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白药创口贴对内瘘穿刺点止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青;郑建华;吴巧英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创口贴对透析结束后内瘘穿刺点止血的效果.方法 抽取透析中心门诊血液透析内瘘功能良好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止血方法,取针后棉球覆盖穿刺点,再用止血带加压.实验组则在穿刺点处先贴上云南白药创口贴,再使用传统的止血方法.4~7min后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止血有效率96.09%,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73.55%,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云南白药创口贴后可将止血时间缩短至4~7min.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并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 经会阴肛门成形与直肠内瘘修补术治疗肛门直肠畸形

    作者:陶强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 ARM)发病率约1∶40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瘘管的发生率约70%~95%,根据新 Krickenbeck 国际分类法,可分为9种常见类型。手术方式多样,基本目的是肛门成形并关闭瘘管,同时需保证术后拥有良好的肛门排便功能。研究表明肛门横纹肌复合体(SMC)对术后排便控制功能起着关键作用,由此术中需保证不过多损伤 SMC,直肠盲袋通过或部分通过 SMC 肌环的某些类型 ARM,经会阴肛门成形术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并获得良好的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但对于某些类型的 ARM,如女婴的肛门直肠前庭瘘、男婴的无肛直肠尿道瘘,在完成肛门成形的同时,还需解决直肠瘘的问题,给术者直接行经会阴肛门成形带来一些困难。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采取的手术方法:pena 术、球拍式瘘管剥除术、瘘后移肛门成形术等。

  • 手术再通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闭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志强;曾石养;蒋重和;彭翔;苏海燕;曾建好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原住手术再通及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5例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再通组33人,溶栓组32人.手术再通组的治疗方法:切开动静脉内瘘取出血栓、切除狭窄血管或扩张血管,使内瘘通畅.溶栓组的治疗方法:给予低分子肝素及用尿激酶溶栓.结果 手术再通组33例患者中,29例患者术后动静脉内瘘即畅通,触及明显血管震颤,其中26例术后3天内行可以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达250 ml/min以上,成功率88.9%,4例不成功.溶栓组32例患者中,19例溶栓成功,成功率59.2%,10例不成功.结果显示手术再通组的成功率比溶栓组高,二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成熟的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原位手术再通较血管内局部溶栓效果好,特别是在内瘘血管肥厚狭窄和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已经机化时,只有手术能让内瘘复通.

    关键词: 内瘘 闭塞 手术再通
  • 多种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作者:刘红勇;张运强

    目的为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 051例血透病例,采集各项数据及建立血管通路的部位、方式,比较优劣,分析成效因素. 结果临时性血管通路中,颈内静脉置管184例(成功率95%)、锁骨下静脉置管26例(成功率90%)、股静脉置管20例(成功率100%);永久性血管通路539例,钛轮钉内瘘53例(手术成功率98%)、缝合内瘘484例(手术成功率96%).比较两组之间血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1 051例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下降率平均为70%、平均KT/V达1.55、置管组与内瘘组比较显著差别. 结论急性肾衰以及过渡性血透以颈内静脉置管为首选;维持性血透应选择内瘘,好为缝合内瘘首选.

  • 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应用及护理

    作者:赵学珍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治疗中的使用和护理.方法:对2004-2008年内19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病人的回顾性总结.结果:11例未出现并发症,使用1-3年;3例进行取栓术后持续使用;2例取栓术后再堵塞,改为长期留置皮下隧道涤纶套导管;1例:使用4个月后阻塞,病人拒绝手术改为腹透;1例术后15个月后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28月后锁骨下静脉狭窄,术肢肿胀.结论:正确使用和加强护理宣教对延长人造血管内瘘寿命有重要作用.

  •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陶招娣;杨伟英;王红娟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动静脉内瘘是其长久和安全的血管通路,因此做好动静脉内瘘的保护和护理显得尤为突出.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对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多方面的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透析 内瘘 护理体会
  • 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兰珍;徐武敏;谷禾;金领微

    目的:观察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回血毕处置内瘘穿刺针随机采用单手回套针帽法(对照组,90例,4320支)或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观察组,90例,4325支),比较两组处置内瘘穿刺针所需时间、发生针刺伤次数。结果观察组采用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处置内瘘穿刺针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无发生针刺伤事件,对照组发生2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单手回套针帽法操作简单、安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

    作者:汪应霞

    血液透析是肾病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对血管通路的维护可以延长瘘管的使用时间,同时也是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关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科共透析治疗15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20岁-94岁,透析治疗时间6个月-78个月.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 护理
  • 针后探测气泡动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

    作者:姜振华;贾江武;刘建林;任玉卿;张保庆;张旭东;史官茂;赵虹;杨俊丽;张美斌

    我们以针后探测气泡动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用于维持性透析患者,并与同期以内瘘透析的患者进行心脏形态及功能等比较.

  • 用带切割刀扩张球囊处理动静脉内瘘狭窄

    作者:叶有新;胡为民;沈来根;冯剑;蒋欣欣;李华;应迎娟

    我们应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成功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狭窄内瘘率,现报道如下.

  • 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后肘部静脉提前作透析使用

    作者:姜振华;于瞳兴;任玉卿;史官茂;赵虹;张美斌

    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扩张,管壁肥厚即"成熟"一般需4~8周,这段时间内慢性肾衰患者要靠临时透析通路来维持生存.我们采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后5~10 d的肘部静脉用作血液透析引血通路获得了成功,未对内瘘成熟造成影响,报道如下.

  • 微泵推注尿激酶在内瘘溶栓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尹良红;郑绮宜

    近年我中心开展微泵缓慢推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超声稀释法监测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

    作者:车霞静;严玉澄;倪兆慧;顾乐怡;钱家麒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内瘘血流量(Qb)及再循环率(R%)测定,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功能状态.方法 在患者血液透析开始后30 min及结束前1 h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功能.对内瘘血流量过低(Qb<600 ml/min)及过高(Qb>1800 ml/min)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并排除血管腔有无狭窄.结果 180例患者中的163例成功进行了内瘘功能测定,3例再循环率>0,占0.02%.平均Qb(1010.3±662.6)ml/min,40例Qb<600 ml/min(24.5%,低流量组),104例Qb为600~1800 ml/min(63.8%,正常流量组),19例Qb>1800 ml/min(11.7%,高流量组).多普勒超声检查低流量组10例,高流量组7例.两组比较在头静脉内径、桡动脉内径、流速、肱动脉流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稀释法评定血管内瘘功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血管通路(包括自身血管和人造血管)功能监测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卫;吴建滨;王景滨;梁佳军;曲志伟;孟庆刚

    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体内动-静脉瘘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直接影响到患者长期存活和透析效果的重要因素.

  • 动静脉造瘘45例体会

    作者:杨升平;陈棉智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动静脉造瘘为血液透析建立了通畅的血液通路,并能达到一定的血流量,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有效。我院自1990年7月至1999年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造瘘4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29~69岁。全部内瘘通畅,血流量达150~250L/min。手术方式: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吻合37例,贵要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5例,贵要静脉与肱动脉作端侧吻合2例,瘘口在4~6 mm之间。

  • 利用显微技术建立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唐春苑;王饶萍;朱春平;叶晓青;李平

    目的 评估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次选的血管通路,其通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人造血管内瘘使用及护理的认识.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的人造血管内瘘45例进行追踪分析,观察人造血管内瘘的通畅情况,穿刺使用及护理特点,记录使用终点.结果 人造血管内瘘45例,退出者26例,继续使用者19例.退出者26例中死亡16例,死亡时人造血管内瘘均在通畅状态,失功10例,均为血栓形成.失功10例中溶栓治疗成功4例,失败6例.溶栓治疗失败者6例中转腹透3例,改为长期深静脉置管3例.人造血管内瘘总使用时间为(35.56±21.97)个月,短为6个月,长为90个月,6个月通畅率97.8%,1年通畅率86.7%,2年通畅率68.9%,3年通畅率48.9%,超过5年的17.8%(8例).结论 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次选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较长,血流量足,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特点,高质量的穿刺和护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 儿童血液透析疗法的探讨

    作者:蒋苹莉;陶惠琴;晏志军

    血液透析是治疗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1992年以来我科根据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采用血液透析疗法治疗12例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较满意.

  • 强化护理并功能训练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提前使用

    作者:李兰英;金晓华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透病人的生命线,传统观点认为内瘘成形术后4~8周才可使用.提前穿刺易造成瘘管损伤、撕裂、形成血肿并影响以后的发育和成熟[1].自1989年开始,我们通过加强内瘘成形术后护理加上内瘘功能训练,促使内瘘成熟,从而使内瘘能够提前使用,并能达到治疗所需的血流量.经临床5~7年观察,无不良反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黄莉;梁天水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经动静脉内瘘穿刺行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循证组,每组38例,普通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循证组给予循证护理,10个月后对比两组穿刺情况及内瘘质量.结果 循证组的内瘘阻塞率、内瘘感染率及血管损伤率低于普通组,且内瘘血流量充足、一针穿刺成功及患者满意度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采用循证护理可更好地保护内瘘,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 右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长达6年1例

    作者:桓文穆;廖新莲

    患者,女,52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期),于1994年11月开始在本院血透.因外周血管细,先后5次做内瘘术,其中包括一次右大隐静脉移植及左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术.

459 条记录 18/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