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例巴氏腺囊肿碘伏治疗

    作者:刘新英

    巴氏腺囊肿系前庭大腺管开口部位阻塞,分泌物聚集于腺腔形成囊肿.传统治疗方法为囊肿造口术,近年来我院采取碘伏治疗巴氏腺囊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Ki67、CDX2在C型、D型和E型腺管开口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赵燕如;赵治国;马军;黄煌;刘超;钟亚莉;崔静;李振峰;任景丽;吴会芳;胡桂明

    目的:检测C型、D型和E型腺管开口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Ki67、CDX2的表达情况,评估肠上皮化生程度(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与腺管开口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Ki67、CDX2蛋白在452例不同腺管开口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评估IM的程度.结果:在非萎缩性胃炎胃小凹腺管开口呈B型(B型腺管开口胃炎)、萎缩性胃炎伴IM胃小凹腺管开口呈C型(C型腺管IM)、萎缩性胃炎伴IM胃小凹腺管开口呈D型(D型腺管IM)、萎缩性胃炎伴IM胃小凹腺管开口呈E型(E型腺管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窦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2%、40.5%、44.0%、64.3%、71.4%和87.1%,E型腺管IM组分别与C、D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8),而C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6组中CDX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6%、75.0%、78.6%、81.0%、80.4%和84.3%,E型腺管IM组与C、D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与B型腺管开口胃炎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M程度E型>D型>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DX2可能与胃黏膜IM组织的微形态无关;E型腺管IM黏膜比C型、D型的Ki67表达高,IM程度重,胃镜随访检查时应重视这些黏膜改变的活检.

  • 大肠腺管开口分型与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在染色放大内镜下的相关性

    作者:唐采白;程慧敏;杨伟利;赵俊华;王恒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病变的腺管开1:2分型与病变组织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根据Kudo分型方法,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病变腺管开口分为I.V型;所有病灶性质由病理组织学分别确诊为非肿瘤性病变、腺瘤性病变及癌性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检组织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染色放大内镜对146例患者的大肠黏膜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共检出息肉样病变256枚.随着腺管开口分型序数的递增,活检组织中hMLH1与hMSH2蛋白的丢失率逐渐增高,I-V型hMLH1丢失率分别为0.00%(0/11)、1.61%(1/62)、19.68%(25/127)、33.33%(1/3)、32.26%(10/31)、36.36%(8/22);hMSH2蛋白丢失率分别为0.00%(0/11)、3.22%(2/62)、16.53%(21/127)、33.33%(1/3)、35.48%(11/31)、40.90%(9/22),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4例大肠黏膜非肿瘤性病变中2例hMLH1表达阴性,占2.70%(2/74),3例hMSH2表达阴性,占4.05%(3/74);130例腺瘤组织中30例hMLH1表达阴性,占23.07%(30/130),22例hMSH2表达阴性.占16.92%(22/130);52例癌变组织中13例hMLH1表达阴性,占25%(13/52),16例hMSH2表达阴性,占30.76%(16/52),癌性病变组hMLH1与hMSH2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腺瘤性病变组及非肿瘤性病变组(均P<0.01);hMSH2与hMLH1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病变组织中(非肿瘤性病变、腺瘤性病变及癌性病变)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随着大肠腺管分型序数的递增,hMLH1和hMSH2蛋白的丢失率逐渐增加,与大肠病变病理诊断中的丢失率具有一致性,提示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功能缺失可能是大肠发生癌变进程中的早期事件,染色放大内镜下随访大肠腺管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丢失率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大肠癌.

  • 放大内镜下胃良恶性溃疡微细结构改变的研究

    作者:付金栋;卢雪峰;王尊松;李永昌;李延青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大内镜可从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等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其特征性的形态学变化使胃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 高清不放大窄带成像内镜对大肠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作用

    作者:王义;崔旭;臧建华;徐丹;吕冬月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 NBI )普通内镜在大肠隆起样病变诊断中价值。方法应用NBI普通内镜观察了80例患者共103个大肠隆起样病变的表面腺管开口形态。根据工藤进英腺管开口形态分型法,将NBI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通肠镜发现隆起样病变的敏感性为80.0%(80/103),切换NBI后,能清楚显示隆起样病变的形态和边界,发现隆起样病变的敏感性为100%(103/103);NBI普通内镜观察隆起样病变腺管开口,根据工藤进英腺管开口形态分型法进行诊断,其中腺管开口呈Ⅱ型18例,Ⅲ( L)型54例,Ⅳ型15例,Ⅴ型16例。 NBI普通内镜对于大肠隆起性病变肿瘤及非肿瘤性的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3%(81/85)、83.3%(15/18)、NBI普通内镜对于大肠隆起性病变肿瘤及非肿瘤性的鉴别诊断的符合率为93.2%(96/103),与文献报道的NBI放大内镜的94.1%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应用NBI普通内镜,也可以通过观察腺管开口形态,比较准确地鉴别诊断大肠肿瘤与非肿瘤病变。

  • 前庭大腺脓肿挂线造口术外用"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25例体会

    作者:杨光荣;田小俐

    前庭大腺(巴氏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方,腺管开口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当分娩、经期、性交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入侵前庭大腺而并发感染,前庭大腺脓肿为其主要表现形式,手术后复发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 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囊肿45例临床分析

    作者:牛玉梅;隋灿烂;朱彦玲;张红;赵丽杰;周峰

    前庭大腺囊肿又名巴索林囊肿(Bartholin,s cysts),因前庭大腺管开口部堵塞,分泌物不能排出积聚于腺腔而形成[1].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往治疗方法较多,但存在复发率高等问题.为寻求更加经济、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Leep刀(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行前庭大腺造口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窄带成像结肠镜诊断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滕晓琨;王国品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结肠镜(NBI)诊断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结肠镜中心发现198例结直肠息肉样变,应用窄带成像结肠镜、常规白光内镜分别检查黏膜表面的腺管开口与血管形态,结果再与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在198例患者中发现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有257个,NBI内镜与常规白光内镜在黏膜表面分型的腺管开口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内镜明显优于白光内镜;NBI Kudo和佐野宁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87.77%、91.52%、89.49%;89.20%、88.98%、89.11%,与白光内镜在特异性和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7.7887,Pd=0.005,x2a=5.5619,P=0.018;x2b=9.5149,Pa=0.002,x2a=5.1807,Pa=0.023);但三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x2=2.4361,P=0.304).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参照,NBI内镜明显优于常规内镜.结论 NBI内镜可以更加清晰显像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黏膜表明腺管开口以及微血管形态,可以更好地鉴别和诊断结直肠肿瘤,具有比较高的临床价值.

  • 胃小凹腺管开口分型与幽门螺杆菌及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原丽莉;陈星;汪嵘;康艳;侯波

    近年来随着放大胃镜的出现,在进行胃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借助其放大变焦功能,结合色素内镜对胃黏膜的微细结构进行观察.近年国外一些专家尝试通过放大胃镜观察胃黏膜微细结构及形态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研究得出当感染Hp后,黏膜首先出现的是胃小凹形态的改变.

  • 微波治疗巴氏腺囊肿8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红梅

    巴氏腺囊肿是因为巴氏腺管开口阻塞,分泌物积聚于腺囊内,不能排出而形成的囊肿,如有病原体侵入则引起炎症反应.传统的囊肿造口术治疗效果不佳,痛苦较大,而我院妇科门诊自2006年1月探索采用微波治疗巴氏腺囊肿86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妇科门诊就诊的86例巴氏腺囊肿患者.年龄26~45岁,平均34岁,其中26~30岁10例,(占11.6%);31~40岁62例(占72.1%);41~45岁14例(占16.3%).全部已婚,初产妇14例(占16.3%);经产妇72例(占83.7%).初诊患者75例,复诊患者11例,其中急性巴氏腺炎史3例,反复发作史9例.

  • 放大内镜对大肠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旭辉;许岸高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94处病灶中,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93.3%、90.9%、100%,总病理符合率为96.1%.结论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可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预测癌的浸润深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下睑腺样囊性癌1例

    作者:曾庆广;胡艳;李艺

    任×男 68岁因左下睑反复糜烂、结痂久治不愈已4年,于2002年9月11日门诊以左下睑磷状上皮癌收住院.视力:右眼1.2、左眼1.0.左下睑中央处皮肤有约6×5mm大小皮肤溃疡,表面结痂呈黑褐色,溃疡面上界与睑缘灰线平行,溃疡缘与下睑正常皮肤分界清楚.结膜面正常,睑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及瞳孔及后段正常.口腔腮腺管开口、舌下腺及颌下腺无异常.胸部X光片、腹部B超及全身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

  • 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脓肿及囊肿28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颖

    前庭大腺脓肿及囊肿多为良性疾病,多由炎症阻塞腺管,从而引起分泌物积聚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在妇检时发现,并发感染时导致前庭大腺导管炎,腺管开口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脓液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以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囊肿造口或脓肿造口,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患者需要住院数日,且有部分患者会复发,本科自2008年以来,应用LEEP刀在门诊治疗2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复发,现报告如下.

  • 电子放大染色内镜诊治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秀梅;房津辉;张旭明;于宁;郭延军;刘淑贤

    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息肉的唯一直接方法.

  • 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杜仙蓉;刘锦涛

    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内镜通过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表面腺管开口的辨别,可以大致预测黏膜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对大肠黏膜病变作出实时准确的判断,不仅提高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而且为病变的内镜下正确处理提供了快速而准确的依据,从而指导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

  • 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白岚;刘思德;智发朝;潘德寿;万田谟;姜泊;周殿元

    目的评价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断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2000年11月~2002年8月结肠镜检查4176例次,采用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部分病变结合放大内镜及实体显微镜观察腺管开口分型(pit分型)并与病理诊断对照,pit分型采用工藤分型.结果752例患者发现大肠隆起、扁平等不同病变共955个,共检出早期大肠癌14例,进展期癌209例,Ⅱa、Ⅱb、Ⅱc、Ⅱa+Ⅱc病变76个.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病变43个,直径16~110 mm,其中Ⅱ型2个,ⅢL18个,Ⅳ19个,Ⅴ A型1个,Ⅴ N型3个.非肿瘤性息肉以Ⅰ、Ⅱ型腺管开口为主,占85.4%(303/355);而腺瘤性息肉则以Ⅲ、Ⅳ型腺管开口为主,占86 0%(504/586);进展期癌均表现为黏膜腺管开口破坏无结构,为ⅤN型;14例早期癌中有8例腺管开口为Ⅴ型,其中Ⅴ A型2个,ⅤN型6个.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分型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并指导及时的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意义及临床实用价值.

  • 窄带成像技术预测结直肠小息肉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评估

    作者:王善娟;陈世耀;毛峻岭;张丽航;张赛森;刘艳丽;任海峰;王一飞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结直肠癌往往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早期切除可降低其发生率,因此结肠镜检查结合息肉切除术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1]。然而,结肠镜下切除非肿瘤性息肉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不仅费用高,而且不必要的治疗会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国外针对大径≤5 mm 的息肉采取“切除丢弃(resect and discard)”的方法,这是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切除丢弃”策略中要求,对于大径≤5 mm 的息肉的肿瘤性诊断与组织病理结果的准确率要高于90%,且对肿瘤的阴性预测值要高于90%[4]。窄带成像技术作为新型的内镜成像技术,操作简单,与传统的白光内镜相比,对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有更高的分辨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腺瘤并及时进行治疗。目前,窄带成像技术评估在对息肉病理诊断的准确度方面仍有不完善和争议之处[5]。因此,本研究拟评估窄带成像技术预测大径<10 mm 的结直肠小息肉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殷泙;黄傲霜;张仁岭;史绯;仲敏;李冰;武和平;唐志鹏;吴云林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鉴别大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表面网状微血管结构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常规内镜检出大肠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144处(102例),记录NBI-ME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结构(CP)形态和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病变黏膜表面腺管开口(pit)形态.分析pit周围CP形态变化,比较两者形态间的关系.所有病变经内镜或手术治疗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常规内镜鉴别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准确率75.7%、敏感性85.1%、特异性40.0%,明显低于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P<0.005),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间则未见差异.CP分型与pit分型对照,CP-Ⅰ型、Ⅱ型、Ⅳ型、Ⅵa型分别与pit Ⅰ型、Ⅱ型、Ⅳ型、ⅤI型间一致性达100%.144处病变中,内镜治疗129处,手术治疗15处.组织病理学检查:非肿瘤性30处(增生性息肉17处、炎症性息肉13处);肿瘤性114处(腺瘤95处、腺癌19处).结论 初步显示NBI-ME和染色放大内镜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作为当前鉴别大肠病变是否为肿瘤性的重要手段.

  • 放大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成文;吕愈敏;顾芳;黄雪彪

    目的研究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放大内镜下特点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子放大内镜加靛胭脂染色观察了108例患者共129个大肠隆起性病变.结果 129个病变中经病理诊断为肿瘤性病变(腺瘤及癌)的有106个.其腺管开口呈Ⅱ型者10个、ⅢL型者73个、Ⅲs型者1个、Ⅳ型者7个、V型者15个,没有V型单独存在者.10个腺管开口Ⅱ型者病变病理多为轻度异型,无重度异型.15个出现V型结构的病变中,10例癌变,5例病理为重度异型.10个癌变病变中均出现了V型结构,7个黏膜内癌中6个呈VA型,1个VN型;2个黏膜下层癌均呈VN型;一个进展期癌呈VN型.研究中观察到10个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放大内镜下腺管开口呈ⅢL型、Ⅳ型或V型,其中1例癌变.结论放大内镜与实体显微镜观察息肉腺管开口形态基本一致.通过腺管开口观察可以很好的区分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其对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诊治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作者:姜泊;刘思德;智发朝;白岚;韩宇晶;周殿元;潘德寿;万田谟

    目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诊治不同于一般的隆起样肿瘤,文章总结LST 内镜诊断与治疗的经验,以引起临床上对这个特殊类型肿瘤的重视.方法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发红或粗糙、血管网不清或消失等病变,行靛胭脂染色后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结果18个月中共发现34例LST 35个病变.其中黏膜内癌4例, 锯齿状肿瘤2例.35个病变内镜分型颗粒均一型15个, 结节混合型18个,假凹陷型2个.病变大为68 mm × 85 mm; 11~20 mm 8个,21~30 mm 13个,30 mm以上14个.大肠黏膜腺管开口类型ⅢL 型10个,其中8个为管状绒毛状腺瘤;Ⅳ型22个,其中16个为绒毛状腺瘤,1个黏膜内癌;ⅤA型3个,均为黏膜内癌.35个病变全部即时或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发生出血和局限性腹膜炎各1例.结论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有助于LST的诊断. 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Ⅳ型或ⅢL型,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一旦出现Ⅴ型腺管开口则表明已经有癌变发生.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