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巨大的侧向发育型肿瘤(附视频)

    作者:钟芸诗;时强

    患者男性,66岁,大便次数增多伴腹胀8个月,大便每日3~4次,无腹痛、大便变细、便血、黑便、黏液便等,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门口4~10 cm处见一绒毛状肿物,占肠腔3/4周,局灶充血、糜烂,诊断为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到我院就诊后,经肠镜进一步证实,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 ESD治疗步骤如下:(1)观察:白光、靛胭脂或NBI染色清晰显示病变边缘,观察病变的范围,评估完整切除的可能性和初步设计切除方案;(2)注射:用I型海博刀于黏膜下肛侧缘病灶外侧行多点注射(主要是生理盐水+靛胭脂+肾上腺素);(3)病变剥离:用海博刀从病变的近端向远端推进,行病灶黏膜下剥离同时切开病变的边缘。病变剥离时,应用海博刀在病灶下方沿黏膜下层间隙紧贴固有肌层进行剥离,剥离中需要反复黏膜下注射,始终保持剥离层次在黏膜下层,大块、完整地切除病灶;(4)创面处理:对于创面可见的小血管可用海博刀直接电凝,对于较大血管,可用热活检钳处理,因为创面巨大,金属止血夹不能闭合创面,故要反复确切的止血;(5)标本处理:将切下的病变用大头针固定于平板上,中性甲醛液固定后送病理检查,观察病灶边缘和基底有无病变累及。经病理检查,如侧面和基底部切缘均无肿瘤残留的视为治愈性切除,根据病理决定后续治疗并密切随访。本例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局灶区中度异型增生,尚属上皮内瘤变低级别范畴,基底部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第2天,体温升高,高为38.8℃,行CT检查提示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见片絮影,边缘欠清,膈下无游离气体,保守治疗3d后好转。术后7d出院。

  • 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琪毅;姜仕柱;李素玉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观察结果并组织活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活检.结果 观察组患者检测出早期胃癌12例,检出率为13.3%,检测出萎缩和(或)肠化28例,不典型增生22例,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55.6%.对照组患者检测出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为5.6%,检测出萎缩和(或)肠化18例,不典型增生13例,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法可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且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色素内镜对胃肠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建华;胡复兴;朱锐冰;丁惠玲

    目的探讨美蓝/靛胭脂染色对胃肠粘膜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以0.5%美蓝与0.2%靛胭脂溶液,经内镜直视下在病灶处喷洒染色.结果152例中胃部病变116例,其中萎缩性胃炎43例,浅表性胃炎19例,胃溃疡25例,炎性增生性病变19例,溃疡型癌症10例,早期胃癌6例;30例结肠病变中炎性增生性息肉10例,管状腺瘤6例,溃疡4例,肠炎8例,癌疑2例.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染色后可使病变更加清楚,有助于正确活检,提高活检阳性率.对识别早期癌尤其微小癌灶具有重要价值.

  • 再谈色素内镜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于中麟

    色素内镜检查指已掌握常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更微细、清晰,更详细的粘膜表面的变化的检查方法,达到内镜肉眼不易看到的甚至无法判断的功能方而使其可视化.早期主要是蓝色系色素液,如美兰、靛胭脂等,属于增加对比度的一种方法.方便简单已广泛应用,关键是看见病灶才能喷洒,若视而不见也会漏掉,也不可能全部喷洒色素.曾有研究口服胃溶或肠溶性胶囊色素,使全胃、结肠着色,以提高诊断率,但至今并未得到认可和普及.

  •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明古;全红;刘杨基;曹刚;丁富莲;向文香;许秀兰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危患者356例,常规胃镜检查后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分别观察并记录染色前后可疑病变的形态及色泽变化并进行活检。结果①染色检查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检出率均高于常规检查,正常及炎症检出率低于常规检查(P <0.05)。②常规检查检出的隆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4.9%,检出正确的平坦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55.6%,检出凹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63.0%;合计检出正确病灶率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8.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

  •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

    作者:胡立华;陈鹏;张继晔;王燕颖;王文多;张沛怡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1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染色组(150例)行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活检,对照组(150例)行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结果 染色组150例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6例(10.7%)、重度不典型增生15例(10.0%)、中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79例(52.7%),其余40例为胃炎.对照组150例中检出早期胃癌5例(3.3%)、重度不典型增生10例(6.7%)、中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42例(28.0%),其余93例为胃炎.染色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后早期胃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主要表现为黏膜退色,中度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黏膜主要表现为黏膜着色不良,慢性胃炎和正常黏膜主要表现为着色均匀.结论 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1例脐尿管漏合并妊娠的护理

    作者:张娜

    脐尿管瘘是一种膀胱畸形疾病,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脐部漏尿,漏尿程度视瘘管的大小而定,脐部漏口为皮肤或黏膜所覆盖.静脉注射靛胭脂或从尿道导管将亚甲蓝注入膀胱,可见染色尿液自脐部漏出,故可诊断[1].

  • 变焦放大结肠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常规检查末端回肠的价值

    作者:汪嵘;刘变英;原丽莉

    目的:了解常规回肠末端检查的重要性,提高末端回肠病变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方法:用变焦放大电子结肠镜联合喷洒靛胭脂染色对282例回肠末端行常规形态观察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经放大结肠镜局部喷洒靛胭脂检出67例末端回肠病变.结论:用放大电子结肠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常规检查回肠末端黏膜,可提高末端回肠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漏出率,特别对微小病变的检出更有价值.

  • 醋酸靛胭脂混合液染色判别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赖少清;贺舜;张月明;王贵齐;鞠凤环;倪晓光;张蕾;于桂香;李晓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许多地区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仍占恶性肿瘤的前3位.当前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胃镜是检出早期胃癌的佳手段,但早期胃癌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缺乏早期胃癌诊断经验的医师容易漏诊[1].近期日本学者报道使用靛胭脂加醋酸的染色方法标记早期胃癌效果较好[2],为此我们对醋酸靛胭脂染色方法标记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常规电子结肠镜下喷洒靛胭脂诊断大肠平坦型小息肉

    作者:杨绮红;舒建昌;梁少娟;吕霞;谢东红;张晓燕

    大肠息肉可分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类型.目前Morson的腺瘤-癌因果学说得到公认[1],普遍认为腺瘤癌变倾向与其大小及形态学等因素有关.如何在病变早期作出诊治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治.

  • 再谈色素内镜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于中麟

    色素内镜检查可在掌握常规内镜检查的基础上,更微细、清晰的了解黏膜表面的变化.早期应用的色素主要是蓝色系色素液如亚甲蓝,靛胭脂等.目的是使黏膜凹凸面分辨更清楚,属于增加对比度的一种方法.优点是简单、方便,已为临床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一般只有看见病灶才喷洒,容易漏诊.

  • 靛胭脂肾上腺素混合溶液在大肠巨大息肉内镜切术除中的应用

    作者:朱胜

    目的:探讨靛胭脂肾上腺素混合溶液在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 cm )内镜下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33例患者(46枚大肠巨大息肉)术前1 d常规服用25%硫酸镁溶液清洁肠道,术中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不论有蒂、亚蒂、无蒂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靛胭脂+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靛胭脂: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5 ml∶1 ml∶100 ml),使局部黏膜肿胀、隆起后,再将息肉圈套切除。结果15枚有蒂息肉、20枚亚蒂息肉及11枚无蒂息肉中,除1例无蒂息肉行分片切除外,其余息肉均一次性圈套切除。除1例术中出现少量出血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出血、穿孔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活检发现1枚管状绒毛状腺瘤合并癌,该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息肉病理活检为管状腺瘤22枚,绒毛状腺瘤1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6枚。结论预注射靛胭脂肾上腺素混合溶液不但有助于术者判断息肉切除范围及深度,避免穿孔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大肠巨大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风险,且有利于术后创面处理。

  • 放大肠镜与染色技术在诊治早期结肠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恒

    目的 研究大肠息内大小、表面结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关系,提高对大肠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及实时诊治水平.方法 对60例85枚大肠息肉用0.4%靛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形态,在根据工藤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内,ⅤI、ⅤN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息内形态、大小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带蒂息肉多为Ⅰ、Ⅱ型(11/14),ⅢL、ⅢS、Ⅳ、ⅤI、ⅤN及混合型主要为亚蒂和广基息内(49/71),Ⅴ I、ⅤN型均伴有糜烂、溃疡和质地脆;小于1.0cm息肉多见于Ⅰ、Ⅱ型(28/37),Ⅲ、Ⅳ、Ⅴ及混合型多大于1.0cm(45/52);炎性、增生及幼年性息肉中非瘤性形态分型85.7%,瘤性形态分型14.3%;腺瘤中非瘤性形态分型6.1%,瘤性形态分型93.9%.分型判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2.2%和85.3%,特异性为87.9%和90.4%,其诊断准确性为90.2%.结论 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分析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形态,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和癌,在检查过程中实时地有效地选择性处理大肠息肉.

  • STER技术切除食管固有肌层巨大肿瘤1例

    作者:沙启梅;刘慧

    患者女,30岁,因吞咽不适3个月、发现食管黏膜下占位1个月于2012年2月13日收入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 35 cm处食管黏膜下隆起,约5 cm×3 cm大小,表面光滑.超声内镜(EUS)示起源于食管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灶.行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①以生理盐水冲洗食管后标记病变,于距肿瘤上缘6 cm(距门齿24 cm)处食管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靛胭脂,纵行切开黏膜层至黏膜下层,建立隧道上口;②建立黏膜下隧道并逐渐下行以完全暴露瘤体,分离瘤体周围肌层组织;③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行隧道内止血,钛夹关闭隧道口.

  • 色素胃镜对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韵婷;操寄望;季梦遥;董卫国

    目的 探究色素胃镜在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65例胃镜检查发现可疑胃黏膜病变者,用靛胭脂或美兰染液染色后取活检,结合病理分析,探讨内镜下病变部位颜色改变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365例患者中,靛胭脂染色组(n=168)病理诊断为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等良性病变分别为27、53和88例,癌及癌前病变的整体检出率为47.6%,黏膜褪色、着色不良及染色正常检出率为100%、36.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999,P<0.01).美兰染色组(n=197)检出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分别为17、88、92例,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53.3%,深蓝色、淡蓝色及正常染色分别为98.1%、44.5%和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03,P<0.01).结论 色素胃镜能鉴别胃黏膜病变,指导活检可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内镜黏膜下染色联合金属夹标记定位用于切除结肠病变ESD术后残留病灶37例

    作者:姚鉴;王昌雄

    [目的]探讨外科追切结肠病变ESD术后残留病灶的内镜定位手段.[方法]选择结肠病变ESD术后追加手术患者37例,术前2h内镜黏膜下注射靛胭脂染色联合金属夹标记定位,术中结合腹部平片.[结果]内镜定位操作顺利,未见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手术追切病灶与术前内镜定位相符,准确率达100%.[结论]术前2h内镜黏膜下注射靛胭脂染色联合金属夹标记定位准确、安全性高,为ESD术后结肠残留病灶的外科追切定位方法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 骶脊膜前膨出伴骶前畸胎瘤致尿失禁一例

    作者:朱岩湘;姚杰;许长春

    患儿:女,10岁.尿失禁10年.白天除有正常排尿外,内裤常被尿浸湿,晚上尿床.体检: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骶部无畸形.尿道口两旁有隐窝,注射靛胭脂无蓝染.肛周有肛瘘外口两处.肛门指检距肛门口2 cm处直肠后壁可扪及囊性包块,上界边缘不清,无活动性.

  • 醋酸-靛胭脂染色在残胃病变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业贵;夏伶俐;肖丹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镜检查中,醋酸-靛胭脂染色对诊断及指导准确活检的价值,提高残胃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3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行胃镜复查患者,随机选取156例为染色组,行醋酸-靛胭脂染色,记录染色情况,并予以电子放大内镜观察,然后取活检.154例为对照组,普通内镜检查及常规取活检,分析普通内镜、染色内镜检查与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染色组及对照组对病变检出率有无差异,分析染色情况与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与微血管改变的关系.结果:染色组中,7例黏膜退色,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85.7%(6/7),74例黏膜染色不均,肠上皮化生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为90.5%(67/74).与对照组比,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化检出率高(45.5%vs2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3.8%vs1.2%,P>0.05).黏膜退色或染色不均对病变的检出率之和达到90.1%(73/81).染色后,黏膜色泽变化与病变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经醋酸-靛胭脂染色,观察胃黏膜色泽的变化,显示病变,指导靶向活检,可提高残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关键词: 靛胭脂 醋酸 残胃 胃镜
  • 染色膀胱镜检查临床应用体会(附125例报告)

    作者:亓宝明;刘仰东;谢松铭

    目的:为了解肾脏功能和提高输尿管尿管插入成功率.方法:125例采用靛胭脂染色膀胱镜检查.结果:全部病例输尿管导管插放成功,认为染色膀胱镜简便易行,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结论:有助于了解分侧肾功能.

    关键词: 靛胭脂 膀胱镜 染色
  • 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意义研究

    作者:葛海锋;卓冰雷;施中华

    目的 探讨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该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肠道准备后,行常规和靛胭脂染色结肠镜检查.所有病变作病理学检查确诊.将常规和靛胭脂染色结肠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103例患者共118处恶性病变.常规结肠镜和靛胭脂染色结肠镜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94.92%,靛胭脂染色结肠镜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P<0.05).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升结肠癌、降结肠癌和横结肠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P<0.05),两者对乙状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1/2肠周和1/2 ~ 3/4肠周结肠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P<0.05),两者对>3/4肠周结肠癌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对增生型、浸润型和溃疡型结肠癌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P<0.05).结论 靛胭脂染色结肠镜可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发现常规结肠镜难以发现扁平及微小病变,明确环肠周程度和分型,有助于确定肿瘤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其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