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造影对海岛地区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颜树宏;郑笑娟;陈丽萍;史晓龙;周国平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实时观察病灶内微血管灌注已成为可能.本研究对肝内病灶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分析肝内胆管癌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结合ACQ造影分析软件定量分析肿块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值,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实时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旨在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 c-Met与胆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明书;王德友;张延涛;张启文

    目的:探讨c-Met的表达与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35例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及配对的35例癌旁胆管组织、20例正常肝脏胆管组织,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同时收集胆石症合并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Met的表达情况.结果:c-Met阳性表达主要以癌细胞胞膜及胞质呈现棕黄色颗粒状染色.在肝内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57% (24/35)、77.14% (27/35)、10.00% (2/20),肝内胆管癌组织和癌旁胆管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P<0.05).c-Met的表达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Met可以用来早期诊断,评估预后,并作为判断胆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的参考.

  • 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机制

    作者:刘娟;韩国庆;刘慧;秦成勇

    目的 探讨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肝内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深入了解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hUC-MSCs条件培养基作用于肝内胆管癌HCCC-9810细胞,通过Transwell共培养实验、MTT比色实验、DNA断裂实验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相关凋亡通路中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CCC-9810细胞的增殖抑制表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介导,增殖抑制率由12.87%升至50.98%,凋亡率由10.1%升至49.67%.p-Akt、p-GSK-3β表达下调.结论 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抑制肝内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其分子机制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生物钟基因 Per 家族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彭桦;何前进;柳湘洁;黄淞崧;李常海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同期蛋白Per家族( Per1、Per2、Per3)在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er1、Per2、Per3蛋白的表达,分析三者与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内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Per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93.3%, P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7%、88.3%,Per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91.7%,肝内胆管癌组织中Per1、Per2及Pe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肿瘤直径≥5 cm者Per2、Pe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直径<5 cm者(P均<0.05)。肿瘤组织有血管侵犯者Per2、Pe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血管侵犯者(P均<0.05)。结论 Per1、Per2及Per3蛋白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均降低,可能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转化生长因子-α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肝内胆管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庄大勇;梁平;王细文;陈海;赵平

    2000~2001年,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在ICC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肖建;肖卫东

    肝内胆管癌是第二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肝内胆管癌惟一可能达到根治的治疗方式.目前,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仍有许多争议点,如肝切除的范围与切缘、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ALPPS、肝移植及复发后再次手术等.

  • 肝内胆管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俞颖;谭潘丽;钱丽丽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肝内胆管癌和健康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建立能鉴别肝内胆管癌和健康者血清标志物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3例肝内胆管癌和31例健康者的血清,用SELDI-TOF-MS及配套H50(疏水芯片)蛋白质芯片检测蛋白指纹的表达.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区分肝内胆管癌和健康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表达模型.结果:在分子量200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127个有差异的蛋白峰,其中10个差异有显著性(P<0.01),建立了由2个差异蛋白组成的肝内胆管癌诊断模型,其诊断灵敏度为96.9%(32/33),特异性为96.7(30/31).结论: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的区分肝内胆管癌和健康者的蛋白指纹表达模型可以区分肝内胆管癌和健康者,可能为肝内胆管癌的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分析

    作者:胡刚;湛汇;胡如进

    目的 讨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ICC)的发病危险因素及CA199、CEA肿瘤预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确诊的ICC患者2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对ICC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利用血清学指标CA199、CEA对ICC预测的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家族肿瘤病史、胆肠吻合手术在病例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早期取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据血清学指标诊断表明:病例组患者血清中CA199、CEA的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ICC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肿瘤病史、胆肠吻合手术,早期取石是ICC发病的保护因素,血清CA199和CEA含量超出正常值范围对ICC的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 胆管癌的当前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吴伟;龚建平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指发生在胆管系统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两类,EHCC又可细分为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与远端胆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DCC).目前治疗CCA的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但是手术切除仍是其首选方法.由于CCA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它所依赖的微环境和遗传异质性的研究是目前的主导方向,因此对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可能让我们在今后寻找到治疗CCA的佳方案.本文将对ICC和HCC的当前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肝内胆管癌组织中GRP78和IL-6的表达

    作者:唐文超;翟文龙;叶健文;王刚;李志远;陈向东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和IL-6在48例肝内胆管癌,48例肝内胆管结石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GRP78和IL-6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和60.4%,在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68.8%,均高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6.7%和13.3%)(P<0.05).肝内胆管癌组织中GRP78和IL-6的表达呈正关联(rP=0.280,P=0.044).GRP78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15)、TNM分期(P<0.01)有关;GRP78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相比,生存曲线左移(P<0.05),中位生存时间较短.IL-6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P=0.008)及TNM分期(P=0.015)有关;IL-6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结论:GRP78和IL-6可能参与了肝内胆管组织的恶变过程,并与胆管癌的生长、转移关系密切.

  • 超声造影诊断非典型肝内胆管癌的价值

    作者:张明明;宁艳婷;罗渝昆;张明博;聂永康;吕发勤;唐杰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非典型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肝内胆管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并与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位超声判读者的常规超声和造影的判读结果是一致的(κ=0.780、κ=0.745),同时超声造影与MRI结果具有关联性(P<0.05;rs=0.872)且一致性高(k=0.802).超声造影的结果本组非典型肝内胆管癌超声造影主要表现为:①造影后病灶边界清晰,显著提高了常规超声的检出率;②病灶相对小,其大径(2.77±1.04) cm,未导致肝内胆管扩张,或扩张<5 mm;③造影增强模式可为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增强程度呈多样性,可为偏低、偏高或等增强,门脉期可为低增强或等增强,但其共同特点是延迟期呈低增强.结论:肝内胆管癌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对可疑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有利于鉴别非典型肝内胆管癌与其他肝肿瘤,从而使超声造影成为该病进一步治疗前可供选择的诊断方法.

  • 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刘志苏;张中林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肝总管上1/3段的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其是胆管癌的一个独立临床类型,与起源于肝内细小胆管的胆管癌(包括那些侵犯肝门部的肝内胆管癌)和胆囊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和预后等方面都完全不同.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肝门部胆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达到可能治愈的唯一选择,即便是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纯的置管减轻黄疸.

  • 胆道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周国锋;冯敢生

    胆道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的肿瘤,胆囊良性肿瘤有腺瘤、纤维瘤和脂肪瘤、临床发生率不高;胆囊癌是胆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肿瘤的2/3.胆管肿瘤多为恶性,约占胆道肿瘤的1/3,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不同,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后者即通常所指的胆管癌,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一般又分为上、中、下段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肝门部的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

  • 肝内胆管癌的腹腔淋巴结清扫

    作者:黎蕴通;曾永毅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2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ICC在临床上较少见,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ICC具有较高侵袭转移能力,预后较差,是临床较为棘手的肝脏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在发现ICC时常合并血管侵犯、周围神经侵犯、多发肝内转移或者肝外转移[2].不能手术切除的ICC患者,5年生存率为5.0%~10.0%[1].

  • 肝内胆管癌行肝移植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沙朦;Jeong SS;顾劲扬;夏雷;童颖;张建军;夏强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接受肝脏切除术或肝移植术的6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资料,在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中,以肝切除手术为参照,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明确肝移植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有55例患者接受肝脏切除术,13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术.肝移植组受者1年和3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肝脏切除组患者(76.9%与52.7%,61.5%与27.3%,P<0.05);肝移植组受者1年和3年无复发存活率也明显高于肝脏切除组患者(69.2%与41.8%,61.5%与20.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于5 cm为肝内胆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与肝切除组比较,肝移植组受者预后较好,提示在经过严格筛选且无法手术完整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中,肝移植是可优先考虑的外科治疗方式.

  • 肝移植治疗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劲扬;丁义涛

    胆管癌是一类难以早期发现、恶性程度高及手术切除率低的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3].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肝内胆管癌(又称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包括肝门部胆管癌,约占胆管癌的50 %~60 %[4].

  • 表观遗传学药物对肝内胆管癌的作用

    作者:周文杰;张锦前;贺轲;段小鹏;黄睿;夏正林;何景亮;向国安

    目的 筛选肝内胆管癌敏感的表观遗传学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活力实验筛选对RBE细胞敏感的药物;在多种细胞株上比较其作用;选择敏感的药物探讨其机制:通过Giemsa染色观察肝内胆管癌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联合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RBE细胞分别经96种表观遗传学药物处理48 h,27 μmol/L浓度下22种药物对RBE细胞有抑制作用(细胞活力<60%),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有12种,3μmol/L浓度下仅5种药物对RBE细胞有抑制作用,HDAC抑制剂4种;其中,玉米原斑病菌毒素(HC toxin)对多种肝内胆管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为突出;与对照组比较,HC toxin处理CCLP-1细胞48 h后,能引起包括小体凋亡等多种细胞形态变化,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82.93%比48.51%),能通过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HDAC抑制剂,尤其是HC toxin,通过多种方式对肝内胆管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 肝内胆管癌和肝细胞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研究

    作者:陶连元;刘卫;蔡磊;何小东;郑毅

    肝内胆管癌(ICC)和肝细胞癌(HCC)同属原发性肝癌.I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5.5%左右~([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IC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2]),但仍难与HCC相鉴别.现对我院近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ICC和HCC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值对鉴别ICC和HCC的临床意义.

  • 金仓鼠肝内胆管癌微转移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弘智;梁平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金仓鼠肝内胆管癌骨髓癌细胞进行测定,探讨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与骨髓癌细胞含量的关系.

  • 肝内胆管癌形成过程中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庄大勇;梁平

    我们在建立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癌基因c-fos、c-myc、k-ras蛋白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上述癌基因蛋白在ICC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91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