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动免疫治疗策略与疫苗研发

    作者:王得新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常见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该病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及全社会的关注。众所周知,AD核心神经病理学改变包括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以及细胞内由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聚合而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有关AD发病机制的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β沉积是继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并终导致神经元死亡的起点及关键[1-2]。研究人员由此入手开发了众多抑制Aβ产生和增加及Aβ清除的新途径,其中包括针对Aβ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策略[3]。

  • 钙稳态调节蛋白1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

    作者:崔佩菁;郑岚;曹立;王瑛;邓钰蕾;王刚;徐玮;汤荟冬;马建芳;张婷;丁健青;程琦;陈生弟

    虽已明确载脂蛋白E (ApoE) ε4等位基因是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OA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42% - 68%的LOAD不携带ApoE ε4等位基因,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在LOAD的发病中发挥作用。2008年,Philippe Marambaud的研究小组在距离LOAD标志区域D10S1671 1.6 Mb处发现了一个与AD发病有关的新基因,即钙稳态调节蛋白1基因(CALHM1),其表达产物CALHM1是一个多重跨膜糖蛋白。研究显示CALHM1能促进钙离子进入胞质,其突变体CALHMl-P86L会引起质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改变,使胞质内钙离子浓度降低,伴有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上升及分泌型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α)下降。

  • α2-巨球蛋白与晚发型老年性痴呆

    作者:许二赫;贾建平

    α2-巨球蛋白(α2-macroglobulin,α2M)是α巨球蛋白的一种,是血浆主要蛋白成分之一.老年性痴呆(Alzheimerdiesease,AD)是以脑中β淀粉样斑块堆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为特征.α2M基因编码一种能调节β淀粉样蛋白(Aβ)降解和清除的蛋白酶抑制剂.遗传证据也表明,α2M基因突变是晚发型老年性痴呆(LOAD)患者发病基因之一.

  • β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毒性的自由基机制

    作者:邵梅;陈生弟;刘振国

    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25~35作用后细胞中自由基含量的变化,以及抗自由基药物的作用,并探讨自由基机制在培养的PC12细胞死亡中的意义以及抗自由基药物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保护作用.方法和结果:将Aβ25~35或CAT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24 h后通过MTT法[溴化-3-(4,5-二甲基噻唑基-2)-2,5-二苯基四唑]检测细胞活性,判断Aβ的毒性作用和CAT的保护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KS400图像分析系统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以H2O2为主的自由基的生成.结果显示加药后24 h应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β(0.1~40 μmol/L)的毒性作用,发现随着Aβ 25~35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下降,IC50大约为20 μm.而应用不同浓度的CAT(100、300、500 U/ml)可以拮抗20 μm Aβ 25~35的毒性,且随着CAT浓度的增加,其保护作用增强.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照,Aβ组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用KS400图象分析系统,随机选取若干视野(3~5),检测单个细胞的荧光强度,与选定荧光小球作对比结果显示,Aβ组的细胞平均灰度为21.9±10.7(n=35),对照组细胞平均灰度为6.3±4.2(n=20),而CAT(300 U/ml)组则为13.4±5.5(n=24).Aβ组与对照组及CAT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的相对荧光强度(%,对照组),结果显示,Aβ组为1.8±0.2(n=6),而CAT(500 U/ml)组0.9±0.4(n=6),t检验示Aβ组与对照组及CAT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

  • Alzheimer病与视网膜变性

    作者:李晓;张卯年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它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且至今无法治愈.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和tau蛋白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是导致AD患者大脑病变的两大主要机制.近来发现越来越多的AD患者除了意识和行为障碍,还存在眼部症状.有研究表明AD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不仅沉积于大脑,同时累及视网膜,且视网膜病变较大脑病变更易观察诊断.因此,研究AD相关的视网膜变性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脑部病变过程,为AD提供一种全新的简单有效的诊疗方法,也有益于研究如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其他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病理机制.

  • 靶向β和γ分泌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飞;罗焕敏

    β淀粉样蛋白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三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蛋白代谢关键的分泌酶成为治疗AD很有潜力的靶点,β和γ分泌酶及其抑制剂成为AD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β淀粉样蛋白假说、分泌酶及其抑制剂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不足,为此类新药的开发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世杰

    老年性痴呆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它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第4位病因.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Aβ)是AD的发病原因,已提出数种清除Aβ的机制,包括受体介导的通过血脑屏障的Aβ转运,酶介导的Aβ降解.此外,免疫反应也与Aβ清除有关.在AD病人中,这些清除机制似乎受到损害.近来,已开发了靶向免疫清除Aβ分子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清除Aβ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药物的开发策略.

  • 高特异性分子探针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晓;李林;张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在AD早期做出准确可靠的诊断,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准确客观的疗效评估,成为AD治疗的关键问题。老年斑(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是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以SP的核心成分Aβ和NFT的核心成分tau蛋白为靶点的特异性分子探针,在AD早期诊断、病变程度分级以及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基于PET分子影像技术的高特异性分子示踪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以Aβ和tau蛋白为靶点的特异性分子探针的新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 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及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书剑;胡亚梅;向莉;张健;方佳

    目的 研究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3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治疗组应用天智颗粒5g/k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在相应时间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Tau蛋白、Aβ及VEGF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1个月和2个月时Tau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Aβ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个时间点VEGF表达较其余两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个月时表达高,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智颗粒可抑制Tau蛋白磷酸化,使VEGF表达上调,对Aβ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 丹酚酸B对β-淀粉样蛋白介导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征;张均田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谷氨酸(Glu),β-淀粉样蛋白[β-AP(1-40)]引起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丹酚酸B(Sal B)对β-AP(1-40)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了硝普钠(SNP),Glu,β-AP(1-40)等3种损伤模型,用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Griess法分别测定神经元活力,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和NO释放.结果 Glu和β-AP(1-40)可以引起神经元NO的释放增加,造成神经毒性.nNOS在Glu的毒性中起重要作用,iNOS可能在Aβ1-40的毒性中起作用.Sal B能显著增加细胞活力,降低LDH释放率,并剂量依赖地减少NO释放. 结论 NO介导了Glu和β-AP(1-40)的毒性,Sal B可以通过减少NO释放,改善β-AP(1-40)的毒性作用.

  •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彭英;李萍萍;李琳;张喻;侯伟贞;崔丹丹;李江;王玲;王庆利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引起痴呆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发病机制不明确,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仅局限在缓解症状.因此研发有效的AD治疗药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目前全球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AD治疗药物进行了总结,众多临床试验失败的教训提示单一靶点的治疗对于AD这种复杂疾病很难奏效.而多靶点药物和鸡尾酒组方药物可能是未来AD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通过小分子化合物促进神经再生也可能是一种新的研发策略.中国在天然产物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天然产物都具有多靶点的药理学活性,并且对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发.

  • 阿尔茨海默病与铁稳态失常及相关药物研发现状

    作者:赵香玉;王耀;王贵彬;张建军

    铁是人体含量多的金属元素,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发挥也起着重要作用.正常状态下,铁稳态受到严格的调控,铁过量或不足均会引发相应疾病.大量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机体铁稳态失常,并且铁稳态的失常与AD标志性病理变化相关.虽然针对AD与铁稳态关系的研究很多,但目前铁在AD发病中的确切地位尚不明确.本文将从生理状态下铁稳态的维持、铁稳态异常在AD发病中发挥的作用和以铁清除为靶点的药物研发现状进行综述.

  • 五味子乙素抑制M146L细胞Aβ42生成的机制研究

    作者:刘薇;余锐;吴家华;罗焕敏

    目的 研究五味子乙素抑制M146L细胞Aβ42生成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高效表达Aβ42的M146L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1.67,5.00和15.00 μg·mL-1)、β分泌酶抑制剂(S4562,100.00 μg·mL-1)和γ分泌酶抑制剂(S2188,13.68 μg·mL-1).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比色法检测不同处理对M146L细胞活性的影响;用ELISA法测定M146L细胞所分泌的Aβ42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PP的β分泌酶剪切产物C99蛋白的含量变化,结合用β和γ分泌酶活性试剂盒,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处理因素对M146L细胞的存活率均无影响,不具有细胞毒作用.中、高剂量的五味子乙素均不同程度地抑制M146L细胞分泌Aβ42及γ分泌酶的活性,但都不改变M146L细胞C99蛋白的含量及β分泌酶的活性.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抑制γ分泌酶活性,其降低Aβ42生成是通过抑制γ分泌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炎症因子及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汪效松;汪银洲;张旭;陈兴泳

    目的 观察雷公藤氯内酯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NF-κB)/环氧化酶-2(COX-2)炎性通路及β样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 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以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实验组每日腹膜腔内注射含雷公藤氯内酯醇(1 μg· kg-1 ·d-1)的0.1%二甲基亚砜(DMS0),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日腹膜腔内注射0.1% DMSO,连续4周.以免疫印迹法测定Aβ、NF-κBp65及COX-2蛋白水平.结果 海马区Aβ蛋白条带灰度值: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分别为0.17±0.05,1.46±0.06,0.5720.04.海马区NF-κB p65蛋白条带灰度值: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分别为0.12 ±0.03,0.86±0.04,0.37±0.04.海马区COX-2蛋白条带灰度值: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分别为0.23 ±0.04,1.26±0.05,0.73±0.0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上述3种指标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的上述3种指标表达降低,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结论 雷公藤氯内酯醇可能通过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Aβ沉积.

  • 七氟烷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代景伟;段宗伟

    目的 研究七氟烷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各15只.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置于麻醉箱中分别通入1%,2%,4%的七氟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对照组仅吸入氧气,均持续吸入6h.Morris水迷宫系统测定各组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麻醉处理24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老年大鼠海马组织中Aβ和β-淀粉样物质前体蛋白(APP)蛋白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ACE-1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第5天逃避潜伏期分别为(10.15±2.63),(18.46 ±3.15),(18.12 ±2.85),(34.52±3.69)s.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穿台次数分别为(4.61±1.06),(3.02±1.56),(2.81 ±1.17),(1.28±1.05)次.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穿台次数减少(P<0.05);与高剂量实验组比较,低、中剂量实验组大鼠第2~5天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穿台次数增多(P<0.05).低、中剂量实验组大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穿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海马组织中Aβ蛋白含量分别为(211.69±9.36),(231.23±10.26),(251.68±43.31),(451.67±40.28)ng·g-1,APP蛋白含量分别为(5.26±0.69),(8.28±0.66),(9.26±0.78),(16.27 ±0.89)ng·g-1.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海马组织中Aβ和APP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实验组随着七氟烷浓度的升高,海马组织中Aβ和APP蛋白含量逐渐升高(P<0.05).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海马组织BACE-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5±0.09,0.52±0.07,0.67±0.12,1.36±0.25,实验组BACE-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七氟烷作用浓度的升高海马组织BACE-1蛋白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 七氟烷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且与作用剂量相关,可能与其诱导海马组织中Aβ和APP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 去痴灵脂溶性提取物血清抑制M146L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

    作者:余锐;肖飞;李晓光;罗焕敏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去痴灵脂溶性提取物血清对转染人类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precursor,APP)基因和早老素-1(prsenilin-1,PS-1)基因的M146L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 beta-protein42,Aβ42)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去痴灵脂溶性提取物的含药血清.体外培养高效表达Aβ42的M146L细胞株,建立Aβ42过度表达的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1%,3%和9%)的含药血清,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比色实验检测含药血清对M146L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测定M146L细胞分泌Aβ42的变化.结果:3个浓度的去痴灵脂溶性提取物血清对M146L存活率没有影响,不具有细胞毒作用.3个浓度的含药血清均能显著抑制M146L细胞分泌Aβ42,以高浓度组为明显.结论:一定浓度(1%,3%,9%)的去痴灵脂溶性提取物血清对M146L细胞分泌Aβ4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五味子乙素对M146L细胞分泌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作者:肖飞;罗焕敏;李晓光;章佩芬;高勤;翁文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M146L细胞分泌的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稳定转染人类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及突变型早老素1(prsenilin-1,PS1)基因的CHO (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系(M146L),使之高效产生β淀粉样蛋白42(amyloid β-protein,Aβ42),建立Aβ42过度表达的细胞模型.加入待筛选的药物五味子乙素,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icroculture tetrazolium assay,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1.67,5,15μg·mL-1)对M146L细胞毒作用,应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观察细胞分泌的Aβ42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对M146L存活率没有影响,不具有细胞毒作用.5和15μg·mL-1的五味子乙素对细胞分泌的Aβ42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五味子乙素对M146L细胞分泌的Aβ4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与β淀粉样蛋白的关系

    作者:杨瀚宇;王璐;臧彩霞;鲍秀琦;张丹

    线粒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时刻处在分裂和融合的动态循环中,通过动力学过程发挥其功能.打破线粒体动力学平衡会导致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如ATP产生减少,活性氧物质累积等,这些都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密切相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一大重要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参与并影响了线粒体动力学的调控.因此研究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的调控机制,尤其是线粒体分裂与β淀粉样蛋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与β淀粉样蛋白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杉;蒋宁;周文霞;张永祥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退化性脑变性疾病,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系统、多环节结构与功能异常,因此迄今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问世.药物靶标的发现和选择是药物研发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年来,A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AD防治药物的筛选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靶标.现简要综述近年来针对AD发病机制的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

  • 钒化合物与肉桂醛共同作用改善β淀粉样蛋白损伤的SH-SY5Y神经细胞活力

    作者:李雪;白力丹;董雅琼;常青;武睿;章京;杨晓达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症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拥有某些相似的病理机制,因此我们推测抗糖尿病钒化合物可能具有抗AD活性.本文研究了双乙酰丙酮氧钒(vanadyl acetylacetonate,VO(acac)2)和肉桂醛(cinnamaldehyde,CA)对SH-SY5Y神经细胞及AD模型的作用.结果显示,VO(acac)2在微摩尔浓度水平可以提高SH-SY5Y神经细胞及过表达p淀粉样蛋白(Aβ)细胞的活力;VO(acac)2与CA的联合使用对正常和负载Aβ的神经细胞都具有加和的保护作用.更进一步实验发现,VO(acac)2可以激活神经细胞中PPARγ-AMPK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导致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的重要酶—GSK 3β的活化;而CA可以恢复Aβ诱导的线粒体分裂,从而增强线粒体功能.此外,VO(acac)2与CA都能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并抑制毒性的低分子量Aβ寡聚体形成.综上所述,VO(acac)2能与CA协同作用,改善p淀粉样蛋白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本工作为钒金属药物的应用提示了新的发展方向.

642 条记录 5/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