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髋臼缺损重建及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

    作者:杨述华;李进;刘国辉;许伟华;杨操

    目的:寻找全髋置换术髋臼缺损处理的方法.并对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比较.方法:采用切下的股骨头,保留软骨修成帽状,软骨面位于腹腔侧,然后将假臼杯用骨水泥与重建的髓臼相嵌.同时将一组髋臼采用非骨水泥,而骨水泥固定股骨干假体,另一组采用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进行了临床和放射学随访.随访时间为1~3.5年(平均为2.4年).发现非骨水泥组16例优良率为94%,采用骨水泥置换组16例优良率为95.6%.随访期间两者均未发现假体有松驰象.但非骨水泥组中有2例行走时觉轻微疼痛.98%随访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60岁以下用非骨水泥.70岁以上用骨水泥为佳.对60~70岁之间髋臼采用非骨水泥,而骨水泥固定股骨干假体效果更好.本文对选择人工关节类型、掌握骨水泥和非骨水泥适应证及术中出现髋臼缺损的处理有其重要指导意义.

  • Harris-Galante Ⅱ型髋臼假体与聚乙烯内衬分离1例报告

    作者:张海林;翁文杰;袁涛;邱旭升;蒋青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于1996年6月因"右髋臼发育不良"行右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所使用的假体为Harris-Galante Ⅱ型非骨水泥组配型髋臼(Zimmer,Warsaw,IN),钴铬钼合金股骨头(直径28 cm),复锁式股骨柄.术后患者功能活动良好.

  • 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张绍安;张云飞;李奎;谢瑞卿;徐向峰;李景华;王鲜颖

    目的:探讨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对47例(52个髋关节)行置换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切口一期愈合,50个髋关节获得5~72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8.5分增至术后的平均88.5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结论:Zweymuller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的临床初期稳定性及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作者:田志亮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60例髋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术后假体脱位、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 a 60例患者Harris评分明显好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a 60例患者优良率90%,疗效满意。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重度骨关节炎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 非骨水泥假体的设计与稳定性的提高

    作者:颜冰;王和鸣

    Channley 于1960s使用骨水泥固定并应用金属-聚乙烯低摩擦界面的全髋关节显著提高了关节置换的成功率,但1960s末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骨水泥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缺陷.1960~70s一些研究机构经随访报道了骨水泥假体无法接受的高松动率.一方面继续改进骨水泥技术,另有学者开始进行假体与骨固定方式的新探索[1],从而出现了使用生物固定方式的非骨水泥假体的大力发展.

  • 影响THA术后股骨近端应力遮挡大小的因素

    作者:俞银贤;马金忠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近端的应力遮挡效应是引起假体周围骨丢失的原因之一,在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假体中都存在这一现象[1,2],骨丢失可能会引起股骨假体机械性失败、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翻修手术难度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2],因此研究如何减少应力遮挡效应有重要意义.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并髋关节脱位一例报告

    作者:关鹏飞;陈长河;李冀

    患者资料男性患者,60岁,右大腿摔伤疼痛、肿胀4h入院.患者4h前走路时不慎摔倒,伤及右大腿,活动受限入院,急诊检查后以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伴右髋假体脱位收住入院.既往因双侧股骨头坏死于2009年5、8月分别在外院行左侧及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T系列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双侧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生物型固定方式固定.术后3周下地活动,本次受伤前右侧髋关节外展受限,可下地活动,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年,未住院系统治疗,给予硝苯地平片5 mg,3次/d,口服,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

  • 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杂交型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的系统评价

    作者:吴学永;胡军;卢志军;黄钟炼;于萌蕾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杂交型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翻修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Highwir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集所有有关骨水泥、非骨水泥及杂交型假体在人工THA后翻修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4.2.1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THA后以髋臼假体或股骨假体或两者均需要翻修作为翻修标准.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34篇,终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全部为英文文献).当患者无年龄限制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导致的翻修率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导致的翻修率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导致的翻修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骨水泥型与杂交型假体或骨水泥型与杂交型假体导致的翻修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年龄限制时,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相对于骨水泥型假体的翻修率较低.

  • 多孔钽的生物学特性与关节重建

    作者:耿丽鑫;李琪佳

    髋、膝关节置换重建中应用传统的多孔材料涂层关节假体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多孔移植材料在关节重建术中被用来实现非骨水泥的生物固定。如钴铬合金和钛等离子涂层的应用代表着大多数常规应用多孔涂层材料来实现骨长入。尽管这些常规多孔涂层材料已经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它们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弊端,例如与骨相关的低孔隙率(30%~50%)、低摩擦特性和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 国产非骨水泥解剖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31例报告

    作者:李世德;肖增明;黄成彬;杨渊

    1995年国内开始有应用进口解剖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报告.1997年国内有应用国产带前倾角人工半髋关节的报道[1].1998年下半年国产解剖型人工全髋关节上市,至目前为止,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国产非骨水泥解剖型人工全髋关节31例,现报告如下.

  • 人工髋关节的选择

    作者:吴淑玺;寇伯龙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开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假体工艺的改进,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已取得了肯定的良好效果.虽然又有了非骨水泥全髋关节,但其远期效果尤其是股柄的长期存活率远不如骨水泥型.在Havelin等在14009例骨水泥和1326例非骨水泥的全髋关节置换中,4.5年的翻修率骨水泥型为2.7%,非骨水泥型为6.5%.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柄固定方式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作者:马杰科;裴福兴;李幼平;熊鹰;魏欣

    目的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股骨柄固定方式的效果差异,以期为临床选择股骨柄固定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1979~2004.12)、MEDLINE(1966~2005.2)、EMBASE(1984~2004)和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4期),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和<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均从创刊检索至2005年2月,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并利用RevMan 4.2对纳入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 9个,合计1 075例髋关节(髋例数).合并后分析发现,第1代和第2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组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水泥固定组[OR 0.02,95%CI (0,0.11),P<0.000 01],而第3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组栓塞发生率与非骨水泥固定组无统计学差异 [OR 0.80, 95%CI (0.36,1.78), P=0.58];骨水泥组股骨柄下降率 [OR 12.20, 95%CI (3.58,41.54), P<0.000 1] 和皮质增生现象发生率 [OR 69.97, 95%CI (27.88,175.57), P<0.000 01],明显低于非骨水泥组.结论第1代和第2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组的栓塞现象发生率高于非骨水泥固定组,而第3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骨水泥组的股骨柄下降和皮质增生现象发生率低于非骨水泥组,但在术后大腿痛、股骨柄假体翻修以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等术后并发症等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非骨水泥近端固定股骨柄和远端固定股骨柄中期随访时骨丢失的X线片表现

    作者:刘延青;刘岩;张克;金仁权;田华;娄思权

    目的 比较非骨水泥近端固定(anatomique benoist giraud,ABG)股骨干骺端与远端固定(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股骨干假体周围骨丢失特点,评价中期X线片表现.方法 对1992年1月~1996年12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ABG 176髋分别为:股骨头坏死103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57髋,其他原因16髋,共计125例;AML220髋分别为:股骨头坏死147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65髋,其他原因8髋,共计173例.术后随访5~12年,平均8年的髋关节X线片正位,对比术后即刻和随访时X线片显示的骨质变化,按照Gruen分区记录发生骨丢失;测量骨丢失的范围占假体周围骨长度的比例.比较两种假体周围骨丢失的特点. 结果 术中造成股骨干裂纹骨折ABG 2髋,AML 5髋;干骺端裂纹骨折ABG 3髋,AML 1髋.术后外伤骨折ABG 6髋,AML 3髋,2髋ABG行翻修术,余行复位内固定术.ABG随访期间9髋翻修,其中无菌松动7髋,骨折2髋;AML随访期间无菌性松动3髋,未翻修;ABG和AML发生骨丢失的部位相似,近端1和7区先和多出现骨丢失,随时间加重并由近端向远端发展.AML在2、5、6、7区发生骨丢失者多于ABG;AML假体周围骨丢失的范围大于ABG. 结论 骨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应力遮挡,AML远端固定,在假体近侧发生应力遮挡性骨丢失;解剖形近端固定的ABG股骨柄减少了应力遮挡作用和骨丢失.值得注意的是AML在10年后骨丢失发展缓慢,提示假体周围骨丢失不会无限制发展,保证了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在术后12年内ABG假体周围骨丢失少于AML.

  • 非置换髌骨的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

    作者:张星火;A.T.Wild;于振山;张亚奎;吕厚山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一组非置换髌骨的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1997年6月-2000年3月,在德国奥格斯堡海森基金会医院第一临床骨科共完成152例152膝非置换髌骨的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男63例,女89例;年龄51~72岁,平均59岁.左膝70例,右膝82例.骨性关节炎146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病程1.0~3.5年.膝关节活动度30~90°平均55°HSS评分(41.5±12.3)分.术中均采用德国Plus公司的后交叉韧带保留型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假体.结果 术后5例膝前痛,经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无深部感染发生.145例获随访5~8年,平均6.5年.随访期末HSS评分(87.5±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90~110°,平均95°18例患者术后3~6个月X线片示透亮线在胫骨侧,其中15例透亮线宽度<2mm,无临床症状;3例透亮线>2 mm,其中2例因无菌性松动,行胫骨侧假体翻修术,同时更换聚乙烯衬垫,另1例仅有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无松动症状,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中期随访显示股骨侧、胫骨侧骨-假体界面的骨长入,结合效果满意.术后假体早期微动是导致松动的主要原因.保留髌骨的非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同样可达到满意疗效.

  • 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Meta分析

    作者:刘凯;王永才;王红川;蒋俊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月,收集所有比较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组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浅表感染、肺部感染、尿道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 5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比值比(odds ratio,OR) =1.6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0.66,3.94),P=0.29]、浅表感染[OR=1.17,95%CI (0.56,2.47),P=0.68]、肺部感染[OR=0.73,95%CI (0.47,1.13),P=0.16]、尿道感染[OR=1.10,95%CI (0.65,1.86),P=0.73]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是否使用骨水泥,与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关.

  •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运;张春雷

    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假体研究、临床应用现状、并发症以及未来的临床应用展望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CL)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水平.

  • 人工关节假体体内固定方式研究进展

    作者:王博;段永宏

    1891年Gluck在Bulgarian战役中使用由金加(Califorium)、浮石(Pumice)和石膏组成的充填材料来提高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开创了人类使用充填剂维护人工假体在骨髓腔内稳定性的先例.迄今为止,人工关节按假体的固定方式主要分为骨水泥固定型、非骨水泥固定型(生物固定型)及混合固定型[1,2].本文将近年来人工关节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 股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作者:项宇峰

    目的 股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股骨骨质疏松的治疗的患者100例,并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骨质疏松患者,如选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比骨水泥组低(P<0.05),而大腿处疼痛率却比骨水泥组高(P<0.05);与其在股骨正常骨密度患者上的治疗效果比较,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也较低(P<0.05),大腿处疼痛率较高(P<0.05).结论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的近期疗效降低,比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差,大腿处的疼痛的程度也明显增加,因此,对于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选用骨水泥假体的效果好.

  • 股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

    作者:项宇峰

    目的 股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股骨骨质疏松的治疗的患者100例,并对他们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骨质疏松患者,如选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比骨水泥组低(P<0.05),而大腿处疼痛率却比骨水泥组高(P<0.05);与其在股骨正常骨密度患者上的治疗效果比较,Harri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也较低(P<0.05),大腿处疼痛率较高(P<0.05).结论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的近期疗效降低,比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的差,大腿处的疼痛的程度也明显增加,因此,对于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选用骨水泥假体的效果好.

  • 应用非骨水泥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翻修随访报告分析

    作者:张家国;李明;冯殿鹏;那键

    目的 分析应用非骨水泥假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翻修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2006年6月~2012年6月).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进行翻修,一期翻修3例,二期翻修5例.应用X线和Harris评分进行分析,检测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8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6个月~6.6a),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8分(11~76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8分(60~99分).无1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而需翻修;末次随访时6例疼痛消失,2例活动时偶有隐痛;4例无跛行,4例轻度跛行;1髋发生Brooker 2级异位骨化;聚乙烯内衬磨损率为0.08 mm/年(0~0.25 mm).无神经损伤或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出现.结论根据个体感染情况,应用非骨水泥假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一期或二期翻修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66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