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炎症机制

    作者:邵园;王建;许海云

    综述神经炎症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 脂氧素A4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生成的机制研究

    作者:翟恒;吴艳;王芳;孙圣刚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100 ng/ml LPS刺激体外培养的BV2细胞为炎症模型.LPS组用含0.035%乙醇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30 min后,LXA4+ LPS组用含LXA4(100 nmol)的无血清培养基预处理30 min后,各亚组在相应时间点分别加入LPS(100 ng/ml).用荧光酶标仪分别检测各组ROS的荧光值.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浆与细胞膜上p47 phox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V2细胞p47 phox亚基的膜移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10 min、20 min、30 min、60 min、6h、12 h和24 h ROS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05).与LPS组相应时间点相比,LXA4+ LPS组10 min、20 min、30 min、60min、6h、12 h和24hROS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LPS组比较,空白对照组、LXA4组及LXA4+LPS组胞浆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与LPS组比较,空白对照组、LXA4组及LXA4+LPS组胞膜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BV2胞浆p47phox荧光值减少;与LPS组比较,LXA4组及LXA4 +LPS组胞浆p47phox荧光值增多.结论 LXA4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亚基p47phox的膜移位及ROS的生成,对小胶质细胞发挥了抗炎症与促炎症消退的保护作用.

  • 黄芩苷对鱼藤酮致BV2细胞激活损伤的影响

    作者:马宝仓;陈忻;张楠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鱼藤酮致BV2细胞激活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鱼藤酮染毒BV2细胞存活率、ICC法测定细胞OX42表达变化、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Ca2+含量、ICP-AES测定细胞内铁含量以及采用相关试剂盒测定胞外H2 O2和胞内MDA、NO、NOS的含量。结果鱼藤酮染毒BV2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标记蛋白OX42、细胞内Ca2+含量、细胞内铁含量显著增加(P<0.05),造成细胞产生氧化损伤。黄芩苷可减少鱼藤酮染毒BV2细胞OX42表达,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内铁含量、减少细胞H2O2释放,减少氧化损伤(P<0.05)。结论黄芩苷抑制鱼藤酮染毒所致BV2的激活和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减少铁进入细胞有关。

  • 黄芪甲苷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认知功能和脑内神经炎症的影响

    作者:李娟;常子嵩;姚遥;郑萍;王锐;王伟;韩欣益;李玮琦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炎症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各组小鼠侧脑室注射LPS(5、3μL/只)建立AD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空白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黄芪甲苷各给药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80、40、2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5 mg/kg多奈哌齐,每日1次,连续灌胃21 d.在造模后14~20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NOR)实验评价各组动物的认知能力,造模后第21天取材,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脑内海马区TNF-α和IL-1β的含量,Iba-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结果 侧脑室注射LPS能明显损伤AD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新物体识别能力,使小鼠脑内海马区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升高,并使小鼠脑内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变短,呈现明显的活化状态.黄芪甲苷各剂量组给药可缓解LPS造成的认知功能损伤,同时明显降低AD小鼠脑内海马区TNF-α、IL-1β的含量,减少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结论 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来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 TGF-β1抑制Aβ1-42诱导的海马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

    作者:方小霞;陈肖;孙高林;邱一华;彭聿平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海马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以及海马神经元单独培养两种体系抑制β淀粉样肽1-42(β-amyloid peptide1-42,Aβ1-42)诱导的海马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 法检测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NeuN+/caspase-3+双阳性细胞数。结果:在海马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中,Aβ1-42显著降低神经元活性,上调炎性介质COX-2、iNOS和TNF-α的蛋白表达,诱导了神经元凋亡,TGF-β1预处理能抑制Aβ1-42诱导的炎症介质COX-2、iNOS的蛋白表达上调,降低神经元凋亡;在海马神经元单独培养体系中,Aβ1-42降低了神经元活性,TGF-β1预处理抑制了炎症介质TNF-α的表达上调并抑制神经元凋亡。结论:TGF-β1在海马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以及海马神经元单独培养两种体系中均能抑制Aβ1-42诱导的海马炎症和神经元凋亡。

  • 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军;柯开富;邱一华;彭聿平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目前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是很清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炎症在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产生的炎症因子是AD神经炎症的主要表现.此外,在AD疾病过程中,外周侵入脑内的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也参与了AD的神经炎症.因此,研发副作用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望成为防治AD的新靶点.

  • 帕金森病炎症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胡珍珠;张尊胜;杨新新;李可;李中军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进行性缺失为主要病理特点,其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帕金森病有关的基因、流行病学和环境因素等研究显示,炎症和免疫反应在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全身炎症都会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死亡。抗炎药物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本文重点介绍帕金森病炎症机制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

  • 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张娜;柯开富;邱一华;彭聿平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欠清楚.近年来神经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大量的致炎因子及氧自由基加重PD神经元的退变,此外,在PD疾病过程中,外周侵入脑内的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也参与了PD的神经炎症.因此,抗炎药物成为治疗PD的新靶点.

  •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刘健;李伟彦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其发生机制复杂,不易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卫生资源压力和经济负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现就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及其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神经炎症在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勇;王秋萍

    近10年来,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是其主要病因.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数据都显示上下气道具有统一性,其与全身各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神经炎症在上下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作者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5-LOX 在脑缺血损伤和帕金森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晓燕;张凯;张丽慧

    脑缺血损伤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炎症是脑缺血和帕金森病的基本病变。5-脂氧酶(5-LOX)是炎症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 CysLTs)合成的限速酶。近的研究已经表明,5-LOX在脑缺血损伤和P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麻风现症患者咨询需求调查

    作者:褚利娟;王景权;王彦华;潘美儿;谭又吉

    麻风病是一种容易发生残疾及导致严重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各种心理危机,出现严重麻风病反应和神经炎症,对患者的规则治疗与疾病的愈后均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白藜芦醇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董雯;王守安;陈秀娇;张金添;郑伟男;林心怡;黄荣鹏;涂鸿旺

    白藜芦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虎杖、花生、桑葚、决明子等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抗衰老、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自噬、抗凋亡、雌激素样作用等.近几年的深入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基于此,本文以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聚集、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为出发点,对白藜芦醇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开发白藜芦醇的药用潜能提供参考资料.

  • 樟芝多糖抵抗脂多糖诱导的神经细胞PC12炎症反应

    作者:孔云;杨毅;韩晨阳;郭丽;李文燕;王真

    目的 研究樟芝多糖(antrodia camphorata polysaccharide,APC)抵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神经细胞PC12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PC12细胞常规培养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PC低剂量组、APC高剂量组,其中APC低剂量组采用10 mg·L-1 APC干预,APC高剂量组采用50 mg·L-1 APC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法分析观察Flu03-AM染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D2以及下游MyD8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分泌的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RT-QPCR检测MD2、TLR4以及MyD88的mRNA表达.结果 APC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神经炎症,APC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APC干预后,MD2、TLR4以及下游MyD88的表达显著下调,外分泌的TNF-α、IL-6和IL-1β表达亦下调,且APC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APC可以通过抑制TLR4-MD2及其下游因子表达抵抗LPS诱导的神经炎症,这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为APC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 酸枣仁皂苷A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睿;李冰洁;李庆林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Ju A)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发生的影响及神经炎症导致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LPS(1μg/mL)刺激BV-2小胶质细胞24 h建立神经炎症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Ju A(2.5、5、10 μmol/L)进行干预.MTT法检测Ju A单独及联合LPS对BV-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Griess法检测Ju A对激活的BV-2细胞NO释放的影响;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分泌水平;DCFH-DA探针法检测BV-2细胞内ROS水平;MTT法检测Ju A干预后的BV-2条件培养基对正常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存活率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Ju A在浓度范围内对BV-2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Griess和ELISA实验结果表明,Ju A可抑制激活的BV-2细胞NO、TNF-α、IL-1β释放水平,同时JuA还可抑制细胞内ROS水平.此外,Ju A干预的BV-2条件培养基可抑制神经炎症对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结论:Ju A可在体外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的炎症发生并保护HT-22细胞因神经炎症受到的损伤.

  • TNF-α在丙泊酚诱发的神经元凋亡及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邓小园;陈博;刘红亮;戴体俊

    目的探讨TNF-α在丙泊酚诱发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7 d龄( P7)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无任何处理;P( single)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 · kg -1;P ( repeated )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 kg-1,每天1次,共7次。丙泊酚两组于麻醉结束后2 h (对照组则分别对应上述两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含量。另取P7大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P(single)组;P(repeated)组;P(single)+ETN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 · kg-1前30 min侧脑室注射依那西普0.4 mg· kg -1;P(repeated)+ETN组,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 · kg-1,每天1次,共7次,第1次和第4次丙泊酚注射前30 min侧脑室注射依那西普0.4 mg · kg -1。于P7、P13、P21、P35时间点,各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剩余大鼠于P36-P41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丙泊酚单次或多次暴露均使海马组织TNF-α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水平( P <0.05, P <0.01);P ( single )组中,活化caspase-3阳性神经元于P7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增多( P<0.05),而于其它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 P>0.05);P ( repeated )组中,P13、P21、P35时间点活化caspase-3阳性神经元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逃避潜伏期从d1~d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且穿越平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依那西普侧脑室注射后,丙泊酚麻醉后各时点的活化caspase-3阳性神经元、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NF-α介导了丙泊酚诱发的发育期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远期认知功能障碍,而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持续性神经元凋亡有关。

  • 去氢丹参新酮对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李德川;鲍秀琦;张德武;孙华;戴均贵;张丹

    目的:研究去氢丹参新酮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去氢丹参新酮预孵育BV2细胞后,用LPS刺激引起神经炎症相关反应。 Griess试剂法检测去氢丹参新酮对活化的BV2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释放量,Confocal观察小胶质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MAC-1表达量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去氢丹参新酮可明显抑制LPS刺激BV2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包括 NO、TNF-α和 IL-6的水平,同时抑制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表面活化标志物MAC-1的表达。机制研究发现,去氢丹参新酮对PI3K/Akt的过度磷酸化以及NF-κB的过度活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去氢丹参新酮具有很好的抑制神经炎症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NF-κB的活化而实现的。

  • 新型PDE4抑制剂Roflupram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认知障碍及神经炎症

    作者:王灿茂;程玉芳;吴金刚;甘丹娜;蒋毅萍;徐江平

    目的:验证新型PDE4抑制剂罗氟普兰( roflupram)能否改善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及可能的机制是否与缓解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炎症相关。方法 SD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Aβ25-35(10μg)造模。动物分组包括:假手术对照组、Aβ25-35注射组、Aβ25-35注射+盐酸多奈哌齐组、Aβ25-35注射+Rolipram组、Aβ25-35注射+Roflupram低、中、高剂量。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20 d后进行避暗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MP下游信号分子( p-PKA、p-CREB ),前致炎因子( iNOS、COX-2、TNF-α、IL-1β),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GFAP、Iba-1),炎症相关蛋白(p-p38、核内NF-κB p65)的蛋白水平变化,并用PCR的方法分析海马内iNOS、COX-2、TNF-α和IL-1β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Roflupram能明显改善由Aβ25-35造成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被动回避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分子生物学分析的结果如下:与Aβ25-35注射组比较,各药物处理后均可以使海马内p-CREB、p-PKA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使NF-κB p65(核内)、p-p38、iNOS、 COX-2、TNF-α、IL-1β、GFAP和Iba-1的蛋白水平不同程度的降低, iNOS、COX-2、TNF-α和IL-1β mRNA水平下降。结论 Roflupram能够改善Aβ25-35诱导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效应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炎症有关。

  • 右美托咪定预防吗啡耐受及其对脊髓内胶质细胞和ERK的影响

    作者:周宁;陈春龙;高珊;高献忠;刘清珍;刘健;嵇晴;李伟彦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正常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 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成6组(n=8):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50 μg·kg-1右美托咪定对照组,Ⅳ组为12.5 μg·kg-1右美托咪定处理组,Ⅴ组为25μg·kg-1右美托咪定处理组,Ⅵ组为50 μg·kg-1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 1测定大鼠基础热缩足潜伏期(PWL),然后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计算30 min时各组大鼠吗啡的MPE值.d 2,Ⅰ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每天2次;Ⅲ组早上皮下注射50 μg·kg-1右美托咪定,下午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Ⅳ、Ⅴ、Ⅵ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每天2次,连续5 d,每天上午皮下注射吗啡前30 min,Ⅳ、Ⅴ、Ⅵ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右美托咪定皮下注射.d 7行为学检测后立即处死大鼠,留取腰5脊髓,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 d 1,6组大鼠基础热痛阈和MPE值无明显差异.d 7,6组大鼠的基础热痛阈无明显差异,但与Ⅰ组相比,Ⅱ、Ⅳ、Ⅴ、Ⅵ组的MPE值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Ⅴ、Ⅵ组的MPE值增高.d 7,6组大鼠腰5脊髓内总ER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Ⅴ组腰5脊髓内p-ERK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Ⅱ组相比,Ⅲ、Ⅳ、Ⅴ、Ⅵ组腰5脊髓内p-ERK的表达均减少(P<0.05).与Ⅰ组相比,Ⅱ,Ⅳ组腰5脊髓内GFAP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Ⅱ组相比,Ⅲ,Ⅴ,Ⅵ组腰5脊髓内GFA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剂量依赖地预防正常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脊髓内ERK的磷酸化,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 瑞舒伐他汀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

    作者:李永乐;谢军明;舒银银;张瑶;底妍;孙茜;刘健;李伟彦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能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8):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吗啡耐受组;Ⅲ组为10 mg·kg-1瑞舒伐他汀对照组;Ⅳ组、Ⅴ组、Ⅵ组分别为0.4、2、10 mg·kg-1瑞舒伐他汀处理组.Ⅱ、Ⅳ、Ⅴ、Ⅵ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1,Ⅰ组和Ⅲ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天8:00和16:00各1次,连续10 d.d 6起,上午皮下注射前30 min,Ⅰ、Ⅱ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Ⅲ、Ⅳ、Ⅴ、Ⅵ组给予相应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灌胃,连续5 d.d 6、11,测定大鼠基础热缩足潜伏期(PWTL)后,计算尾静脉注射吗啡30 min时各组大鼠的MPE值.d 11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留取腰5脊髓,比较各组脊髓内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① d 6,6组的基础PWTL无明显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Ⅴ和Ⅵ组MPE值明显降低(P<0.05).d 11,6组的基础PWTL无差异.与Ⅰ组相比,Ⅱ、Ⅳ组尾静脉注射吗啡后30 min的MPE值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Ⅴ、Ⅵ组的MPE值明显升高(P<0.05).② d 11,6组大鼠腰5脊髓内总ERK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Ⅳ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Ⅲ、Ⅴ、Ⅵ组腰5脊髓内p-ERK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腰5脊髓内GFAP的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Ⅵ组腰5脊髓内GFAP的强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够部分恢复吗啡耐受大鼠的吗啡镇痛效果,这可能与其抑制脊髓内ERK的磷酸化,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227 条记录 7/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