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受鼠形成异基因嵌合体与移植物存活的关系

    作者:于平;熊思东;何球藻;储以微

    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可诱导形成针对供体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可能是克服器官移植排斥的有效途径.我们曾报道利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可成功诱导受体动物建立异基因嵌合体,维持时间超过100 d.但嵌合体与移植物存活的关系,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我们通过2个移植模型观察了异基因嵌合体与移植物存活的关系.

  • 采用放射性骨显像评价rhBMP-2与珊瑚人工骨复合植入狗牙槽骨后的成骨效能

    作者:严宁;李小兰;孔卫东

    目的 探讨应用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珊瑚人工骨在体外复合后植入狗缺损牙槽骨中后的成骨效应.方法 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后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99Tcm-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类型的骨移植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 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单纯珊瑚骨组(P<0.05);4周和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能早期判断移植骨的成活情况及成骨效果.

  • 个体化液体输注次序对游离皮瓣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樊珊;林华;胡靖;孟阳;侯悦;李欢;董阿姣

    目的:探讨个体化液体输注次序对游离皮瓣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四肢创面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患者参考其生理生化指标调整液体输注次序,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嘱单的液体次序执行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血管危象及术后10 d移植皮瓣坏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试验组患者发生血管危象6例,对照组16例;术后10 d试验组患者移植皮瓣坏死3例,对照组坏死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95,5.299;P<0.05)。结论按照个体化液体输注次序进行液体输注可有效减少游离皮瓣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血管危象及皮瓣坏死的发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移植术后早期动脉阻力指数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罗晓莉;王庆华;朱建平;蒋彦;江丽;洪峻峰;曾章新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并探讨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 年12月 317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且血清肾功能指标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肾叶间动脉RI中位数为分界,入选病例分为A组(RI <中位数)和B组(RI ≥中位数).应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供者年龄、供肾冷缺血时间、HLA错配位点、受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FK506浓度、CsA浓度、24 h尿蛋白含量均考虑为可能影响RI的指标,纳入分析RI的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分析A组与B组术后肾移植物的生存率.结果 以中位数RI (0.64)为分界,A组144例, B组173例.影响RI的因素有受者年龄、24 h尿蛋白量,其他变量均非RI的影响因素.以血清肌酐提高>50%以上为终点事件,A组、B组分别有12例、42例到达终点事件.经Cox比例风险分析,B组肾移植物术后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监测肾内动脉RI有助于术后早期预测肾移植物术后肾功能的改变及术后生存率、患者的病死率.

  • 32例肾与骨髓移植术后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孔;曾辉;王华

    肾、骨髓移植的开展从根本上挽救了移植者的生命.然而除了排斥反应成了移植物存活的主要威胁外,术后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则成为了生存的另一种主要威胁.术后肺部感染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则是颇具威胁的主要病毒感染,因此防治术后肺部CMV感染,对于提高生存率意义十分重要.为此,将近些年来肾、骨髓移植术后肺部CMV感染32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以助共同探讨防治策略.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陈文;郑晋东

    目的:研究并分析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面部软组织凹陷和面部静态纹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法进行治疗,其中74例一次注射,6例二次注射。在手术结束后的1、3、6、12个月各进行1次回访,对比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1、3、6、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8%、92.6%、90.1%与90.1%,疗效理想。在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本组患者注射部位均出现轻度疼痛、肿胀与发红反应,无患者发生皮肤感染、脂肪栓塞、血肿与脓肿等并发症。结论:将自体脂肪颗粒注射于面部能够存活;该种治疗方法成本低廉、材料易得且能够重复注射;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自体脂肪移植丰胸术24例临床体会

    作者:杨国梁;徐国建

    目的:总结自体脂肪移植丰胸术的手术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自体脂肪移植丰胸的2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4例研究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90天进行跟踪随访记录,切口一期逐渐愈合,抽脂皮肤淤血、不平,乳房硬结等现象逐渐消失,终恢复正常,外形良好。结论:自体脂肪移植丰胸术的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丰胸效果佳,值得推荐。

  • 原位肝移植肝动脉的重建

    作者:杨占宇;董家鸿;别平;王曙光;蔡景修

    充足的肝动脉血供是保障肝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吻合口破裂等是原位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在肝移植术中正确辨别肝动脉变异、选择适宜的方式处理供、受体肝动脉并重建移植肝脏动脉血供,防止肝动脉并发症是肝移植术中关键步骤之一.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间,我们完成12例原位肝移植,取得良好近期疗效,本文总结肝动脉系统重建及预防肝动脉并发症经验.

  • 高龄患者肾移植(附29例报告)

    作者:于立新;付绍杰;徐健;叶桂荣;杜传福;马俊杰;邓文锋;王亦斌;姚冰;刘小友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肾移植的特点,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年龄65~84岁的肾移植患者29例,术前详细检查心、肺、肝功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彩超检查髂血管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是否通畅;严格行HLA和PRA组织配型;供肾热缺血时间<5 min,冷缺血时间<10 h;围手术期甲基泼尼松龙(MP)用量控制在2.0 g以内,采用三联用药方案:环孢素A(CsA)或他罗利姆(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术后观察全身情况,监测电解质、血药浓度及免疫指标.结果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FK506药物中毒1例、肺部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因移植肾血管栓塞切除移植肾,余28例随访至今1~5年,人/肾均存活.结论高龄不是肾移植的禁忌证.严格掌握受者的适应证,把握好供肾质量关及组织配型关是高龄患者肾移植成功的首要条件;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工作可使肾移植取得满意效果;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有效的随访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保证.

  • 50岁以上的尸体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王凯;郑虹;邓永林;潘澄;蒋文涛;沈中阳

    目的 评价年龄偏大尸体供肝肝移植受者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中供肝者年龄≥40岁,将79例接受尸肝肝移植的患者分为2组,<50岁组(40岁≤供体年龄<50岁)58例,≥50岁组(供体年龄≥50岁)21例.比较2组的供肝情况、受者情况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接受≥50岁供肝组患者21例,供肝者年龄为(54.6±3.9)岁,接受<50岁供肝组患者58例,供者年龄为(42.6±2.9)岁.2组的供肝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组的中位手术时间为9.5h,高于<50岁组的8.0h(Z=-1.994,P=0.046);≥50岁组术中输注的红细胞中位数为1 000ml,<50岁组为800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3,P=0.010).接受≥50岁供肝的患者与<50岁组的1、3、5年移植物生存率分别为74%、55%、55%和87%、66%、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903,P=0.342).结论 与较年轻供肝相比,在肝移植中使用年龄偏大的尸体供肝可以扩大供体来源,是安全、可行的,不影响受者的远期预后.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存活
  • 改良胰液引流方法行胰肾联合移植1例

    作者:彭翔;LI Mei-sheng;周永辉;陈统清;周立新;张海滨;林敏娃

    胰肾联合移植已经成为治疗I 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首选方法.胰液外分泌的处理一直是胰腺移植的难点所在,我院于2006 年1 月采用改良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为1 例患者成功施行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患者/移植物存活良好,现报告如下:

  • 改善胆道血液循环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彭民浩;杨定华;陈滨;陈希纲;肖开银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已成为影响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介于10%~40%,病死率为19%,需要再移植率为12%[1].我院根据肝移植术中供肝血运特点,通过术中及术后采取改善胆道血液循环的策略,使受体早期胆道并发症下降至5%,现报道如下.

  • 肾移植术后存活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齐隽;闵志廉;朱有华;刘玉杉;陆健;王立明;王亚伟;任吉忠;郑军华;徐丹枫;周梅生;姚亚成;高轶

    目的分析影响肾移植存活的因素,以提高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 方法采用SAS软件,统计2 016例(2 105次)肾移植受者群体中的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用Log-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移植肾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3%(1 543/1 859)、75%(1 125/1 500)、66%(800/1 212)、48%(291/607),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存活率则为89%(1 655/1 859)、82%(1 230/1 500)、75%(909/1 212)、69%(419/607),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0.14)年和(14.09±0.20)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供肾缺血时间,移植次数,免疫抑制药(ISA)种类和组合,排斥,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的治疗方法,感染并发症等因素. 结论免疫抑制剂的改进提高了肾移植短期存活率,也显示出长期存活的趋势.提高供肾质量,降低带有移植肾功能的患者的死亡率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有可能实现的途径.

  • 肾移植2 123例临床总结

    作者:于立新;徐健;叶桂荣;付绍杰;马俊杰;邓文锋;杜传福;王亦斌;姚冰

    目的总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影响肾移植存活的因素,提高长期存活率. 方法回顾性总结2 123例肾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人和(或)肾存活率,供肾的切取、灌注、热冷缺血时间对移植的影响,植肾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HLA配型,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 1978~1990年423例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9例(2.1%),急性排斥反应198例(46.8%),1,3和5年人和(或)肾存活率为86.7%/76.3%,72.5%/67.9%和69.5%/59.3%;1991~2001年,共1 700例肾移植,其中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252例(14.8%),1,3和5年人和(或)肾存活率高达98.6%/96.7%,93.1%/87.3%和88.1%/83.6%. 结论适应证的选择、高质量的供肾是保证肾移植成功的关键;PRA的检测、良好的HLA配型有利于减少移植肾的早期失功能并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加强对肾移植患者的随访,指导康复治疗,对患者能否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构

  •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的耐久性随访研究

    作者:蔡小满;刘锦纷;张海波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在重建小儿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中耐久性情况,及影响其耐久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9年11月至2003年7月用VHC重建RVOT,随访65例次临床情况、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超声和心脏MRI.借此了解病儿体内VHC钙化、梗阻和反流情况.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影响VHC耐久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65例次中VHC中位生存时间10.9年,管道生存长时间12.8年.结论小年龄(≤4岁)、低体重(≤10 kg)和主动脉VHC是影响VHC耐久性的危险因素.

  • 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的影响

    作者:徐建刚;刘祖国;高国全;王华;李朝阳;凌士奇;陈小平;刘扬;彭娟

    目的 探讨人纤溶酶原K5突变体(mK5)滴眼液预防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以F344大鼠30只作为供体,Lewis大鼠60只作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另取15只Lewis大鼠行自体原位角膜移植,即A组为15只F344大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方案,将60只Lewis大鼠(60只右眼)分为B、C、D及E组.术后术眼4次/d滴眼液,每次1滴,A组和B组滴生理盐水,C组和D组滴mK5滴眼液,浓度分别为5 mg/L和10 mg/L,E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连续用药14 d.根据Holland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并观察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计算其面积.术后第14天,对各组大鼠角膜植片做组织学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对以上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9.3±2.1)、(21.1±7.3)、(23.5±10.8)及(28.2±19.1)d;C、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24,13.47:P<0.05);E组植片存活情况较C、D组好,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4,1.49;P>0.05).术后A、B、C、D及E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1±0.8)、(2.6±0.5)、(6.4±0.5)、(7.8±0.7)及(5.3±1.0)d;C、D、E组与A组比较(q=31.58,51.21,19.98;P<0.05);C、D、E组也较B组明显延长(q=43.87,67.14,24.53;P<0.05);C、D及E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41,20.37,9.67;P<0.05).术后C、D组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明显较B组少(q=30.76,62.14;P<0.05),且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5.20,25.64;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角膜植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而C组与D组植片炎性反应较轻,无明显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mK5滴眼液可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成,延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 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

    作者:黄挺;王玉娟;陈家祺;余敏斌;金陈进;王涛

    目的 探讨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采用眼内窥镜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期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4例(34只眼)PKP术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患者,在眼内窥镜直视下,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2例)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2例)(ECP组).选择26例(26只眼)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经巩膜面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CP)(TCP组).术前、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植片透明度、内皮细胞密度及前房反应,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睫状突和房角情况,注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E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3例(38.2%)和23例(67.7%)眼压低于21 mm Hg.T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0例(38.5%)和8例(30.8%)眼压低于21 mm Hg.两组之间术后眼压控制率比较,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0003,P=0.986),但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4,P=0.005).ECP组和TCP组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013±170)个/mm2和(847±13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P=0.033).ECP组和TCP组术后分别有9例(26.5%)和21例(80.8%)出现反应性虹膜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76,P=0.001).结论 ECP对降低PKP术后青光眼患者眼压的远期疗效优于TCP.ECP对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引起术后葡萄膜炎的程度均较TCP轻,相对提高了PKP术后角膜植片的生存质量.

  • B7-H3在小鼠角膜移植免疫赦免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马明;吴京;黄晓环;熊柯;陈林江

    目的 探讨共刺激分子B7-H3在小鼠角膜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角膜移植免疫赦免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取8只未行角膜移植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8只BALB/c小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后30只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按Sonoda法观察小鼠角膜移植后的存活率,8周内植片混浊评分≥2分判定为排斥组,8周时未达到2分的认为是存活组;各组各取3只眼球,HE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行B7-H3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各取5只眼角膜,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7-H3分子mRNA的表达情况.各组角膜组织中的B7-H3 mRNA表达差异倍数比较采用设计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并未完全排斥,30只小鼠中有9只存活,21只排斥,移植存活率为30%;自体角膜移植组移植存活率为100%;免疫组织化学表明B7-H3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的角膜上皮、内皮细胞和虹膜睫状体中均有表达,在存活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在排斥组中的表达明显减少;qPCR检测在正常对照组(4.30±0.023)和自体角膜移植组(4.33±0.031)中均可以检测出B7-H3分子mRNA的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组B7-H3分子的mRNA表达程度(3.89±0.037)明显下降;但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存活组中B7-H3分子的mRNA表达(5.04±0.058)明显增加;将各组B7-H3 mRNA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 =429.546),再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除了正常对照组与自体角膜移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7)之外,正常对照组与存活组及排斥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0.003)结论 B7-H3分子在促进角膜移植的免疫赦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能是维持移植角膜免疫耐受状态的重要因子之一.

  • 头颈部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的临床研究

    作者:毛驰;俞光岩;彭歆;张雷;郭传瑸;黄敏娴;张益;马大权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7年9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1 501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918例,女性583例,年龄小5岁,大86岁,平均45.8岁,共使用腓骨瓣、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空肠瓣、大腿前外侧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肩胛皮瓣和回盲瓣等10种游离组织瓣,共1 584块游离组织瓣,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受区血管、游离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腓骨瓣、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空肠瓣和大腿前外侧皮瓣为常用的5种游离组织瓣,占全部游离组织瓣的96.8%(1 534/1 584);本组游离组织瓣的临床成功率为98.1%(1 554/1 584),游离组织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3%(53/1 584),其中静脉危象占75.5%(40/53),动脉危象占24.5%(13/53),血管危象的抢救成功率为43.4%(23/53).结论: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简化的头颈显微外科技术值得进一步被应用和推广.

  • 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的选择

    作者:郑庆林;薄学荣;索峰;冯文会

    目的总结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移植材料的经验和体会.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4年4月,我们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共9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本组患者男性74例,女性16例,年龄48~74岁.心功能Ⅱ~Ⅳ级,单支血管病变6例,双支血管病变20例,三支血管病变64例.合并高血压30例,陈旧性心梗18例,慢性肺阻塞性通气障碍14例,糖尿病18例,室壁瘤3例,急性心梗2例.选用乳内动脉搭桥88支,桡动脉搭桥84支,大隐静脉搭桥109支.结果无死亡病例,全部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胸骨裂开3例,胸腔积液8例,肺炎肺不张12例,心律失常15例.随访6~36个月,心电图检查无新的缺血和梗死表现,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正确的选择移植材料是提高血管桥通畅率、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措施.移植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术者的技术水平决定.

110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