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胃肠学组”介绍

    作者:唐源;金晶

    一、“放疗胃肠学组”成立
      胃肠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放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近十年放疗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型照射技术、肿瘤寡转移灶放疗、大分割照射等概念不断涌现,放疗的精确性、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急性和晚期的毒副反应明显下降。

  • 肿节风颗粒对小型猪腮腺放射防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许卓华;王仁生;张婷婷;梁菲菲;张海东

    目的:观察肿节风颗粒对小型猪腮腺照射后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作用.方法:60只小型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照组)和肿节风加照射组(药照组)3组,每组20只;每组平行分成a、b、c和d4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照射结束后1、10、40和90 d取腮腺组织,药照组于照射前1周开始给予肿节风颗粒(0.3 g/kg),直至腮腺组织取出,对照组与单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全麻状态下肿节风组跟单照组给予60 C0γ射线双侧腮腺照射,30 Gy/(5 f·5 w),对照组不予照射,观察各组腮腺质量及ROS含量变化.结果:照射后1d,对照组、单照组、药照组ROS含量分别为(62.58±8.96)、(136.75±33.78)和(62.83±35.25)U/mL,对照组与药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单照组与药照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后10 d,对照组、单照组、药照组ROS含量分别为(64.50±8.40)、(338.50±30.36)和(281.67±48.72) U/mL,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后40 d,对照组、单照组、药照组ROS含量分别为(62.92±6.34)、(392.83±32.66)和(324.42±54.57) U/mL,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后90 d,对照组、单照组、药照组ROS含量分别为(62.75±7.01)、(438.92±36.31)和(323.75±49.30) U/mL,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照组的ROS含量均低于单照组.结论:肿节风通过清除小型猪腮腺放射后的ROS活性,能有效减缓腮腺放射损伤.

  • 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新;杨伟志;高黎;盖雪;石惠珍;宋丽京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分割方案对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分割照射的优化方案.方法 采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为实验模型进行不同总剂量(40、60 Gy)、不同分割方案(200 cGy5次/周、160 cGy2次/d、300 cGy5次/周和400cGy3次/周)及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照射.观察指标为成瘤率、肿瘤复发时间及肿瘤基底大径,总观察时间为24周.结果 总剂量40 Gy时大分割组近期疗效较好(400 cGy3次/周疗程结束时成瘤率为0),无论采用何种分割方案均未能阻断肿瘤持续生长.总剂量60 Gy时常规分割的控制效果差(成瘤率为100%),超分割方案的效果相对好(远期控制为25%),其次为300 cGy5次/周(远期控制为12.5%),400 cGy3次/周相对较差(近期控制较远期好).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60 Gy照射无改善作用.结论 对控制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常规分割模式尚不是一个优化方案,超分割160 cGy2次/d和300 cGy5次/周是相对优化方案.

  • CNE-1细胞高剂量X线常规分割照射后MDR1与PECAM1表达情况观察

    作者:杜伟一;杨方;刘勇;郭瑞娟;王若雨

    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1细胞系高剂量X线照射后,初步探讨高剂量照射引起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 改变与CNE-1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的可能的相关性。

  • 肝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作者:梁世雄;蒋国梁;张小健

    在CT模拟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therapy,3DCRT)出现之前,肝癌外照射经历了全肝照射、局部照射、全肝移动条照射、局部超分割照射,但临床效果均不满意,主要是因为肝脏的放射耐受量限制和普通X射线模拟对肝癌局部定位的准确性差.3DCRT被认为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代表着2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正在努力尝试应用3DCRT技术以提高中晚期肝癌姑息性放射治疗的效果,并延长生存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大出血11例分析

    作者:王洪乾;李燕凤

    鼻咽癌患者经过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出现鼻咽部致死性大出血虽较少见,但其病情凶险,是鼻咽癌致死的重要原因。笔者从1993年1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1?098例鼻咽癌患者,其中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回院复查或再住院的11例因出现鼻咽部大出血而致死。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8~46岁,中位年龄38岁;病理均为鼻咽低分化鳞癌;均做鼻咽部CT。按1992年福州会议制订的分期标准分为Ⅱ期2例;Ⅲ期7例,Ⅳa期2例。首程放射治疗选用60Co γ射线或4?MV X射线常规分割照射。9例用面颈联合野,其中3例加面前野;另2例用耳前野,后界移至乳突前缘。剂量达DT36~38?Gy后,再缩野避开脑干、颈部脊髓,补充照射总量达70~72?Gy。颈部足量照射。CR 8例;PR 3例。

  • 鼻硬结病一例

    作者:陈娜;刘秀英;林培成;福州

    患者男性,60岁.因鼻塞5年,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0年9月就诊本院.入院前在当地医院行咽部及右鼻前庭活检,病理报告为“wegner肉芽肿”.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鼻尖鼻翼变形、增厚、发硬,双鼻腔闭锁,软腭挛缩向上并与咽后壁粘连.鼻咽纤维镜下见双侧声带正常,会厌软骨以上咽侧壁、后壁增厚、狭窄,表面粘膜苍白呈结节状.入院后行左鼻咽、口咽及下咽活检,病理报告为鼻硬结病.鼻腔CT示:双侧鼻前庭见软组织肿物影,与鼻中隔相连;双侧鼻翼牵拉变形,邻近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双侧中鼻道及鼻后孔未见明显肿物;确诊为“鼻硬结病”.2000年10月13日针对鼻腔、口咽、喉咽设双面颈+鼻前3个野,采用60Co γ射线同中心常规分割照射,DT50Gy,25分次,36d;并配合链霉素0.5g/次,2次/d肌肉注射,共60d.放射治疗期间出现Ⅱ~Ⅲ度口腔粘膜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放射治疗后鼻塞、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查体:鼻腔通气较前通畅,外鼻仍变形,咽部充血,见有白膜附着.

  • 分割剂量电离辐射对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

    作者:孔德娟;刘晓冬;梁冰;贾立立;马淑梅

    目的 研究不同分割剂量电离辐射方案对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巢癌亲本细胞SKOV3及其耐药细胞株SKVCR,分别进行假照射、单次照射(10 Gy)、常规分割照射(2 Gy ×5)和超分割照射(1 Gy×2 ×5).MTT方法检测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硫酸长春新碱( vincristine,VCR)、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盐酸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顺铂(cisplatin,DDP)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SKOV3相比,SKVCR倍增时间增加为1.8倍,P-gp糖蛋白表达增高,4种药物对SKVCR的IC50浓度明显增加(P<0.05).在SKOV3中,与假照组相比,单次照射后细胞对THP、DDP药敏性降低,常规分割照射后细胞对VCR、THP、VP-16药敏性降低,超分割照射使VP-16药敏性降低;在SKVCR中,与假照组相比,3个照射组对VCR、VP-16的药敏性增高,对DDP的药敏性无明显改变,单次和分割照射均可降低P-gp表达.结论 单次、分割和超分割照射在SKOV3亲本细胞中诱导多药耐药,在耐药株SKVCR中逆转对VCR、VP-16的耐药性.

  • 分割照射对残留HepG2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行;潘燕;邵春林

    目的 研究分割照射后残留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HepG2细胞以2Gy/次X射线进行分割照射,累积剂量达到20 Gy后继续培养30 d,检测残留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N-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建立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分割照射(2 Gy×10次),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肿瘤接种39 d(照射结束14 d)后检测辐照组和对照组裸鼠肿瘤肝转移情况及移植瘤内N-cadherin表达.结果 残留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5.126、7.714,P<0.05);残留肝癌细胞中N-cadherin和Snail表达显著增高(t=7.509、7.184,P<0.05).在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辐照组裸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t =2.396、3.170,P<0.05),辐照组皮下肿瘤肝转移灶数目、肿瘤组织中N-cadheri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2.994,5.695,P<0.05).结论 分割照射后残留肝癌细胞和组织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EMT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结果揭示了放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新机制.

  • 不同分割照射所致放射性肺损伤及茶色素对其影响

    作者:吴开良;李艳如

    肺是中等放射敏感器官。临床上超分次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患者1、2年生存率,且正常肺组织的放射反应并不增加[1]。本实验旨在明确超分次放射是否能减轻肺的晚放射反应,并探讨茶色素是否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SD大鼠108只,分为常规分次照射组(CFI组),常规分次照射+茶色素组(CFI+TP组),超分次照射组(HFI组),单次大剂量照射组(SI组),单次大剂量照射+茶色素组(SI+TP组),对照组(C组)。

  • 111 60Coγ射线和14MeV中子的单次和分割照射对小鼠精原干细胞的效应

    作者:

  • 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全脑单次与分割外照射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海红;刘运林;刘军;肖颂华;邢诒刚

    目的 探讨不同照射方法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放射性脑损伤进一步研究建立更精确放射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对Sprague-Dawley大鼠分别进行单次和分割全脑照射,剂量分别为20Gy、30Gy,并设未照射组为对照.在照射后2周、8周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采用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两个指标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相同剂量常规分割照射2组大鼠与单次照射2组大鼠相比,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平均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30Gy分割照射后8周时平均潜伏期[(105.62±9.58)s]和搜索策略(9.37±0.81)%差异为明显.单次照射两个剂量组其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得分在照射后2周和8周时差异无显著性,而分割照射2组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其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得分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30Gy组为明显(P<0.01)[平均潜伏期2周(83.52±7.79)s,8周(105.62±9.58)s;搜索策略2周(11.52±1.02)%,8周(9.37±0.81)%].20Gy分割照射组和30Gy两照射组病理检查显示神经元萎缩变性,白质梳松,以30Gy分割照射组在照射后8周时上述病变为严重.结论 全脑分割照射比单次大剂量照射更易造成远期的放射性脑损伤,对大鼠进行全脑常规分割照射可以建立更贴近临床病理过程的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 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志强;夏云飞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常见恶性肿瘤,首选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鼻咽癌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局部复发,原发灶复发超过60%,与初治时肿瘤分期及照射剂量有关[1].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残留率6.7%~13%,若处理不善,复发几率较高[2].复发鼻咽癌再次治疗,局控率低,毒副反应重.过去常采用不同分割照射,小野咽旁间隙加量,后装加量,粒子植入等方法提高局控率.随着CT、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放疗新技术在临床上迅速开展,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D适形放疗,以及适形调强放疗(IMRT)等.本文就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大剂量低分割照射大鼠局部肝脏的早期实验研究

    作者:张薇;高东伟;朱向辉;李莎

    目的 探讨大剂量低分割照射局部肝脏的耐受剂量和早期病理变化特征.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48 Gy)组、中剂量(24 Gy)组、低剂量(8 Gy)组、对照组,设定右肝为照射靶区,8 Gy/次,3次/w,隔日1次.照射后第7、14、28、42 d和2个月时分批处死,取肝组织行常规HE染色和超微结构电镜扫描.结果 各剂量组肝脏受照射的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出现肝小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小静脉阻塞性病变等改变,照射后2个月肝星状细胞激活并有胶原纤维合成.中剂量组4 w内呈现与高剂量组类似改变,6 w后无明显病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未观察到病理改变.结论 当大鼠2/3肝脏受到高剂量照射,早期出现典型的肝小静脉损伤病变,其基础是肝小静脉内皮细胞特别是肝窦内皮细胞持续广泛损伤;2个月后肝脏启动纤维化进程,形成放射性肝损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