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链霉菌I06A-00625发酵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

    作者:贾贝;何宁;赵莉莉;余利岩;蒋忠科;姜蓉

    目的 从链霉菌 I06A-00625(cpcc201504)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 X-5、葡聚糖凝胶 LH-20 和HPLC 色谱对发酵液中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高分辨质谱并结合 1H-NMR 和 13C-NMR 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 6 个单一组分,分别为化合物I06A625A、206A 和 206B 及 3 个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Tetramycin A、Tetramycin B 和 Tetrin A.其中 206A 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I06A625A 具有抗铜绿色假单胞菌活性;Tetramycin A、Tetramycin B 和 Tetrin A 具有抗真菌活性.结论 链霉菌 I06A-00625 可产生抗铜绿色假单胞菌的核苷类化合物及抗真菌的四烯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

  • 单链抗体与力达霉素融合蛋白在链霉菌中的表达

    作者:李保卫;胡云峰;王丽非;崔智慧;洪斌;邵荣光

    目的 构建可表达力达霉素(LDM)辅基蛋白基因与抗Ⅳ型胶原酶单链抗体(scFv)融合蛋白的重组菌株,获得既具有靶向性、又具有抗肿瘤活性的scFV-LDM.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BS03 为基础构建同源双交换质粒pBS-scFv,利用接合转移将该质粒转入球孢链霉菌(S. Globisporus)C-1027,根据抗性差异筛选获得重组菌株.用PCR、DNA 印迹法对重组菌株进行验证.用SDS-PAGE 检测重组菌株中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用抑菌圈试验检测重组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 经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菌株S. Globisporus C-1027-scFv.PCR 显示重组菌株扩增产物与预期一致,DNA 印迹分析显示重组菌株得到与预期吻合的杂交片段,表明scFv-LDM 融合蛋白基因已经成功取代LDM 辅基蛋白基因.SDS-PAGE 结果显示重组菌株不再产生辅基蛋白.抑菌圈试验显示重组菌株发酵液在第5 天能够检测到抑菌活性.初步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产生scFv-LDM 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产生scFv-LDM 融合蛋白且具有分泌活性的重组菌株.这对改造和研发新型单抗导向药物有实际意义.

  • 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作用的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2754R的研究

    作者:蒋忠科;张洋;郭连宏;姜蓉;孙承航

    目的分离鉴定链霉菌 I06A-02754发酵液中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VEGFR2-CD)抑制活性的强极性次生代谢产物。
      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MPLC、HPLC等分离手段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 UV、IR、HR-ESI 质谱、1D-NMR 和2D-NMR 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以 ELISA 法检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对 VEGFR2-CD 的抑制活性;以 MTT 法检测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
      结果从发酵液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极性较大的胡桃霉素类次生代谢产物--2754R;其化学结构与胡桃霉素D 一致,对 VEGFR2-CD 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MTT 实验显示化合物2754R 对 HepG2细胞、MCF-7细胞和BEL-7402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0μmol/L)。
      结论化合物2754R 是具有 VEGFR2-CD 活性的胡桃霉素类次生代谢产物。

  • FK506与心脏移植

    作者:孟旭;陈宝田

    FK506是土壤链霉菌属提取的抗霉素代谢物.日本学者[1,2]首先做了基础研究报道;多项体外实验表明FK506有良好的免疫抑制效应,其免疫抑制有效浓度(IC50)为0.1nmol/L,是环孢素A(GsA)IC50(10nmol/L)的1%[3];动物实验证实FK506能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4].1994年FK506在美国获FDA批准为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用药.

  • 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型BAC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作者:戴素琴;周围;邢玉华;刘体颜;谭俊杰;曲国龙;王微;刘刚;陈惠鹏

    目的 构建可由大肠杆菌接合转移至链霉菌并整合至其基因组的穿梭型BAC载体,以实现大片段基因簇在大肠杆菌中完成遗传操作后,转移至链霉菌中进行异源表达.方法 从原始B载体pBeloBAC11出发,利用pKD46介导的Red同源重组技术,将一段包含接合转移元件oriT、定点整合元件attp-int和安普霉素抗性基因Am的DNA片段替换其上的氯霉素抗性基因,该DNA片段通过PCR扩增得到,两端为待替换氯霉素抗性基因上下游55 bp的同源臂,替换后的载体通过酶切连入链霉菌组成型启动子ermEP1P2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以验证其接合和整合功能.结果 原载体pBeloBACll的氯霉素抗性基因被成功替换,得到载体pBTIBAC1,利用该载体可在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TK24和1326中表达GFP,在pBTIBAC1上插入新的多克隆位点(MCS)后得到载体pBTIBAC11.结论 pBTIB AC11载体可通过接合转移携带外源基因片段进入链霉菌并整合至其基因组中,同时保留了原有BAC载体的功能元件,为大片段在链霉菌中的并源表达奠定了基础.

  • 抗肿瘤环肽YM-216391在异源宿主中的生物合成

    作者:王凌云;JIAN Xiao-hong;蹇晓红;唐功利;张部昌

    目的 筛选链霉菌宿主并异源表达环肽YM-216391,为组合生物合成新化合物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包含YM-216391合成整个基因簇的黏粒导入不同的链霉菌中,分析不同宿主YM-216391表达量,并探索培养基配方.结果 YM-216391在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变铅青链霉菌(S.lividans 1326,S.lividans TK24)和金色链霉菌苏州变种(S.aureus var.suzhouensis var.Yen SP-371)宿主中均可实现异源表达,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YM-216391表达量达到(5.664±1.176) mg/L.结论 YM-216391在不同链霉菌宿主中均可表达,其中在S.albus中表达量高.

  • 链霉菌产生的纤溶活性蛋白酶Cgw-3的初步药效学

    作者:武临专;龚勇;陈日方;王以光

    链霉菌是当今抗生素产生及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链霉菌为非致病菌,不产生内毒素,工业化培养条件相当成熟。多数链霉菌还外分泌多种蛋白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链霉菌还能产生蛋白酶抑制剂保护所分泌的蛋白不受破坏[1,2]。从链霉菌代谢产物研制纤溶活性蛋白酶的主要优点是发酵工艺成熟,生产成本低,产物的提取、纯化也可能比较简便。从链霉菌中开发纤溶活性蛋白酶,目前还不多见[3,4]。本实验室利用本所设计的模型,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链霉菌,其发酵产物Cgw-3在体外显示纤溶活性[5]。本文用金黄地鼠软脑膜血栓模型和大鼠实验性颈动脉模型研究了Cgw-3的体内溶栓活性,并对Cgw-3在体外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了研究。

  • 他克莫司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海;张弋;徐彦贵;任海霞;何振梅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从链霉菌属中分离出的发酵产物,其化学结构属于大环内酯类.为一种强力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白介素-2(IL-2)的释放, 全面抑制 T淋巴细胞的作用,较环孢素(CsA)强100倍.近年来,作为肝、肾移植的一线用药,已在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上市.临床试验表明,其在心、肺、肠、骨髓等移植中的应用有很好的疗效.同时 FK506在治疗特应性皮炎 (AD)、系统性红斑狼疮 (S LE)、自身免疫性眼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分泌链霉亲和素菌株的筛选及所产链霉亲和素性质的研究

    作者:刘丽;王秀芳;宋淑霞;侯洁;吕占军;闫振权

    目的筛选分泌链霉亲和素的菌株.方法在河北省范围,于不同的时间、地域、植被状态取土,接种高氏一号培养基,选取可能的放线菌菌落,接种葡萄糖-天冬酰胺液体培养基;用ELISA方法检测菌液以判断是否产生链霉亲和素,筛选出1株产链霉亲和素较高者,命名为L-183,大量培养L-183后,用亲和层析提取链霉亲和素,并对其性质做鉴定.结果L-183分泌的链霉亲和素产量高,达76 mg/L;相对分子质量为 62.2 ku,等电点为6.0.结论L-183有可能成为生产链霉亲和素的菌株.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银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从链霉菌属或小单孢菌培养液获得或半合成制取.化学结构是由一个或多个氨基糖与氨基环醇以苷链相连结组成.

  • DNaseⅠ消化前后的链球菌抗原对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作者:蔡怡华;郑捷

    目的 观察DNA酶(DNase Ⅰ)消化前后的链球菌抗原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增殖反应的影响.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5例,正常人10例.取外周抗凝血,分离并培养PBMC,分别使用A型β溶血型链球菌全菌抗原(SA)和DNase Ⅰ消化后的链球菌抗原(DNase Ⅰ-SA)刺激PBMC,72 h后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并比较PBMC增殖反应的差异.结果 DNase Ⅰ-SA与SA比较,无论在高浓度还是低浓度时,前者刺激患者PBMC增殖反应的能力均明显低于后者(P<0.01);在正常人,高浓度时DNase Ⅰ-SA对PBMC刺激的增殖反应与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低浓度时DNase Ⅰ-SA刺激后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低于SA(P<0.05).进一步比较患者和正常人对SA和DNase Ⅰ-SA刺激后增殖反应的差异,发现当抗原浓度为25μg/mL时,患者PBMC对SA刺激后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患者PBMC对DNase Ⅰ-SA三种剂量刺激后的增殖反应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对SA和DNase Ⅰ-SA刺激后增殖反应的差值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链球菌DNA可能参与了感染诱发银屑病的发生.

  • 一株青藏高原来源的链霉菌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分析

    作者:黄青兰;袁文婧;庄原;罗清;彭程;叶波平

    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将一株分离自中国青藏高原土壤的菌株167-2-28鉴定为链霉菌属放线菌.菌株167-2-28为革兰氏阳性菌,在高氏合成琼脂培养基上,基内菌丝呈红褐色,气生菌丝为灰粉色,产生浅褐色可溶性色素,孢子链为螺旋形,孢子呈椭圆形,大小约为(0.7 ~0.8)μm×(1.0~1.4)μm.菌株167-2-28的DNA G+C含量为68.3 mol%,以MK-9 (H6)为主要呼吸醌,其细胞中主要的脂肪酸为iso-C16∶0(18.6%)、anteiso-C15∶0(16.6%)、anteiso-C17∶0(11.5%)和summed feature 3(C16:1 ω7c/iso-C15∶0-2OH)(14.2%).对16s rRNA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S.novaecaesareae NBRC 13368T(99.57%)、S.phaeoluteigriseus ISP 5182T(99.28%)和S.pseudovenezuelae NBRC 12904T (99.21%)等菌株亲缘关系较近,与菌株S.novaecaesareae ATCC 27452T的主要区别在于:菌株167-2-28在ISP3、ISP4、ISP5和ISP7培养基上可产生气生菌丝,并能产生H2S和利用柠檬酸.初步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67-2-28在高氏合成培养基中培养时,获得的乙酸乙酯提取浸膏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黑曲霉有较弱的拮抗活性,其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32,16,50,100 μg/mL和>500 μg/mL;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和真菌(白色念珠菌和禾谷丝核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 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的FK506结合蛋白

    作者:陈纯;林风;黄捷;陈崇宏;程元荣

    目的分离吸水链霉菌菌体蛋白质,探讨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的FK506结合蛋白(FKBPs). 方法制备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菌体蛋白,分离蛋白质并进行PPIase酶活性测定. 结果获得吸水链霉菌的蛋白谱型,其中25 kD蛋白质及15.5 kD蛋白质具有PPIase活性,初步认定相当于FKBP25及FKBP12. 结论西罗莫司产生菌-吸水链霉菌中存在二种FKBPs,即FKBP25和FKBP12,与前人报告不合.

  • 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中吩嗪生物碱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

    作者:吴正超;郑六眷;陈耀龙;李洁;陈玉婵;章卫民;张长生;李苏梅

    目的 对从广西北海斜阳岛海域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 对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的发酵产物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等手段纯化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化合物进行了抗菌、卤虫致死以及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 从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甲氧基吩嗪(1),1-羟基吩嗪(2),吩嗪-1-羧酸(3);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3对白色念珠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和微弱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发现了1株能够产生3个不同吩嗪生物碱类抗生素的海洋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0428.

  • 二株具有抗菌活性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袁桂峰;黄大林;除雅娟;刘菁;陈建宏;陈森洲

    目的 了解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海水配制高氏培养基分离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提取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进行抗菌实验,同时提取其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16S 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提取到的二株典型放线菌发酵液具有抗菌活性,同时将二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的16S rDNA,经测序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显示,所获的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与链霉菌属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BH20095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链霉菌的菌株Streptomyces aurantiogriseus AY999773的变种,BH200954初步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仙台链霉菌.结论 分离来自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中的二菌株其发酵产物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进行新药开发利用的潜力.

  •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的临床报告

    作者:王长希;郑克立;赵亮;陈立中;费继光

    雷帕霉素(RPM;国内商品名:雷帕鸣;由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吸湿链霉菌属产生的天然发酵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排斥活性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共有23例肾移植受者接受了RPM的治疗,报道如下:

  • 一种新的抗革兰阳性菌药物:达托霉素

    作者:程志祥;徐建民

    达托霉素(Daptomycin)是从一株发酵的链霉菌属玫瑰色孢子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独特环状结构的脂肽类抗生素.它由一个十碳烷侧链与一个环状β-氨基酸肽链N-末端的色氨酸连接而成.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作者:赵香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自1994年链霉素发现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从它们的来源可分为三类:(1)源于链霉菌属培养液,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核糖霉素;(2)源于小单包菌属培养液,如庆大霉素、西索霉素、小诺霉素等;(3)人工合成,如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等.``

  • 来源于海洋链霉菌属的宜他霉素

    作者:徐金楠;姚文兵;顾觉奋

    如今,医院(HA)相关型和社区(CA)相关型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大量出现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去寻找有效的新型抗生素.然而,陆地资源的减少,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有待开发的海洋资源.在浩瀚的海洋中存在着大量令人激动、活性独特、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已成为发现重要先导药物和新的生物作用机制的主要源泉.本文将综述来源于海洋链霉菌属放线菌CNS-575且具有很强抗MRSA活性的宜他霉素,主要从其来源、化学性质、结构、活性以及未来开发价值进行论述.

  • 维吉霉素类抗生素新化合物X-435-C的产生菌X-435的初步分类鉴定

    作者:赵洪娟;张月琴

    菌株X-435是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维吉霉素(virginiamycin)类抗生素产生菌,它与已经报道的维吉霉素类抗生素的产生菌相比较,在气丝的颜色、孢子链的形状和孢子的表面形态等方面比较接近于菌株S.graminofaciens(IFO13455)和S.pristinaespiralis(IFO13074).因此,进一步对这三株菌进行r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435与IFO13074、IFO13455两株菌不属于同一个种群,因此认为,菌株X-435是一株不同于已知的维吉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菌的菌株,可能是一个新种.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