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AL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翔;陈亮;侯义红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水平(PAL)和神经功能评分(NDS)水平.结果 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L评分低于对照组,N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明显,可使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水平得以有效降低,神经功能得以有效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孙兴元;赵宏;蒋丽艳;迟景宏;张艳蕉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14天.于第7、14、21天复查头颅CT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采用NIH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14、21天治疗组的血肿体积、周围水肿体积减小(P<0.05,P<0.01),NIHSS评分明显减小(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血肿吸收、抑制水肿形成,改善神经功能.

  • 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作者:赵微;刘艳翠;安宁

    目的 分析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移植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探讨ADSCs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均进行颅脑损伤模型制作,实验组移入ADSCs,对照组移入等量的培养基.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都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对颅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丁莉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分析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100例和OREM自理模式组100例.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平均处理时间、出血部位情况;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情况;脑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脑水肿、感染、消化道出血、肢体废用综合征、抑郁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两组脑出血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平均处理时间、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EM自理模式组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OREM自理模式组脑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脑水肿、感染、消化道出血、肢体废用综合征、抑郁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而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种改进的非人灵长类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法

    作者:朱华;卢珊;冯铭;李秦;刘颖;代小伟;安沂华;赵春华;王任直;秦川

    目的 对文献中的量表进行修改和细化后用于实验猴的神经功能动态量化观察,使其更适于灵长类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价.方法 成年食蟹猴12只,用自体股动脉抗凝血脑内立体注射的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后1周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干细胞治疗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在出血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脊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和1×10(6)/只,造模6h,1d,3d,lw后及干细胞注射后1d,3d,1w,2w,3w,4W在每天的固定时间使用文献中的表格和/或改进的表格进行评分,比较造模前后和干细胞注射前后动物受损伤侧上肢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价造模和干细胞治疗效果.结果 造模手术前,所有动物的行为表现均正常,神经功能评分为0.造模手术后6h,用修改前后的表格评分均为31分左右.但从术后3d开始出现评分上的差异.用修改后的表格对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显示干细胞注射后1周开始到动物被安乐时,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神经功能评分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离、低剂量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进的表格克服了旧表格中分差大,评价标准模糊的缺点,提高了量表评价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相似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标准化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进行了有益尝试.

  • 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在大鼠脑缺血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程发峰;宋文婷;郭少英;钟相根;鲁艺;王庆国

    脑梗塞发病率逐年增高,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是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前研究中,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判断药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的几种常见试验和评分标准,并认为在中医药治疗脑梗塞临床前研究中,应更加重视神经功能评分,充分体现中医药的优势.

  •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作者:包晓英

    目的 观察辅助溶栓护理干预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方法 160例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溶栓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NIHSS)评分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后24 h、7 d及14 d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7 d及14 d 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6.53±1.50)分VS(22.14±2.41)分;(11.73±1.84)分VS(15.70±1.24)分;(8.39±1.44分VS(11.70±0.99)分](P<0.01).结论 施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溶栓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 骨髓源干细胞移植与中药联合治疗对大鼠缺血再灌脑损伤的作用

    作者:邓秀君

    目的:比较中药与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缺血脑卒中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方法147只大鼠随机分成七组,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BMNC组、中药联合BMNC组、BMSC组、中药联合BMSC组,每组21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其余组分别移植BMSC和BMNC,中药组同时进行中药联合治疗。分别于移植后4、28 d评定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结果治疗28 d比治疗后4 d MMNSS神经功能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相同剂量细胞移植, BMNC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好,中药联合BMNC移植对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 立体定向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用于脑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汪奇柏;熊焰;何建国;马书明;郑超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立体定向引流术后患者颅内压、S蛋白100B、血糖、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死率的影响,探讨立体定向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用于ICH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的中等量ICH患者9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当日均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术后采用亚低温治疗。监测患者术后1~7天的颅内压,检测术后即刻、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S蛋白100B和血糖水平,监测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4周行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E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3个月Barthel指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结果3天内两组患者的颅内压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从第4天开始,颅内压逐渐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更显著(P<0.05)。术后即刻、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S蛋白100B逐渐下降(P<0.05);术后即刻S蛋白100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组间S蛋白100B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即刻、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血糖水平逐渐下降(P<0.05);术后即刻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天、第5天、第7天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即刻、第2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时间点ESS评分逐渐升高(P<0.05);术后即刻两组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周、第4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两组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3个月后Barthel指数较术后即刻显著升高(P<0.05),术后即刻Barthel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病死率分别为16.33%和18.3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流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的颅内压、S蛋白100B和血糖,减轻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研究

    作者:秦文欣;姜美玲;陈旭;袁春华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治疗前后进行NIHSS评分,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NIHSS评分治疗后两组均显著较治疗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治疗后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 蝮龙抗栓丸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

    作者:邓秀君

    目的:本研究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BM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NC)蛛网膜下腔移植以及中药蝮龙抗栓丸联合的方法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CAO)大鼠。移植后4、28d神经功能损伤后的恢复情况。方法将分离纯化的BMSC和BMNC以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移植到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颅内,同时进行中药联合治疗。移植后4、28d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后第4天相比,模空组和各治疗组在治疗干预后第28天MMNSS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相同剂量的细胞进行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好,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小波

    目的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150 m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降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烟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涛;木依提·阿不力米提;鲁统德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次,1次/d。治疗组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1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后缓慢静脉点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颅内供血、双侧平均肌力、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1%、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10 d、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10 d、治疗后,两组颅内供血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同时,患者双侧平均肌力均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烟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的影响

    作者:侯丹;余丹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发病24 h内人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48 h,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8 h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AF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血清PAF活性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 h后,亚低温治疗组的PAF的活性(151.9±10.8),NIHSS评分(24.0±4.8),分别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63.7±12.8)和(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能促进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脑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亚低温影响PAF活性.

  • 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晓燕;程赛宇;郭宇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6例)和非抗凝组(24例).2组均经静脉给予阿替普酶50mg进行溶栓治疗.抗凝组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肝素钠静脉泵入,调整肝素剂量以延长APTT基线值,溶栓治疗3 d后改为口服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非抗凝组则在溶栓24 h后给予氯吡格雷和/或阿司匹林口服.比较2组溶栓前1 d及溶栓后1 d、7 d、14d、30 d的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 d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与溶栓前1 d比较,抗凝组在溶栓后7 d、14d、30d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14 d、30d时低于非抗凝组(P<0.05).溶栓治疗30d内,抗凝组病死1例(3.8%)、非抗凝组病死1例(4.2%)(P>0.05).有出血症状抗凝组3例(11.5%)、非抗凝组3例(12.5%)(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症状的恢复,而且不增加症状性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宇;李波;李冬华;陈景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10d.2组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来评价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冠心宁、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具更好的疗效.

  • 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董育卿

    目的 评估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和B组20例;A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次/d),直到出院;B组住院期间无阿托伐他汀治疗,出院后开始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次/d).入院3 d和7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Rankin修订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 d后A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7 d后NIHSS评分进一步降低,且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2级评分和3级评分百分比较高,然而4级评分和5级评分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

  •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杨连秀;陈晓钟

    2000~2002年3月,我们收治48例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葛根素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蒲举;姚声涛

    目的:研究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limb 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建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予以双下肢远隔缺血后适应,采用Bederson评分法对雄性SD大鼠脑缺血后12、24、72 h进行评分,运用磁共振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计算梗死体积.结果:RIP组大鼠24 h后Bederson评分较再灌注模型组评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T2WI算得RIP组脑梗死体积在12、24、72 h均较再灌注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减少缺血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具有减轻再灌注损伤作用.

  •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相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

    作者:郑延泽;田彩云;张浩楠;何静波;武海军;覃建民;徐继辉;杨玉梅

    目的:观察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不同时相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缺血1、6、12、24、72 h组与120 h组6个时相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记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不同时相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血清NSE含量的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体积.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为0;模型组在缺血1h神经功能评分就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持续到120 h.假手术组脑梗死灶体积均为0;模型组在缺血6h脑梗死灶体积才明显升高,24 h达到高,72 h明显下降,120 h再次升高.假手术组血清NSE含量在各个时相没有明显变化;模型组在缺血1h血清NSE含量就明显升高,12h达到高,24 h明显下降,一直持续到120 h.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中NSE含量都明显升高,但三者在不同时相的变化是不一致的.

192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