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与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

    作者:何荆贵;张熙

    睡眠行为异常(RBD)的特征是快速眼动(REM)睡眠期骨骼肌弛缓现象消失,并出现突出的运动行为,导致睡眠中断和自身或床伴的伤害.RBD与神经系统变性病有密切关联.RBD的症状常在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其他症状数年之前出现,被认为可能是神经系统变性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对原发性RBD的纵向研究能充分了解其自然病程,将能增加对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曹裕民;张雄;王丽娟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有效的血小板激活剂.通过免疫促炎、促血栓形成、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自由基产生、离子超载、即早基因表达等途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能够水解PAF和相关的氧化磷脂并使之失活,从而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现就PAF、PAF-AH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与快相眼动睡眠行为异常

    作者:张熙;王鲁宁

    快相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是睡眠过程中较为特殊的时段,其生理特点是,脑电波呈低电压混合频率,伴有快速眼动和骨骼肌张力弛缓,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构成一个睡眠周期.自Aserinsky和Kleitman[1]发现睡眠期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周期性变化以来已经半个世纪.然而,人们对REM睡眠的研究兴趣却方兴未艾.已经证实,REM睡眠不但与脑的生长发育、记忆信息的储存以及神经内分泌代谢调节等生理功能有着直接关系,而且此期在睡眠中的绝对与相对比值的变化,均反映可能与某种病理变化过程有关.尤其在老年患者,REM睡眠大幅度的减少或缺失,是脑衰老及病理性损害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或器质性病变,可导致各种类型睡眠疾患.REM睡眠行为异常,是指在REM睡眠期肌弛缓消失并出现的异常行为,此症多发生于老年人.近些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睡眠行为异常与神经系统变性病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睡眠行为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理,对揭示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病理机制不无裨益.近年有人甚至认为,睡眠神经病学将成为推动经典神经病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领域[2].

  • 磁敏感加权扫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稳惠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常规的T1 WI及T2 WI图像不同,反映的不是解剖学结构信息,而与特异性抑制脂肪信号以显示脂肪的脂肪抑制序列类似,是一特殊的扫描序列,采用多种技术显示顺磁性及高磁化率物质,还用于显示含顺磁性物质浓度较高的微小静脉结构.质子在外加磁场内获得能量后,将以指数形式衰减(亦称自由感应)释放信号,亦即能量,由于磁场的不均匀性,这一时间将大大缩短,称T2*时间.

  • 老年人脑白质结构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张雪宁;张云亭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阐明老年人脑白质结构平均弥散系数(ADCavg)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变化.方法 老年组及非老年组各30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无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所有受检者均行DTI检查,选择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为兴趣区,定量测量ADCavg与FA值.结果 ADCavg、FA值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半球无明显改变.随着年龄增长,ADCavg值与年龄呈正相关,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在额叶白质(ADCavg:r=0.449,P<0.05;FA:r=0.350,P<0.05)、半卵圆中心(ADCavg:r=0.347,P<0.05;FA:r=0.409,P<0.05)、胼胝体膝部(ADCavg:r=0.452,P<0.01;FA:r=0.556,P<0.01)、压部(ADCavg:r=0.296,P>0.05;FA:r=0.289,P>0.05)、顶叶白质(ADCavg:r=0.367,P<0.05;FA:r=0.287,P>0.05).老年组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的ADCavg、FA值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相关,尤其是额叶白质的FA值相关更显著(r=0.466,P<0.01).结论 与年龄相关的定量DTI分析,可有助于评价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并且可建立一个与神经变性疾病比较对照的标准.DTI功能与结构的结合,表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与白质微结构密切相关.

  • 胆固醇24S-羟化酶与阿尔茨海默病

    作者:何小明;张振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65岁以上的痴呆人群中,有一半以上可归因于AD.AD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有两类:一是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中心的沉积于细胞间的老年斑,二是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迄今为止,AD的病因尚未明了.大量的研究表明,胆固醇的代谢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β的产生、聚积及tau蛋白的磷酸化均与胆固醇代谢有关[1].然而,胆固醇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在颅内,它主要通过胆固醇24S-羟化酶(CYP46)转化为24S-羟胆固醇,24S-羟胆固醇能够通过转运机制透过血脑屏障,从而保持胆固醇在脑内的动态平衡[2].

  • 辛伐他汀与常见老年神经变性疾病

    作者:方鑫

    辛伐他汀是土曲霉发酵产物的合成衍生物,属于脂溶性他汀类药物.近年来很多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对括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有治疗潜能,现将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一、辛伐他汀与PD1.细胞和动物模型实验:PD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阻止疾病进展,近来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通过调控神经变性相关的信号途径,可能对PD有益.辛伐他汀是有潜能通过血脑屏障的他汀类,其对PD动物模型有疗效.α-突触核蛋白(α-Syn)在PD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一些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可减轻PD体外细胞模型α-Syn聚集.辛伐他汀在多种PD动物模型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帕金森病与细胞因子

    作者:苏闻;陈海波

    帕金森病(PD)是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特征的缓慢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元胞浆内出现Lewy小体,DA能神经元变性甚至坏死.然而P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自1978年Abramsky和Litvin[1]提出免疫异常可能与PD发病机制有关以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 免疫炎性反应参与了此病的发生和进程.细胞因子作为免疫炎性反应的产物, 在PD的发生、进展以及治疗方面的作用,更是逐渐受到重视.国外近期的研究显示, 在PD发生、发展中,细胞因子通过打破神经生化平衡,参与了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的凋亡, 或通过补充机制调整漫长的神经变性过程,诱导神经元再生,甚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2].

  • 突触核蛋白病

    作者:刘振国

    突触核蛋白(synuclein)初从太平洋电鲟鱼(Torpedo california)的带电器官中分离发现,因其主要位于神经突触和细胞核膜上,故而得名.自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老年斑中分离出α-突触核蛋白片段成分后,人们第1次开始怀疑α-突触核蛋白是否参与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过程.

  • 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陈生弟;王刚

    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神经病学研究所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其在老年人群中的高发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性而倍受关注.近年来对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突出体现在实验模型和实验方法上的进步,并以此为基础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 神经变性疾病嗅觉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永明;周玉颖

    神经变性疾病是指由于神经元变性、凋亡所导致的一大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路易体痴呆(Lewy body dementia,DLB)、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s atrophy,MSA)等.在众多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嗅觉障碍比较常见,甚至成为某些神经变性疾病重要的非典型症状,且嗅觉障碍往往在疾病早期就已出现,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嗅觉障碍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嗅觉功能测验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作者:朱明伟;王鲁宁;桂秋萍;王振福

    目的阐述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报告2例皮质基底节变性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2例病人早期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障碍如肌张力增高,跌倒发作,病程中出现四肢强直少动,伴肌阵挛和不同程度的皮层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额顶叶不对称性萎缩或脑代谢减低.大体见普遍脑萎缩,但以额、顶叶皮层为著,镜下检查见皮层气球样神经元,基底节和黑质神经细胞变性脱失.Gallyas-Braak银染色和Ta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基底节、黑质等神经元胞质内Tau阳性球形包涵体,额叶、顶叶皮层及基底节大量Tau阳性簇状星形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斑.结论老年人慢性进展性不对称肢体运动障碍伴痴呆时,临床应考虑到皮质基底节变性.如病理上发现特异性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改变,则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Gallyas-Braak银染法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鲁宁;朱明伟;李向红;桂秋萍

    目的 评估Gallyas-Braak银染色方法在几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采用修订Gallyas-Braak染色法,对经临床和常规病理方法诊断的22例神经系统变性病的脑和脊髓标本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Gallyas-Braak银染色可良好显示Alzheimer病(AD),其他变性病痴呆,正常老年人的海马及额、颞叶皮层神经原纤维缠结,且较Bodian染色清楚.在4例有痴呆症状和明显锥体外体征患者的中脑,基底节观察到大量神经元球形团样缠结,同时在运动皮层,基底节,中脑观察到星形细胞丛状缠结,其中2例符合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病理诊断标准,另2例观察到运动皮层和基底节区星形细胞斑,加之皮层神经元气球样变,符合皮质基底节变性的病理特征.3例多系统萎缩的脑和脊髓白质显示广泛分布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1例AD病的颞叶和海马皮质2~3层神经毡内显示嗜银颗粒,而Bodian染色未观察到这些病理改变.结论 Gallyas-Braak染色除显示神经原纤维缠结外,还能较好显示胶质细胞变性和神经毡异常结构,因此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嗜银颗粒病的病理诊断有重要价值.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

    作者:严新翔;赵国华;唐北沙;沈璐;江泓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以缓慢进展的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无力为特征,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胼胝体发育不良(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with a thin corpus callosum, HSP-TCC)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现结合国外报道进行分析.

  • 乳腺癌中SNCG相关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皓姝;吴克瑾;全志伟

    γ-突触核蛋白基因(γ-synuclein,SNCG),又称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reast cancer specific gene 1,BCSG 1),由Ji等[1]于1997年发现,与已知的α-和β-突触核蛋白同属突触核蛋白基因家族.对突触核蛋白家族的研究一直是神经变性疾病领域的热点,它的表达异常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3].近期研究发现突触核蛋白家族与肿瘤遗传学相关,尤其是其中后发现的SNCG与多种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4].在乳腺癌中,SNCG可能与肿瘤发生、进展、转移以及化疗耐药关系密切.

  •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戴毓欣;郎景和;朱兰;刘珠凤;潘凌亚;孙大为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与绝经后非POP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POP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择2007年1-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手术的绝经后POP患者3例为POP组,同期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绝经后非POP患者3例为对照组.获取两组患者的子宫主韧带组织,进行组织来源确定及形态学观察;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两组子宫主韧带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所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POP组患者子宫主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与平滑肌束失去正常的排列,形态紊乱,可见胶原纤维断裂,平滑肌束细碎.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共筛选出17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加个功能未知的基因.107个基因在POP组中表达上调,72个基因在POP组中表达下调.差异基因涉及多种功能蛋白和代谢通路,其中Wnt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显著(P=0.000).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证实,COL1A1、DKK1、SFRP1、FZD5、WNT16b基因在POP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98±1.40、3.03±0.48、8.13±4.42、5.19.4±3.50和12.40±3.8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9±0.08、1.20±0.18、0.41±0.51、0.87±0.24和1.40±0.47,P<0.05),与基因表达谱芯片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OP的病理牛理过程复杂,涉及多种功能蛋白和代谢通路,其中Wnt信号传导通路拮抗剂DKK1、SFRP1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可能与POP的发病密切相关.

  • 脑缺血对脑内β-淀粉样蛋白清除的影响

    作者:郑莹;闫福岭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在大脑细胞外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是AD主要的病理学特征.

  • 成年大鼠丘脑底核离体脑片的制备方法

    作者:孙唐娜;王文挺;朱俊玲;李柱一

    目的 建立一种制备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离体脑片的方法.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体重280~450 g,给予大鼠4℃氯化胆碱切片液主动脉灌流后取脑,取脑时间尽量控制在30 s内,振动切片机制备含有STN的冠状脑片.同时采用其他保护脑片细胞活性的措施,如人工脑脊液中添加抗氧化剂,脑片制备全程注意保持低温冰浴状态等.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观察神经元活性.通过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IR-DIC)观察脑片的神经元形态.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STN神经元的电生理学指标.结果 40倍镜下显示,大量STN神经元轮廓清晰、表面光滑、饱满、有立体感,PI染色为阴性.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时,封接顺利,获得的STN神经元电生理指标如下:静息膜电位为(-46.4±1.26)m V,膜电阻为(493.1±62.29)MΩ,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占记录细胞总数的43.8%(28/64),动作电位阈值为(-28.30±1.20)mV,动作电位幅度为(68.00±2.27)mV,动作电位半宽为(0.80±0.06)ms,基强度为(42.0±6.09)pA.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成年SD大鼠STN离体脑片保证了STN神经元的活性,适用于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离体机制研究.

  • GAPDH基因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玲;熊念;王涛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是一种经典的糖酵解蛋白,除了参与能量代谢,还涉及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研究表明,GAPDH很可能通过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了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GAPDH蛋白是神经元胞体内嗜酸性包涵体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并参与异常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多个遗传连锁分析和关联研究证据亦提示GAPDH基因很可能是迟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致病候选基因.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GAPDH基因与神经变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进一步探究复杂性神经变性疾病的遗传机制提供指导,也为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 微循环与神经变性病

    作者:葛芳芳;李延峰(审校);郭玉璞

    神经变性病是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持续进展,且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对其病因和机制的研究业已成为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认为,缺血缺氧、炎性反应、免疫、血管病理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微循环障碍,而微循环障碍参与神经元变性过程,甚至先于神经元的变性发生,本文就微循环障碍与神经变性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性研究提供线索。

286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