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文赟;索艳荣;李虎虎;魏冰;孙英新;杨琳;姜希娟

    糖尿病脑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健康.长期慢性高血糖是其核心病理因素,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神经炎症、Aβ沉积、神经营养缺乏、血脑屏障破坏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进而发生认知障碍.近年来,中药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研究文献增多,显示出中药在防治糖尿病脑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该综述简要概述了糖尿病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及部分中药有效成分的防治作用,以期为糖尿病脑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美满霉素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牛平;王聪杰;陈鑫;刘宝茹;辛志强

    目的 观察美满霉素(MC)对脂多糖(LPS)所致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黑质内注射LPS制作PD大鼠模型.应用MC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采用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κB (NF-κB)等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MC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大鼠无行为变化,PD组大鼠平均旋转圈数为196.90±9.52,MC组为120.03±10.50,差异非常显著(P<0.01).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PD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P<0.01),MC组TH阳性神经元数与PD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黑质仅见少数NF-κ B阳性细胞,无明显核转位现象,PD组黑质NF-κB阳性细胞较多,部分细胞有明显核转位现象,与PD组相比,MC组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黑质OX-42小胶质细胞呈分枝状,胞体较小突触细长,PD组黑质小胶质细胞大部分呈圆形,突起少而短甚至消失,与PD组相比,MC组呈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相同.结论 MC可防护LPS所致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超短波并红外线治疗眼外直肌麻痹 2例报告

    作者:刘桂芬

    1 病例摘要 例 1,男患, 3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不能向颞侧移动,同时伴左眼眶疼痛 3d,于 2000年 8月 11日到我院眼科求治。例 2,女患, 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不能外展 2d, 2000年 10月 5日到我院眼科求治。经检查,两患者眼底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以上 2例诊断为:眼外直肌麻痹(考虑为外展神经炎症所致),建议到我科进行物理治疗。

  • leber病2家系报告

    作者:冯丽香;毕见华;韩广荣

    leber病是一种多在青少年时期急性发病的双侧视神经炎症,引起视神经萎缩而致视力严重障碍的独立的家族遗传性疾病,现报告2家系12例. 家系1 患者女 17岁因双眼视力剧降5个月,于1999年12月4日初诊.检查:全身情况正常.视力:右眼0.1,左眼0.1,不能矫正.双眼外眼未见异常,眼底:双眼视乳头充血、鼻侧呈阶梯状隆起、乳头边界清、黄斑部中心凹反射不清.视野检查:中心暗点、VEP检查:双眼NPN波分化欠佳,波幅低平,P100潜时右眼为131ms,左眼为144ms.追问其家族史,家族中有相同患者7人,但其弟弟的视力现有所提高.诊断为leber病.

  • 灵芝孢子粉对帕金森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鲍琛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粉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后给予灵芝孢子粉治疗(25 g/kg)。给药30 d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一氧化氮( NO)和α-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力。结果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可明显降低P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MDA、NO和TNF-α含量,增加GSH 含量,提高SOD、GSH-PX的活性。结论灵芝孢子粉对PD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灵芝孢子粉减轻6-OHDA 所致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 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神经炎症活性

    作者:谷洪顺;陈溪;张兰;张建伟;李林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醇类衍生物,并评价其抗神经炎症活性.方法 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傅克酰基化、缩合、Algar-Flynn-Oyamada和Claisen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的无毒剂量范围.应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与BV2细胞孵育24h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Griess法检测BV2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合成了8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其中4个具有异戊烯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6a ~6d和10a~10d在1~100 μmol·L-1的剂量范围内均未显示细胞毒性.化合物6a和10a(10 μmol·L-1)与BV2细胞预孵育24h能够明显抑制LPS/IFN-γ诱导的炎性介质NO过度产生和释放.结论 合成的黄酮醇类化合物6a和10a具有抗神经炎症的活性.

  • 塞来昔布对脂多糖所致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牛平;陈鑫;王聪杰;刘宝茹;辛志强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CB)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黑质内注射LPS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应用CB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采用行为学、酪氨酸羟化酶(TH)、环氧化酶-2(COX-2)等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技术观察CB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大鼠无行为变化,PD组大鼠平均旋转圈数为196.90±9.52,CB组为109.30±9.38,差异非常显著(P<0.01).TH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较大,突起明显;PD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P<0.01),神经元胞体萎缩,突起不清晰;CB组TH阳性神经元数与PD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神经元形态变化亦不明显.COX-2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纽黑质偶见COX-2阳性细胞,PD组见大量COX-2阳性细胞;CB组COX-2阳性细胞数与PD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体(OX-42)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多呈静止的"分枝样"状态;PD组多为激活状态,呈典型的"阿米巴样";CB组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与PD组相比明显减少,形态为高度分枝状态.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相同.结论 CB可防护LPS所致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HDAC6和p38信号分子在神经炎症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秦丽;宋远见;杨荣礼;李雷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亚型之一,能使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去乙酰化,同时也可作用于在核内、 胞质或线粒体内的其他蛋白.新研究显示HDAC6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可被内毒素(LPS)激活,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神经元损伤.本文主要介绍了HDAC6、p38MAPK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 环氧化酶-2与帕金森病

    作者:陈鑫;牛平

    环氧化酶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前列腺素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在体内环氧化酶至少存在结构酶和诱导酶两种同源异构体.在帕金森病患者尸检及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均发现黑质区诱导型同工酶环氧化酶-2的表达增高,环氧化酶-2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药物.

  • 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P2X7受体及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徐晓雨;陈辉;陈萍;王昆;高洁;孙立倩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皮层P2X7受体( P2X7 receptor, P2X7R)表达及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大鼠模型。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模型组( SAH组)、雌激素治疗组。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脑皮层TNF-α、IL-6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层中P2X7R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SAH后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大鼠皮层内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明显增多(P<0.05),且于24 h达高峰;P2X7R蛋白表达量于6、12、24 h显著上调(P<0.05),且于12 h达峰值。与SAH组相比,雌激素组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升高(P<0.05);TNF-α、IL-6的含量及P2X7R蛋白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雌激素可以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皮层的神经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2 X7 R蛋白相关。

  • 苦参碱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及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

    作者:吕路;梅蕊;王昉;彭樊

    目的 探讨苦参碱通过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障碍及神经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苦参碱组.处理7 d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放射免疫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胶质细胞标记蛋白如离子钙结合蛋白(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能力明显下降,Iba-1、GFAP的表达显著增高,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含量明显增多,p-PKA及p-CREB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能力显著增强,Iba-1、GFAP的表达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的含量明显下降,p-PKA及p-CREB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苦参碱组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苦参碱能显著改善AD大鼠认知障碍,抑制神经炎症,作用机制可能与PKA/CRE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 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

    作者:杜国华;王宏旭;刘子良

    目的 研究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小鼠中脑差异蛋白,发现姜黄素的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用脂多糖刺激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MPTP诱发的小鼠PD模型中,蛋白质组学鉴定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高表达,姜黄素给药可以下调GFAP的表达,Western印迹验证GFAP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在脂多糖刺激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中GFAP的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给药后可以降低GFAP的表达.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PD发病,姜黄素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产生抗感染作用,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 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琦;刘瑜琦

    姜黄素( Cur )是由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脂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染料。经研究证明Cur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Aβ的沉积、螯合金属、抑制凋亡以及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的认知功能等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1〕。本文就Cur对AD的病理发生机制的可能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 淫羊藿提取物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生机制的作用

    作者:王琦;刘瑜琦

    淫羊藿是小檗科淫羊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安神、健脑、补肾、治疗脑疾病的首选药材.经实验证明,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减少淀粉样蛋白(Aβ)生成、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等多种神经生物学功能[1].本文就淫羊藿提取物有效成分对AD的病理发生机制的可能作用做一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缺血的相互作用

    作者:赵万红;罗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以及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具有和AD相似的一些体征和症状,如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等,而且也多发于老年人.Zekry等[1]发现,33个痴呆病人中,24个同时有神经退行性变和血管损伤.这些均说明AD和脑缺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共性,还可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 虾青素对急性脑出血小鼠的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作者:何洋;高扬;曹芳;张强;陈伟;冉启山;刘喜平;杨露;姚声涛

    目的 观察虾青素(Astaxanthin;AST)对脑出血(ICH)小鼠脑组织炎症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体外原代神经元细胞培养实验观察虾青素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诱导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影响;体内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ICH模型组、虾青素治疗组(10 mg/kg和30 mg/kg),在ICH模型组和虾青素治疗组均采用小鼠脑立体定位仪尾状核注射自体血以建立小鼠ICH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虾青素治疗组于2h、12h、24h、48h间断灌胃给药,另2组以相同时间灌胃给予等量橄榄油处理,术后1d、3d、5 d、7 d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分别在给药3 d和7 d后取脑组织,应用NeuN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数量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中的炎症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含量的在ICH中时间趋势的变化.结果 1d、3d,10 mg/kg和30 mg/kg虾青素都能减少ICH小鼠的NDS,虾青素治疗组中的ICH小鼠血肿周围组织中的IL-1β、Caspase-3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CH模型组(P<0.05),虾青素改善了ICH血肿造成的神经元细胞的继发性炎性损伤,进而抑制了神经元细胞凋亡.结论 虾青素对ICH小鼠继发炎性损伤具有较好的神经元细胞保护的作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虾青素改善ICH小鼠神经功能障碍,通过抑制炎症和凋亡的信号传导通路的过度激活,减少了炎症和凋亡相关蛋白持续的表达有关.

  • 天麻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作者:孟德姣;黄玲;何慧敏;刘璐;胡雯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天麻素组.LPS和天麻素处理24h后,MTT和LDH试验检测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ba-1和TLR4的表达,以及Iκ Bα的降解和NFκ B-P65的核转位情况.结果:LPS刺激后,BV-2细胞活性下降(65.46±3.70%),LDH释放量增加(264.54±17.78U/L),各炎性因子水平也显著升高.给予天麻素处理后,细胞活性升高(74.33±4.22%),LDH释放量减少(173.88±15.23 U/L),炎性反应降低.同时,天麻素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Iba-1升高,降低了LPS处理后细胞TLR4的升高,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和P65的核转位.结论:天麻素可以提高BV-2细胞活性,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V-2细胞的过度活化,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终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

  • 七氟烷对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敏;张磊;宋淑玲;陈作雷;刘英志;殷积慧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3天)C57BL/6小鼠,分离小胶质细胞,将其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trol);七氟烷组(Sevoflurane);NF-κB抑制剂组(PDTC);NF-κB抑制剂+七氟烷组(PDTC+Sevoflurane).用Drager麻醉机向Sevoflurane组PDTC+Sevoflurane组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盒内释放21%O2,5% CO2,4.1%七氟烷的气体,用气体分析仪持续监测各组的浓度.应用Iba-1的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小鼠小胶质细胞进行纯度鉴定.分别在于给七氟烷后2h、4h和6h时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小胶质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和NF-κB的活性.PDTC+Sevoflurane组在给七氟烷前一小时给予PDTC,采用ELISA技术和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IL-6和TNF-α的浓度和NF-κB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显示七氟烷组细胞中IL-6、TNF-α水平和NF-κB的激活水平升高;PDTC降低了七氟烷作用后核内NF-κB的表达,减弱了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作用.结论:七氟烷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培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 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病理进展中的作用

    作者:刘洪翠;郑敏化;韩骅;张丙芳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全森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望延缓帕金森病的进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途径可以调控小鼠外周巨噬细胞的分化及功能.Notch通路也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吞噬活性的变化等,而这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情进展相关.因此,本文将综述Notch信号途径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相关痰病的研究进展.

  • 危重病神经病和危重病肌病

    作者:许兆忠;刘斌;李奇林

    近年来,随着对危重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常常并发于脓毒血症和多脏器衰竭的患者,此时称之为危重病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neuropathy,CIN)或危重病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轴突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一种累及周围神经,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中毒、营养缺乏、神经炎症、遗传、癌症等。肌病(myopathy)是指骨骼肌本身或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引起的疾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但近年来,人们发现危重病患者也常并发肌肉疾病,称为危重病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其发病率较CIN少,主要特点为肌肉萎缩或坏死。

227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