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徐春林;冯石萍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2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术后1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7d脑组织水肿体积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再次出血和术后颅内感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傅蔚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以溶栓、降纤、抗凝等药物综合治疗为主,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剂广泛用于血管闭塞性疾病[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5年5月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ET-1水平既无升高又与神经功能评分、卒中危险因素及结局无关

    作者:

  •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优化及其效果评价

    作者:刘震乾;张清秀;魏秀娥;高红;陈默;荣良群

    目的:通过结扎颈内动脉的方法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优化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结扎颈内动脉组(LICA组)、结扎颈外动脉组(LECA组)3组,每组30只.术后24 h对各组小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价模型的成功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比,并对小鼠脑梗死体积比与行为学评分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4 h、72 h、1周测量小鼠体重及Clark一般功能损伤评分,用于评价小鼠一般生存状态.结果:术后24 h,TTC染色证实LICA术式可诱发明显的局灶性脑缺血且模型成功率达到93.3%.与LECA术式相比,应用LICA术式,NSS与TTC染色之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TTC染色测定小鼠脑梗死体积比与NSS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LECA术式相比,应用LICA术式,术后24 h、72 h、1周小鼠的体重变化率、死亡率、Clark一般功能损伤评分均降低.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应用LICA术式可提高模型的成功率,提高梗死病灶大小与行为学评分的相关性,提高小鼠生存率及一般功能状态.

  • 藻酸双脂钠治疗脑梗死40例效果观察

    作者:葛胜

    目的:观察藻酸双脂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藻酸双脂钠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疗程为21天.结果:入院后7、14、21天用欧州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藻酸双脂钠治疗脑梗死,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ApoJ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茂春;刘亮;普娟;陈慧;刘学良;徐斌;郑晓梅

    目的 目前载脂蛋白J(ApoJ)对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携带载脂蛋白J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EGFP-N1-ApoJ转染BMSCs.将96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poJ/BMSCs组、BMSCs组和对照组,通过"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脑出血(ICH)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分别移植等体积转染ApoJ基因的BMSCs悬液、BMSCs悬液和等渗盐水至3组大鼠脑出血部位.在移植后1、3、5、7d的不同时间点,利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干湿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补体C3表达的差异.结果 3组大鼠移植后1 d的m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3、5、7 d时ApoJ/BMSCs组的mNss评分[(8.13±0.99、6.75±1.04、5.63±0.52)分]显著低于BMSCs组[(9.25±1.28、8.50±1.41、7.00±0.54)分]和对照组[(10.88±0.84、9.75±0.89、7.88±1.25)分],且BMSC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oJ/BMSCs组1、3、5、7 d脑组织含水量[(78.17±0.82)%、(78.68±0.55)%、(77.00±0.58)%、(75.89±0.46)%]显著低于同时间点BMSCs组[(78.83±0.56)%、(79.12±0.26)%、(78.13±0.46)%、(76.86±0.29)%]和对照组[(80.38±0.35)%、(81.47±0.26)%、(79.74±0.41)%、(78.44±0.44)%],其中BMSC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oJ/BMSCs组1、3、5、7 d的C3表达(0.096±0.011、0.083±0.005、0.064±0.009、0.045±0.007)较BMSCs组(0.212±0.014、0.164±0.013、0.105±0.010、0.091±0.004)和对照组(0.440±0.006、0.604±0.011、0.333±0.010、0.141±0.003)显著下调(P<0.05),其中BMSCs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poJ可通过抑制补体激活介导的继发性脑损伤,减轻脑水肿,从而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 脑缺血大鼠脾质量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作者:王辛;马茜;李丹丹;王爱红

    目的:脾在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文中旨在探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脾质量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 d组和缺血7d组,每组10只。缺血3d组和缺血7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术后清醒时和缺血3、7d分别采用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于缺血3、7 d称取脾质量、计算脾质量指数,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缺血7 d组比较,缺血3 d组脾质量指数下降[(1.62±0.58) mg/g vs (0.87±0.59) mg/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1.00(1.00,1.25) vs 2.00(1.75,2.25)]、脑梗死体积增大[(18.67±7.92)% vs (36.20±14.92)%](P<0.05)。与假手术组脾质量指数[(1.90±0.22)mg/g]相比,缺血3 d组显著下降(P<0.01)。 HE染色证实,缺血3d组较缺血7d组大脑皮质病理损伤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脾质量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r=-0.851,P=0.019;r=-0.717,P=0.013)。结论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通过监测外周脾体积的变化,对预防和改善缺血后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幕上脑出血患者21天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呼群;王辰龙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比例较欧美人群(10%~15%)高.脑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生存患者中超过半数会因严重残障而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脑出血预后受多因素控制,如基线血肿大小,基线神经功能评分,血肿周围水肿等.但目前对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系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21d死亡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胡杰挺;陈建生;钱钟;杨立利

    目的:比较分析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3种不同术式治疗6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随访24月以上,观察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改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变化、后凸畸形矫正度、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间ASIA神经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后路联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多于单纯前路组或单纯后路组(P<0.05)。单纯后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后凸畸形矫正度均显著优于单纯前路组(P<0.05),单纯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术后影像学均提示无复发。结论3种不同手术入路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掌握不同手术的适应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为重要。

  • 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兰青;丁美萍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也是人类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塞引起.本科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64例,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观察以评价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璇;胡长林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2组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

  • 采用预防性甲基强的松龙保护脊髓损伤的佳时间和剂量

    作者:杨建东;王静成;贾连顺;蒋百川;施晓明;王强;费文勇;王骅

    目的 研究预防性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保护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佳时间和剂量.方法 96只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16组,甲基强的松龙的使用剂量分别为:15 mg/kg、30 mg/kg、60 mg/kg、120 mg/kg;使用时间分别在脊髓打击前:0 min、15 min、30 min、60 min.在脊髓损伤后72小时,进行Tarlov评分、Molt斜板功能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在Tarlov评分障碍率上,预防性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组效果明显;在Molt斜板功能障碍率、运动诱发电位上,预防性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60 mg/kg组均有效果,而预防性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使用时间则影响不大.综合以上指标,在15 min~30 min范围内使用较好.其中,又以提前30 min使用,效果明显.结论 30 mg/kg、60 mg/kg的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以30 mg/kg效果更明显.在脊髓损伤前15 min~30 min范围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较好.其中,30 mg/kg体重的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损伤前30 min静脉推注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更好.

  • 神经导管与面神经再生

    作者:胡炯炯;周梁

    神经损伤后再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生理、化学等众多因素,至今人们对这一过程尚未彻底了解.面神经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是脑神经中易受损者.且面神经损伤后很少能达到完美的功能恢复.近几十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臻完善,神经吻合术等修复面神经横断伤的方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确程度.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面瘫病人的面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靠外科技术的发展来谋求完美的面神经功能恢复,其余地已相当小.即使及时、精确的神经吻合也不可能达到面部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1].面神经损伤后通过神经移植术修复,其功能恢复很少优于House 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Ⅲ级[2].现在,神经导管修复法以其众多优点,已成为周围神经修复的热门方法.

  • 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血流量与梗死体积相关性分析

    作者:谢跃武;张芳;郭岩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 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 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 <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 抗血小板溶栓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观察

    作者:罗胜勇;叶寿山;李睿;贾德云;李心伟;马征;陈志武;李小羿;张国辉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溶栓素(anti-platelet thrombolysin,APT)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APT高、中、低组.双侧颈动脉结扎,建立脑缺血模型,测定大鼠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Bax蛋白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T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降低脑水肿程度,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降低缺血后脑组织中TLR4、JNK、Bax蛋白表达.结论:APT对缺血性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TLR4/JNK/Bax信号通路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13-甲基十四烷酸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作者:冯晓;陈世妹;张文荣

    目的 研究13-甲基十四烷酸(13-methyltetradecanoic acid,13-MTD)对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于插入栓线前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13-MTD 40、80、120 mg·kg-1(M40、M80、M120),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脂质体.于缺血6、12、24 h,以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大小;AutoCAD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脑水肿程度;脑干湿重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RT-PCR检测损伤侧脑组织AQP4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结果 13-MTD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使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使脑含水量和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EB渗出减少,明显改善缺血侧脑组织AQP4表达.结论 13-MTD能通过调控AQP4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

  • CRMP2可通过改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幸享凤;王恬竹;秦新月

    目的:探讨CRMP2( collapsin response mediator protein 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92只♂成年SD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 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 MCAO)、脑缺血+质粒对照组( MCAO+GFP)、脑缺血+CRMP2真核质粒干预组( MCAO+CRMP2/GFP)。大鼠MCA阻塞手术前1 d将真核质粒注射入脑内,缺血/再灌注后48 h、1周,采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 CRMP2、BCL2、p53、Caspase-3和 Caspase-8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脑组织 CRMP2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 h 及1周,与 sham 组比较, MCAO 组及MCAO+GFP组CRMP2和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0.01),而Caspase-3、Caspase-8及p53的mRNA表达升高(P<0.01), TUNEL 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升高( P <0.01)。MCAO+CRMP2/GFP组CRMP2和BCL2较MCAO及MCAO+GFP组明显增高( P<0.01),同时该组 p53、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明显降低( P <0.01)。过表达 CRMP2使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脑缺血/再灌注后BDNF表达升高( P<0.01),而脑内过表达CRMP2使BDNF的水平上调更明显( P <0.01)。 TTC 染色显示, MCAO +CRMP2/GFP组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及MCAO+GFP组明显减小(P<0.01),且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P<0.01)。结论过表达CRMP2可能通过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调控减少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安息香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文静;王建;陈念;罗世兰;谢倩;马骁

    目的探讨安息香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 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溶剂组、尼莫地平组、安息香组。通过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大鼠模型,参照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计算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及脑水肿率,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TNF-α含量。结果与溶剂组相比,安息香有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安息香能明显地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脑水肿率及脑梗死率(P <0.01);升高模型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P<0.01),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安息香降低pMCAO大鼠脑含水量和脑水肿率,减小脑梗死范围发挥脑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呈现开窍醒神效应的生物学基础,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含量和下调TNF-α的含量有关。

  • 甘氨酸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谢剑梅;杨阁;李建;武双婵;岳源

    甘氨酸(glycine,Gly)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氨基酸.已有研究发现甘氨酸能对抗肺、肾、肠、骨骼肌等器官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细胞保护作用[1-4].有研究表明脑内有NMDA受体Gly位点[5],且国外学者在细胞水平上发现,Gly通过非离子通道激活NMDA受体,有明显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 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世强;徐杰;林文平

    目的 初步探讨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成A组(脊髓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C组(β-干扰素干预组)、D组(假手术组)各10只,用改良的Allen装置撞击大鼠脊髓胸9~10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各组予相应干预处理.采用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于术后第1、3、7、14和21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的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分值均近0,随着时间进展评分逐渐升高,B、C组升高明显,干预治疗的B、C组与A组相比7 d内无显著变化(P>0.05),14 d时有显著变化(P<0.05);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β-干扰素应用有利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192 条记录 6/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