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研究

    作者:蒋宏平

    目的 对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诊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院治疗并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5例、无法切除16例.结果 根据随访调查,根治切除术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3.75%、68.75%; 姑息切除术为,3.33%、40%、20%;无法切除术术后半年的生存率为31.25%,在之后的半年内患者全命死亡.结论 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食癌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在对肝内胆管结石症状反复出现的病人进行诊断时,应加强对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以免因漏诊而延误治疗的佳时期.

  • Snail蛋白在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萌;孙武刚

    目的 探讨Snail蛋白在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6年2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获得的患者组织,观察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Snail蛋白的表达情况、Snail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总存活率及总复发率情况.结果 癌组织的免疫组化评分为(2.8±0.8)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9±0.8)分(P<0.05).癌组织的Snail蛋白高表达率为45.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6.7%(P<0.05).不同表达的Snail蛋白之间的TNM分期、微血管是否侵犯及有无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微血管是否侵犯及Snail蛋白的高表达或低表达的总存活率及总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要高于癌旁组织,Snail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 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作者:曾燕辉;帅国强

    目的 探讨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肝胆胰肿瘤外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检查.统计CT、MRI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经病理诊断,30例患者中确诊26例胆管癌,4例为非胆管癌.CT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50.0%,准确度为86.7%;MRI检查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100.0%.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度为100.0%,高于CT检测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采用CT联合MRI技术进行诊断,准确率高,能够迅速对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 MRI 肝内胆管癌 诊断
  • 高分辨率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单云鹏;张成军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螺旋CT(HRSCT)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接诊的44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HRSCT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肝内胆管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结果 病灶肿块型34例,浸润狭窄型6例,胆管内生长型4例.增强早期边缘无强化13例,边缘强化31例;延迟增强后内部不均匀强化17例,均匀强化5例,无强化10例.44例经HRSCT增强扫描诊断为肝内胆管癌的患者中诊断正确40例,其余4例确诊为原发肝细胞癌,诊断正确率为91.0%.结论 HRSCT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患者前期的诊断和后期的手术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研究

    作者:李晓东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HLAIHCC)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8例HLAIHCC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HLAIHCC主要可分为三型:内生长型、浸润型以及包块型,以包块型为主。2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接受了切除手术,随访中行根治切除手术的患者在1年和3年内生存率为89.5%,64.5%;行姑息切除手术的生存率分别为60.2%,30.2%,其余3例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HLAIHCC主要以包块型为多见,肝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HLAIHCC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

  • 铸造作业工人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拓;张敏;鲁洋

    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1],其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肝内胆管癌(胆管癌)、肝母细胞癌、肝血管肉瘤(肝巨噬细胞肉瘤)、肝的其他肉瘤、其他特指的肝恶性肿瘤、未特指的肝恶性肿瘤[2].肝癌虽然种类繁多,但在我国90%以上为肝细胞癌[3].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肝癌是一个复杂的多致病因素所致的疾病,与病毒感染和化学物质接触均有关系[4].

  •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鉴别肝内胆管癌和肝细胞癌

    作者:赵琳;曹梦晗;王民宪

    目的:研究评价肝内胆管癌(ICC)和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TK1)、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方法:应用化学增强发光点印迹法定量检测48例HCC患者和17例ICC患者血清TK1浓度,直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CA19-9和CEA浓度;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清TK1、AFP、CAl9-9和CEA浓度在HCC组和ICC组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A19-9对ICC诊断敏感性高(76.5%),CEA其次(64.7%)。结论:血清TK1、AFP、CA19-9和CEA联合检测对HCC和ICC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103例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

    作者:董娜娜;段晓峰;张倜;李慧锴;周洪渊;李强

    目的: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癌(intr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转移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根治手术与姑息手术、非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10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1%,30.1%,18.4%,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根治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48.2%,33.9%,与姑息手术组(46.3%,0,0)、非手术组(7.7%,0,0)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单发或多发、门静脉、淋巴结、腹膜转移、手术方式为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ICC淋巴结转移率高,肝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ICC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学分化程度、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I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梗阻性黄疸42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来艳;孙云波;李少君;刘敬东;王月卉

    1 临床资料研究梗阻性黄疸病因,旨在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高度重视。我们收治4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男38例,女4例,年龄35~66岁,平均48.5岁。经结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CT、核磁共振等方法诊断,其中20例经外科手术证实。2 结果40例肝外梗阻,其中胰头癌15例,壶腹癌17例,胆结石5例,胆总管癌肿3例。肝内胆管癌2例。3 体会①皮肤瘙痒,灰白色大便,血胆红素170μmol/L以上,达310μmol/L,碱性磷酸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ALT低于100U/L梗阻性黄疸可能性大。②CT判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在87%~99%,判断梗阻部位准确率可达97%,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PTC)常用于胆结石、胆管狭窄,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肝门部位肿物、壶腹癌等疾患的诊断,且准确率高。③内科治疗试验,应用皮质激素1周,胆红素下降40%,可排除梗阻性黄疸。④肝外梗阻性黄疸通常为持续性,呈进行性加深,无痛性黄疸是胰头癌突出的表现,壶腹周围癌出现黄疸较胰头癌早,十二指肠乳头和壶腹癌肿由于溃烂、脱落,黄疸可出现波动。⑤梗阻性黄疸良恶性比例为1:2~3,若检查结果阴性,也应考虑其他检查,不要随意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性,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 恶性肝内胆管上皮肿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王玮;成建新;李岩军;徐永通;冯涛

    恶性肝内胆管上皮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CC)和胆管囊腺癌(BD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1].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胆管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 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

    作者:吴丽足;林礼务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混合性肝癌3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胆管细胞癌又称肝内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肝癌的15%[1].胆管细胞癌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肝门型和外周型[1,2],其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占67%[3].由于本病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其术前超声诊断率仅为22.8%[4],CT平扫的显示率约34%[5].而早期准确诊断及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胆管细胞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因此提高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超声诊断是肝胆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为了对胆管细胞癌的声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本病的相关病因、病理学特征及超声诊断现况进行综述,以便提高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率.

  • 肝内胆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东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可能病因学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6例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三组:根治性手术组、姑息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并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根治性手术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49.8%,27.9%;姑息手术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5%,1.3%,0%;保守治疗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0%.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患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单发或多发、门静脉、淋巴结、腹膜转移、手术方式等影响肝内胆管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有无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肝内胆管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肝内复发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学分化程度、门静脉转移、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及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肿瘤组织和血浆miR-146a表达水平与肝内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邹勇;余昌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及肿瘤组织中miR-146a 表达水平与肝内胆管癌(ICC)手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 ICC 患者,术前采集血液样本并于术中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而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 miR-146a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新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接受了射频消融辅助治疗,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以及放疗的结合治疗.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后随访日期为2017年3月.结果:ICC患者血浆中 miR-146a 水平与肿瘤组织中 miR-146a 水平呈正相关(R=0.342,P=0.005).肿瘤组织miR-146a水平分别与肿瘤低分化(R=-0.253,P=0.041)、N 分期(R=-0.290,P=0.018)、TNM分期(R=-0.316,P=0.010)和 ECOG 评分(R=-0.386,P=0.001)呈负相关.然而血浆miR-146a水平仅与N分期(R=-0.251,P=0.042)和TNM分期(R=-0.282,P=0.022)呈负相关.K-M曲线和Log-Rank检验发ICC肿瘤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越高,其手术患者的 OS 越长(P<0.001);血浆中 miR-146a 高表达与 ICC 手术患者的较长的 OS 有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 061).为了评估血浆及肿瘤组织 miR-146a 表达水平对于患者的预后作用,采用单元 Cox 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CC患者中肿瘤组织miR-146a高表达水平能预测较好的 OS(P<0.001),而 ECOG 高评分(P=0.036)、T 高分期(P=0.005)、N 高分期(P=0.032)、M 高分期(P=0.006)及 TNM 高分期(P=0. 019)均能预测较差的OS.进一步采用多元 Cox 回归结果显示 ICC 患者中肿瘤组织 miR-146a 高表达水平(P<0.001)是手术患者较好的O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T高分期是手术患者O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结论:肿瘤组织和血浆中miR-146a表达水平与ICC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并且肿瘤组织miR-146a可能可以作为ICC手术患者可信的预后标志物.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少华;陈鹏;吴哲;陈永标;幕宁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经手术切除的肝胆管结石并发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胆管结石患者的3.9%(46/1186)。全组行根治性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53.8%、30.8%和57.1%、14.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肝胆管结石的刺激和胆道感染可致胆管癌的发生。详尽的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肝内胆管癌的螺旋CT表现

    作者:杨德文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原发于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越来越多,对其的诊断也有了新的要求.

  • 胆道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

    作者:沈顺利;彭宝岗

    胆道恶性肿瘤多数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时多已届入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由于肿瘤起源相同以及可能发生胆道梗阻导致黄疸,胆道恶性肿瘤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手段.近年来胆道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与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观念获得普遍的认可有密切关系.本文以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为例就胆道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予以论述.

  •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的研究

    作者:徐辉雄;吕明德;谢晓燕;刘广建;徐作峰;郑艳玲;梁瑾瑜;黄蓓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 2004年3~8月对114例肝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Vue后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依据肿瘤的影像增强特征作出定性诊断,结果与病理或临床确诊标准对照,用诊断性试验评价超声造影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定性诊断肝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肝细胞癌90%(61/68)、93%(43/46)和95%(61/64);肝内胆管癌为80%(4/5)、98%(97/99)和67%(4/6);肝转移瘤为86%(12/14)、100%(90/90)和100%(12/12;肝血管瘤为93%(25/27)、99%(86/87)和96%(25/26).结论超声造影为临床定性诊断肝脏肿瘤提供了一种准确而简易的新方法.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

    作者:邓伟;梁力建

    自Sanes和MacCallum1952年首先报道2例胆管癌发病同时合并肝胆管结石以来,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Chijiwa等报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约为7.3%,Kubo等报道为2%~10%.国内报告肝胆管结石发生肝胆管癌为0.36%~10.00%.这种发病率的差异与治疗对象、诊断方法、随诊时间的长短有关.尸检资料表明,肝内型胆管癌占肝内结石病人的10%左右.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

    作者:张永杰;刘健

    肝胆管结石反复发作会引起肝内胆管癌;伴发的肝内胆管癌一般起病隐匿,常被结石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所掩盖,导致漏诊而延误佳治疗时机.因此,在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诊疗实践中,须提高警惕,并结合血清学检测和相关影像学检查,注意除外是否合并胆管癌.对确诊的病人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并积极探索提高整体疗效的合理方案.

  • 肝内胆管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锦洪;周冬儿;于源泉;李百周;卢良骥;刘达人;王亮;彭淑牖;李江涛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肝脏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肝内二级胆管及其以上肝内胆管分支的上皮细胞.对于考虑合并血管侵犯、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明确指南建议[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ICC病人,运用循证决策方法制定治疗策略.现报告如下.

191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