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皮瓣修复术配合

    作者:陈焕

    部分头部外伤或颅面部肿瘤切除后导致头皮缺损颅骨外露.我院整形科自1994年至1997年收访患者13例,根据头皮缺损大小及局部创面情况进行皮瓣修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6~60岁,平均34岁.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原因:高压电击伤5例;肿瘤切除后5例;外伤后感染3例.头皮缺损大面积17 cm×8 cm,小面积2 cm×3.5 cm.修复方法中清创后以枕动脉轴型皮瓣修复3例;颞浅动脉顶支轴型皮瓣修复3例;局部随意皮瓣4例;侧胸游离皮瓣2例;中厚皮片移植4例.本组2例出现皮瓣坏死,余11例均Ⅰ期愈合,随访1年,效果良好,外观满意.

  • 腹部各类随意型皮瓣修复手腕部电烧伤的护理

    作者:葛金芳

    腹部随意型皮瓣具有不含知名血管,手术操作简便,切取位置自由,皮瓣大小灵活及供区隐蔽等特点,是修复手腕部电烧伤创面常选用的皮瓣之一.我科自1986年来,应用腹部各类随意型皮瓣修复手腕部电烧伤创面48例,现将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3~52岁,由于高压电(>1000v)烧伤40例,由于低压电(<1000 v)烧伤8例,其中手部电烧伤16例(手指9例、手掌4例、虎口3例)、腕部32例,创面修复采用随意型薄皮瓣7例,随意皮瓣17例,筋膜皮瓣14例,带肌膜筋膜皮瓣10例.要求皮瓣大小约3 cm×3 cn~26 cm×18 cm.

  • 预构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勇;李健宁

    预构皮瓣是按治疗的需要,不受血管分区限制,将非轴型皮瓣供体人为地转化成为轴型皮瓣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没有轴型血管的供区先用手术的方法将知名的血管移植于其下,或将皮片移植于含有丰富血管的组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血管化后,再按轴型皮瓣移植,大大地增加了皮瓣的面积,改变了皮瓣的厚度,丰富了手术的方式。预构皮瓣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新技术,解除了局部原有的解剖结构对皮瓣设计的束缚,创造出所需的皮瓣和复合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拓宽了重建外科的治疗手段,提高了因创伤、烧伤及外科手术切除而造成缺损的治疗能力。由于这种皮瓣供区、皮肤的颜色、质地和皮瓣的厚度可以高度选择,在整形美容外科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回顾以前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和临床的角度论述预构皮瓣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历史回顾 Diller[1]是第一个提出预构概念者,在1966年,建立了带血供的回肠预构的瓣模型,Washio[2](1971)用狗做试验,把一段带血管的肠管脱去粘膜后转移到腹部皮下,创造一个能转移的复合组织。Orticochea[3](1971)首先描述血管植入概念在临床的应用,他把颞浅血管转移到耳后皮肤,过一段时间后,这个被颞浅血管灌注的皮瓣被成功地作为复合组织瓣进行鼻再造。Erol[4](1976)通过试验证实,将需要移植的皮片直接覆盖到外置的股血管表面,能预构成血管化的局部带蒂皮瓣并行转移,他用这种技术成功地治疗了10例临床病例。Yao[5](1981)是第一个描述用显微外科技术转移预构的复合组织的作者,通过植入一个轴型血管蒂进入随意皮瓣中,而使其转变成轴型皮瓣。并于1982年[6]在临床上通过植入旋股动静脉血管束至大腿内侧皮瓣内,6 w后,转移26 cm×16 cm游离皮瓣重建烧伤病人的颈部并获得成功。并第一次提出了预构(Prefabricated)这个名词。 这些早期研究构筑了预构皮瓣的基本框架,即将皮片移植于轴型血管上或将轴型血管移植于皮瓣中,作为轴型皮瓣转移,预构的皮瓣可以为含有肌肉的肌皮瓣及含骨和软骨的复合组织瓣。为预构皮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预构皮瓣的基础研究已证实将血管植入几天内就能刺激产生新生血管,8~12 w就能产生广泛的新生血管。血管再生的过程与载体的大小、接触持续的时间以及靶组织的性质直接相关。延长血管植入和皮瓣移植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皮瓣远端的存活力。预构皮瓣的血液供应来源于植入的血管,其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不受受体床的血管形成过程的影响。从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的存活力与血流情况观察,预构皮瓣的存活力明显好于随意皮瓣,但不如轴型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早开始于植入的血管束的远端,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皮瓣。这些实验研究分别被Morrison[7] Komuro[8]Ono[9]等人所证实。

  • A-T型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作者:郭志权

    我们采用A-T型随意皮瓣[1]为216例皮肤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了修复,效果满意.

  • 预构皮瓣的应用进展

    作者:展望;宁金龙

    将知名血管束或含知名血管的小组织瓣,移植入随意皮瓣中,两者愈合血运沟通后构成新的轴型支瓣称为预构皮瓣.1预构皮瓣的原理沈祖尧[1,2]将血管束埋植于供区,造影发现:1~2d植入的血管束旁有造影剂溢漏现象,随时间增长,植入血管旁的微小血管显影越来越多,先是围绕血管纵向排列的较多,随后可见垂直向皮瓣真皮发出更小的血管分支,2~3周贯通整个皮瓣,4周达高毒.植入血管与皮瓣间建立血液循环联系有两种情况:①新生血管与皮瓣原有血管的相互吻合、沟通.

  • 快速预制随意皮瓣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徐军;张国安;宓惠茹;苏虹;韩行义;陈辉;曹大鑫

    目的在24 h内扩大随意皮瓣长宽比例,以满足临床特殊需要.方法选择SD大白鼠、北京白小猪行动物实验,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按一定方式预制皮瓣,并临测皮瓣微循环参数(PU值),实验组动物行预制皮瓣圳练,对照组无训练,根据PU值检测数据监控皮瓣微血流灌注,24h内达到超长宽比例随意皮瓣成活水平,并应用于临床.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增大,达到实验设计目的.在烧伤、整形、修复重建临床应用中增加了特殊部位损伤的修复手段.结论快速预制随意皮瓣的方法能使随意皮瓣的适用范围扩大,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增大皮瓣的长宽比例,大大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几率.

    关键词: 快速预制 随意皮瓣
  • 皮下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提高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活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法刚;赵敏;黄秉仁;刘珍君;熊斌;成铤;霍孟华

    目的探索基因治疗在组织移植方面的应用.方法构建并体外扩增表达质粒pcDNA3.1/Zeo(+)-VEGF165,以之直接皮下注射转染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模型.通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其对皮瓣活力的影响,并采集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基因转染组在毛细血管周围及肌间隙可见VEGF的沉积,与对照组相比皮瓣的平均成活面积显著增加.结论皮下注射的基因在组织中能够表达VEGF,增加皮瓣活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 黄芪对随意皮瓣化学延迟效用的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白朝

    随意皮瓣是皮肤外科临床常用的局部皮瓣.由于受到皮瓣血供的局限,随意皮瓣要求固定的长宽比例,限制了随意皮瓣的随意性.通过人为的方法改变随意皮瓣固有长宽比例,称为皮瓣延迟.传统的方法是机械性延迟.近年来临床实践探索的热点关注于化学延迟,即通过给皮瓣蒂部注射某些血管活性药物,改善皮瓣血供,从而改变随意皮瓣固有长宽比例.新近研究表明,益气补血中药黄芪具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现综述如下.

  • 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研究

    作者:麻鹏;刘春丽;王悦

    目的:建立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病理学研究.方法:60只普通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进行随意皮瓣动物模型建立和放射损伤模型的建立.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并于放疗后第28d分别进行明胶墨汁灌注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随意皮瓣放射损伤动物模型,并验证随局部放射剂量增加,皮瓣内血管密度减少.结论:放射线对皮瓣的损伤,同时表现在对细胞的损伤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建立随意皮瓣放射损伤模型,可为提高颌面颈部肿瘤外科综合治疗的预后效果提供研究平台.

  • 辛伐他汀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曹宝鑫;宋敏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体质健康而且清洁的雄性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其背部进行随意皮瓣制作的模型之后,研究组的大鼠从腹腔进行5 mg/kg的辛伐他汀注射,对照组通过腹腔进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7 d之后,对两组皮瓣是否成活进行观察并对成活率进行计算,使用光镜对两组皮瓣的形态和病理情况进行观察,使用免疫组化法计算微血管近、中、远三段的密度(MVD).结果 手术7 d之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的皮瓣成活率和皮瓣中段MVD都要高(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皮瓣比较血管再生能力要强.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增加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促进血管的新生能力.

  • 随意皮瓣移行术与肛裂切除敞开疗法的临床比较

    作者:白清华;王寿宇;陈学善;洪庆广

    自2001年始,我们对肛裂患者采取轴型皮瓣移行术与切除敞开疗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神经生长因子对Wistar大鼠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赵建文;刘芬兰;银欢;刘远峰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健康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200~250 g,由沈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采用自身对照.Wistar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并固定于恒温手术台上,动物俯卧;用硫化钠、滑石粉、面粉三者1:1:1加水搅拌成糊状脱毛剂,将其涂于大鼠背部.脱毛后,皮肤常规消毒,用1.5 cm×4.5 cm的模板在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对称部位分别做一随意皮瓣,头侧端为蒂.术后第一天随机选择一侧皮瓣为实验组,皮下注射0.5 ml(66.7μg)NGF(购于大连司威特制药有限公司);另一侧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5ml生理盐水.术后第5天两侧皮瓣断蒂.

  • 银杏提取液对随意皮瓣bFGF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鑫;张义鹏;王安远;解学关;林丁盛;李志杰

    目的 研究银杏提取液能否通过刺激随意皮瓣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来促进皮瓣的成活.方法 取健康SD大鼠24只分为2组,构建大鼠背部缺血随意皮瓣,实验组大鼠每天ip银杏提取液100 mg/kg,对照组大鼠每天ip等量生理盐水.术后7d通过大体观察皮瓣成活,血管造影术观察皮瓣血管显影程度,HE染色观察皮瓣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瓣的存活率为(67.07±2.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瓣的存活率(48.64±2.09) % (P<0.01).实验组皮瓣远端的血管显影程度、bF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提取液能通过刺激bFGF的表达来促进局部血管形成,从而在大体上促进高皮瓣的成活.

  •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

    作者:刘洪琪;姜孟臣;邢同义;邢玉玺

    [目的]探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在瘢痕邻近部位埋置1~4个50~600 ml容积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囊,采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继发创面.[结果]63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共放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囊115个,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滑行推进皮瓣45个,旋转皮瓣32个,易位皮瓣12个,滑行推进、旋转与易位皮瓣复合转移26个.10个皮瓣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皮瓣下血肿5个,皮瓣血运障碍4个,刀口感染1个,经处理均未影响治疗效果.[结论]瘢痕邻近部位皮肤色泽、质地与缺损区组织近似,应用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效果理想.

  • 随意皮瓣血液灌流与断蒂时机:激光多普勒成像可能评价吗?

    作者:姚月明;邵洪波;张庆富;冯建科;白永强;王车江

    背景:随意皮瓣作为刨伤修复的一个主要手段,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对其血液循环建立情况也有很多研究,但对随意皮瓣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系统观察、测定的研究较少.另外,断蒂时机的选择也是随意皮瓣研究的热点,但尚未有较成熟的临床检测手段来判定断蒂时机.目的: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对临床随意皮瓣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了解皮瓣血流灌注情况,判定佳断蒂时机.方法:18例病例分为传统断蒂组和早期断蒂组,观察皮瓣术后即刻、3、7、11、15、19 d、断蒂前、断蒂后即刻、24 h共8至9个时相的皮瓣远端及皮瓣蒂部两点的血液灌流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传统断蒂组和早期断蒂组皮瓣远端血液灌流值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各时相血液灌流值与皮瓣术后血液灌流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断蒂术后此处的血液灌流值再次降低,传统断蒂组断蒂后与皮瓣术后即刻的血液灌流值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别(P<0.05);早期断蒂组断蒂后即刻血液灌流值与皮瓣术后即刻血液灌流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断蒂后24 h的血液灌流值与皮瓣术后即刻的血液灌流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皮瓣蒂部血液灌流值变化较小(P>0.05);其两者比值在断蒂前达到高峰,断蒂后逐渐降低,在两者比值达到1.2以上时,断蒂较安全.

  • 高压氧及常压氧干预大鼠超长随意皮瓣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吴琍;任纪祯;苗嫄昕

    背景:常规皮瓣设计常遵循长:宽≤2:1的原则,在某些局部血运丰富的区域,可达3:1,超出这个范围,皮瓣的远端易发生坏死.如何能实现超长随意皮肤皮瓣的一次转移成功,是组织移植希望解决的问题.目的:将超长随意皮瓣设计为6:1,观察高压氧、常压氧对大鼠随意皮瓣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组织细胞移植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3/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试验中心完成.材料:4月龄Wistar雄件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方法:每组丁背部中线形成一蒂在尾端的超长随意皮瓣1 cm×6 cm 大小,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常压氧组术后当天给予常压氧2次,每次1 h,连续5 d,高压氧组术后当天给予高压氧2次,每次1 h,持续5 d.主要观察指标:术后7 d计算各组皮瓣成活率,并临测皮瓣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量.结果:高压氧组皮瓣成活率较常压氧组与对照组明显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高压氧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的表达均较其余两组为高,提示皮瓣成活率的提高可能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压氧干预组皮瓣成活率高,皮瓣细胞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较常压氧组明显提高,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3组比较无差异.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皮瓣存活的中的作用不明显.

  • 己酮可可碱干预随意皮瓣的成活: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评价

    作者:邵洪波;姚月明;张庆富;冯建科;白永强;王车江

    背景:己酮可可碱作为一种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的约物,20世纪60年代已作为血管扩张药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但应用己酮可可碱的血液流变学作用,作用于皮瓣微循环促进皮瓣成活还尚无相关研究.目的:应用己酮可可碱干预临床随意皮瓣,评价其促进皮瓣成活和改善皮瓣血循环的状态.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皮肤组织缺损进行随意皮瓣修复患者39例,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7~54岁.将39例病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约物组.药物组在随意皮瓣术后第2天静脉点滴给予己酮可可碱250mL,1次/d,直至皮瓣修复术后14 d,于皮瓣断蒂术后第1天再次静脉点滴给予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至断蒂术后7d.对照组未给予己酮可可碱治疗.以LISCA型激光多普勒血液灌流成像仪评价皮瓣移植后断蒂前、断蒂后皮瓣远端与皮瓣蒂部血流灌流量PU值.结果与结论:39例患者均完全治愈出院,无一例中断实验.断蒂前,药物组和对照组皮瓣远端PU值变化较为明显,呈逐渐上升趋势,药物组高丁对照组(P<0.05);断蒂后,两组皮瓣远端PU值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断蒂前,两组皮瓣蒂部PU值降低后逐渐升高,对照组上升缓慢,约物组术后7 d即进入血液灌流稳定期,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断蒂后即刻,两组皮瓣蒂部PU值降低,此后约物组PU值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随意皮瓣均全部成活,断蒂后均成功修复皮肤缺损.证实己酮可可碱可明显提高随意皮瓣术后整体的血液灌流,有利于促进皮瓣早期成活,早期断蒂,有效缩短愈合时间.

  • 天然水蛭素水凝胶可改善随意皮瓣的存活

    作者:韦淑怡;殷国前;韩志强;潘新元;林博杰

    背景:随意皮瓣移植后易发生瘀血,甚至缺血坏死,临床与动物实验已经证明水蛭素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目的:探讨天然水蛭素凝胶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制备天然水蛭素凝胶,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经皮渗透实验,使用Markwardt法进行水蛭素活性的检测.选用Wiser大鼠,在其背部设计随意皮瓣,面积为9 cmx3 cm;皮瓣随机分3组,分别涂抹生理盐水、天然水蛭素凝胶、空白凝胶基质.术后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第7天计算皮瓣存活率.结果与结论:体外实验:MarKwardt法检测到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的活性成分能透过皮肤,而空白凝胶组未检测到任何活性成分.体内实验: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瓣坏死长度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真皮内毛细血管及微静脉红细胞瘀滞现象较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明显减轻;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下胶原及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术后7d,天然水蛭素凝胶组皮瓣存活率高于生理盐水组、空白凝胶基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天然水蛭素可渗透进入完整皮肤组织,局部应用天然水蛭素水凝胶同样对皮瓣移植后瘀血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

  • 高压氧预处理对移植术后随意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

    作者:崔佳;林博杰;潘新元;李亚范;蔡洁云;庞进军;殷国前

    目的 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移植术后随意皮瓣组织中氧自由基的影响及其与皮瓣存活的关系.方法 于每只SD大鼠背部构建一个10.0 cm×2.5 cm的超长随意皮瓣移植模型.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高压氧预处理组(n=15):大鼠皮瓣移植术前,给予高压氧处理4次(2次/d,连续2d);术后高压氧组(n=15):大鼠皮瓣移植术后,给予高压氧处理4次(2次/d,连续2d);对照组(n=15):大鼠皮瓣移植术前及术后,均处于常压空气中.术后即刻和术后第2、4、6天,在距皮瓣蒂部4.0cm处进行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试剂盒、丙二醛测试盒,检测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水平,并进行术后第2、4、6天皮瓣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术后即刻,SOD含量在高压氧预处理组中显著高于术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P<0.01),且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而术后高压氧组的SOD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高压氧预处理组的SOD含量仍显著高于术后高压氧组和对照组(P<0.01),且MDA含量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1);术后第4天,SOD含量在高压氧预处理组和术后高压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压氧预处理组中的MDA含量则低于术后高压氧组(P<0.05),且两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6天,SOD含量变化趋势同第4天,而MDA含量在高压氧预处理组和术后高压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6天,高压氧预处理组中的大鼠移植皮瓣存活率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高压氧预处理可明显提高移植术后随意皮瓣组织中的SOD含量,并能明显降低皮瓣组织中的MDA水平,进而通过影响氧自由基平衡促进移植术后的皮瓣存活.

  • 双叶皮瓣在躯干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陶然;李军辉;朱吉;毕宏达;邢新

    目的 探讨双叶皮瓣在躯干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因躯干部肿瘤切除或切口感染所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5例,均采用双叶皮瓣修复;缺损面积为14 cm×14 cm~18cm× 16cm.在原发缺损的切线位置上设计第一叶皮瓣,皮瓣宽度与缺损创面相当;以第一叶皮瓣轴线的垂直线为轴,设计第二叶皮瓣,第二叶皮瓣的宽度为第一叶的60% ~ 80%,并根据局部组织松紧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皮瓣形成后,采用第一叶皮瓣修复原发缺损,第二叶皮瓣修复第一叶皮瓣供区的继发缺损;第二叶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根据原发病灶治疗情况、皮瓣颜色及质地、术区外观及功能等因素评价手术修复效果.结果 本组共15例患者,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除1例患者的皮瓣皮缘皮肤小面积发生坏死经换药2周后愈合外,其余患者的皮瓣均完全存活.随访6 ~ 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均良好.结论 双叶皮瓣设计简便易行,血运可靠,是躯干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