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8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麻醉经验

    作者:王明慧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麻醉和手术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殊问题.方法 (1)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麻醉军用连续性硬膜外阻滞;(2)穿刺点选腰3-4向上置管,小量多次注药原则.阻滞范围:胸10-骶4;(3)灌注液使用山梨醇及甘露醇合剂;(4)术前、术中、术后测定血钠.结论本手术需灌注充溢膀胱,应密切注意因血液被稀释引起水中毒,低钠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 环加氧酶-2过表达可能预示前列腺患者治疗无效(英)

    作者:解放军

    人体某些类型的肿瘤(包括前列腺癌)存在环加氧酶-2(COX-2)过表达.COX-2的过表达也可能涉及到肿瘤对化疗和放疗的拮抗.作者分析了放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1992--2002年的临床实验资料,发现了COX-2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联.该研究样本包括586例前列腺癌患者(T2c-T4期),平均年龄70岁(范围43~88岁),随机分为长期治疗组(28个月,n=316)和短期治疗组(4个月,n=270),给予新辅助化疗,同时辅助雄性激素剥夺疗法(ADT)加放疗.对经尿道切除或粗针活检获取的组织标本分析COX-2染色强度.

  • 经尿道切除和穿刺活检标本中类似于前列腺癌的良性病变

    作者:赵明;李昌水;滕晓东

    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和评估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准确的病理诊断和Gleason分级对于前列腺癌患者的处理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前列腺癌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所以小活检标本的准确诊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小灶性的癌。而更令病理医师困惑的是,许多良性的形态或病变无论是在组织构型、细胞特征还是免疫表型方面均与前列腺癌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虽然这些病变在根治切除标本中比较容易与癌区分,然而当其出现在经尿道切除和穿刺活检标本中时则可能与前列腺癌造成混淆[1-3]。我们简要介绍这些可能与低级别( Gleason 评分2~6)或高级别(Gleason评分7~10)前列腺癌混淆的良性病变,并着重强调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前超声测量体积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卢金生;张闻平;王力力;孙玉成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以求相对准确切除增生的腺体提高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切除率,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应用经腹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比术后切除腺体质量.结果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组95例患者前列腺估测平均质量为40 .8 g,手术切除平均质量为25.8 g,平均切除率为61.4% .开放组31例患者前列腺估计平均质量为54.7 g,手术切除平均质量为39.6 g,平均切除率为70.8%.切除率与前列腺估测质量正相关.临床指标与切除率正相关(P<0.01).结论术前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提高TUR-P技术及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切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累及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涛;吴翔;彭俊铭;吴进锋;张弛;余澄波;魏永宝;张延榕;叶烈夫;高祥勋

    目的:探讨累及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累及输尿管口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26~79岁,平均51岁。肿瘤单发14例,多发20例;初发29例,复发5例。术前IVU或CTU检查证实患侧输尿管无扩张、积水。34例均行TURBT,切除肿瘤达深肌层,输尿管口完全切除,其中18例术毕于患侧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1根。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50 mg,其后根据病理报告制定膀胱内灌注化疗方案。术后10~12周于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术后1~2年内每3个月复查。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即刻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后续灌注化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3~71个月,18例留置双J管者均未发生输尿管狭窄或肾积水,上尿路未发现肿瘤复发,膀胱镜检查见输尿管口外观及喷尿正常;16例未留置双J管者中3例出现肾积水,其中2例证实为患侧输尿管口瘢痕狭窄,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治疗,1例证实为患侧输尿管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34例患者均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症状,均无持续的不可缓解的下尿路症状。膀胱内肿瘤复发2例,复发部位均不在原电切创面区域。结论累及输尿管口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行TURBT术毕于患侧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可减少术后输尿管口狭窄的发生率,且未发现增加肿瘤细胞逆行种植上尿路的风险。双J管的存在不会增加膀胱内灌注化疗的并发症,也不会引起不可耐受的下尿路症状。

  • 在1983年至1993年间诊断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趋势

    作者:

    〔Gilland F D,et al.J Urol,2001,165:846〕 在20世纪80~90年代,中等分化前列腺癌病例的数量和比率有所增长。这种增长被认为是由于广泛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筛查的结果。作者在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中考察这种增长。为了报告肿瘤分级的趋势,作者进行一项设盲的标准病理学研究,并回顾在PSA应用前后(1983~1984年间以及1992~1993年间)诊断病例(为分层随机样本)的医疗记录。回顾存档的肿瘤活检标本或经尿道切除的前列腺标本以确定肿瘤的诊断以及Gleason评分。结果:Gleason评分为2、3和4分的肿瘤比率减少,而7、8、9和10分的肿瘤比率未变。Gleason评分的这种变化导致平均Gleason评分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发现方法方面有显著变化,早期以偶然发现为主,近期以筛查发现为主。由于筛查所发现肿瘤的比率增加而这些肿瘤的平均Gleason评分显著高于偶然发现的肿瘤,总Gleason评分增加。(张民摘译顾方六校)

  • 单切口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袖套切除治疗肾盂、输尿管癌

    作者:杨术明

    目的 探讨改良肾盂、输尿管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肾盂、输尿管癌13例,均先采用腰部切口切除肾脏及大部分输尿管,然后顺输尿管残端插入双J管入膀胱,固定输尿管残端于双J管,再电切患侧输尿管开口及部分膀胱黏膜,袖套样拉下输尿管入膀胱.结果 除1例袖套拉出失败改下腹部切口再手术以外,其余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8 min,术后留置尿管7~9 d,平均7.6 d,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7.9 d.13例随访8~18个月,平均11.5月,均行尿脱落细胞、膀胱镜及B超检查,无肿瘤复发.结论 单一腰部切口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袖套状切除,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 经尿道电切镜辅助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附视频

    作者:徐林锋;甘卫东;张士伟;李笑弓;郭宏骞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辅助后腹腔镜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经尿道电切镜辅助后腹腔镜,对27例肾盂癌和10例输尿管癌患者行肾、输尿管、膀胱袖套状切除术,观察其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和术后膀胱癌发生情况.结果 3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46±20) min,术中失血(170±58)ml,导尿管拔除时间(7.8±0.7)d,术后住院时间(8.0±0.6)d.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7±10)个月,2例失访,5例(5/35)术后发生膀胱癌,5例均行经尿道电切术切除肿瘤,无膀胱外盆腔局部复发;1例(1/35)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肾盂癌组与输尿管癌组术后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辅助后腹腔镜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对腹腔干扰少的特点,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经尿道电切治疗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

    作者:郭云飞;马耿;葛征;陆如刚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临床特点和经尿道电切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至2011 年间14例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患儿资料.年龄3~21 d,平均14 d.产前检查发现肾积水5 例,输尿管扩张4 例.入院后即刻导尿,纠正水电失衡并控制感染后,采用11 F 或8 F 小儿电切镜和钩状电极在12 点处切开12 例,8 F 小儿膀胱镜和BUGBEE 电极12 点切开2 例.术后继续导尿3 周.结果 导尿1~2 周后,患儿感染和水电失衡均可控制.本组患儿全部为Young 分型玉型,瓣膜组织较厚.手术顺利,术后排尿情况改善,肾功能恢复正常.但随访观察发现部分患儿肾积水和膀胱输尿管反流持续存在.结论 产前检查的普及使后尿道瓣膜症的确诊时间提前,经尿道电切治疗是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的佳选择.术前术后的引流可以减少肾功能损害,且需要长期随访以了解上尿路恢复情况.

  •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研究

    作者:刘桂玲;朱小芳;牛梦铱;康茹;刘晓娜

    目的 探讨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旨在为降低高危因素、选取敏感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者324例,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并观察尿路感染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32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患者术后尿路感染48例,感染率14.81%;年龄≥65岁、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患者尿路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出年龄≥65岁、糖尿病、肿瘤位点(多发)、术前导尿、手术时间≥90 min、导尿管留置≥7d、膀胱冲洗时间≥2d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尿路感染者检出革兰阴性菌39株占70.91%,革兰阳性菌1 5株占27.27%,真菌1株占1.82%,革兰阴性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类型,且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高于其他病原菌.结论 年龄、糖尿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膀胱冲洗时间是本地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以早期采用有效防控措施,正确选取敏感抗菌药物,有助于控制术后尿路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经尿道电切治疗输尿管口附近表浅膀胱肿瘤

    作者:丁俊峰;王冰捷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附近的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TURBT)治疗经验.方法 18例术前均诊断膀胱肿瘤,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输尿管口2.0 cm以内(其中覆盖输尿管口2列),术前彩超及分泌造影检查未见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CT检查未见膀胱壁外侵润及远处转移,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至肌层,输尿管口采取只切不凝的方法.结果 18例术中均未改开放,术中经过顺利,术后复查彩超未见肾盂积水,术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见术侧输尿管开口喷尿正常.结论 输尿管口表浅肿瘤电切治疗手术时间短、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理想的膀胱表浅肿瘤的治疗方法.

  • Nd:YAG激光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50例

    作者:陈忠新;庄申榕

    1994年12月~1997年5月,我院应用Nd:YAG激光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膀胱癌、输尿管癌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张春丽;俞莉章;王荣福;丁义;朱绍莉;李宁忱

    膀胱癌和输尿管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膀胱癌常规诊断方法包括:尿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及MRI、膀胱尿道镜检加组织活检.膀胱尿道镜检加组织活检目前被作为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有一定创伤性,且对于原位癌、扁平癌以及早期肿瘤诊断灵敏度较低.对于膀胱癌远处转移与输尿管癌尚缺乏高特异性与高灵敏度的诊断方法.膀胱癌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尿道切除、放化疗及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治疗,经尿道切除适合于表浅肿瘤,且术后复发率高,放化疗及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治疗均有较大的副作用.为开辟膀胱癌和输尿管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我院研制出了抗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本项目对放射性核素或免疫毒素偶联的BDI-1对膀胱癌、输尿管癌进行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研究,以期将该抗体应用于临床.

  • 经尿道电切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4例

    作者:王涛;张瑜;陈海平;钟光辉;吴大力;晏凌飞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4例,采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切除病变组织,术后1周开始用多柔吡星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维持至1年,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7~36个月,34例患者中痊愈28例,好转6例.术后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以后每12个月复查1次.结论 经尿道电切同时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多柔吡星膀胱灌注,可治愈或缓解腺性膀胱炎.术后定期复查膀胱镜是必要的.

  • 单切口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袖套切除治疗肾盂、输尿管癌

    作者:谭一伟;刘乃波;王翔;方自林;王一飞

    目的:探讨腰部切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3月-2006年12月,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切,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肿瘤31例.结果:31例术后无一例并发出血、感染、尿瘘.平均随访10.5个月.膀胱镜复查未发现环切口肿瘤种植.膀胱其它部位发生肿瘤4例,占12.9%,均做了局部处理.结论:此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是肾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 经尿道切除前列腺1 200例并发症的治疗观察

    作者:李荣军;李海潮;周长霖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多发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已成为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主要方法.TURP手术时间短,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现将治疗结果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报告如下: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灌洗液的选择和经尿道切除综合征预防

    作者:骆晓萍;陈丽娅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与开放手术相比,TURP适应症广,痛苦小,恢复快.TURP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经尿道切除(TUR)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我院自1995年开展TURP以来,至今已施行518例,无1例发生TUR综合征而引起死亡,关键是由于注意预防和护理的密切配合.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 经尿道切除术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症 (附28例报告)

    作者:张少峰;石兵

    为探讨巨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巨大BPH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的临床资料.

  • 新辅助介入化疗及放疗后经尿道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朱江;文伟;朱轶勇;赵国旗;王临川;凌桂明;夏术阶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盆腔放疗结合经尿道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对13例平均年龄68.3岁、有膀胱全切指征而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2~3/G1~3)进行保留膀胱的治疗.治疗方式采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盆腔放疗及经尿道切除.经髂内动脉灌注的化疗药物为顺铂80 mg、表柔比星50 mg、氟尿嘧啶1 g或喜树碱30 mg,放疗平均剂量为30~50 Gy.结果:经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及盆腔放疗,膀胱癌瘤体明显缩小,完全缓解(CR)1例(7.69%),部分缓解(PR)12例(92.31%),缩小的癌灶经尿道电切或钬激光得以顺利切除,患者膀胱得以保留.所有病例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6.46个月.肿瘤复发5例(38.46%),对复发肿瘤行再次经尿道切除或化、放疗.结论:虽然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部分病例中可选择新辅助介入化疗、放疗结合经尿道切除的治疗,初步的结果提示疗效良好,且患者保留膀胱功能、获得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孙昊;李晓光;金征宇;杨宁;刘巍;潘杰;张晓波;石海峰;周慷;王志伟

    目的 评价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50例次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和顺铂.结果 全部患者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均成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例次(8%),恶心、呕吐15例次(30%),厌食5例次(10%),穿刺点血肿4例次(8%),白细胞降低(< 3 × 109/L)1例次(2%).经导管灌注化疗后,完全缓解(CR)2例(8.7%),部分缓解(PR)20例(87.0%),病情稳定(SD)1例(4.3%).PR患者瘤体明显缩小,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全部病例随访3 ~ 12个月,平均5个月.肿瘤复发3例(13.0%),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论 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