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七氟醚和氟烷麻醉对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的比较

    作者:刘瑶;曾群英

    目的比较七氟醚(Sevoflurane)和氟烷(Halothane)对小儿斜视矫正术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2~8岁拟在吸入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N2O-O2麻醉组(S组,n=30)和氟烷-N2O-O2麻醉组(H组,n=30),所有小儿均使用喉罩并保留自主呼吸.分别于手术野消毒铺单后和牵拉眼肌期间记录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OCR)指标(HR,心律失常、MAP)和眼呼吸反射(oculorespiratory reflex,ORR)指标(RR,SpO2,PET CO2).以消毒铺单后的数值作基础值.结果S组基础HR高于H组[S vs H:(119±23)vs(108±20),P<0.05];与基础值比较,牵拉眼肌期间两组病人HR急剧降低[S:(119±23)vs(95±13),P<0.01;H:(108±20)vs(75±15,P<0.01],但OCR期间S组低HR明显高于H组[S vs H:(95±13)vs(75±15),P<0.01];S组OCR发生率和OCR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H组(OCR发生率:S vs H:41%vs 79% 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S vs H:4%vs 20%,P<0.01).两组病人OCR期间P R明显低于基础值[S:(32.3±3.0)vs(38.0±2.2),P<0.05,H:(28.0±3.7)vs(34.5±3.0),P<0.05],但S组基础RR和OCR期间低RR均高于H组(P<0.05).结论小儿斜视矫正术中,部分小儿经历了急剧的眼心、眼呼吸反射.七氟醚组眼心、眼呼吸反射程度明显低于氟烷组,七氟醚是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较安全的一种新型吸入麻醉剂.

  • 氟烷与氯化琥珀胆碱联用致恶性高热死亡

    作者:王太亮;秦志一

    1例36岁男性患者全身麻醉下行肝血管瘤局部剜除术。术前体温36.0℃,心率71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 kPa)。行1.5%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之后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艾司洛尔、丙泊酚、瑞芬太尼、氯化琥珀胆碱和维库溴铵。血管瘤顺利切除。手术进行至90 min时,患者突发高热,体温40.0℃,心率140次/min,血压96/52 mmHg。麻醉师考虑为氟烷联用氯化琥珀胆碱所致的恶性高热。立即停用氟烷,给予物理降温,纠正酸中毒、高血钾、心律失常,升压,利尿,保护肾功能,以及同步直流电复律等对症救治。抢救过程中患者先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跳停止、体温高于42.0℃等临床表现。出现恶性高热后约3 h,患者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 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日间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郭方方

    目的 分析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日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小儿日间手术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术前均应用面罩吸入七氟烷行诱导麻醉,对照组术后毕0.5h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术毕0.5h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啶0.2□g/kg,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气管时间、苏醒后疼痛镇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苏醒后疼痛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日间手术中应用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我国恶性高热发病概况、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下)

    作者:徐仲煌;郭向阳;罗爱伦

    2 恶性高热(MH)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建立2.1 国际公认的实验方法及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将咖啡因-氟烷骨骼肌离体收缩试验确定为诊断MH易感者的金标准.对择期手术的可疑MH患者,应尽可能地通过肌肉活检进行咖啡因-氟烷骨骼肌离体收缩试验明确诊断.接受本试验的对象通常包括临床上高度怀疑MH的患者、MH患者的近亲属及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咬肌痉挛的患者.

  • 异氟烷和七氟烷对癫(癎)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吉勇;王明然;王保国;白勤;张彤

    目的:对比观察呼气末不同异氟烷和七氟烷浓度对癫(癎)患者脑电图及棘波的影响.方法:40例癫(癎)需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各20例.以1.0肺泡气低有效浓度(MAC)的异氟烷或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置入硬膜外电极后,调整蒸发器刻度,分别控制呼气末异氟烷或七氟烷浓度于0.7、1.0、1.3、1.5 MAC,并各稳定15 min后,描记脑电图.结果:癫(癎)患者1.0 MAC异氟烷时棘波的频数与0.7 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3 MAC和1.5 MAC时棘波的频数少于0.7 MAC时(P<0.01).1.0 MAC和1.3 MAC七氟烷时棘波的频数与0.7 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1.5 MAC时棘波的频数高于0.7 MAC时(P<0.05).随着呼气末异氟烷或七氟烷浓度的升高,患者的α和β波的频数逐渐减少,而δ波的频数增多.结论:癫(癎)手术术中需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时,将异氟烷麻醉深度维持于0.7~1.0 MAC或七氟烷麻醉深度维持于0.7~1.3 MAC较为适宜,以保证癫(癎)源灶准确的定位及手术切除范围.

  • 丙泊酚靶控输注和七氟烷吸入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

    作者:包音;吕国义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单次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ASA Ⅰ或Ⅱ级的择期全麻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烷(S)组.麻醉诱导后给予0.2 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后插管;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和吸入1.3倍肺泡小有效浓度(1.3 MAC)七氟烷-泵注瑞芬太尼.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观察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肌松维持时间及恢复指数(RI)等指标.结果:2组之间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及单刺激肌颤搐强度(T1)2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25%四个成串刺激比(TOFr)及恢复指数较P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单次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肌松维持及恢复无明显变化,而在吸入1.3 MAC七氟烷-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提示以七氟烷维持全麻,顺式阿曲库铵剂量应酌减,以免术后肌松残留.

  • 七氟烷可替代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放置喉罩通气道

    作者:徐进;周彤;李平;张浩;桂小臣;吕国义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用于插入喉罩通气道(LMA)的临床效能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P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6ms/L;S组以肺活量法吸入七氟烷,目标呼气末浓度为4%.通过开口试验判断插入LMA适宜时机.观察麻醉诱导和放置LMA的过程,记录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2种诱导方法都可以保证超过95%的患者一次顺利完成LMA的放置.S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较P组延长,但2组患者适宜LMA插入的麻醉诱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下降,S组患者试验期间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而且插入LMA后呼吸暂停的发生也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诱导可替代丙泊酚静脉诱导用于成年患者放置LMA.

  • 七氟烷与丙泊酚诱导麻醉对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丽;吕国义;邓迺封

    目的:观察老年人丙泊酚或七氟烷诱导麻醉期间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寻求合理处理,减少围麻醉期循环系统并发症.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 Ⅱ级,年龄>65岁,按麻醉诱导方案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观察组)分别吸入5%、7%七氟烷诱导,Ⅲ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 mg/kg诱导.采用阻抗法监测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速度指数(VI)、心肌加速度指数(ACI)、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和收缩-时间比率(STR)的变化.结果:STR在各时点和组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与观察组比较Ⅲ组静脉注射后3minPEP延长、LVET缩短、STR增加.SV、CO、ACI、VI、PEP和STR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诱导前比较:HR降低出现早且持续诱导期全程;PEP延长、STR增加早于CO、ACI和VI的降低;在置入喉罩期间除LVET外,各参数与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持续至置入喉罩后3 min.结论:1.0~1.5 mg/kg丙泊酚静脉诱导对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强于5%、7%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

  • 不同麻醉用药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王准;韩建阁;薛玉良

    目的:探讨适宜老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麻醉用药方法.方法:择期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5~82岁,心功能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氟烷组(I组),每组30例.于麻醉诱导后(T_0)、术毕(T_1)、术后6h(T_2)和术后24 h(T_3)4个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5 mL,测定血清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分别于麻醉前1 d和术后3 d、7 d时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总分30分),<24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镇痛效果均良好.术后7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S组4例(13.3%),I组16例(53.3%),2组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7 d MMSE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前1 d(P<0.05);1组术后7 d MMSE评分低于S组(P<0.05).2组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于手术开始后升高,T_1时达到高峰(P<0.05),T_2下降,但仍高于基础值(P<0.05),至T_3时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与I组比较,T_1和T_2时S组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降低(P<0.05). 结论:在OPCABG中,与吸入异氟烷比较,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脑损伤程度轻,可推荐为预防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麻醉方法.

  • 丙泊酚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海云;王国林;于泳浩;李翠

    目的:探讨主动脉开放即刻靶控输注丙泊酚1 mg/L对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各20例.S组伞程吸入0.5%~2%七氟烷;P组在主动脉开放前持续吸入0.5%~2%七氟烷,主动脉开放即刻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 mg/L,同时下调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在40~60范围直至手术结束.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_0)、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_1)、回重症监护病房(ICU)后即刻(T_2)、6 h(T_3)、12 h(T_4)、24 h(T_5)取桡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CD11b水平.结果:2组不同时点cTnl、CK-MB、sICAM-1和CD11b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P组cTnI和CK-MB浓度在T_(3~5)时降低、sICAM-1浓度在T_(2-5)时降低、CD11b表达在T_(1-5)时降低;2组术后心肌梗死、房颤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于主动脉开放即刻靶控输注丙泊酚1 mg/L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后处理保护作用.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

    作者:方开云;何祥;史静;谭立

    肌松剂的残余阻滞能引起患者严重呼吸抑制,甚至危及生命,是肌松剂临床应用中严重的并发症.全身麻醉(全麻)后肌松残余作用的发生率可高达50%[1].为减少残余肌松的危害,除应用更为短效的肌松剂、更有效的肌松拮抗剂及肌松监测外,寻找一种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合理控制肌松剂用量的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在全麻维持中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

  • 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甘伟耀

    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全身麻醉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常可导致患者气道应激性升高及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因此术中多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痉挛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是成功置镜并取出异物的关键.笔者观察了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全身麻醉预防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

    作者:张国辉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七氟烷全身麻醉预防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予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仅予七氟烷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清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躁动比例、躁动评分(≥3分)比例及平均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清醒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行小儿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卤代麻醉剂对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旺;杨天德;刘桥义

    卤代麻醉剂是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近年发现其对呼吸系统有多方面的影响,如上皮依赖性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降低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抑制Na+的主动转运,降低肺泡上皮液体清除率,加重氧化介导的肺泡膜蛋白通透性,加重肺的炎症反应等.探讨卤代麻醉剂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对于麻醉时的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 七氟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朱俊超;马虹;王俊科

    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由于细胞内钙超载、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及ATP耗竭,可导致心肌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七氟醚是继氟烷、安氟醚和异氟醚之后开发出来的新型吸人麻醉药,对其研究尚少,因此本实验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探讨七氟醚对大鼠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影响.

  • 恶性高热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作者:王颖林;郭向阳;罗爱伦;黄宇光;叶铁虎;任洪智;谭刚;崔旭蕾

    目的 初步建立恶性高热(MH)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咖啡因-氟烷骨骼肌收缩试验(CHCT).方法 选取10头实验小型猪和1头皮特兰猪,肌肉注射氯胺酮和地西泮麻醉后,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2%~3%氟烷4 h,新鲜气流量为2 L/min,纯氧和空气各1 L/min.记录麻醉过程中及麻醉结束后48 h内MH的发生情况.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耳组织,采用常规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检测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的突变情况.根据北美MH研究组的标准建立CHCT的实验装置,气管插管后即刻取股四头肌近肌腱部位的肌纤维,进行CHCT.结果 实验小型猪均未见MH发作,而皮特兰猪在麻醉过程中出现MH的特征性表现.RYR1基因检测显示,实验小型猪均为氟烷抗性基因型(HALNN);皮特兰猪为氟烷易感基因型(HALnn).CHCT结果表明,实验小型猪诊断为非MH易感猪,皮特兰猪诊断为MH易感猪.结论 .实验小型猪和皮特兰猪的CHCT诊断结果与特征性表现及RYR1基因检测结果均一致,初步验证本实验室CHCT设备的稳定性及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 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的鉴定

    作者:王振猛;俞卫锋;陆智杰;孙玉明;李晓青;姚强

    目的 鉴定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方法 拟行肝血管瘤切除术的女性病人8例,随机分成2组(n=4):氧化亚氮复合麻醉组(C组)和氟烷复合麻醉组(H组).两组均于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5 cm.C组麻醉诱导:吸入70%N2O,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2mg/kg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吸入70%N2O,硬膜外间断注射0.25%地卡因5 ml.H组麻醉诱导:吸入氟烷1.5 MAC及70%N2O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硬膜外间断注射0.125%地卡因5 ml,吸入氟烷1.5 MAC及70%N2O.两组术中静脉输注琥珀酰胆碱20~40μg·kg-1·min-1.切除血管瘤后,取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抽提mRNA,并逆转录成cDNA,同时分别以Cy5-dUTP(H组)及Cy3-dUTP(C组)标记;将荧光标记的cDNA与基因芯片混合并杂交,然后扫描芯片,分析Cy5和Cy3荧光信号强度和比值,从组间及组内差异表达的基因中筛选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结果 与C组比较,H组8 192条基因中差异表达的基因31条,主要包括肝脏代谢类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及应激相关基因等,其中13条高表达,18条低表达;与线粒体呼吸有关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及NADH脱氢酶基因低表达,Na+ -K+ -ATP酶基因低表达,而热休克蛋白70基因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高表达.结论 氟烷肝毒性相关基因包括肝脏代谢类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及应激相关基因.

  • 电压依赖型K+通道在大鼠腺苷脑和脊髓镇痛及氟烷麻醉中的作用

    作者:麻海春;冯春生;曾维安;阎德大;韩树海

    腺苷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参与机体睡眠、镇静、痛阈调节和抗伤害作用[1].有研究表明,脑和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中存在大量的腺苷受体,尤以A1受体为主[2].

  • 七氟醚、氟烷分别用于小儿麻醉恢复期谵妄发生率的临床观察比较

    作者:苑江;李学仁;张倩

    目的:探讨七氟醚氟烷用于学龄前儿童麻醉效果及谵妄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进行较小的泌尿科手术的儿童116例、ASA均为Ⅰ级、年龄3~5岁63例、6~10岁53例.随机分为氟烷组和七氟醚组,共分4组:学龄前儿童氟烷组(n=32)、学龄前儿童七氟醚组(n=31)、学龄儿童氟烷组(n=27)、学龄儿童七氟醚组(n=26).麻醉诱导用氟烷或七氟醚混合氧气吸入,并在整个手术期间维持麻醉吸入IMAC浓度.术中、术后止痛用0.25~1.0mL/kg实施骶麻,1%利多卡因3~5mL实施局麻.比较4组之间恢复的特点和谵妄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学龄前儿童氟烷组的两位患者,学龄前儿童七氟醚一位患儿,学龄儿童氟烷组一位患儿,由于止痛不充分和诱导前哭闹,从此比较中排除,在两个年龄组,七氟醚麻醉苏醒比氟烷苏醒快(约30min),学龄前儿童七氟醚苏醒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40%),比其他几组均高(学龄前儿童氟烷组是10%,学龄儿童氟烷组是15.4%,学龄儿童七氟醚组是11.5%).结论:七氟醚苏醒快,恢复快,但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高.

  • 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罗芳;林捷;孙异临;曲宝卿

    背景:地氟烷可减少大鼠不完全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缺失,然而,形态学上地氟烷脑保护作用的证据尚不充足.目的:研究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地氟烷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材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9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小,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