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苓甘五味姜辛汤对哮喘大鼠环腺苷酸、环腺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A及水通道蛋白5的影响

    作者:李岩;李荣科;王燕;段云燕;朱向东

    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对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环腺苷酸(cAMP)、环腺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 A (PKA)及水通道蛋白5(AQP5)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寒饮伏肺型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和雾化激发+寒冷刺激建立哮喘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苓甘五味姜辛汤低、中、高剂量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ELISA检测大鼠cAMP、PKA、AQP5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AMP、PKA、AQP5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cAMP、PKA、AQP5含量升高(P<0.05),其中苓甘五味姜辛汤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可调节寒饮伏肺型哮喘大鼠cAMP、PKA、AQP5正常分泌,增加气道液体分泌,降低黏蛋白浓度,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 PML-RARα对环腺苷酸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贾培敏;窦爱霞;张长林;楼叶江;潘晓蓉;童建华

    为了进一步探讨环腺苷酸cAMP协同低剂量氧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以稳定转染了PML-RARα融合基因的PH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并利用形态学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等检测cAMP和/或氧化砷处理前后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PML-RARα在cAMP诱导AM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虽然cAMP单独能使表达PML-RARα的PR9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阳性率有所升高;但细胞形态学分析表明,cAMP单用无法诱导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的PR9细胞分化,只有联合氧化砷才能使细胞表现出完全分化的特征,并伴有CD11b表达的显著升高.此外,PML-RARα还可以明显抑制含有cAMP反应元件的报告基因的转录.结论:PML-RARα融合蛋白时cAMP诱导AML细胞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环腺苷酸拟似物8-CPT-cAMP诱导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朱琦;胡钧培;贾培敏;王振义;童建华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8-CPT-cAMP(200 μmol/L)可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而促使细胞趋向分化,但这种分化不是典型的完全终末性分化,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8-CPT-cAMP对AML-M2b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效应.

  • 毛喉鞘蕊花中抗急性肺损伤活性成分对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裴晓宁;卿晨;陈国珍;许云龙;金歧端;马丽梅;杨为民

    目的 实验研究从植物毛喉鞘蕊花中提取的化合物--异佛司可林(Isoforskolin,ISOF)及有效部位(CF-E,主要为异佛司可林类似物混合物),对人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抗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人脐静脉血中分离得到人PMN,测定受试物对N-甲酰甲硫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人血PMN聚集,以及内毒索(LPS)诱导PMN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黏附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放免法测定受试物对LPS诱导PMN分泌细胞黏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环腺苷酸(cAMP)的影响.结果 因ISOF及CF-E明显抑制PMN聚集及黏附反应,诱导剂对照组的聚集率、黏附率分别为(44.14±2.36)%、(14.92±1.05)%,25,50,100/μmol/L ISOF剂量组的聚集率分别降低至(25.22±1.62)%、(35.33±4.57)%、(24.88±6.45)%,黏附率分别降低至(9.02±0.31)%、(7.12±0.35)%、(5.52±0.34)%(P<0.01或0.05);ISOF及CF-E显著抑制PMN黏附分子CD11b、CD18、CD14分泌,诱导剂对照组的黏附分子CD14表达率为(40.77±3.91)%,25,50,100 μmol/L ISOF 剂量组的 CD14表达率分别降低至(21.58±2.21)%、(18.05±0.97)%、(0.75±0.09)%(P<0.01);ISOF及CF-E明显抑制PMN的TNF-α分泌,而升高PMN内cAMP含量,诱导剂组及50,100 μmol/L ISOF剂量组的TNF-α水平分别为(0.72±0.03)、(O.59±0.09)、(0.42±0.02)ng/1.5×106个细胞(P<0.01或P<0.05),溶媒对照组及50,100μmot/LISOF剂量组的cAMP分别为(1.23±0.05)、(1.61±0.36)、(2.11±0.25)ng/1.5×106个细胞(P<0.01).结论 ISOF及CF-E明显抑制fMLP、LPS激活状态下PMN的聚集、黏附及分泌功能,升高PMN内cAMP水平,ISOF及CF-E的抗ALI的作用机制与调节PMN功能有关.

  • 羧胺三唑抑制肺癌Lewis细胞生长的机制及抑瘤作用优化探索

    作者:鞠瑞;陈晨;陈玮;郭磊;李娟;叶菜英;张德昌

    目的 研究羧胺三唑(CAI)对小鼠肺癌Lewis细胞(LLC)中环腺苷酸(cAMP)相关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影响;研究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是否能增强CAI的抑瘤作用.方法 通过改良的Thompson和Appleman两步同位素法对LLC细胞中cAMP相关PDE的活性进行检测,以 PDE4 特异性抑制剂洛利普兰(Rol)作为 CAI 的阳性对照;通过台盼蓝斥染实验对LLC活细胞进行计数,检测Forskolin对CAI抑瘤作用的影响,以双丁酰环腺苷酸(db-cAMP)验证LLC细胞对cAMP含量增加的敏感性.结果 CAI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LC细胞中cAMP相关PDE的活性,CAI与Rol的IC50分别为5.62×10-6 mol/L和1.88×10-8 mol/L.Forskolin和db-cAMP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LC细胞的活性.CAI与Forskolin合用的抑瘤作用显著优于CAI单用,CAI 5 μmol/L单用时的抑制率为(32.9±10.3)%,与Forskolin 10 μmol/L合用后抑制率可达(67.4±3.76)%(P<0.05).结论 抑制cAMP相关PDE的活性可能是CAI抑制LLC细胞活力的机制之一.通过与升高cAMP的药物如Forskolin合用,可进一步优化CAI的抗肿瘤作用.

  • 胃癌线粒体DNA拷贝量的变化

    作者:韩琤波;李凡;杨雪飞;毛晓韵;吴东瑛;辛彦

    目的: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在胃癌和癌旁胃黏膜组织间的差异,阐述mtDNA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PCR分别扩增胃癌组织和癌旁胃黏膜组织各20例共40个样本的线粒体D-1oop两个高变区HV1(hypervariable region)和HV2;并以核基因组的β-actin作为定量标准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1yacrylamide ge1 electrophoresis,PAGE)银染比较mtDNA拷贝数在癌和正常组织间的差异.结果:HV1和HV2拷贝量(用β-actin标准化)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拷贝量与组织类型,癌组织浸润深度未发现有统计学联系(P>.05);而与核内一些重要的酶:碱性磷酸酶(AKP)、环腺苷酸磷酸二脂酶(cAMP-PDE)和环鸟苷酸磷酸二脂酶(cGMP-PDE)表达有一定关系(P<.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胃上皮细胞内mtDNA量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 基因转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抑制剂对支气管哮喘小鼠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环腺苷酸的影响

    作者:黄茂;吴艳;姚欣;查王健;殷凯生

    目的研究基因转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ct)对应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激动剂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肺部β2AR和环腺苷酸(cAMP)的作用,并探讨不同基因转染途径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1)以10%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设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A组).将哮喘小鼠分为7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哮喘对照组,B组)肌肉注射、沙丁胺醇肌肉注射(C、D、E、F、G组),以建立长期应用β2AR激动剂的哮喘动物模型.(2)构建带有βARKct基因表达质粒,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滴入的转染途径进行基因转染.D组给予静脉注射转染βARKct、E组给予静脉注射转染空载质粒、F组给予气管滴注转染βARKct、G组给予气管滴注转染空载质粒. (3)用Western-blot检测基因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肺部的β2AR和cAMP的水平.结果 (1)基因转染βARKct在小鼠肺部有表达,且F组的基因表达量高于D组.(2)A组β2AR和cAMP分别为(109±11)fmol/mg、 (3.50±0.50) pmol/L;B组β2AR和cAMP分别为(81±3)fmol/mg、(1.50±0.20)pmol/L,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C组β2AR和cAMP分别为(63±3)fmol/mg、(0.90±0.10)pmol/L,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3)基因转染βARKct后D组β2AR和cAMP分别为(86±11)fmol/mg、(2.01±0.10)pmol/L,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F组β2AR和cAMP分别为 (107±13)fmol/mg、(3.30±0.20)pmol/L,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F组β2AR和cAMP与D组比较(P均<0.05);E组β2AR和cAMP分别为(70±11)fmol/mg、(1.30±0.10)pmol/L,G组β2AR和cAMP分别为(67±4)fmol/mg、(1.30±0.40)pmol/L,E、G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B组小鼠和应用β2AR激动剂的C组小鼠β2AR和cAMP均有下降,但后者下降更为显著.基因转染βARKct可抑制使用β2AR激动剂后哮喘小鼠肺部β2AR和cAMP的下降,转染途径的不同可影响其抑制作用.基因转染βARKct为研究哮喘病的治疗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 支气管哮喘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冯端兴;张湘燕;叶贤伟;余红;刁晓源;李敏

    近年研究证实人染色体上存在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有关的多种易感基因.由于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激动剂在哮喘中的重要治疗作用,β2-AR基因与哮喘的关系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的研究采用特异性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对113例人群β2-AR基因16、27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其与哮喘分型、皮质醇、IgE和环腺苷酸(cAMP)的关系.

  • 交感神经阻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环腺苷酸的影响

    作者:王孝微;刘凤岐;孙桂芳

    COPD患者的诱导痰、BALF及肺组织中前炎性因子显著增高,抗细胞因子治疗可能是COPD的治疗策略之一,但针对一种细胞因子往往无效.由于多种细胞因子有共同的细胞问信息转导通路,那么针对信号系统的治疗可能具有广泛抗炎作用,而环核苷酸是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环节.

  • 磷酸二酯酶4D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合宾

    磷酸二酯酶4D(PDE4D)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其活性受环腺苷酸(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K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调节.PDE4D基因包含1.6 Mb,含24个外显子,编码9种蛋白质亚型和至少7个启动子.磷酸二酯酶4D降解cAMP,通过改变cAMP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发生.PDE4D基因多态性研究,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

    作者:付全良

    心先安是环磷酸腺苷葡甲胺的商品名称,属于环腺苷酸类化合物.是近年研制的非洋地黄类抗心衰药物,主要药理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泵功能.我们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Gαi/o偶联受体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超敏化”研究进展

    作者:徐如强;Val J.Watts

    大多数Gαi/o偶联受体(Gαi/o-coupled receptors)在持续激活条件下能够导致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活性增强和随后的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浓度增加,通常将这种现象称作AC“超敏化(supersensitization)”.它是一种细胞适应性反应机制,普遍认为是造成药物依赖性的原因.AC“超敏化”可能在精神病和抑郁症等许多由于细胞功能的改变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疾病(CNS disorder diseases)中发挥重要影响.本文对Gαi/o偶联受体介导AC“超敏化”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 新的磷酸二酯酶及其功能

    作者:田慧;张奇;朱景申

    磷酸二酯酶(PDEs)基因家族已扩大到11个.新的PDE酶包括PDE7B,PDE8,PDE9A,PDE10A,PDE11A.新发现的PDEs在调节阴茎勃起功能、胰岛素分泌、T细胞活化和感染、生长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 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与环核苷酸的关系

    作者:蒋青松;黄燮南;孙安盛;吴芹;谢笑龙

    应用血管平滑肌等张收缩和放射免疫测定环核苷酸水平等方法研究了异紫堇定扩血管作用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异紫堇定浓度依赖性地松弛去甲肾上腺素(NE, 1 μmol*L-1)和KCl(30 mmol*L-1)预收缩的兔胸主动脉螺旋条, EC50分别为(12.6±4.4)和(447±38)μmol*L-1,对NE的作用比对KCl强36倍. 亚甲蓝(10 μmol*L-1)可部分抑制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但不受格列本脲,吲哚美辛,普萘洛尔或N-L-硝基精氨酸影响. 异紫堇定还可促进cGMP生成增加,并可被亚甲蓝完全阻断. 异紫堇定对cAMP的生成无影响. 结果提示,异紫堇定的扩血管作用至少部分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cGMP的生成实现.

  • 普罗托品松弛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樊继山;黄燮南;吴芹;孙安盛;石京山

    目的为评价普罗托品(Pro)作为平喘药侯选者的可能性提供资料.方法①观察不同浓度Pro对组胺、乙酰胆碱收缩的豚鼠离体气管螺旋条的舒张作用及其量效反应.②放射免疫法测定Pro对家兔气管平滑肌中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Pro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影响.结果①Pro能明显抑制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使其量效曲线右移,大反应压低,pD2'分别为3.11和3.45.②Pro能增加家兔气管平滑肌中cAMP水平,而cGMP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③Pro能抑制水解cAMP的PDE活性,但水解cGMP的PDE活性无明显降低.结论Pro可抑制豚鼠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其抑制气管平滑肌PDE活性,主要通过提高细胞中cAMP水平,进而松弛气管平滑肌.

  • 蝙蝠葛酚性碱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孔祥英;杨晓燕;龚培力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探讨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度;放免法测定兔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浓度;荧光探针Fura-2/AM标记测定兔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体内外实验表明,PAMD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凝血酶(THR)诱导的大鼠和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具剂量或浓度依赖性;PAMD能明显升高免血小板内cAMP,cGMP的浓度,并抑制由THR诱导的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结论PAMD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小板内cAMP和cGMP的含量和抑制血小板[Ca2+]i浓度的升高有关.

  • 四妙勇安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环腺苷酸与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杜志刚;赵宝伶;伊红丽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将会进一步提高,因此积极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妙勇安汤为治疗脑卒中的经方,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观察了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环腺苷酸(cAMP)与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己酮可可碱的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黄道秋;熊德巧

    从可可豆中提取的主要生物碱为可可豆碱,在可可豆碱分子中引入己酮基,得到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PTX为黄嘌呤衍生物,具有类似可可碱、咖啡因和茶碱的特性,是一种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阻断cAMP(环腺苷酸)转变为AMP(腺苷酸),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及抗纤维化作用.PTX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血浆中的t1/2为0.4~0.8h[1],主要在肝脏中去甲基及氧化代谢,其代谢产物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等药理作用,代谢产物的t1/2约为1~1.6h[1],经过肝肠循环后,从尿中排出.PTX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晕、头痛、厌食等,发生率为5%~30%[2].该药用于治疗血管疾病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对本品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文综述如下.

  • 维生素C为什么能抗癌

    作者:

    1捕灭“自由基”:科学已经证明,自由基是致机体衰老,诱发细胞癌变的祸首。而维生素C常会自动氧化,放出氧原子,自己变成“抗坏血酸基”,这是一种活性极强的抗氧化剂,专门消灭普通的自由基和癌细胞。  2使癌细胞逆转:人体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可发生癌变,但初期癌变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亦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在逆转过程中往往需要环腺苷酸(cAMP),而维生素C正是制造环腺苷酸的辅酶,人体维生素C充分,环腺苷酸也就充足,抗癌力强。  3强化胶原使癌细胞无处生存:胶原是在维生素C参与下产生的一种纤维硬蛋白,是构成细胞间质——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近年发现,细胞之间只要有充分而坚硬的胶原,癌细胞就无法存在与繁殖。  4制造干扰素阻止癌细胞繁殖:干扰素是目前公认的防癌抗癌物质,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资料证明,干扰素可使早期癌消失,使骨内瘤术后转移复发率由80%降至25%。而干扰素是人体细胞利用蛋白质,在维生素C辅酶催化下合成的。缺乏维生素C就产生不了足够的干扰素,人体就会失去抗癌能力。  5制造“前列腺素”,加强防癌阵营:前列腺素E1(PGE1)能使免疫系统的主力军T细胞保持强有力的杀伤力。前列腺素的制造,以丙种亚麻油酸为原料,以维生素C为辅酶。一旦维生素C缺乏,前列腺素的产生出现障碍,预防癌变的免疫监护功能会低下,癌症即可发生。  6活化吞噬细胞:斯伦开他林格癌症中心的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使免疫T细胞首先活化,活化的T细胞接触到癌细胞后,又发出“淋巴细胞素”使吞噬细胞活化,从而增强其吞噬功能。  7氧化致癌的化学物质:维生素C能氧化烟草中的致癌物质蒽、苯并芘等,这些物质被氧化后,就失去了致癌性。  8阻止“亚硝胺”的形成:亚硝胺是公认的致胃癌、食道癌的物质,近广州调查沿海渔民的鼻咽癌发病率高,也与常吃咸鱼、含亚硝胺高有关。硝酸盐和动物蛋白代谢后产生的胺相结合,即产生亚硝胺而维生素C会与胺竞争结合硝酸盐,抑制亚硝胺的生成。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使亚硝胺的生成增加而导致癌症。  9突破“海菲利克界限”:澳州学者伯乃特的巨著《决定寿命的东西》里指出,人体细胞的分裂繁殖不是无限的,它们繁殖到相当次数以后,便老化,变质而死亡,就开始出现癌变,那就是人的天寿大限,被称为“海菲利克界限”。而维生素C、E和含硫蛋白质中的硫氢基,能使海菲利克界限向后延迟。  10缓解精神压力,减少促癌作用:目前认为“紧张与压抑”是促癌因子。精神紧张时,垂体、肾上腺分泌增加,而垂体、肾上腺是含维生素多的部位。维生素C被耗竭。内分泌的调节功能下降,对杀灭癌瘤细胞不利。  11阻止病毒的致癌作用:现已证实多种癌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维生素C能辅助干扰素控制病毒在细胞内转录或复制;防止异性病毒蛋白的产生,阻止细胞癌变。事实证明,化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高的人,不易受病毒感染,也就减少了患癌的机会。  12促铁吸收,防贫血抗癌:50毫克维生素C能使铁吸收增加23倍,100毫克维生素C可使铁吸收增加3~6倍,铁充足,不容易患贫血,有利于防癌。(唐德江)

  • 心先安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临床观察

    作者:彭玲;刘富深;王曙光

    心先安(环磷酸腺苷葡甲胺MCA)是近年新合成的cAMP衍生物,是环腺苷酸药物的换代产品,具有独特的强心抗心律失常作用,其药理作用稳定,副作用少,毒性低,适用于老年充血性心衰(CHF).本文观察30例CHF患者分别使用MCA和多巴酚丁胺(Dob)治疗,对两药疗效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