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移植的概念和植骨愈合

    作者:孙世荃

    骨移植的概念和分类骨移植或称植骨(bone grafting),提供骨组织的个体为供体,接受骨组织的为受体或宿主,植入的供体骨组织称为骨移植物,受体接纳骨移植物的部位称为植床.当供体和受体为同一个体时为自体骨移植,植人物为自体骨(bone autograft).当植入骨不是从自体而是从异体获得时有三种情况:一是供体与受体为同基因同种异体,例如同卵双生子或同系动物,称为同基因(或称同质)骨移植,植入物称为同基因骨移植物(isograft),它与自体骨一样不存在免疫排斥现象;二是供体与受体为异基因同种异体,例如一般的人与人或兔与兔之间,称为同种异体骨移植,植入物为同种异体骨(bone allograft);三是供体与受体为异种,例如牛骨用于人体,称为异种骨移植,植入物为异种骨(bone xenograft).

  •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植入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广森;靳安民

    前路颈椎的显露方法早可追溯到1895年神经外科专家Chipault未曾发表的专题论文中.1954年矫形外科专家Smith和Robinson首先报道了颈椎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通过植骨块撑开变窄的椎体间隙和神经根孔,解除神经压迫,并使椎体间融合,消除因椎骨运动造成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在无任何交流和沟通的情况下,神经外科专家Cloward也于1956年独立报道了颈椎前路椎体间自体髂骨移植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二者的不同在于后者侧重于切除产生脊髓和神经压迫的骨赘和退变的间盘组织,在解除神经受压症状的同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它们均被现代矫形外科和神经外科公认为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经典手术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以后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前路颈椎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有所改进,但他们更多地致力于植骨融合佳材料的研究,如自体骨移植、冻干异体骨、异种骨移植到自然和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移植的研究,同时探讨提高融合率和保证以及增进融合的方法,如改进植入材料的结构和形状、附加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以及重组骨形成蛋白因子的复合应用等,现就其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异种骨移植免疫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韩志强

    自从1668年VanMeekrcn[1]开展了早的骨移植以来,骨移植已是人类常见的组织移植,随着交通及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对骨需要量也逐年提高,骨的来源欠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骨移植也由单纯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发展到异种骨移植.但是异种骨组织相容性差,其免疫排斥反应可致植骨失败.因此,如何减弱或消除异种骨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是骨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概述了异种骨的抗原性、免疫反应,减弱或消除抗原性方法及骨移植免疫的现状及进展.

  • 脱蛋白松质骨作为异种骨移植材料的修复作用

    作者:高春阳;姜宏春;金春明

    背景: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能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目的:介绍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性能,以及其用于骨融合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骨融合、载体",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8-01/2009-12有关文章,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动物骨均有相似的生物材料结构和造型,较人工合成材料骨具有极好的细胞贴附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环境.但由于异种骨移植时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骨组织兼容性差,关键问题是植入体内免疫问题.如能克服免疫原性,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载体材料,可为再血管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 组织工程骨再生:细胞型,还是非细胞型——从技术方法的基本特征分析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两种技术路线

    作者:张超;胡蕴玉

    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障碍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也是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损组织、器官功能和结构的修复也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器官移植技术和人工器官的出现,使人类对组织器官缺损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矫形外科领域,自从1820年,德国医师Philips Van Walter 将环锯取出的颅骨进行原位移植修复,开创了自体骨移植的先河.而后又发展出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直到建立完善的综合型骨库.

  • 异种骨移植免疫反应和生物力学的关系

    作者:杨晨;高中礼

    目的研究异种骨骨块免疫反应与生物力学强度的关系.方法将180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6组,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组织学观察的方法,研究经去抗原处理不同时间段的牛松质骨块在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后的细胞免疫及局部组织的反应.同时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研究去抗原处理时间对牛松质骨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 8 h组骨块有效地去除了抗原性,同时大限度地保留了生物力学特性.随着去抗原处理时间的延长,牛松质骨块的生物力学强度明显降低,脆性增加.结论在处理异种骨块时,必须在保证异种骨抗原成分有效去除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处理时间,以便大限度地保留骨块的生物力学特性.

  • 骨缺损异种骨移植同期种植修复疗效的锥形束CT评价

    作者:王兴;孟箭

    目的:评价异种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修复单个牙缺失伴唇(颊)侧水平型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并应用锥形束CT观察不同时期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牙列缺损的10例患者行异种骨移植.同期植入14颗种植体.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锥形束CT扫描,应用CT自带的KaVo eXam Vision软件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测量种植体唇(颊)侧不同位点的牙槽嵴厚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评估异种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效果.结果:随体内存留时间的延长,异种骨移植材料成骨效果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种骨移植同期牙种植修复缺失牙的临床效果可以通过锥形束CT进行评估.异种骨移植材料在水平型单壁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

  • 异种骨移植及骨诱导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刘彬;林月秋;汤逊

    因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骨移植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佳方法,但由于增加创伤,取骨量有限及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种异体骨来源也受到限制,且有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骨的理化、生物性能及降解能力均远不及天然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作为植骨生物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异种骨的应用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重组合异种骨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理想植骨材料.笔者拟就异种骨的抗原性和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异种移植骨的制备,重组合异种骨,异种骨移植的骨诱导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 异种骨移植中多种免疫因子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节作用

    作者:徐虎;王冠英;陈江浩;李明全;胡蕴玉;徐新智;张春礼

    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这些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复合了TGF-β的牛松质骨骨粒或单纯牛松质骨骨粒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于植入后第4,7,14及21天取材检测.结果:在异种骨移植标本中多种细胞成份可表达IL-1α、IL-6及TNF-α mRNA和蛋白质.复合TGF-β的骨移植局部IL-1α、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异种骨移植(P<0.01).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可以表达IL-la、IL-6及TNF-α mRNA和蛋白质,且这种表达受到TGF-β的调节.

  • 植骨材料在脊柱侧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晓明;李明

    自19世纪60年代Harrington系统出现以来,为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脊柱侧凸的治疗不能仅限于器械内固定,更关键在于手术矫形后的融合,否则即使再完美的手术矫形也不能长久维持.各种新型生物骨材料便应运而生,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和各种合成骨材料植骨.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不同患者采取的植骨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作为骨移植材料的合成物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就目前脊柱侧凸中各种生物骨材料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 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反应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苏南;郑启新

    当前临床骨移植使用的多为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但其来源受到限制.异种骨供源丰富,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为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现对异种骨移植的抗原性和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及降低异种骨排斥反应的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异种骨抗原的主要来源1.天然异种抗原:α-半乳糖基抗原(α-Gal)是公认存在于除旧世纪灵长目以外的哺乳动物体内的异种抗原,α-Gal在骨中的含量相对要少,主要分布于哈佛氏管内皮细胞膜上.Tearle等[1]认为存在非α-Gal的异种抗原.但该抗原是否在骨中分布则还不清楚.

  • 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对牙周骨下袋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铁楼;刘国勤;赵海军;陈骏;张庆福;张新海;季秋杰

    目的:探讨异种骨移植物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17例25个牙位在翻瓣术时植入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为GTR组.13例25个牙位作翻瓣术为OFD组,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检查探诊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退缩和牙松动度,X线检查比较两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GTR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33 mm、8.50 mm和2.87,术后6月分别为3.56 mm、4.88 mm和1.13;术后12月分别为3.71 mm、4.76 mm、1.25 OFD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05 mm、8.35 mm和2.40,术后6月分别为5.12 mm、7.05 mm和1.68,术后12月分别为5.50mm、7.10 mm、1.70;术后6月和12月GTR组和OFD组的PD、CAL和BI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GTR组的各指标比OFD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的CAL、P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I有显著性差异,GTR组术后松动度明显降低.GTR组术后骨缺损明显改善,OFD组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Bio-oss胶原和Bio-gide膜能明显修复牙周袋,减轻牙周附着丧失和修复骨下袋,促进牙周新附着和新骨形成.

  • 异种骨移植材料制备及其骨诱导活性实验研究

    作者:陈学英;李宝兴;李靖;殷少芳;宋会平;原林

    目的 采用酶处理法去除猪骨组织中的主要异种抗原--α-半乳糖抗原(α-Gal),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力学性能和骨诱导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猪髂骨用α-半乳糖苷酶处理去除α-Gal,冷冻干燥后辐照灭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猪髂骨分为:A组新鲜骨、B组去抗原骨、C组冻干去抗原骨及D组冻干辐照去抗原骨.取B组骨扫描电镜观察,Smile View软件测量骨髓腔大小;采用ELISA法检测A、B及D组骨块α-Gal含量:检测A、B、C及D组力学性能;将去抗原脱矿骨(实验组)及脱矿骨(对照组),植入Wistar大鼠股部肌袋,于术后3、4、5、6周取出植入骨行组织学观察及ALP活性检测.结果 制备的B组骨呈三维网状结构,与人松质骨类似,骨髓腔大小为150~600μm.A、B、D组α-Gal吸光度值分别为0.358±0.027、0.191±0.011和0.190±0.0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间力学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入3周,骨内长入的间充质细胞转变成软骨细胞并开始分泌软骨基质,4周骨内形成软骨组织,6周骨边缘成骨活跃,形成类骨质,骨内可见成熟软骨组织:对照组植入3~6周显示植入骨吸收,未见成骨迹象.实验组植入3~6周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处理法能有效去除猪骨组织中的主要异种抗原,保留了其力学性能与骨诱导活性,有望成为一种骨移植替代材料.

  • 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平;谭波

    由外伤、感染、骨肿瘤及医源性等因素所致的骨缺损治疗困难[1],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将异种骨进行移植是修复骨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异种骨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形态、结构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等优点,而逐渐成为骨缺损修复及重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就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原性、制备方法和其在基础及临床运用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异种骨移植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异种骨移植物OAM胶原治疗牙周骨下袋临床研究

    作者:梁照忠;包旭英;王新平;吴俊;关丽萍

    目的:探讨异种骨移植物OAM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5例牙周骨缺损患者,其中40例230个牙位在翻瓣术时植入OAM和BME-10X胶原膜为GTR组.25例200个牙位作翻瓣术为OFD组,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检查探诊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退缩(RE)和牙松动度,X线检查比较两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GTR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33mm、8.50mm和2.87,术后6个月分别为3.56mm、4.88mm和1.13;术后12个月分别为3.71mm、4.76mm、1.25;OFD组术前PD、CAL和BI分别为7.05mm、8.35mm和2.40,术后6个月分别为5.12mm、7.05mm和1.68,术后12个月分别为5.50mm、7.10mm和1.70;术后6个月和12个月GTR组和OFD组的PD、CAL和BI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GTR组的各指标比0FD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的CAL、PD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I有显著性差异,GTR组术后松动度明显降低.GTR组术后骨缺损明显改善,OFD组未见明显新骨形成.结论:GTR与OFD组均能明显改善骨下袋患牙的临床指标,而前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 异种骨移植对牙周骨缺损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陈铁楼;刘国勤;吴织芬;周以钧

    异种骨移植作为骨缺损修复的常见方法,受到与骨相关学科工作者的关注,由于异种骨移植材料来源丰富,能满足日益增多的病人需求.本文就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处理方法和在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加以综述,为异种骨移植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 异种骨移植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张永刚;刘维钢

    骨不连和骨缺损一直是骨外科的难题.自从1688年Job meekeren开展第1例异种骨移植以来,异种骨移植自此被人们重视.随着对异种骨处理方法、骨诱导活性物质研究的深入,异种骨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异种骨的免疫原性、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综述如下.

  • 重组合异种骨移植局部IL-1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作者:徐虎;胡蕴玉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为骨系细胞,从而实现异位成骨[1]。刘玮等[2]将牛骨松质和牛BMP复合制备出新材料并命名为重组合异种骨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RBX)。白细胞介素-1(IL-1)可调节免疫水平,促进骨吸收过程[3]。了解IL-1在RBX移植局部的表达规律,可以充实我们对异种骨移植局部骨代谢和免疫调控环节的认识。笔者将RBX 植入小鼠肌肉内,检测局部IL-1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定位。现报告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