上述优化条件后抗霉素的效价有显著提高.

  • 1株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41-51发酵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聆莉;李红玉;王帆;沈会芳;林壁润;张英;周光雄

    目的 对1株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真菌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 No.H 41-51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对H41-51发酵物菌丝体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液液分配萃取、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HPLC制备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分离时以白色念珠菌为指示菌采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采用NMR、MS等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分别将其鉴定为3,3-二-吲哚-2-羟基-丙醇(1)、dankasterone(2)、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3)、Calvasterol B(4)、CalvasterolA(5)、抗霉素A1a(6)、抗霉素A1b (7)和甘油醇-1-单油酸酯(8).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5对MCF-7、SF-268和NCI-H460细胞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和7表现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论 菌株H41-51发酵可产生多种不同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2~5对MCF-7、NCI-H460和SF-268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6、7具有抗白色念殊菌活性.

  • 南海红树林海泥中分离的抗真菌放线菌No.H75-11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徐文;王成;周光雄;姚新生;林壁润

    目的 对我国南海红树林底泥来源的一株放线菌中的抗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层析手段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结果 从抗真菌活性菌No.H75-11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采用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1)、尿嘧啶(2)、[N.N'-(3,3'-二乙基二氨基甲酸酯)-(4,4'-二甲基)]-二苯基脲(3)、抗霉素Aa1(4)、抗霉素Aa2(5)和4-(2-羟基乙氧基)-3-甲氧基一苯甲酸(6).结论 化合物4和5为抗霉素(antimycin)家族成员,初步的活性测试表明其对白色念珠菌显示出明显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与6为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本文首次报道了它们的核磁数据.

  • 抗霉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洪升;车茜;李德海;顾谦群;朱天骄

    本文主要根据抗霉素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特征、生物活性、生物合成途径及化学合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抗霉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研究

    作者:林宇涵;王怀旺;洪秀清;林永勉;郑卫

    抗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04114,经紫外-氯化锂复合处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No.1-095,其抗霉素摇瓶发酵效价为170mg/L,且遗传稳定性良好.经发酵过程工艺优化,菌株N0.1-095摇瓶发酵效价达220mg/L,较出发菌株FIM-04114提高了63.0%.在50L自动发酵罐上发酵,抗霉素效价为206mg/L.

  • Cu2+配位逆流色谱分离纯化抗霉素同系物

    作者:陈秀明;方东升;温耀明;周璟明;谢颖;郑卫

    应用Cu2+配位逆流色谱对抗霉素发酵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研究,选择正己烷/甲醇/乙酸乙酯/水(5:3:2:2,V/V)为两相体系,以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单组份纯度.实验结果表明Cu2+配位逆流色谱可将抗霉素粗品分离纯化,得到9个纯度96%以上的抗霉素单组份,收率达60%以上.

  • 抗生链霉菌200-09的抗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王帆;陈芳;郑新恒;林壁润;周光雄

    目的 研究一株抗生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方法 对抗生链霉菌200-09的发酵菌丝体采用95%乙醇提取,经过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层析、ODS开放柱层析和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采用纸片法和MTT法分别对化合物进行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17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抗霉素A1a(1)和A1b(2)、A2b(3)、A3a(4)和A3b(5)、A7b(6)、A10a(7)和A10d8)、A15(9)、A16(10)、kitamycin A(11)、urauchimycin B(12)、deisovaleryblastomycin(13)、stmptomyceamide C(1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6)、过氧化麦角甾醇(17).结论 化合物3、6-13及15~17均为首次从抗生链霉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3均有抗白念珠菌和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1~10的抗白念珠菌活性显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