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肛瘘切除一期缝合57例治疗体会

    作者:胡雪冰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绝大多数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自然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所形成.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25%,占一般外科疾病的3%~5%,非手术不能治愈.传统手术多采用术后开放创面,每日换药,等待二期愈合,病程过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995年7月~2000年7月,我们采用肛瘘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57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7例,男43例,女14例;年龄16~67岁,平均37.5岁.病程短3月,长8年,平均3.2年.单纯肛瘘49例,复杂肛瘘5例,多发性肛瘘3例. 2 手术方式术前3 d常规肠道准备,术前1 d抗生素静滴,术晨甲硝唑100ml保留灌肠.采用骶管或腰麻.取截石位或俯卧臀高位,常规消毒,直肠填塞纱布1块.先了解瘘管走行、分布和内口位置.左手食指伸入肛管,指尖按在齿线上可疑内口做引导,右手持探针,由外口轻轻插入寻求内口,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假道,必要时可经外口注入色素溶液,从粘膜染色出处可确定内口位置.沿内外口放射状切开皮肤皮下直至瘘管,但不切开瘘管,沿管道壁分离出完整瘘管并切除,清除瘘口、瘘管周围瘢痕组织,仔细止血,新洁尔灭、生理盐水冲洗创面,修剪创面及粘膜,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直肠粘膜和肛管部,全层缝合或逐层缝合,不留死腔,肛门缘用丝线间断缝合.视创面情况放置橡皮片引流条,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缝合时,从肛瘘内口开始向肛外缝合.术后控制排便1d,排便后立即换药,PP坐浴,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应注意检查创面,若有炎性反应可拆除或间断拆除缝线,放置引流,如无异常,术后5~7 d拆线.

  • 放大内镜对大肠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旭辉;许岸高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94处病灶中,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93.3%、90.9%、100%,总病理符合率为96.1%.结论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可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预测癌的浸润深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放大染色内镜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尊松;卢雪峰

    此文通过对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内镜在Barrett食管、食管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癌、大肠粘膜病变等方面的应用介绍,阐述放大内镜对上述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 大肠粘膜腺管开口对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曾晓元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24处病灶中,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93.3%、90.9%、100.0%,总病理符合率为96.1%.结论: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使我们能够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预测癌的浸润深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内镜下色素染色48例分析

    作者:王华;杨翠珠;陆美仙;韩维

    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1年7月于胃镜下应用复方碘液及美兰行食道及胃粘膜染色共4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徐峰;罗建平;郭长青;兰立志;陈玉龙

    目的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食管癌、胃癌的早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食管癌、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对29例可疑食管癌患者卢戈液染色不染区取材,病理示食管癌12例(原位癌2例),不典型增生9例(轻度4例,中度3例,重度2例);单纯上皮增生伴有慢性炎症8例.美蓝染色胃癌可疑患者38例中30例(78.95%)着色区还取材,病理示胃癌11例(手术证实原位癌4例),不典型增生14例(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4例),肠化5例.结论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内镜下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简单、安全、实用.

  • 放大染色内镜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钟旭辉;许岸高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先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提出,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型病变.此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

  • 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雁;朱戎;龙毓灵;丁云珍

    目的: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有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下局部喷洒染剂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18例食管疾患复方碘染色不染区取材,病理示食管癌9例、Barrett食管3例、慢性炎症6例。美蓝染色胃疾患36例中29例(80.55%)着色区取材,胃癌5例、肠化及不典型增生21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球部染色18例中11例(61.11%)不染区检出胃上皮化生。结论:内镜色素染色具有扩增内镜诊断的能力,方法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断及粘膜剥离切除治疗

    作者:钟旭辉;许岸高

    目的探讨放大染色内镜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以及LST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Olympus光学仪器公司生产的CF-Q240I和CF-Q240ZI电子肠镜,对2001年12月12日至2002年7月31日在我院作肠镜检查患者(共1052例),发现病变后采用0.4%靛胭脂行病变粘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确定病变腺管开口分型;同时或择期进行注射法粘膜剥离(EMR)或注射法粘膜分片切除(EPMR)治疗.结果检出LST患者9例,检出率0.85%;其中直肠4例,乙状结肠1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2例;颗粒均一型4例,结节混合型5例;表现为ⅢL型腺管开口3例(33.3%),Ⅳ型腺管开口6例(66.7%).全部病例行EMR或EPMR治疗,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大肠LST在我国有较高的检出率,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对其应足够重视,放大内镜结合粘膜染色技术是发现病变的重要手段,治疗上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安全可行的.

  • 大肠粘膜腺管开口对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岸高;钟旭辉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在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喷洒靓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在194处病灶中,放大内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93.3%、90.9%、100.0%,总病理符合率为96.1%.结论放大内镜对判断大肠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使我们能够区分肿瘤与非肿瘤,良性与恶性肿瘤,预测癌的浸润深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结肠粘膜染色的临床应用

    作者:万田谟;周丹;姜泊;潘德寿;刘思德

    结肠粘膜染色在纤维镜时代就已开展,但远未普及和深入.近年由于电子内镜的应用,特别是电子放大内镜的问世,日本等国结肠粘膜染色已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我们1998年1月至2001年5月行结肠检查7030例,采用亚甲兰或靛胭脂对其中的1722例进行粘膜染色,现总结如下: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许秋泳;许向农;陈俊杰;林淑惠;刘麒樱;陈雪芬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以及LST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Olympus CF-Q260AI和CF-H260AZI电子肠镜,对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作肠镜检查的患者(共3 962例),在发现病变后采用0.4%靛胭脂行病变粘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确定病变腺管开口分型,择期进行粘膜剥离切除术(EMR)或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治疗.结果 检出LST患者26例,检出率0.66%,病变数31个,其中直肠11个,乙状结肠5个,降结肠2个,横结肠4个,升结肠9个;颗粒均一型11个,结节混合型18个,扁平隆起型2个;表现为ⅢL型腺管开口7个(22.6%),Ⅳ型腺管开口19个(61.3%),兼有ⅢL型及Ⅳ型腺管开口5个(16.1%).全部病例行EMR或EPMR治疗,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3个(9.7%)病理提示局部癌变.结论 提高LST的临床检出率须应用粘膜染色技术和放大内镜.LST的腺管开口大多数表现为ⅢL型或Ⅳ型,而ⅢL型腺管开口多为管状腺瘤,Ⅳ型腺管开口多为绒毛状腺瘤,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对其应足够重视.治疗上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安全可行的.

  • 大肠粘膜腺管开口分型对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岸高;钟旭辉

    目的采用放大内镜和粘膜染色技术判断粘膜腺管开口分型,探讨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在大肠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进行靓胭脂染色,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组织病理比较.结果在223处病灶中,放大内镜根据腺管开口分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凹陷型肿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6.9%、97.3%、91.6%、100%及100%,总病理符合率为97.8%.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粘膜染色技术判断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的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能较好地区分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良性与恶性病变,有利于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