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宋艳萍;金中秋;周和政;王柏川;丁琴;赵霞

    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9例9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接触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半导体激光波长为810 nm,将激光束聚焦于睫状体冠部,除内、外直肌时区外,均匀分布26~34个击射点,能量1.5~2.5 W,时间1.5 s.术后随访2周至3.5年.结果以降低眼压30%为手术成功标准,近期成功率为92.3%,疼痛缓解率为96.5%,远期成功率为83.3%,疼痛缓解率为95.2%.少数病例有色素膜炎、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 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于爱萍;肖云;梁亮;李明

    目的 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瘤体直径200~500μm的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患者32例32只眼.对15例近黄斑区的动脉瘤以波长568 nm黄光光凝;对12例屈光间质清晰,离黄斑较远的动脉瘤以波长531 nm绿光光凝;对5例屈光间质浑浊及视网膜大出血的动脉瘤以波长531 nm绿光光凝.观察术后1、3个月患者的视力及动脉瘤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32只眼激光光凝治疗后1个月28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个月视力增进2行者24只眼;3个月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27只眼;6~24个月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16只眼,不变者4只眼.光凝后1个月出血吸收者28例.32只眼3个月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复查均见动脉瘤体闭塞.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 半导体激光治疗重症青光眼--睫状体光凝和睫状体冷冻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忻;田蓓;刘磊;张舒心

    60例(60只眼)重症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组和睫状体冷冻组.半导体激光功率1.5~2.0W、脉冲时间2s、治疗范围270°,发射12~20个激光点.所有病例均完成3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与冷冻组比较,光凝组治疗成功率为73.3%,疼痛解除率为96.7%,P>0.05;光凝组治疗后1天及1周的眼压分别为22.10±9.34mmHg和18.13±6.40mmHg,P<0.01;末次随访时光凝组眼压20.54±7.96mmHg,P>0.05.光凝组早期并发症少,P<0.01.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与传统的睫状体冷冻比较,具有简便、安全、降压快、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

  • 氪黄、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毕宏生;刘力;王兴荣;袁明俊

    目的:评价氪黄、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将138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CSC患者中的106例112只眼采用氪黄、绿激光治疗作为光凝组,32例33只眼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视力变化、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及光凝组病程与治愈速度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光凝组视力由术前的0.58±0.30增至光凝后的0.89±0.29(P<0.05),治愈率为98.2%,复发率为5.4%,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视力由术前0.59±0.32增至术后的0.76±0.30,治愈率为63.6%,复发率为36.4%.光凝组治疗前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恢复速度越快.结论:氪黄、绿激光治疗CSC,可以显著地提高视力和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尤具重要意义.

  • LASIK术前预防性激光光凝对术后视网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赵阳;周跃华

    目的:观察LASIK术前预防性氪离子激光光凝对术后视网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LASIK术前,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对视网膜裂孔或病变大于2PD的658例(688只眼)患者行氪离子激光光凝,观察其视网膜稳定情况;对视网膜病变小于2PD的712例(756只眼)患者密切观察其视网膜病变的变化,必要时于LASIK术后补行氪离子激光.结果:LASIK术后6个月随诊,术前行氪离子激光光凝的238只眼,术后视网膜情况稳定;术前视网膜病变范围小于2PD有270只眼,有5只眼于LASIK术后补行氪离子激光光凝.结论:LASIK术前,对视网膜裂孔或病变>2PD的患者应行激光光凝治疗,而对视网膜变性<2PD的患者可暂不行激光光凝治疗,密切随诊其视网膜病变情况.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5例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

    作者:郭霞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的致盲性眼病,以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急性视网膜坏死以及后期伴发急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症,若治疗不及时则引起急性视网膜组织严重的不可逆的损害.现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15例16眼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林昆;杨莉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方法以及治疗时机和效果.方法:对接受氩激光治疗29例(38只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局灶性水肿患者直接光凝渗漏的微血管瘤(光斑50~100μm,时间0.1 s,能量100~300 mW,光斑反应Ⅱ级);弥漫性水肿者采用格栅光凝(光斑100~200μm,时间0.1 s,能量100~200 mW,光斑反应Ⅰ~Ⅱ级).结果:38只眼中视力提高者11只眼(28.9%),视力无变化者20只眼(52.6%),视力下降者7只眼(18.4%).水肿完全消退者12只眼(31.6%);部分消退者18只眼(47.4%),无变化或加重者8只眼(21%).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经适当激光光凝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大部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

  • 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

    作者:黄挺;王玉娟;陈家祺;余敏斌;金陈进;王涛

    目的 探讨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的患者,采用眼内窥镜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对角膜植片存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3月至2004年4月期间,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34例(34只眼)PKP术后眼压升高且药物不能控制患者,在眼内窥镜直视下,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2例)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2例)(ECP组).选择26例(26只眼)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经巩膜面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CP)(TCP组).术前、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植片透明度、内皮细胞密度及前房反应,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睫状突和房角情况,注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E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3例(38.2%)和23例(67.7%)眼压低于21 mm Hg.TCP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10例(38.5%)和8例(30.8%)眼压低于21 mm Hg.两组之间术后眼压控制率比较,在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O.0003,P=0.986),但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4,P=0.005).ECP组和TCP组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013±170)个/mm2和(847±13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9,P=0.033).ECP组和TCP组术后分别有9例(26.5%)和21例(80.8%)出现反应性虹膜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76,P=0.001).结论 ECP对降低PKP术后青光眼患者眼压的远期疗效优于TCP.ECP对角膜植片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引起术后葡萄膜炎的程度均较TCP轻,相对提高了PKP术后角膜植片的生存质量.

  • 氩气束凝固术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的佳使用条件

    作者:成宁海;李蔚范;崔恒;吴燕;顾晋;赖娟

    目的:研究氩气束凝固术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减瘤的佳使用条件.方法:氩气束凝固术功率40~100 W,电凝时间2、4、6 s,氩气流量10 L/min,电凝拟切除的无癌侵犯的大肠、小肠、输尿管表面及卵巢癌组织,以上组织经手术切除后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各种条件下电凝的坏死深度.结果:氩气束凝固术的坏死深度随功率增大、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减瘤术中盆、腹腔转移灶佳的氩气束凝固术电凝条件为功率60~80 W,持续时间不超过4 s.输尿管表面能否使用氩气束凝固术电凝需进一步研究.

  • 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

    作者:尹虹;黎晓新;姜燕荣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另一种导致失明的重要疾病,我院于1990~1 998年8月行玻璃体手术治疗98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本文就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材料98例98眼,男72例,女26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58.4岁.未光凝组玻璃体出血87眼,其中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9眼,裂孔23眼,半侧静脉阻塞11眼.颞上支静脉阻塞5 5眼 ,颞下支静脉阻塞16眼,鼻上、鼻下支静脉阻塞分别为3及2眼.11眼具有术前氩激光光凝史 ,其中玻璃体出血8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裂孔2眼 .半侧静脉阻塞2眼.所有患者术前视力为手动0.03.1.2 方法手术方法:对于不明原因的玻璃体出血或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史的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间接眼底镜散瞳查眼底及术前查超声波、电生理.术中发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归于本组 . 手术方法为三切口闭合式切除玻璃体出血,剥除机化膜,封闭视网膜裂孔,必要时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 术后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必要时补充激光 .观察期为3个月~4年,平均9个月.检验方法为χ2检验.

  • 格栅状光凝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纤维膜疗效观察

    作者:李丽;任骞;叶存喜;于华;殷莉;王雅从

    目的:评价格栅状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P)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的效果。方法选取 PDR 患者87例138眼。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A 组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不伴有周围血管牵引扭曲组,B 组为伴有周围血管牵引扭曲组。每组再分2个亚组,Ⅰ组(新生血管纤维膜形成范围<2PD)和Ⅱ组(范围>2PD)。对眼底病情较轻的 A 组先行黄斑部 MLGP,1周后给予 PRP。对病情较重的 B 组,先期治疗同 A 组,然后根据视力恢复及眼底 FFA 结果,适时、个体化地追加 PRP 治疗。另外,对纤维膜形成范围较小的Ⅰ组患者行纤维增殖膜覆盖光凝,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形成范围>2PD 的Ⅱ组行纤维增殖膜周围环绕光凝(不覆盖光凝)。结果视力总有效率 AⅠ组为92.86%,AⅡ组为94.87%,BⅠ组为91.30%,BⅡ组为8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视野缺损的总有效率 AⅠ组为92.96%,AⅡ组为84.62%,BⅠ组为91.30%,BⅡ组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经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吸收加快,AⅠ组总有效率为95.23%,AⅡ组为84.62%,BⅠ组为95.65%,BⅡ组为79.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 PDR 患者眼底不同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膜形成的形态及大小采用不同光凝处理方法是稳定视力和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病变进展的关键。

  • 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顾瑛;韩丽娜;刘凡光

    背景:血管内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机制研究尚少.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凝对曲张大隐静脉超微结构的改变.设计:观察性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对象:2004-01/04,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大隐静脉曲张并行血管内激光治疗的患者42例.纳入标准:取踝部明显曲张而无明显血栓形成,表面皮肤完好,无明显营养性障碍的大隐静脉,患者均自愿参加,纳入9例.干预:采用810 nm波长激光器,功率为12 W,暴光时间1 s,血管内光凝治疗曲张大隐静脉,3 h后取踝部光凝血管.主要观察指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光凝后血管超微结构变化.以正常静脉和治疗前曲张静脉作为对照.结果:正常静脉分三层,内膜为单层血管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外膜为一疏松排列的结缔组织.曲张静脉组织学检查见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疏松,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或萎缩,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光凝后管腔内可见大量血细胞,血小板扁平,伸出伪足,贴附于胶原表面.血管内皮细胞和靠近管腔部位的平滑肌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外溢,和细胞外基质融合;靠近血管腔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部分脱落于管腔;靠近外膜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和外膜结构没有改变.结论:激光光凝治疗静脉曲张引起内膜和部分中膜结构破坏,大量血细胞聚集于管腔,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

  • 血管内激光光凝技术和静脉瓣膜修复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9例分析

    作者:王春喜;韩丽娜;梁发启;张丽;刘鸿一;柴山

    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9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首先在股部做4 cm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瓣窦环包),矫正静脉返流,同时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再由大隐静脉远端插入5F导管,光导纤维跟入,使用810 n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对下肢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及其浅静脉进行血管内光凝术.结果术后当天可自由活动,术后8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肢体活动自如,无皮肤灼伤,无皮下血肿和下肢水肿.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超声检查大隐静脉和曲张浅静脉均已闭合、深静脉瓣膜外修复处均无返流,无复发或再通现象,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性病变明显减轻,下肢酸胀感减轻或消失.结论股浅静脉瓣窦环包联合激光光凝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行、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韩丽荣;夏风华;邓德勇;彭亚军;徐琪;祝敏燕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方法:PDR患者31例(35眼),在控制血糖、血压情况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均作次全或全视网膜光凝.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6~32个月的资料.结果:后随访时,视网膜平伏,眼底清晰可见,保留一定视力的手术成功眼为29眼,后成功率为82.9%;病变较轻组比病变重度组成功率高(P<0.05);出血时间>6个月组较出血时间≤6个月组成功率低(P<0.05).手术成功眼后视力有明显提高,62.9%达0.1以上,28.6%达0.4以上.结论:适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严重PDR有较好疗效.

  •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庄岩;陈有信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IVB)联合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保守治疗均无法控制眼压NVG患者17例(18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先行IVB,待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后,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术后补充或完成PRP.比较IVB术前,小梁切除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眼压,以及IVB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视力.小梁切除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20.5±7.4)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VB后18眼NVI均消退,平均消退时间为(3.7±1.4)d(2~7 d).IVB术前平均眼压(51.9±10.9)mmHg,平均用药(3.9±0.7)种,平均logMAR视力2.26±0.43.小梁切除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分别为(45.2±7.1)、(8.6±2.1)、(13.9±6.3)、(16.5±6.9)、(17.7±7.2)、(19.2±7.8)、(16.1±3.7)mmHg,小梁切除术前和IVB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37,P<0.05),小梁切除术后各时间点和小梁切除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4.79,P<0.05).末次随访时,只有3眼在用药,平均logMAR视力为2.1±0.6,与IVB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眼NVI复发,2眼接受睫状体光凝治疗.手术完全成功13眼,部分成功3眼,失败率为2眼.结论 IVB联合小梁切除术、PRP能够长期控制NVG眼压.

  • 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预防性光凝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晓鹏;刘苏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 LASIK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配合巩膜压迫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结果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氩离子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行氩离子激光光凝的患者视网膜情况良好,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是预防LASIK术后出现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2例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王东林;郭迎霞;党光福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2例、17眼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以及治疗过程.结果:4例6眼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术,3个月后视力0.81眼、0.61眼、0.42眼、0.31眼,1例、1眼病情加重,建议手术治疗,4例、4眼行预防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出院后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视力恢复为0.61眼、0.41眼、0.32眼,5例、6眼行玻璃体切除注入硅油加光凝加巩膜环扎术,取硅油后随访3~6个月,视力0.151眼,0.061眼,CF/50cm2眼,HM眼前1眼,光感1眼.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内感染疾病,早期诊断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 光敏树脂修复大面积深龋(附86例报告)

    作者:姜黎明;杨峻岭;李基刚

    龋病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高达65%~86%[1],大面积的深龋是龋病发展到一种程度的结果.以往修复的方法是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内直接填充术、嵌体修复术、冠桩冠核修复术、金属壳冠和烤瓷壳冠修复术等,但各有优缺点.近年,我们采用光敏树脂口外多向光照固化后,口内粘接修复大面积深龋,收到较满意效果.

  •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病人的护理

    作者:王晶;郭冰莹;张德茹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疗法是利用安装在双目间接眼底镜上的激光光柱,在观察眼底的同时,可随时进行视网膜光凝.该激光治疗方法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操作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却显示了其独特的治疗优点和治疗效果.是目前对无法应用一般方法激光治疗病人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42例(46眼)无法应用裂隙灯激光及眼内激光治疗的病人施行了双目间接眼底镜激光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光凝方案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双林

    [目的]对伴重度黄斑水肿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应用不同光凝方案,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以探讨激光治疗的佳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就诊于本院眼科经筛查符合多中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光凝治疗组(DRPSG)制定标准的NPDR患者48人76眼,随机分为单一组(25人,40眼)和联合组(23人,36眼),单一组采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联合组采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加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光凝治疗在消退无灌注区的作用上要优于单一组;光凝治疗后,单一组患者中心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降低,联合组患者中心10°和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降低,与光凝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黄斑格栅样光凝加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NPDR疗效较好.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