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的TNM分期

    作者:成东华

    分类规则此规则主要适用于肝细胞癌,也可以应用于肝内胆管癌.疾病必须有组织学检查证实并根据组织学分型加以区分.

  • 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PTA(钆塞酸)对胆管细胞癌的评价价值

    作者:田星宇;白敏;刘岳峰;马二奎

    胆管癌是继肝细胞癌之后第二大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的8%。一些报道发现使用以钆为基础的对比剂来描述肝内胆管癌的 MR 影像可获得较好的结果,这是因为钆塞酸(Gd-EOB-PTA)是一种新型的肝 MRI 细胞外和肝胆期对比剂[1],在与肝内其它类型肿瘤(再生结节,肝脏转移肿瘤或 H CC)的区分中,由于肝细胞能选择性摄入钆塞酸,而胆管癌来源于胆道上皮,对钆塞酸无明显摄入,因而从理论上推测通过肝胆期的影像能够区别和检测肝内胆管癌[2,3]。本试验回顾性的观察Gd-EOB-DTPA增强的 MRI 与常见的细胞外 MR对比剂对肝内胆管癌诊断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 肝内胆管癌细胞9810凋亡和bcl-2基因表达关系研究

    作者:夏光涛;张尚忠;史朝晖

    应用阿霉素诱导肝内胆管癌细胞9810凋亡,研究其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同时检测bcl-2基因表达.随着阿霉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步上升,同时bcl-2基因表达下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是阿霉素诱导肝内胆管癌细胞凋亡机制之一.

  •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宁尚峰;滨精文;布桂林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PICC)是指发生在包括Ⅱ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上皮的细胞癌,又叫末梢型/边缘型肝内胆管癌.

  • 外科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及相关因素

    作者:孙孝东;田洪伟;栗素文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86例,记录入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86例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8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依次为69.77%、36.05%、22.09%.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术前转移酶>50 U/L、术前癌胚抗原(CEA)>25 μg/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糖类抗原(CA)19-9>182 U/ml、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浸润、神经侵犯、脉管瘤栓、姑息性手术、切缘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较低,与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有关(P<0.05).多发肿瘤、低分化、术前CEA>25 μg/L、CA19-9>182 U/ml、淋巴结转移、姑息性手术、切缘阳性是影响外科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远期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外科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普遍不佳,掌握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 肝内胆管癌术后辅助性放化疗疗效分析

    作者:马宏宾;杨倞;喻伟;孟岩

    目的 观察肝内胆管癌术后辅助性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以期提高对肝内胆管癌综合治疗的认识.方法 收集在我院行术后辅助性放疗及化放疗的患者187例,其中放疗组患者102例,放化疗组患者85例,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替吉奥化疗是主要预后相关因素,晚期病例姑息手术未延长中位生存期;病理Ⅲ期患者中,IMRT+替吉奥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癌的有效途径,放射治疗旨在消灭手术切缘残存的肿瘤细胞并预防肿瘤局部复发转移,两者联合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 人肝内胆管癌细胞PRL-3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研究

    作者:徐亦君;张振玉;徐娴;曹伟军;竺明晨

    目的:探讨PRL-3在人肝内胆管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小RNA技术干扰肝内胆管癌细胞株PRL-3表达,并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评价PRL-3对肝内胆管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转染PRL-3特异性siRNA-2组PRL-3表达明显降低(P<0.05).PRL-3 siRNA-2组在划痕培养24h后划痕区域宽度占初始划痕区域宽度的百分比为(62.12±6.28)%,阴性对照组为(23.88±2.55)%,空白对照HCCC-9810组为(21.20±6.07)%.PRL-3siRNA-2组细胞的划痕两端距离相比明显较宽,分别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和空白对照HCCC-9810组细胞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RL-3 SiRNA-2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穿膜细胞数为(19.40±2.30)个/HP,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64.00±2.73)个/HP和正常HCCC-9810组(67.20±3.l1)个/HP,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HCCC-9810组和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RL-3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中内源性PRL-3的表达,并可以明显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 乙肝病毒蛋白和基因在肝内和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吴旖琦;刘颖;赵丽;金晓明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的关系,并明确其与肝内胆管癌(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和肝外胆管癌(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巢式PCR对52例CC(21例肝内胆管癌和31例肝外胆管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BV相关蛋白及基因的检测。结果21例ICC组织中HBsAg阳性表达率为23.8%(5/21),HBcAg阳性表达率为19.0%(4/21),HBV X 基因检出率为33.3%(7/21)。在31例ECC组织中均未检出HBsAg、HBcAg及HBV X基因。结论 HBV感染与ICC发生关系密切,但可能非ECC发生的危险因素。 HBV X基因的整合可能参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变过程。

  • 多梳蛋SUZ12预测吉西他滨治疗肝内胆管癌疗效和预后的研究

    作者:刘楠;韩志阳;鹿芃恬;李丹阳;王英炜;董祥慧;朱宏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肝内胆管癌(ICC)患者多梳蛋白SUZ12的表达及其在预测ICC患者的生存和对治疗反应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7个肝组织样本(包括ICC患者,胆道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BilIN-1,-2,-3,和非瘤样病变的胆管样本)SUZ12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评估这些蛋白的表达是否和接受化疗的ICC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结果相关,以及是否和随后的化疗反应相关.结果 从非肿瘤性胆管组织依次到BilIN-1,-2,-3,ICC,SUZ12表达水平渐进增加.而p16INK4a蛋白在非瘤样病变性胆管组织中大量表达,但在BilIN-1,-2,-3,ICC组织中依次逐渐降低.SUZ12表达与未分化的ICC、淋巴结转移和晚期癌症相关.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表达SUZ12的ICC患者与低表达SUZ12的ICC患者相比,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显著降低.SUZ12表达与接受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辅助化疗(Adjuvant gemcitabine-based chemotherapy,AGC)的患者的总体存活显著相关.结论 SUZ12表达能够预测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的ICC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

  • 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癌和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周秀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癌和细菌性肝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超声造影的肝内胆管癌和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各42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患者病情均经病理穿刺检查及手术予以明确诊断,将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病理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观察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诊断率.结果: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癌诊断准确率为83.33%(35/42),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为80.95%(3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肝脓肿的达峰时间为(24.61±0.31)s,达峰强度为(4.51±0.03)dB,肝内胆管癌达峰时间为(30.81±0.38)s,达峰强度为(12.40±0.09)dB,细菌性肝脓肿达峰强度偏向明显低于肝内胆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癌和细菌性肝脓肿上的增强方式及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

    作者:綦向;时惠平;申红卫;顾雪梅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IHPCC)是较为少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研究对14例IHPCC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多排螺旋CT征象,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肝内胆管癌TRIM44、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彭睿;黄晓勇;蔡加彬;柯爱武;施国明;柏斗胜

    目的:探讨TRIM4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ICC患者肿瘤组织TRIM44、MMP9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TRIM44和MMP9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RIM44、MMP9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ICC肿瘤组织TRIM44、MMP9蛋白呈过表达状态,且TRIM44与MMP9表达正相关(P<0.001).TRIM44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4);MMP9与肿瘤大小、AFP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5),两者同时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ICC组织TRIM44和MMP9呈过表达,且二者密切相关;两者同时高表达提示ICC患者预后不良.

  • 胆管癌诊治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李宏为;王建承

    1 概述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目前腹部外科领域中的诊疗难点,其主要原因是胆管癌的病理机制不够明确、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胆管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美国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由1975~1979年的0.32/10万上升至1995~1999年的0.85/10万,而肝外胆管癌发病率却由1979年的1.08/10万下降至1998年的0.82/10万[1];肝内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在近20年基本无变化,而肝外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却由1973~1977年的11.7%提高至1983~1987年的15.1%[2].

  • 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管超楠;崔峰;苏华;孙喜斌;牛发良

    目的:研究血清 AFP、CEA、CA19-9、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住院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癌患者的AFP 水平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 <0.05),CEA、CA19-9、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 <0.05);肝内胆管癌患者AFP 的 ROC 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 <0.05),CEA、CA19-9、CA125的 ROC 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 <0.05);肝内胆管癌患者的 AFP 阳性率显著低于肝细胞癌组(P <0.05),CEA、CA19-9、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细胞癌组(P <0.05)。结论血清 AFP、CEA、CA19-9、CA125四种肿瘤标记物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132例胆管癌的临床诊治比较分析

    作者:詹茜;沈柏用;邓侠兴;施源;金佳斌;彭承宏;李宏为

    目的 比较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3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肝门胆管癌47例,肝内胆管癌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ALT、AST、AFP等指标上均无明显差异,但肝门胆管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水平[(115±38)对(55±31)μmol/L,(P<0.01)].肝门胆管癌组中HBV携带者占42.35%(36/85),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29.79%(1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表现方面,肝门胆管癌的首发症状多为黄疸者占72.34%(34/47),而肝内胆管癌组首发症状为腹痛的占57.65%(49/85);CA19-9在肝门胆管癌高于肝内胆管癌组(P=0.02).132患者中10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57.4%(27/47)和92.9%(79/85).肝门胆管癌行根治性手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44.44%、25.93%,明显低于肝内胆管癌行根治性手术的89.87%、59.49%、36.71%.结论 HBV感染为胆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肝门胆管癌组中HBV携带者明显高于肝内胆管癌组.CA19-9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更具参考价值.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肝门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癌生存率的主要手段.

  • 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未经治疗表面抗原转阴并发展至肝硬化肝癌行肝移植1例

    作者:赵川;陈虹;范铁艳;王旭

    患者,男性,37岁,无饮酒史,查体发现抗-“小三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10余年,曾多次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复查 HBV DNA 均阴性、肝功能正常,未进行抗病毒治疗。2009年再次复查:乙肝两对半:HBsAg 155.00(+)、抗-HBs 0.00 m IU/mL(-)、HBeAg 0.19(-)、抗-HBe 0.02(+)、抗-HBc 0.08(+);HBV DNA<100拷贝/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6 I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9 IU/L、谷氨酰转肽酶(GGT)36 IU/L、碱性磷酸酶(ALP)60 IU/L、总胆红素(TBil)25.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7.3μmol/L;余指标大致正常。建议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患者拒绝,故未行抗 HBV 治疗。此后患者未进行规律复查。2014年10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颜色深、大便陶土色,未予重视,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遂于2014年10月31日就诊外院,化验 ALT、AST 均在正常范围,TBil 480μmol/L、DBil 293.2μmol/L、CA19965.27 U/mL、甲胎蛋白(AFP)阴性,HBsAg 0.03 IU/mL (-)、HBsAb 18.43 mIU/mL (+)、HBeAg 0.42 S/CO (-)、HBeAb 0.01 S/CO (+)、HBcAb 10.14 S/CO(+)、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 HCV)0.04 S/CO (-)。腹部 MRI 提示:1、肝右后叶胆管占位,肝内胆管癌可能大,肝内转移瘤可能大;2、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多发侧枝循环;3、胆囊及肝外胆管壁胆固醇沉积,胆汁淤积可能。患者于2014年11月5日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放置胆道支架后肝功能逐渐好转。后为行进一步治疗于2014年11月26日在我院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病理回报:肝细胞肝癌,中分化,癌周肝组织结节性肝硬化改变。术后恢复良好。

  • Caroli病并癌变1例

    作者:王龙

    患者,女性,71岁,因"反复纳差伴发热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史10余年,无肝炎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病程中有纳差、乏力、上腹部不适,反复发热,以低热为主,高39℃.入院查体:T 37℃,P 72次/min,R18次/min BP100/68 mmHg,神志清楚,精神一般,消瘦,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HR 72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右上腹压痛(+),肝区叩痛(+),墨菲氏征(+),脾左肋下3 cm,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阴性,ALP 204.7 U/LGGT 89.9 U/L,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血常规示RBC1.92×1012/L,Hb 55 g/L,HCT 18.6%,WBC 9×109/L,N83.61%,PLT 70×109/L.肿瘤标志物AFP 1.6 ng/mLCEA7.2 ng/mL,CA199>400 U/mL,上腹部CT示肝内胆管囊状扩张,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多发结石,肝右叶占位,考虑肝内胆管癌,脾大.胸片示左肺感染.

  • 18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景泽;汪慧;于凤海;胡和平;吴孟超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以下的胆管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面均与肝细胞癌及肝外胆管细胞癌等有较大差异.现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和临床特点.

  • 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焦臣宇;张慧;王科;武正山;吴晓峰;韩晟;王东;季顾惟;李相成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根治性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一治疗组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88例肝内胆管癌病人中,163例(86.7%)经手术切除.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6.2%、23.6%.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7例(22.7%),其中死亡3例(1.8%),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感染性休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HR=5.95,P<0.00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R=2.50,P=0.03)、淋巴结转移(HR=3.34,P=0.006)、肿瘤TNMⅢ~Ⅳ期(HR=3.11,P=0.048)、肿瘤低分化(HR=2.37,P=0.021)为肝内胆管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手术切缘、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为影响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可使病人长期生存.

  • 乙型肝炎相关肝内胆管癌病人术后生存列线图

    作者:陈秦俊杰;项红军;夏勇;李俊;沈锋

    目的:建立一个有效的列线图预测乙型肝炎(乙肝)相关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病人的术后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15例乙肝相关ICC手术病人临床数据(模型组),通过COX回归模型的结果建立预测病人术后生存的列线图.用2010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6例乙肝相关ICC病人的临床资料(验证组)来验证列线图的预测效果.生存曲线比较TNM分期与列线图对病人的预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比较TNM分期与列线图对病人生存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列线图共包含6个预测指标.模型组的列线图预测术后生存的C-index值0.72(95%CI:0.70~0.73),验证组C-index值0.73(95%CI:0.71~0.76),证实列线图对生存的预测准确度高.列线图预测包括模型组和验证组541例病人术后生存的C-index值是0.71(95%CI:0.68~0.74),高于美国癌症联合会第7版TNM分期的0.63(95%CI:0.60~0.66).结论:基于HBV-DNA载量、CA19-9、肝硬化、术中输血、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构建预测的列线图可提高乙肝相关ICC病人术后生存的预测准确度.

191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