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素和皮质类固醇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的临床报告

    作者:王长希;郑克立;赵亮;陈立中;费继光

    雷帕霉素(RPM;国内商品名:雷帕鸣;由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是由吸湿链霉菌属产生的天然发酵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证实具有较强的抗排斥活性以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能力,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我院共有23例肾移植受者接受了RPM的治疗,报道如下:

  • 大鼠胚胎脊髓组织移植时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及尼莫地平对受损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邓少丽;袁涛;廖维宏

    尼莫地平(ND)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可有效防止钙内流,改善脊髓继发性损伤.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增强移植物存活、生长、分化的能力.我们在进行胚胎脊髓移植的同时给予NGF及ND,以促进受损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报告如下.

  • 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早期各种功能状态的治疗影响

    作者:齐隽;羊继平;闵志廉;朱有华;陆健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的肾功能状态下,三种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96例肾移植患者根据其初始的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B组:CsA+霉酚酸酯(MMF)+Pred;C组:他克莫司(FK506)+MMF(或Aza)+Pred.根据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四种肾功能状态下,A、B、C三组患者的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治疗逆转率、药物副作用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四种不同肾功能状态下,B组或C组患者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B组和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或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在肾移植后各种肾功能状况下,B组和C组的免疫抑制方案,都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 老年患者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特点

    作者:薛武军;陈勇;田普训;邢俊平;潘晓鸣;丁小明;燕航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影响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提高移植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对64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肾移植的资料进行总结.64例中年龄大者73岁,平均63.6岁.术后环孢素A(CsA)的起始量较一般患者低0.5~1.0 mg·kg-1·d-1,术后1年内的维持量较同期一般患者低0.2~0.3mg·kg-1·d-1.结果 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86.5%,3年存活率为71.4%,长存活者达10年;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7%和5.8%;45例发生并发症(70.3%),其中以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50.0%),其次为CsA的肝、肾毒性.结论 并发症是影响老年患者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改善移植效果的重要保证;只要注意老年患者肾移植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老年患者行.肾移植的效果满意.

  • 第十八届国际器官移植学会罗马会议纪要

    作者:陈忠华

    具有千禧纪念意义的第18届国际移植学会于2000年8月27日至9月1日在意大利古首都罗马召开。与会代表4 500人,分别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是该学会成立34年以来规模大的一次盛会。会议对自Roy D. Owen发现异卵孪生双胞胎牛互为免疫耐受以来,半个多世纪的移植学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会议期间,梵帝冈现任教皇保罗二世首次圣临会场并发表演说支持和呼吁器官捐赠。会议期间6次主会场,42次分会场,分别口头报告论文485篇,壁展1 056篇。现将大会与未来发展方针有关的几个核心问题及进展分述如下: 一、Medawar器官移植大奖 应届Medawar奖分别授予Roy D. Owen和Robert S. Schwarz。现将两位得主的主要贡献分述如下: 1.Roy D. Owen: Owen教授为美籍动物学家,现年85岁。1953年发现异卵孪生双胞胎牛在胚胎期间共同一胎盘,在循环系统上互为联通,形成天然的血嵌合体。双胞胎牛在出生和成年后,如互相交换地进行皮肤移植,则不发生排斥。对于这种天然免疫耐受现象当时只知道与血液嵌合有关,并没有给出理想的机理上的解释。直到Medawar等通过小动物实验,证实这种免疫耐受属后天获得性,并指出这种获得性耐受可能与免疫系统成熟过程中接触对方血细胞带来的“移植物抗原”而导致针对该抗原谱的T细胞清除(Clonal Deletion)。因为当时Burent 关于抗体产生的克隆筛选(Clonal Seletion)学说已问世。两者在理论和证据上有相互支持的一面,因而确立了免疫学的“自我——非自我歧视”经典理论的基础。而支持这一理论的模式为克隆清除。支持这一模式的主要证据源于Owen教授的工作。因此,Medawar在与Burent分享诺贝尔奖后回信给Owen教授说:“在40余封贺信中,我愿意读到的就是你的,因为是您先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Medawar 40年前就对Owen教授的贡献作出了充分肯定,他荣获本届Medawar奖当之无愧。如果说P. Medawar是免疫耐受研究之父的话,那么Roy D. Owen就是当然的免疫耐受研究之祖了。 2.Robert S. Schwartz:美国Tufts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他早展示化学制剂6MP能抑制小鼠免疫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该研究结果激发了Roy Calne从事免疫抑制治疗研究的浓厚兴趣。Roy Calne先用6MP展示了犬肾同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而后又将CsA引入临床,使肾移植疗效成倍的提高。而6MP的衍生物硫唑嘌呤至今仍为临床移植的主要用药之一。它的化学合成者Hitchings和Elion也因此获诺贝尔化学奖。如果说Roy Calne是免疫抑制治疗之父的话,那么Robert S.Schwartz就是当然的免疫抑制治疗之祖了。 此次Medawar奖的选择是对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充分肯定,也预示这两个领域在现代移植学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 MLR的结果与尸肾移植物存活和输血无关

    作者:Jeffery JR;周平

    已证实在活体亲属供者中,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LR)较弱或阴性,移植物存活较好,但对尸肾移植却有争议.术前输血之所以可以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理还不太清楚.本文报告65例尸肾受者(R)分别与其特异的供者(D)和多个供者混合的第3组细胞(P)间的单向和双向:MLR 5天的结果:术前输过血的尸肾受者,MLR结果与移植物存活无关;第1次移植物失败又未输过血的受者,与移植成功者比较,R-P间的MLR反应明显较强,而R-D间的MLR无明显增强.作者测定了61例尸肾移植受者和52例即将接受肾移植的受者与P的单向MLR,显示其反应程度与输血次数、末次输血时间及细胞毒抗体产生高峰等均无关.

  • 脂氧素A4对小鼠移植心存活的影响

    作者:柯有力;肖诗亮;刘成硅;肖雅琼;杨超;彭岚刚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5(S),6(R)-Lipoxin A4,LXA4,]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通过Heron法建立小鼠颈部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移植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和LXA4用药组(LXA4组),检测术后第5天移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中IL-12含量,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XA4组显著降低了移植心急性排斥期心肌细胞凋亡和IL-12的含量.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轻了移植物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 LXA4可以减轻移植心心肌细胞凋亡,延长移植心的存活时间.

  • 经升主动脉灌注的无心跳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何建宏

    目的探讨建立一个能灌注更彻底、更易操作、热缺血时间容易控制的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在Kamada 两袖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经升主动脉进行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胆管内支架端端吻合的方法.建立无心跳供体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 40例移植后1 d 大鼠存活率为95.0% (38/40),1周存活率为85.5% (35/40). 结论经升主动脉灌注的供肝灌注更彻底、均匀,更易操作,热缺血时间控制更精准,行肝移植后1周存活率较文献报道高.

  • 含丝裂霉素C的灌注液对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

    作者:邓素雄;王道虎;李恒爱

    目的 研究含丝裂霉索C灌注液对心脏移植物存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方法 BN大鼠做供体,Lewis大鼠做受体.用含丝裂霉素C的溶液灌注及保存Brown-Norway大鼠供体心脏,移植到Lewis大鼠受体.为分析丝裂霉素C的体内效应,受体于术后注射丝裂霉素C或用丝裂霉素C孵化的供体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预处理.结果 含丝裂霉素C的灌注液能够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丝裂霉素C预处理受体不能延长移植物存活,但注射丝裂霉素C预处理供体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致受体能够延长移植物存活.结论 对供体心脏用含丝裂霉素C溶液灌注可减轻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 靶向CD40的shRNA干扰抗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震宇;刘伟;毕郑钢;董清平

    目的 探讨靶向CD40的RNA干扰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体,纯系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27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注射入梭华.Sofast.siCD40-2/pSilencer载体复合物600 μL;B组:注射Sofast-pSilencer4.1-CMV neo空载体复合物600 μL;C组:注射生理盐水600μL,以上均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于第7天对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B、C组相比,A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 d),未见排斥反应征象;B、C组均于术后近期发牛排斥反应.A组大鼠对供体的淋巴细胞呈现低反应性,移植的供体同系大鼠的肢体得以存活. 结论术后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靶向CD40的shRNA干扰可以抗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 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原因分析及其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作者:周睛;丁峰;顾勇;陆福明;张明

    肾移植是解决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却有待提高.肾移植患者中出现蛋白尿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1].本研究通过收集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蛋白尿的原因、危险因素以及移植后蛋白尿对于移植物预后的影响.

  • 病毒感染相关性肾脏疾病

    作者:姜傥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病毒感染对肾脏影响的研究,尤其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病毒感染所致肾脏疾病的机率显著增加,移植患者病毒感染的及时发现并控制已成了移植物存活的关键.

  • 环孢霉素和供体脾细胞门静脉接种延长小鼠心脏移植存活

    作者:周海宽;于立新;郑少斌;闵志廉;朱有华

    目的探讨同种异系抗原门静脉接种和环孢霉素A(CsA)对同种异系间小鼠心脏移植存活期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NIH/q新生小鼠(出生24 h内)的心脏,行BALB/C小鼠耳后皮下移植.移植前1周,预先用NIH/q小鼠脾细胞或用与供、受体无关的C57BL/6小鼠脾细胞行受体小鼠门静脉或腔静脉接种,同时给予小剂量CsA(4 mg/kg.b.w.)喂服(术前7 d~术后5 d).观察各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果供体脾细胞门静脉接种加CsA组移植物存活时间为(31.00±3.23)d,较其他各组显著延长(n=6,P<0.05);单纯门静脉接种组和单纯CsA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6.11±1.97)和(18.50±2.59)d,较对照组[(11.71±1.50)d]显著延长(P<0.05);供体脾细胞经腔静脉接种以及与供、受体无关的C57BL/6小鼠脾细胞门静脉接种对移植物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供体脾细胞门静脉接种和CsA对延长同种异系小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有协同作用,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 MN基因型定型在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刘忠;兰炯采;何立群;张印则;吕蓉;方勤;郭晓捷

    目的探讨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检测中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取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5、300d的标本,抽提DNA.根据已发表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SSP方法检测MN血型基因型.结果供者为NN型,受者移植前为MM型,移植后15 d为MN型(嵌合型),移植后300d为NN型(供者型).NN基因在移植植活证据中作为供者的标记物在受者体内发现.结论采用MN血型基因型检测作为植活证据,可以对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早期监控,且标本量小,较其他方法更加敏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立新;王志鹏;付绍杰;王亦斌;杜传福;徐健;邓文锋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的影响.方法比较86名HCV感染和86名非HCV感染病人肾移植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和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并对死亡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在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人/肾的存活率分别为:术后1年(94.2%/90.7%和96.8%/96.0%);术后3年(88.4%/79.1%和90.7%/87.2%);术后5年(74.4%/73.3%和87.2%/81.4%).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3%和21.2%,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2.5%和6.5%.其中HCV感染组5年人存活率低于非HCV感染组(P<0.05),而其他各项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病为感染组的首位死亡原因(36.4%).结论 HC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存活存在负面影响,HCV感染应作为肾移植手术的相对禁忌证.

  • 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人工骨修复牙槽骨缺损

    作者:严宁;李小兰;孔卫东;林巍

    目的探讨应用 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人工骨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成活和成骨效果的价值.方法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2及第3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人工骨(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植入后4,8,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 99mTc-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珊瑚骨组(P<0.05);4和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能早期判断移植骨的成活情况及成骨效果.

  • 血红素氧化酶-1在器官及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作者:魏开勇;黄维义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衰竭晚期的有效方法,已经在临床上长期广泛应用.干细胞移植虽起步较晚,理论上却可能是比器官移植更合理可行、更有前途的组织与器官修复治疗方法.但器官及细胞移植都面临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包括早期移植物遭受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期免疫排斥反应以及后期的移植物无功能等[1].可见,如何使移植物更好地存活并保存有效功能是器官/细胞移植的关键.近年研究发现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诱导供体免疫耐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认为是器官/细胞移植物存活的关键“保护基因”[2].本文综述了HO-1的重要功能及其在器官/细胞移植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 基因多态性与移植

    作者:林羡屏;陈淑芬;杨威

    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基因多态性领域(特别是肾移植方面)的新进展,并讨论其临床应用的潜力.由于近来分子技术的发展,已有大量文章描述与移植后果相关的分子的基因变异性.许多研究正致力于有关候选基因多态性与器官移植预后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强调基因变异性在器官移植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为阐明基因型分析在移植受体危险度分层中作用的大型前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慢性移植物失功的器官特异性:基于OPTN数据的分析

    作者:李幼平;唐勇;李永胜;李璐璐;刁骧;文进

    目的 寻找不同移植器官发生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CGD)的变化规律,证实不同器官CGD发生率不同与移植器官种类有关,即CGD的器官特异性.方法 网上获取OPTN/SRTR(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scientific registry of transplant recipient)2006年报,收集近10年全球29.6万余例各种实体器官各时点移植物存活率.根据总表统计数据用图示法寻找移植物存活率在各种移植实体器官的变化趋势;根据分表统计数据,按不同年龄组、性别和人种作图,进一步观察趋势.以不同时段移植物存活率为变量,分层聚类分析,将各种实体移植器官分成两类.确定低存活标准,将各种实体移植器官不同时段移植物存活率与之比较,用森林图法直观展示高低不同的两类.结果 各时段边缘供肾、单独胰腺移植、肾移植后胰腺移植、小肠移植、尸肺移植和心肺移植的移植物存活率在不同年龄段(18~34、35~49、50~64岁)、性别和人种均较低.以各种实体器官移植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两个时段的1年、3年和5年移植器官近期存活率(GSR)为变量聚类分析,上述低存活器官聚为一类,与低存活率相关.以边缘供肾GSR为标准,上述低存活器官两个时段3月、1年、3年和5年GSR均比边缘供肾低[3月GSR,OR 0.26~0.92;95%CI(0.20,0.35)~(0.61,1.39);1年GSR,OR 0.30~0.87,95%CI(0.23,0.37)~(0.78,0.97);3年GSR 5年GSR,OR 0.12~0.87;95%CI(0.09,0.71)~(0.75,1.0)].结论 CGD在不同器官的变化具有规律性.各种实体移植器官GSR可聚为高低存活两类,低GSR器官为边缘供肾、单独胰腺移植、肾移植后胰腺移植、小肠移植、尸肺移植和心肺移植,表现为高发早发CGD.

  • TH和AADC基因在帕金森氏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的共表达

    作者:章为

    帕金森氏病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对该病的治疗除多巴胺类药物之外,还有颅内移植能产生多巴胺类物质的自体或异体组织,但存在移植物存活困难及多巴胺表达水平等问题 .采用外源基因引入法治疗帕金森氏病是当今神经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我们用6-羟多巴 (hydroxydopamine,6-OHDA)立体定位注射毁损大鼠黑质以建立帕金森氏病模型,再用Dr.Geller实验室构建的无辅助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包装系统 (helper virus-free HSV-1 plasmid vectors )将在多巴胺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 lase,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amino acid d ecarboxylase,AADC)的基因同时引入帕金森氏病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并使用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以提高长期表达.对照组用PBS代替携基因的病毒载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基因引入后4天和28天,6-OHDA损伤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均查见TH和 AADC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并且,多数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果提示,由 Helper virus-free HSV载体系统携带的外源基因进入纹状体的神经元并表达了TH和AADC酶活性.

110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