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建立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

    作者:朱方全;秦中强;李红俊;陈勇;李永海;谈燚

    目的 建立一种小鼠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将表达Notch1基因胞内区活性形式pT3-EF1a-Notch1分子的胞内结构域(NICD1)转座子和表达myr-蛋白激酶B(Akt)基因转座子质粒溶液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至肝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4周后处死,病理学检查肿瘤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及标签蛋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表面抗原决定簇衍生的蛋白标签序列(HA)标记的Akt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均形成肿瘤,成癌率为100%(14/14);病理学检测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19,14例中有9例强阳性表达(64.3%),证实瘤细胞是胆管细胞性肝癌.同样,在瘤细胞中检测到HA强阳性表达率为42.9%(6/14);免疫荧光双标记CK19和HA升高.结论 水流动力学注射方法成功构建肝内胆管癌小鼠模型且诱癌时间短,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 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庄大勇;梁平

    目的 建立肝内胆管癌(ICC)动物模型,动态观察其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方法 以浓度为800 mg/L的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溶液作为叙利亚地鼠的饮用水,每周饮用6 d,连续饮用24周,定期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诱癌早期出现卵圆细胞增生、管状增生及小胆管的囊性增生,中期主要病变为肝内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胆管纤维化,晚期可见肝内胆管腺瘤和腺癌.晚期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达50.0%(10/20).结论 该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过程,方法简便,经济,可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肝内胆管的各种增生性病变与ICC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和胆管腺瘤,应视为ICC的高危性癌前病变.

  • 核转录因子Snail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康强;邹浩;刘立鑫;王连敏;朱亚;石万红;张小文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Snail对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靶向沉默肝内胆管癌细胞HCCC9810中Snail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RNA处理前后的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Transwell结果显示靶向沉默Snail后HCCC9810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P=0.005),侵袭能力减弱(P=0.007),细胞划痕结果表明细胞迁移能力同样降低(P=0.017),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沉默Snail后E-cadherin表达上调(P=0.004),Vimentin表达下调(P=0.001).结论 Snail可诱导HCCC981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强其侵袭和迁移能力.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21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健松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收治的21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为6.21% (21/338),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术前B超、CT、MRCP对肝胆管癌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2.5%(5/8)、75%(9/12)和46.2%(6/13);手术切除率为71.4%(15/21),根治性切除率38.1%(8/21),中位存活时间30个月;姑息性手术率33.3%,中位存活时间8个月,探查活检术组生存时间为2~4个月.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长期、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的重要原因;肝胆管结石癌变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早期根治性手术是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变有效的治疗方法,姑息性手术可提高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黏蛋白与肝内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彦宇;彭创

    肝内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而黏蛋白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 缺氧诱导因子-1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吕品;NIE Sheng-dan;曹友德;LIANG Shan;徐伟;SHI Yong-zhong;李灼日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 α)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胆管癌及20例癌旁正常肝内胆管中HIF-1α、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内胆管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HIF-1 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和MV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在胆管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检测HIF-1α可能成为判断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作为临床控制胆管癌的作用靶点.

  • 18F-FDG PET/CT对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张建;吴仪仪;左长京;张桉瑜;杨剑;杨春山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探寻鉴别肝内胆管癌与良性病灶的佳放射摄取半定量诊断界值。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2年12月因常规影像学怀疑肝内胆管癌并行PET/CT检查患者的资料。分别使用视觉分析法、SUVmax法、T/N比法及综合分析法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各种方法诊断肝内胆管癌的效能。结果共入组51例患者,2例为肝细胞癌,39例肝内胆管癌及10例良性病灶;PET/CT诊断肝内胆管癌的敏感度92.3%;特异度75.0%;准确度88.2%;阳性预测值92.3%;阴性预测值75.0%。39例肝内胆管癌的SUVmax均值是9.65±4.44,10例良性病灶的SUVmax为5.17±2.3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9例肝内胆管癌的T/N均值是4.29±2.16,10例良性病灶是2.03±0.7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诊断胆管癌的SUVmax、T/N的ROC曲线。当SUVmax佳诊断界值是4.05时,诊断肝内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9%、50.0%。当T/N佳诊断界值是2.85时,诊断肝内胆管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90.0%。视觉分析法较T/N法有较高的敏感度(P<0.05),T/N法较视觉分析法有较高的特异度(P<0.05);SUVmax法较T/N法有较高的敏感度(P<0.05)。结论 PET/CT诊断肝内胆管癌有较高诊断效能,但仍存在部分假阳性和假阴性,合理应用各项代谢参数并结合同层CT及临床资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CT增强扫描与MRCP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作者:许汝娟;武彦芳;任冬弓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MRCP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增强CT扫描、MRCP平扫资料,比较分析增强CT和MRCP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研究肝内胆管癌患者63例,经增强CT诊断,确诊48例,增强CT对肝内胆管癌的确诊率达76.2%;经MRCP诊断,确诊55例,MRCP对肝内胆管癌的确诊率高达87.3%。由此可见MRCP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增强CT诊断,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比增强CT更具有优势,临床诊断中可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对肝内胆管癌进行诊断。

  •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和生化特征分析

    作者:刘清波;王卫东;陈小伍;何威;吴志强;冯剑平;吴国标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和生化特征.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例肝内胆管癌和同期良性病变(肝内胆管结石14例,肝外胆管结石30例,结石性胆囊炎40例)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血清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和AFP)检测,肝内胆管结石等10项影响因素对肝内胆管癌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携带率或慢性乙肝患病率(33.3%)均明显高于同期的肝外胆管结石和结石性胆囊炎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肝内胆管结石(OR=1.05,CI为0.92~1.38,P=0.023),乙肝病毒感染(OR=1.02,95% CI为0.78~1.31,P=0.02);ICC患者血清高于参考值的CA19-9和黄疸指数对回归方程亦有贡献(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内胆管结石,高于参考值的CA19-9和黄疸指数可能作为提示诊断肝内胆管癌的辅助指标.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

    作者:甄景志;崔冀;苏友容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院在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15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3%(1 5/350).术前诊断率为40%(6/15).5例行根治性切除(33.3%),术后平均生存27个月.姑息性手术治疗10例,术后平均生存8个月.结论 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进行性黄疸加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4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抗洪;严伟华;蔡重芪

    目的探讨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在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癌术前诊断率为42.9%(6/14).14例均经手术治疗,4例行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率28.6为%(4/14),痊愈出院.术后死亡1例,为重度感染致肝功能衰竭,1例为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其余10例好转出院.术后平均生存33个月,姑息性手术10例,术后平均生存3个月.结论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进行性黄疸加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肝内胆管癌诊断效能的荟萃分析

    作者:何国炜;宋志兴;刘仲洋;李林;罗敏琪

    目的:评估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用于诊断肝内胆管癌(ICC)相关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评价其对于ICC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中国期刊网、PubMed等数据库,收集CYFRA21-1单独或联合检测用于诊断ICC的研究数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入组本系统评价,样本量为731例,其中病例组217例,对照组5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YFRA21-1对肝内胆管癌诊断的合并灵敏度为0.81(95%CI:0.75~0.86),合并特异度为0.86(95%CI:0.82~0.89),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72(95%CI:2.02~11.02),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5(95%CI:0.19~0.33),合并诊断比值比27.43(95%CI:13.20~57.00),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下面积0.904(SE=0.0171).结论:CYFRA21-1对于肝内胆管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重组质粒pEGFP-C3-HCVc的构建及在RBE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曾兵;蔡灿锋;辛海洋;周泉波;周佳佳;程帝;曾军;唐超明

    目的 构建重组pEGFP-C3-HCVc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HCVc基因的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core.方法 采用PCR钓取目的基因HCVc,并克隆入pEGFP-C3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C3-HCVc重组质粒.经过双酶切及测序验证后,采用脂质体将pEGFP-C3-HCVc质粒转染到RBE细胞中,经2周G418(200 μg/mL)筛选后进行单克隆挑选及扩大培养,建立稳定表达HCVc的胆管癌细胞株RBE-core.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HCVc在RBE-core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CR成功钓取HCVc基因,大小约573 bp,并插入pEGFP-C3载体HindⅢ和BamH I多克隆位点;双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HCVc正确连接到pEGFP-C3的多克隆位点.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573 bp处和34 KD左右检测到相应的阳性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GFP-C3-HCVc,并在胆管癌细胞RBE中获得稳定表达.

    关键词: HCVc 肝内胆管癌 RBE
  • 支架置入联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肝内胆管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孙永健;杨倞;周海华;孟岩

    目的:总结胆管支架置入联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肝内胆管癌的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局部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65例,其中观察组39例用胆管支架置入联合适形调强放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26例仅采用单纯胆管支架置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率。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半年、1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管支架置入联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肝内胆管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胆管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世成;符国珍;周帅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分为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ICC和ECC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胆管癌是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为不佳的癌症.目前,国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现将胆管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 肝内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丽杰;孟凡荣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术前诊断率较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方便、无创性的诊断手段,使早期IHCC的诊断率不断提高.

  • 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的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

    作者:梁平;庄大勇;陈海;王细文;李洪艳

    目的用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动物模型,观察胆管癌发生过程的病理变化。方法以800 mg/L的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溶液作为50只6周龄叙利亚地鼠的饮用水,每周饮用6 d,连续饮用24周,定期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诱癌早期出现卵圆细胞增生、管状增生及小胆管的囊性增生,中期主要病变为肝内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胆管纤维化,晚期可见肝内胆管腺瘤和腺癌。晚期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达50.0%(10/20)。结论该动物模型与人类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过程相似,方法简便、经济、可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肝内胆管的各种增生性病变与ICC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和胆管腺瘤,应视为ICC的高危性癌前病变。

  • 肝内胆管癌发生过程中微血管变化

    作者:匡铭;梁平

    目的探讨在肝内胆管癌发生过程中微血管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在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在肝内胆管癌形成过程中应用组织学和血管铸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相结合观察微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正常肝内胆管毛细血管排列规律,形成完整的毛细管网,毛细血管外形规则、走行自然,有完整的基底膜.增生胆管血管轻度增多,有基底膜.胆管腺瘤血管明显增多,基底膜不完整.不典型增生毛细管也明显增多,扭曲,基底膜不完整.胆管腺癌毛细血管显著增多,血管扩张,管腔不规则,结构缺乏完整性,管壁薄弱,基底膜变薄或缺如,血管盘曲,无规律性,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结论提示微血管变化为肝内胆管癌的发生提供条件.

  • 肝内胆管癌合并华支皋吸虫感染及胆管门静脉癌栓1例分析

    作者:张艳林;黄映明;邓和军

    肝内胆管癌包涵在肝脏内,它与肝细胞癌难于区分.肝内胆管癌大都是诊断过晚,无法作有效治疗,因此预后极差.作者于2008年10月收治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发现合并华支皋吸虫感染并侵犯胆管及门静脉.本文就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作者:何振平

    1 概述 胆管癌由类似胆道上皮的癌细胞组成,根据部位可分为肝内与肝外胆管癌,据严格解剖学划分,主肝管及分叉位于肝外,所以肝内胆管癌应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也称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Okuda将其分为肝内及肝门型,后者也称Klaskin肿瘤,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早期胆管癌的诊断已相对较易,并可证明其始发地.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肝门部癌则被划入肝外胆管癌,两者在症状上与肿瘤进行性生长方面有明显差别,但在组织病理上常很难区分,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癌之肝内型是同义词.

191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