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配合及护理

    作者:王雪云;陈卓丽;吴慧红

    目的:加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配合,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288例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见副反应中,恶心、呕吐、头昏7例,瘙痒、皮疹3例.性别、年龄,有无过敏史对副反应发生无影响.结论: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并做好护理配合工作,对提高造影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张娟美;朱晓青;段安丽;孟淑敏;刘月月;李根林

    目的 分析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点,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4~2006年门诊诊断的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主要指标 FFA表现.结果 全部患者FFA显示后极部斑驳状、点状透见荧光.背景荧光部分增高,部分减弱.视盘高荧光或部分高荧光8例,2例环以低荧光.动脉血管变细18例,但其中仅3例出现血管充盈迟缓.4例视网膜血管闭塞,且全部位于周边部.3例视网膜后极部血管渗漏.仅1例出现无灌注区.6例黄斑拱环结构破坏或结构不清.结论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FFA特点显示:其病变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同时累及神经视网膜及其视网膜血管组织.(眼科,2007,16:253-256)

  • 泡性视网膜脱离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徐永红;江双红;邢怡桥;梅海峰;武犁;郑红梅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成像(OCT)对泡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6例(48眼)泡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对26例(48眼)临床诊断为泡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FFA及OCT检查,并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分析.主要指标FFA及OCT图像.结果FFA表现为后极部多发性渗漏点,相互融合形成视网膜脱离.OCT表现为:(1)36眼后极部多灶性泡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其中16眼伴色素上皮脱离.(2)12眼黄斑部神经上皮层间水肿,中心凹处神经上皮脱离.结论OCT扫描能清晰直观地呈现病变组织细微结构的变化,对泡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损害程度及层次能准确地表现.与FFA结合,能更精确地呈现病变损害的整体情况,对泡性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及治疗追踪有较大价值.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OCT和FFA形态学分类的对比分析

    作者:谭娟;唐罗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形态学特征、分类及相互关系.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有意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SME)患者102例177眼.方法分别对CSME组患者进行OCT及FFA检查,观察两种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中心凹中心厚度、佳矫正视力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CSME患者的OCT及FFA类型、中心凹中心厚度、佳矫正视力.结果FFA分类的局限水肿型在OCT 1型中所占的比例为70.6%,高于弥漫水肿型(27.2%)和囊样水肿型(2.2%)(P<0.05).FFA弥漫水肿型在OCT 2型中占47.9%,明显高于局限水肿型(25.0%)和囊样水肿型(27.1%)(P<0.05).FFA分类的囊样水肿型在OCT 3型(3A型+3B型)中占56.8%,明显高于局限水肿型(10.8%)和弥漫水肿型(32.4%)(P<0.05).OCT 1型及FFA局限水肿型的矫正视力好,黄斑中心凹中心厚度值小(P<0.05).结论CSME患者OCT与FFA的形态学类型密切相关.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可更加全面地反映CS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为揭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病理机制、寻求每种类型的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OCT和FFA表现

    作者:赵婕;陆豪;严良;秦洁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PM)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设计临床病例研究.研究对象23例(25眼)伴有黄斑部CNV的PM患者.方法对上述患眼行OCT和FFA检查,对比分析结果.主要指标黄斑部CNV的OCT和FFA图像.结果OCT检查,18眼(72%)CNV呈纺锤形或类圆形团块状,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7眼(28%)CNV呈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9眼伴视网膜色素上皮出血性脱离,6眼伴视网膜前膜形成,2眼伴黄斑裂孔形成,15眼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水肿.FFA检查中有19眼显示造影早期黄斑部的盘状或不规则荧光渗漏,6眼仅显示病灶处荧光遮蔽和/或透见荧光.结论PM黄斑部CNV的OCT图像以在色素上皮层增生的类圆形和纺锤形纤维血管膜为特征,其范围较局限,常伴有色素上皮层出血性脱离.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二例

    作者:苏燕;李金凤;郑秀云;彭晓燕

    病例1,男性,36岁,因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10余天于2004年6月14日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1.0,眼底见视盘边界清,颜色正常,黄斑区可见环形水肿光晕、细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视网膜血管正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23″5静脉期,黄斑中心鼻侧可见一高荧光小点,逐渐渗漏,11′呈墨渍样扩大(图1).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于2004年6月29日行多波长氪激光光凝(黄光).激光参数:波长568nm,光斑大小50nm,曝光时间0.04s,输出功率75mw,激光点数3点,光凝出现Ⅰ级反应.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视力无变化,改用中药治疗.5个月后,患者自觉右眼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变形半月,又来复诊,检查眼底黄斑水肿,黄斑鼻侧视网膜黄白色病灶,中心凹反射消失,复查FFA:21″8静脉早期可见黄斑鼻侧一花瓣状高荧光斑,随脉络膜背景荧光逐渐增强,11′45″晚期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图2).诊断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行激光光动力治疗(PDT).

  • 眼球挫伤致眼底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惠娟

    眼球挫伤常致眼后部的外伤,导致视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门诊及住院51例眼球挫伤致眼底病变及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所见报告如下.

  • 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潘琳;周水平;郭艳茹;彭俊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发展而增加,5年内DR发生率为44.4%,7年后为56%[1,2],15年后可高达80%,预见到2030年美国将有2500万,全世界有3亿DR患者[3].有关D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DR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其微血管结构改变,大多是通过检眼镜或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观察到的.近年来,随着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的广泛应用[4],国内外有关DR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动物模型多以大鼠为主,国内有关大鼠DR样研究多为6~8个月,长达1年时间动态观察大鼠的DR样病变的有关报导较少.本实验动态观察了早、中、晚(6、9、12个月)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DR样微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分析

    作者:王彬;贾淑琴;罗立勤;霍建新

    目的:探讨支持营养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急性CSC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治疗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例(36眼)给予支持营养疗法,对照组33例(33眼)未做任何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的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3个月的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周、1个月视网膜厚度比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营养疗法应用于急性CSC患者,可以促进其早期病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 眼科门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素雅

    目的 研究眼科门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视网膜疾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检眼镜检查以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作出诊断,同时以诊断结果作为参考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结果 本组200例患者中,经检眼镜检查提示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145例,占总比例的72.5%;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提示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183例,占总比例的91.5%.比较发现,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积极对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法进行检查,可为其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病症控制的效果,减少致盲风险.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护理

    作者:牛瑞霞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对736例不同年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和护理。结果736例患者均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顺利,无意外发生。结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做好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对确保患者安全及造影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 眼底血管造影设备及技术概论

    作者:陈有信;张承芬

    1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自1961年Alvis与Novotny首次成功拍摄了人眼视网膜与脉络膜的循环动态过程以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眼科临床得以广泛的应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已经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极有帮助.

  •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天宇;徐培英;彭清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120例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病人的资料,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防范措施。[结果]3120例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病人中,193例出现并发症,占6.19%,其中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类变态反应85例,占44.04%;荨麻疹、皮肤瘙痒等速发型变态反应64例,占33.16%;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心因性反应42例,占21.79%;过敏性休克2例,占1.04%。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均未出现生命危险。[结论]造影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各种表现,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对提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黄斑裂孔一例

    作者:王兴存;左文渊

    患者女,48岁,主因左眼突发性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2年10月29日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发病以来曾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银杏叶分散片”等药物治疗。门诊查体: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25(矫正无提高)。左眼睑无肿胀,结膜无充血,屈光介质透明,视乳头边界尚清,C/D比约0.2,颞下方视网膜大量火焰状出血,累及黄斑区,视网膜静脉稍扩张、迂曲,散在灰白色棉絮斑及黄色硬性渗出,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辅助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 C T )提示黄斑区囊样水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可见硬性渗出的高反射信号。门诊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颞下支)、黄斑囊样水肿”,建议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激光光凝等综合治疗,但患者未同意。此后,继续口服上述药物治疗。2013年6月3日患者再次来我院就诊。门诊查体:左眼视力0.02(矫正无提高),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颞下方视网膜火焰状出血减少,散在点片状灰白色出血吸收斑,视网膜静脉仍稍扩张、迂曲,未见血管白鞘及新生血管,黄斑区可见1/2视乳头直径(PD )大小、边界清晰的暗红色椭圆孔,孔底隐约见黄色点状颗粒沉着。辅助检查:OC T 提示黄斑区神经上皮全层裂孔,边缘视网膜水肿。

  • 眼内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毛迪

    利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16例眼内肿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眼内肿物的血流信号特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5~71岁,均经临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CT、磁共振成像(MRI)等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手术后病理等确诊,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7例,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脉络膜转移癌2例,脉络膜骨瘤2例,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1例.

  •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发生相关因素及其OCT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禹;孙笑;徐艳春

    目的 研究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形态特征及探讨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与CNV形成有无相关性.方法 对自2004年11月至2006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34例(60只眼)近视患者行眼部A超、B超、屈光度检查,FFA、OCT检查有无CNV,记录黄斑区病理性改变.以眼轴及屈光度为标准将病例分为实验组(眼轴≥26mm,屈光度≥-6.0D)和对照组(眼轴<26mm,屈光度<-6.00D),并将结果用相关性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50只眼中39只眼发生CNV,对照组10只眼中1只眼发生CNV.实验组CNV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眼轴、屈光状态同CNV的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50只眼FFA检查36只眼查出CNV,14只眼未见CNV荧光表现;OCT检查39只眼查出典型CNV图像,11只眼未见CNV.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OCT与FFA对CNV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轴越长,屈光度越大发生CNV的机率越高,眼轴的长短、屈光状态同CNV的发生有相关性.OCT同FFA对病理性近视CNV敏感性无明显差异,OCT在眼底存在少量出血、机化瘢痕、色素沉着等情况下OCT能较FFA更明确地发现CNV.OCT对病理性近视CNV有特征性的形态表现,可作为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有效补充检测手段.

  •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与恶心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晓静;杨程成;郑晖;刘苹苹;李勤

    目的: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与恶心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我院首次预约行 FF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后分为两组,分别于10 s及3 s内静脉注入10%荧光素钠5 ml,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的人数,及其患者自觉恶心反应的程度,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快速注入组患者出现恶心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缓慢注入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下出现恶心感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5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剂注入速度缓慢时出现恶心反应的比例大于注入速度较快时,而且恶心反应的比例与患者年龄相关,年轻患者易出现恶心反应。

  •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OCT和FFA的对比分析

    作者:辛浩蓉;周丹;徐俊;闫东君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OCT及FFA检查,观察两种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中心凹中心厚度、佳矫正视力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FA分类的局限水肿型在OCT1型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弥漫水肿型和囊样水肿型.FFA弥漫水肿型在OCT2型中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局限水肿型和囊样水肿型.FFA分类的囊样水肿型在OCT3型(3A型+3B型)中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局限水肿型和弥漫水肿型.OCT1型及FFA局限水肿型的矫正视力好,黄斑中心凹中心厚度值小(P<0.05).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结合OCT与FFA两种检查方法,可更加全面地反映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为揭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病理机制、寻求每种类型的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微;李宇;戴鑫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是将具有荧光特色的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经血循环至眼底的血管中,在特定的波长光(蓝光)的激发下而产生的黄绿色荧光.同时,用高速眼底摄影机,连续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1].一般机体对荧光素有较好的耐受性,少数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个别病例会发生休克死亡的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共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23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张琦;王丽天;蔡克波;陈莉萍

    目的 分析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CSC)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分析252例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发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结果 女性CSC发病率比男性低(1: 5.3);发病年龄、初诊视力、双眼发病率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男女患者基本一致(P>0.05).结论 女性CSC的临床特征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点与男性相似.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