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Ki67、CDX2在C型、D型和E型腺管开口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赵燕如;赵治国;马军;黄煌;刘超;钟亚莉;崔静;李振峰;任景丽;吴会芳;胡桂明

    目的:检测C型、D型和E型腺管开口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Ki67、CDX2的表达情况,评估肠上皮化生程度(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与腺管开口形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Ki67、CDX2蛋白在452例不同腺管开口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情况;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评估IM的程度.结果:在非萎缩性胃炎胃小凹腺管开口呈B型(B型腺管开口胃炎)、萎缩性胃炎伴IM胃小凹腺管开口呈C型(C型腺管IM)、萎缩性胃炎伴IM胃小凹腺管开口呈D型(D型腺管IM)、萎缩性胃炎伴IM胃小凹腺管开口呈E型(E型腺管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窦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2%、40.5%、44.0%、64.3%、71.4%和87.1%,E型腺管IM组分别与C、D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8),而C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6组中CDX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6%、75.0%、78.6%、81.0%、80.4%和84.3%,E型腺管IM组与C、D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与B型腺管开口胃炎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M程度E型>D型>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DX2可能与胃黏膜IM组织的微形态无关;E型腺管IM黏膜比C型、D型的Ki67表达高,IM程度重,胃镜随访检查时应重视这些黏膜改变的活检.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食管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淑芳;杨云生;袁静;张修礼;卢忠生;孙刚;令狐恩强;孟江云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观察食管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IPCL)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患者首先进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病变者纳入研究,应用NBI-ME对食管IPCL进行观察并分型,对病变黏膜行活检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NBI-ME对食管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145例次患者的146个部位纳入研究,经内镜下活检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炎症98例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 10例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31例次,恶性肿瘤7例次.NBI-ME对食管黏膜炎症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88/88)和7/7;而对LIN和HIN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10、69.8%( 30/43)、69.8%( 37/53)、35.0% (7/20)、90.9%( 30/33)、12.5%(70/559)、2.3%( 30/1290)和87.1% (27/31)、72.7% (16/22)、81.1% (43/53)、81.8%(27/33)、80.0%( 16/20)、634.1%(837/132)、35.2% (124/352).结论 采用NBI-ME可对食管IPCL进行分型,对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恶性肿瘤可进行精准的内镜诊断;而在黏膜不同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中,对HIN的诊断具有相对优势.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内镜活检诊断胃肿瘤的效果

    作者:王丽慧;季万胜;代洪生;张春平;高志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胃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及内镜活检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胃镜室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疑有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共50例,NBI-ME模式下观察胃小凹开口形态,并做出内镜下诊断,于病变明显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对NBI-ME下的胃腺管开口形态与术后切除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将NBI-ME及内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术后大体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胃黏膜腺管开口的形态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3,P<0.05).NBI-ME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诊断的灵敏度与内镜活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对LGIN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比较,NBI-ME与内镜活检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ME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与内镜活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ME、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54、0.64(P<0.05).结论 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与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相比仍存在差异;NBI-ME可对内镜准确活检提供较大帮助.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食管黏膜微血管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探析

    作者:黄慧峰;彭玄杰

    目的 对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食管黏膜微血管的形态分型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NBI-ME技术对在笔者医院诊治的104例食管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的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并于各不同形态所在的部位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食管炎的IPCL主要为Ⅱ型,占88.00%,低级别黏膜内瘤变的IPCL主要为Ⅱ、Ⅲ型,其中Ⅱ型占43.75%,Ⅲ型占56.25%,高级别黏膜内瘤变的IPCL主要为Ⅲ型,占83.33%,而食管癌的IPCL主要表现为Ⅳ型,为100%.结论 通过NBI-ME对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的毛细血管袢进行有效地形态观察可以推测患者的病理诊断,提高镜下早期食管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镜下的随诊.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苏振华;王亮;魏思忱;魏新亮;孔郁;王卫卫;史晓盟;郭瑞雪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胃病患者172例,首先行PG和G-17检查,对结果异常者再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精查加病理,根据病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50例)、萎缩性胃炎组(55例)、胃癌组(67例).比较各组血清PG Ⅰ、PGR和G-17的水平及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评价其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 Ⅰ及PGR(PG Ⅰ/Ⅱ)水平降低,G-17水平升高(P<0.05).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胃癌组G-17水平升高,PG Ⅰ及PGR水平降低(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选择70 μg/L为临界值评价PG Ⅰ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89.18%,准确度为56.39%;以7.0为临界值评价PGR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1.93%,特异度为82.97%,准确度为75.58%.以15 pmol/L为临界值评价G-17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60.61%,特异度为71.22%,准确度为69.19%.G-17联合PGR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51.35%,特异度为92.59%,准确度为83.72%.G-17联合PG诊断胃癌的敏感度为47.37%,特异度为83.58%,准确度为75.58%.结论 经过PG和G-17联合筛查后行NBI-ME精查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大肠息肉样病变早期癌变的诊治价值

    作者:贺旭妮;林海君;林琪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大肠息肉样病变早期癌变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 5年7月于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样病变患者200例,分别采用普通白光模式、NBI-ME模式、染色模式对病变进行黏膜表面细微腺管开口(Pit)形态分型及微血管(CP)形态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252处息肉病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性病变1 84处和非肿瘤性病变68处;NBI-ME对病变轮廓和微血管形态显示的图像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染色内镜和普通内镜,而腺管开口形态图像清晰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BI-ME鉴别肿瘤病变的准确率94.4%,灵敏度95.1%,特异度92.6%,高于染色内镜(分别为87.3%、89.1%和82.4%),明显高于普通内镜(75.8%、78.8%和67.6%).结论 NBI-ME对于诊断大肠息肉样病变早期癌变有准确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且操作简便,图像清晰,有利于发现浅表的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灶,还可有效鉴别大肠部位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为内镜下治疗提供依据.

  • 早期胃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半定量诊断进展

    作者:仲敏;殷泙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途的新技术,可观察胃肿瘤相关的腺开口形态和微血管结构.文章通过半定量分析、新分类与边界界定等方法综合评估早期胃癌(EGC),并阐述NBI-ME诊断EGC与组织病理学之间关系,结合NBI-ME联合自发荧光视频内镜(AFI)诊断EGC的实际情况,较全面地分析NBI-ME诊断EGC应用的新进展.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顺杰

    目的:了解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NBI-ME)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内镜下肉眼观胃食管结合处( GEJ)近端出现桔红色柱状上皮的患者86例,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取活检;对照组在常规胃镜下取活检。结果观察组中肠上皮化生者26例(55.3%),其中不典型增生4例;对照组中肠上皮化生者9例(23.1%),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能有效提高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内镜技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振华;张健康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中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CAG的典型特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内镜技术被应用于CAG的诊断。本文就普通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CA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窄带成像内镜下齿状线观察评价胃食管反流病的价值

    作者:邱伟;方晓华;杨振斌;殷鸿;夏文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齿状线形态观察评价胃食管反流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GERD组200例和对照组160例,Gred-Q评分法记录症状,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齿状线形态、食管微血管表现,探讨Gred-Q评分法、齿状线形态、食管微血管表现的相关性及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结果 GRED组患者NBI微血管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RED组患者齿状线形态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BI微血管表现与Gerd-Q评分、齿状线形态与Gerd-Q评分、窄带成像内镜下微血管表现与齿状线形态均呈正相关(r=0.780、0.803、0.586,P<0.01).结论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 JNET分型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静;肖勇;周晶;崔凝;于红刚;陈明锴

    目的 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下应用JNET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ME-NBI模式下对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10处结直肠新生性病变进行观察,分析病变的血管形态及表面结构变化,根据ME-NBI分型系统(JNET分型、Kudo分型)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并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E-NBI下JNET分型总体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6.2%(75/78)、93.8%(30/32)、97.4%(75/77)、90.9%(30/33)和95.5%(105/110),Kudo 分型总体分型的上述指标结果分别为92.3%(72/78)、81.3%(26/32)、92.3%(72/78)、81.3%(26/32)和89.1%(98/110),两者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JNET分型总体分型诊断微小息肉(≤0.5 cm)、小息肉(>0.5~1.0 cm)、大息肉(>1.0 cm)肿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92.3%(36/39)、93.8%(15/16)和98.2%(54/55),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结论 ME-NBI下JNET分型在鉴别结直肠病变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方面具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凹陷型病变中的误诊分析

    作者:张印;徐显林;罗芳;谭智华;刘翠青

    目的:分析胃平坦凹陷型病变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中的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下诊断为平坦凹陷型病灶的1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白光检查及NBI放大检查,随后在NBI下行靶向活检,比较所有内镜下平坦凹陷型病灶在NBI放大内镜下的诊断结果与活检病理结果.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91.74%,误诊率为5.97%,漏诊率3.48%;单因素分析表明,因内镜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较低且无早期胃癌规范化培训、患者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萎缩和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误诊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内镜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早期胃癌规范化培训、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萎缩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影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误诊的因素.结论:内镜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早期胃癌规范化培训、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萎缩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影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胃平坦凹陷型病灶中诊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AI三明治染色法对平坦型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林建姣;黄思霖;马丽华;刘艳;肖卉;胡红松;项立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联合AI(醋酸+靛胭脂)三明治染色法对平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方医院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70例胃镜检查发现平坦型可疑胃癌病灶,分别使用白光内镜、ME-NBI、放大内镜+AI三明治染色法并应用VS分类标准判断其病变性质,对可疑病灶靶向活检,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70例患者中,病理组织学证实癌性病变为13处,非癌性病变57处.白光内镜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 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46.2%、73.7%、0.360,ME-NBl下对应值分别84.6%、84.2%和0.819,AI三明治染色+放大内镜对应值分别为86.2%、93%和0.833;应用ROC工作曲线提示AIM染色+放大内镜、ME-NBl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明显高于白光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三明治染色法+弱放大较ME-NBl更能确定平坦型胃癌的边界,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NBI与AI三明治染色法结合,能鉴别平坦型病灶病变性质,特别是可提高平坦型胃癌的诊断准确性.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食管黏膜微血管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建荣;刘锦涛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技术在食管黏膜微血管形态分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NBI-ME技术对52例食管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食管黏膜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形态,并于各不同形态处行活组织检查.结果 食管炎的IPCL主要呈Ⅱ型,为88.00%,低级别黏膜内瘤变的IPCL呈Ⅱ、Ⅲ型,Ⅱ型为43.75%,Ⅲ型为56.25%,高级别黏膜内瘤变的IPCL主要呈Ⅲ型,为83.33%,食管癌的IPCL主要呈Ⅳ型,为100%.结论 通过NBI-ME对4种食管黏膜IPCL的形态观察可以推测病理组织学诊断,提高镜下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率,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镜下随诊.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建荣;吴进峰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技术下胃小凹的形态分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对113例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胃小凹形态,并于各不同形态处行活组织检查.结果 A、B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C、D、E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D、E型胃小凹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5种胃小凹的形态观察可以推测病理组织学诊断,使镜下准确诊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可能,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内镜下随诊.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永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与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诊治的大肠息肉患者中抽取55例作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白光内镜检查,并就其息肉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分型、病理检查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本组大肠息肉性质的诊断准确率是92.73%,高于白光内镜的78.18%(x2=4.681,P=0.031).结论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用于大肠息肉的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借鉴.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慧;杨晓霞;李静;刁永智;冯霆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联合超声微探头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存在食管可疑病变(食管黏膜局限性充血、粗糙不平、浅表糜烂、微隆起、小结节等)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85例.A组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B组除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外,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进行检查.所有病变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组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A组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33.3%、51.6%;90.4%、77.9%;86.6%、68.8%;B组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89.3%;95.0%、93.8%;95.5%、90.1%;B组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A组.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能够更清晰更快捷地显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进行更准确的活检,进而更早、更准确地诊断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可提高高海拔地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敏;陈瑶;吴宏博;代剑华;彭贵勇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早期食管癌(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定性诊断、定深度诊断和制定治疗策略方面的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1例高度怀疑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且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病例,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NBI-ME对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定性诊断、定深度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NBI-ME制定治疗策略的价值.结果 在定性诊断方面,111例病例中NBI-ME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者0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分别为0例、0例、0例),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者33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LGIN、HGIN、早癌分别为3例、30例、0例),诊断为早癌者78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LGIN、HGIN、早癌分别为5例、22例、51例),NBI-ME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K=0.498,可认为NBI-ME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在定深度诊断方面,111例病例中诊断为LGIN者0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LGIN、HGIN、黏膜内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0例、0例、0例、0例),诊断为HGIN者33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LGIN、HGIN、黏膜内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3例、30例、0例、0例),诊断为黏膜内癌者67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LGIN、HGIN、黏膜内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5例、22例、30例、10例),诊断为黏膜下层癌者11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结果LGIN、HGIN、黏膜内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0例、0例、0例、11例),NBI-ME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一致性分析:K=0.469,可认为NBI-ME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在制定治疗策略方面,111例病例中除8例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选择随访外,其余病例均应行内镜下治疗.结论 NBI-ME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定性诊断和定深度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食管早癌或癌前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