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及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刘廷亮;王玉林;汪翼;韩秀珍;张建军;韩波;庄建新;孙毅平;马沛然

    患儿女,5.7岁.因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为行介入治疗入院.超声检查见缺损位于大动脉短轴切面9~10点处,伴膜部瘤形成,基底部8.3 mm处可见2处大小分别为2.5 mm、3 mm的相邻开口.术中造影显示VSD并膜部瘤形成,基底部11 mm,主要开口5.5 mm,上部小开口1.5 mm.选择8F输送鞘、12 mm 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封堵VSD基底部.术后造影见微量残余分流.手术时间80 min,曝光时间23 min.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独立引导儿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28例报告

    作者:钱大钧;曹黎君;陶含嫣;朱英娟;羊镇宇;沙红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1].近年来对ASD封堵治疗成为一个热点.以往在介入术中需要依赖放射线指导,特别是钢丝和导管在心内的走行、封堵器的释放,不但需要放射线还需要造影检查,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又损害医生的健康.新近应用于临床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能从三维空间角度实时立体显示心脏结构,从而提供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多的信息[2],且不依赖X射线.

  • Amplatzer法堵闭动脉导管未闭前后封堵器变形的影像学观察

    作者:周同甫;华益民;刘翰旻;夏礼勤;王泽容;金仲和

    近年来Amplatzer法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成功的要点是选择适宜大小的蘑菇伞状封堵器.为使封堵器的型号选用更加合适,有必要对封堵器堵闭PDA前后变形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 食管超声引导的经室壁介入关闭肌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马晓静;黄国英;曹期龄;贾兵;盛锋;刘芳;吴琳;桂永浩;宁寿葆

    大型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处理是心脏科的难题.外科手术会造成较大的心肌损伤,早期的手术死亡率可高达25%~30%.目前有报道通过心导管将封堵器从外周血管送至肌部缺损处进行封堵,从而免于开胸、切开心室所造成的危害[1-2].

  • 封堵器经导管堵闭瑞士奶酪样室间隔缺损

    作者:杜忠东;曹期龄;David Waight;Ziyad M Hijazi

    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VSD)又称瑞士奶酪样VSD.外科治疗通常需分步手术,先做肺动脉环扎术减少分流,待至适当年龄行VSD修补并解除肺动脉环扎[1].资料报道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成功堵闭单发肌部VSD,现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童医院用该封堵器经导管堵闭多发VSD的初步经验.

  • 规范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作者:曹克将;孔祥清

    近10年来,随着新型封堵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封堵装置设计的日趋合理,特别是Amplatzer开发了新型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得到了飞速发展[1].

  • 自制气道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立强;吴昌归;邓莉明;王高文

    目的 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胸部CT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评价BLVR的疗效.结果 置入的封堵器无一脱落或移位;局部黏膜仅见轻度肉芽组织增生;被封堵的靶位肺组织出现不张或膨胀不全.术前和术后7个月,病例1、2的静态肺容积(VC)分别从3.08L上升至3.57L,2.19L上升至2.58L;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从2.87L上升至3.57L,2.60L上升至2.58L;SGRQ调查显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分值分别从62降低至26,48降低至23;但动脉氧分压提高均不明显.2例患者均未发生阻塞性肺炎、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封堵器在两例重度COPD患者中初步应用已显示出其置入简便、稳定性好、封堵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够达到肺减容及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 超声导引下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例

    作者:邹宝明;鲍正毅;陈训;征勤

    我院于2000年7月23日在超声导引下经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1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5岁,因劳力性气短、胸闷1年加重伴晕厥入院。入院后体检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Ⅳ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发现房间隔连续性中断,缺损内径约34mm,呈中央型,房间隔缺损诊断明确。入院后第5天行超声导引下经导管介入性房间隔缺损闭合术。  2 Amplatzer封堵器 美国AGA公司制造,系镍钛记忆合金编织成密集网状结构,两端呈“蝶”状带膜,中间由“腰部”连接。输送器由内芯和外鞘组成,内芯顶端有螺丝纹,末端附带一旋转柄,鞘管外径为6F或7F。封堵器大小的选择依“腰部”直径与缺损口内径吻合或略大1~2mm为准。

  • 对两种封堵器治疗心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评价

    作者:康康;任森根;吴丹宁;韩飞舟

    目的:对封堵器治疗心室间隔缺损(VSD)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VSD67例随机分为纽扣补片组31例和ADO组36例,分别用 Sideris 纽扣补片和 Amplatzer 导管封堵器(ADO)通过心导管进行封堵,观察两组封堵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纽扣补片组一次封堵成功24例(77.4%),ADO组均一次封堵成功,两组封堵成功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纽扣补片组术后有少量残余分流 6例,ADO组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ADO经导管介入封堵 VSD效果好,是安全、可靠的封堵装置.

  • 作者:

    关键词:
  • 国产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高飞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在膜部室间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明确诊断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间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封堵的疗效.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获封堵成功,封堵器置入的直径4~12mm,平均(6±2.5)mm.封堵器置入的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80±15) min,住院时间8~22d,平均(9±4)d.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再通,无血栓形成.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操控性能良好,使用操作简单.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且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国产VSD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作者:朱芸

    室问隔缺损(VSD)介入治疗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和并发症低[1],明显优于传统外科手术,特别是国产VSD封堵器临床应用,实施介入治疗患者愈来愈多.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应用国产VSD封堵器治疗VSD 12例,临床成功率100%.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彩色多普勒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玉珍;金琪;徐红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49例先天性心脏病ASD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经导管以深圳先键科技XJFS型ASD封堵器封闭房间隔缺损.结果 41例患者一次放置封堵成功;4例二次封堵成功;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并发房壁穿孔,1例并发急性脑梗死;2例封堵失败转心脏外科手术.结论 利用ASD封堵器封闭房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病例选择、封堵器放置、判断对瓣膜有无影响、及时发现并发症以及术后即时观察疗效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尿路感染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伟;莫乃新;吕忠;吴斌;史红雷;王旭刚;魏汉平;施云峰

    目的:观察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尿路感染,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英诺伟TMIVX-SC10输尿管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32例。结果32例患者中顺利完成碎石的31例,成功率96.9%,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45.5±11.9)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3±0.8)d。其中术后发热6例,2~3 d降至正常。未出现输尿管黏膜撕脱、输尿管断裂、感染性休克、漏尿等并发症。结论封堵器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路感染,在抗感染的条件下,可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疗效确切、可靠。

  •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余根远

    目的 对胸科手术使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观察其与双腔气管气管插管插管的差别.方法 方便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术前访视患者对气道进行综合评估分为Ⅰ~Ⅲ级(Mallampati分级)需单肺通气胸科手术的患者全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双腔气管导管组和支气管封堵器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完成插管.观察其与双腔气管气管插管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术中气道压(cmH2O)变化,两组插管时间(min)及成功率(%).结果 两组插管后MAP、HR均较插管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插管后双腔气管导管的MAP(99.3±11.6)mmHg,HR(90.4±12.1)次均较封堵器组(81.4±11.1)mmHg,(76.5±10.2)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峰压封堵器组(24±4.0)cmH2O双腔气管导管组(25±3.0)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气道分级Ⅰ~Ⅲ级插管成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级气道封堵器组(3∕4)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双腔气管导管组(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24 h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双腔气管导管组90.0%(36∕40),封堵器组35.0%(14∕40)双腔气管导管组明显增高.两组中双腔气管导管组2例,封堵器组3例在术中移位.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其操作简单,插管及拔管时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小,咽喉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低,调整套囊位置容易,对分泌物少,手术时间短的开胸手术是一种简单、实用、行单肺通气的方法.

  • 封堵器单肺通气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巴桂戚;杨犇

    目的 分析封堵器单肺通气法应用于临床麻醉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需要进行单肺通气并择期进行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封堵器单肺通气,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次性插管成功,观察组的插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 < 0.05),且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 < 0.05);两组的肺萎陷以及术野暴露程度、术中定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封堵支气管导管以及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腔镜下的肺大疱切除术均较为安全有效,而采用封堵器单肺通气可有效缩短插管时间,并减轻术后咽喉疼痛及声带损伤等,适用范围更广,值得推广应用.

  • 成年人房间隔缺损封堵后肺动脉压变化的研究

    作者:曹竣;赵莉莉

    目的 分析成年人房间隔缺损封堵后肺动脉压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5例,均在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使用封堵器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封堵,分析封堵前后肺动脉压变化、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气道压波动.结果 2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后的心导管肺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35.66±10.53)、(22.85±5.42)mmHg,明显低于封堵前的(46.90±8.49)、(29.93±5.36)mmHg(P<0.01);患者术后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术后2d除外)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右房内径以及主肺动脉压均低于术前,术后(术后2d除外),左室偏心指数、左室L/D显著小于术前(P<0.05).随访12个月,心室重构持续性逆转,术前及术后12个月心脏血流动力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人房间隔缺损在经胸心动图监测开展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可有效缓解右心负荷,缩小左室偏心指数,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还可逆转心脏重构进程,术后3个月,多数患者心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 头高脚低截石体位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效果对比

    作者:刘聪;李四化;黄丽丽;赖在驰;范翰共

    目的 比较头高脚低截石体位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微创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确诊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结石位置在腰4以上)且行微创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行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者为观察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行微创经皮肾镜者为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为95.4%,结石清除率为95.2%,分别与对照组的100.0%、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高脚低截石体位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与微创经皮肾镜均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头高脚低截石体位输尿管镜联合封堵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较好的选择.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作者:吕宏安;高静;张学珍;余松涛;黄俊艳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下,对4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用伞形封堵器封堵.结果 44例全部封堵成功.长随访12个月,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定,无合并症.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东江;张玉顺;代政学;李寰;吴栋梁;刘平;和旭梅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经导管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国产封堵器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47例VSD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患者,均使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 38例封堵成功,9例术中封堵后发生少~中量主动脉瓣返流而放弃封堵.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为3.2~16.4 mm,术中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3.3~17.1 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6.0~22.0 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38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80.9%.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显示:微~少量残余分流6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7例.1例嵴内型VSD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封堵器移位,发生中量残余分流;其余37例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微量主动脉瓣返流,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经植入临时起搏器及药物治疗后恢复.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并发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VSD确实可行,近、中期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657 条记录 9/33 页 « 12...6789101112...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