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MPT64蛋白对豚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灵霞;吴雪琼;李洪敏;梁建琴;张俊仙;史迎昌

    结核分枝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许多蛋白到细胞外,它们在结核病人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结核分枝杆菌MPT64属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1],国内外研究[2,3]表明了天然和重组的MPT64蛋白能引起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产生强烈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引起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免疫反应的重要抗原之一.

  • 蝉拟青霉多糖对老年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介钻;卓佳;陈柏坤;金丽琴;吕建新;李兰娟

    目的:研究蝉拟青霉水提物多糖对老龄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生理盐水处理的10~12周龄SD青年大鼠、18月龄SD老龄大鼠为对照组,实验组以不同剂量蝉拟青霉水提物多糖(50,100,200 mg·kg-1·d-1)处理老龄大鼠3周,观察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腹腔、肺泡巨噬细胞对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以MTT法检测大鼠脾组织细胞分别在刀豆蛋白A(ConA),磷酸脂多糖(TPS)诱导下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同时检测大鼠脾组织细胞内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精氨酸酶(ARG)等酶活力,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龄组大鼠巨噬细胞的噬菌能力及脾组织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显著降低(P<0.01),脾细胞内ACP,LDH,ARG等酶活力也显著低下(P<0.01).各种剂量蝉拟青霉多糖作用3周后老龄大鼠的这些指标均有改善,脾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内质网结构明显且数量增多.结论:蝉拟青霉水提物多糖能提高老龄大鼠腹腔、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细胞免疫功能及增殖反应能力,使老龄大鼠低下的免疫功能得以改善,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 睡眠剥夺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义强;乔鹏;章茜;王书春;张朝;王雨若

    已有实验证明,睡眠剥夺或缺失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Brown[1]曾发现睡眠剥夺能使小鼠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减弱,IL-1或胞壁肽可对抗这一改变.相继的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睡眠[2].睡眠是否与免疫有关,本文拟通过对睡眠剥夺大鼠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来探讨睡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彭巧丽;李海英;曹振环;田亚坤;陈新月;吴昊;计云霞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和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人T细胞亚群增殖反应的方法学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CFSE标记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为未刺激组及刺激组.未刺激组加入CD28,刺激组加入CD28及不同浓度PHA,将细胞培养5~7 d后进行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CFSE、PHA标记的佳浓度及佳培养时间,采用CellQuest软件及ModFit软件分析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情况,并对两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在上述佳实验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分析CMV-pp65肽刺激CMV-IgG(+)HLA-A2(+)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T细胞亚群增殖情况; 结果 CFSE标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佳浓度是0.5 μmol/L,PHA的佳刺激浓度为2 μg/ml,在此浓度下,佳培养时间为6 d,PHA刺激培养6 d后T细胞各亚群出现典型的增殖不同步现象,经CMV-pp65肽刺激后CD8+T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反应,采用CellQuest及ModFit软件联合分析,可实现淋巴细胞增殖分析的可视化及数量化. 结论 CFSE染色结合荧光抗体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是分析淋巴细胞增殖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检测出病毒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增殖反应及增殖动力学,在探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价值.

  •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静脉输注抑制小鼠MD-1表达延长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研究

    作者:张鑫;陈必成;昌盛;周鸿敏;杜敦峰;袁劲;陈忠华

    目的静脉输注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简称反义核酸,AS-ODN)抑制小鼠MD-1表达,并初步探讨MD-1用于排斥反应诊断的前景.方法实验组(组1和组2)和阳性对照组(组3)行C57BL/6-BALB/c同种皮肤移植,阴性对照组(组4)行BALB/c-BALB/c同基因皮肤移植后,分别静脉输注小鼠MD-1 AS-ODN(组1)、随机序列脱氧寡核苷酸(组2)或生理盐水(组3和组4).于术后第11天留样检测脾细胞MD-1表达水平(FACS)、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AlamarBlue还原率)、血清IL-2和IL-10水平(ELISA)以及皮肤移植物组织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记录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静脉输注小鼠MD-1 AS-ODN能明显减少BALB/c小鼠脾细胞中MD-1阳性细胞百分数,降低脾细胞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刺激的增殖反应强度,下调血清IL-2水平和上调IL-10水平,减少移植物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并显著延长同种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论静脉输注MD-1 AS-ODN特异性抑制小鼠MD-1表达可显著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MD-1表达水平对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 人软骨糖蛋白-39对CIA大鼠淋巴细胞外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夏海萍;张晶;白彩琴;虞伟;李晓军;武建国

    目的 观察人软骨糖蛋白-39( HCgp39)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淋巴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分别在建模1、2、3、4、5、6、7、8周后,分离、培养大鼠脾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HCgp39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HCgp39抗体及COMP的分泌水平,分析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 建模2周后,HCgp39抗原特异性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明显增殖反应(P均<0.01),与建模时间、抗HCgp39抗体水平显著正相关,与血管翳和滑膜炎症评分显著负相关.各组抗HCgp39抗体水平和COM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抗HCgp39抗体水平与建模时间及COM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Cgp39可刺激CIA大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异常增殖,初步提示HCgp39抗原短肽在CIA早期及后续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动向

    作者:陈纪林

    块破裂和其后的血栓形成是造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而斑块发生破裂则与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对局部损伤的一种保护性、炎症一纤维增殖性回应.如果损伤持续一段时间,这种回应则变得过度,终成为疾病即斑块形成.在斑块的形成过程中脂质沉积是重要的因素,也是损伤反应早期的表现之一,伴随着脂质的沉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的形成,循环中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被激活,并迁移到病变处,后者在oxLDL-C作用下变成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它们的清道夫受体,摄取oxLDL-C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的不断产生和堆积导致脂质条纹的形成.如果炎症应答继续发展,T细胞活化,则引发纤维增殖反应终形成纤维帽.巨噬细胞一方面通过生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纤维增殖反应,另一方面生产大量的水解酶,尤其是金属蛋白酶,通过降解斑块的纤维帽使稳定斑块变成为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在内、外因的作用下,终可发生破裂从而引发ACS.

  • 噻唑兰法和CCK-8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比较

    作者:秦庆华;尹承芬;董宁;张庆红;祝筱梅;姚咏明

    目的:比较噻唑兰(MTT)法和CCK-8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佳实验条件,并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方法: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别比较不同培养时间(69、70、71、72、73 h)、不同反应剂量(5、10、15、20、25 μl)、不同细胞数量(0、2.5×104、5×104、10×104、20×104)反应体系的MTT法和CCK-8法的吸光度值.结果:对于2×105的反应体系,MTT法的佳培养时间为71 h,佳反应剂量为15 μl.而CCK-8法的佳培养时间为72 h,佳反应剂量为10 μl.同时,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于相同细胞数量培养体系的吸光度值发现,CCK-8法的灵敏度要高于MTT法.结论:CCK-8法是一种较MTT法更优的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实验方法.

  • 趋化因子信号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活化作用

    作者:顾晓;唐孝达;顾沈阳;杨尚琪;周佩军;徐达;王祥慧;谭建明

    我们以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人RANTES(rhRANTES)刺激后PMNC的增殖反应和淋巴细胞表型变化,以及PDTC和CTLA4Ig对免疫活化效应的影响.

  • Omenn综合征一例

    作者:赵晓东;李秋;王墨;李永柏;岳丽琴

    患儿女,4个多月。双腋下肿块2个月,全身皮肤脱屑1个多月,于2000年6月1日住入我院免疫科。入院前2个月发现患儿双侧腋下肿块,质硬,如鸽蛋大,其后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眼睑水肿,数日后水肿渐重且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及大片脱屑,无破溃渗液,伴轻微咳嗽、烦躁、摇头、双耳渗液、进食后呕吐及轻微腹泻,大便4~6次/d,为黄色稀水便,无明显发热、尖叫、抽搐。精神、食欲稍差,哭声大,吸吮力尚可。患儿为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自新生儿期起至今已患3次肺炎,迁延难愈,无输血史。两年前其姐(3个多月时)因鼻阻、咳嗽、头皮脱屑未治死亡(直接死因不明)。体检:生长发育一般,营养中等,面色可,神清,呼吸平稳,较烦躁。全身皮肤弥漫大片脱屑,散在斑丘疹及脱屑后局部发红,无破溃及出血点。颈部扪及0.5×0.5 cm大小淋巴结3个,双腋下各有一3.0×2.0 cm大小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大,无明显触痛,腹股沟区扪及3个约1.0×1.5 cm大小的肿块,性质同上。前囟张力较高,外耳道充血,少许渗液,咽部充血,未见扁桃体。心肺未见异常,腹稍胀,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48.7×109/L,淋巴细胞0.66,中性粒细胞0.10,嗜酸性粒细胞0.24,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95×109/L。B超证实肿块为淋巴结,肝脾无肿大。皮疹印片发现较多组织细胞。骨髓涂片亦示组织细胞增生。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免疫功能检查发现IgG、IgA、IgM、IgE水平严重下降,单向免疫扩散法未能检测到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水平明显低下,补体C3正常。  初步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Omenn综合征。给予抗感染,支持治疗3 d,明确诊断后放弃治疗出院。  讨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属少见病,Omenn综合征尤为罕见,迄今国内尚无报道,可能与广大儿科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参与T淋巴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RAG1或RAG2基因部分缺陷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甚早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及特征性的脱屑性红皮病、肝脾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及腹泻、水肿等,外周血IgG、IgA、IgM水平极低,通常可有IgE增高,B淋巴细胞缺如,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严重受损。该病目前缺乏满意治疗手段,患儿常因重症感染或衰竭死亡。如有适当的供体,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采纳。

  • 理化因子影响EL-4细胞增殖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金顺子;何淑杰;刘树铮

    近年来环境理化因子对人体和哺乳动物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低剂量化学因子诱导兴奋效应的研究已有系统资料[1],但对化学因子增强免疫的报道尚少。本文作者选择有机物(丝裂霉素C)和无机物(氯化镉)两种化学因子与电离辐射进行比较,用3H-TdR掺入法,观察3种因子对EL-4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揭示低剂量理化因子的免疫增强效应机理。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胞培养:EL-4细胞由日本引进。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含10% FCS)调浓度为5×105个*ml-1,取180 μl加至96孔培养板中,4复孔,在37℃及体积分数为5%的CO2条件下预培养3 h。 2.照射条件:用国产X.S.S.250(FZ)型固定式X射线深部治疗机,电压200 kV,电流100 mA,滤板0.5 mm Cu,1.0 mm Al,靶细胞距分别为56 cm,247.3 cm,吸收剂量为50、75、100、200 mGy及0.5、1、2、4、6 Gy,吸收剂量率相应为12.5 mGy*min-1及0.287 Gy*min-1。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斌;唐福林;李军;李海龙

    目的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关节炎(osteo arthritisk,OA)和创伤后手术(post-traumatic,PT)患者滑膜细胞产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IP-1β和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因子(RANTES)的差异,探讨MIP-1α在体外能否诱导R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方法收集RA、OA和PT患者滑膜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滑膜细胞,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MIP-1α、MIP-1β和RANTES检测采用ELISA法.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结果 RA、OA和PT患者的滑膜细胞在体外不能自发产生MIP-1α、MIP-1β和RANTES.用LPS(5μg/ml)和白介素-1α(rhIL-1α,50U/ml)刺激滑膜细胞后,RA患者滑膜细胞可产生较高的MIP-1α和RANTES,并明显多于OA和PT患者滑膜细胞产生的量,而滑膜细胞产生MIP-1β量在3种类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MIP-1α可诱导R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50ng/ml)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RA滑膜细胞在体外产生MIP-1α和RANTES的量明显高于OA和PT患者,MIP-1α诱导RA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反应.提示MIP-1α在RA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浆ADM及ET的研究

    作者:石蕾;赵轶文;张小平;单若明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 ADM)是新发现的舒血管活性多肽,可以与内皮素(endothelin,ET)相互作用,参与内皮素的细胞旁分泌,自分泌调节体系的构成,共同协调血管张力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反应,我们对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进行血浆ADM及ET的测定,探讨其在高血压及合并肾功能损害时的意义.

  • 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探讨

    作者:刘民;马华;李柏青

    通过小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的实验条件探讨,作者建立了其增殖反应的MTT测定法.同时与传统同位素法进行了比较,MTT法准确、安全、可靠,可以替代同位素法.实验结果还表明小鼠品种间淋巴转化增殖反应存在极大差异性.

    关键词: MTT法 增殖反应
  • 肥胖者易患肿瘤

    作者:高春东

    临床研究发现,肥胖与肿瘤有密切关系.过度肥胖的人T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的增殖反应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57%、66%;B淋巴细胞对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的增殖反应为正常对照组的58%;多形核细胞的杀菌能力也较正常对照组低.这些数据说明了肥胖者免疫功能比正常体重的人低下不少.

  • 067 牛奶摄入和母系1型糖尿病对1型糖尿病遗传高危婴儿口服胰岛素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影响[英]/Paronen J…∥Diabetes.-2000,49.-1657~1665

    作者:

    分析了牛奶摄入和遗传背景对1型糖尿病遗传高危婴儿对胰岛素的免疫反应的影响.设计与方法选择一级亲属为1型糖尿病,且有增加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的婴儿,母乳喂养6~8个月,期间添加配方饮食.随机分为3组:以牛奶为基础的配方饮食组(CM组,n=58);以水解酪蛋白为基础的配方饮食组(HC组,n=61);未添加配方饮食的母乳喂养组(BF).分别在3、6、9、12、18、24月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胰岛素的增殖反应,细胞增殖程度用刺激指数(SI)表示;另外测定牛胰岛素(BI)和人胰岛素(HI)IgG抗体的浓度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活性.结果在3月龄时,三组间T细胞对BI的反应性有差异,CM组SI高,而对HI的反应性则无差异.CM组中,T细胞对BI的反应性在3~6月龄间降低,在6、9月龄时,三组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均无差异;在9月龄时,婴儿对HI的反应性开始增高;实验期间任何月龄,T细胞对BI和HI的反应性均相关.HLA高危基因型与对BI的反应性无相关性.在3月龄时,与HC及BF组相比,CM组针对BI和HI产生的IgG抗体较高.BI抗体与HI抗体水平在所有年龄组中均相关.CM组在6月龄时,添加配方饮食的年龄与BI抗体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5),3月龄以前添加CM配方饮食的婴儿在3~6月龄时胰岛素结合抗体水平逐渐增加,而在3月龄以后添加者及HC组无此现象.在研究过程中共4名婴儿转为IAA阳性,3名在CM组,1名虽非CM组但在7月龄时摄入过普通CM饮食.CM组中,6和24月龄时T细胞对BI的反应性与IgG抗体水平相关,但在其他月龄和HC组中不相关.CM组中,母亲患糖尿病的婴儿较父亲或同胞患糖尿病的婴儿在9和24月龄时对BI以及9、12和24月龄时对HI的细胞免疫反应降低;两种婴儿间在体液免疫上的差异从9月龄时开始观察(此时母体的抗体在婴儿血中已检测不到),在24月龄时前者的IgG水平较后者降低.婴儿胰岛素结合抗体水平与母亲IAA水平不相关.结论婴儿口服BI可诱导胰岛素特异性的T细胞和抗体反应,增加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母亲患1型糖尿病可削弱此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诱导了胎儿对β细胞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关.(王军摘董砚虎校)

  • 080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疫苗治疗宫颈癌:一项15例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实验结果

    作者:安菊生;王德华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18是宫颈癌中常见的基因型.HPV16,18的癌基因E6,E7的表达产物是宫颈癌肿瘤细胞的永恒表型.由于宫颈癌肿瘤细胞有强阳性病毒抗原表达,故认为宫颈癌适合进行免疫治疗.研究中15例Ⅳ期宫颈癌患者经PCR-ELASA分析,12例检测出HPV16,3例检测出HPV18.将自体单核细胞衍生而来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加载重组HPV16E7或HPV18E7癌蛋白制成疫苗,对患者按个体化方案进行至少1次免疫接种.治疗前后监测接种的安全性、毒副作用、患者的临床反应、血清学反应(包括血清SCC、CEA水平)及免疫反应(ELISA分析检测抗HPV16,18的E6,E7抗原的抗体水平变化及抗原特异性T分析Th1增殖反应和CTL反应).

  • 83、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作者:周正任

    将两个人的血液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混和在一起进行培养,能呈现出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 IL-12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范学工;易红;欧志明;胡国龄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HCV抗原c22、c100-3,rhIL-12和抗IL-12抗体孵育5d后,加入胸腺嘧啶核苷(3H-TdR),然后收集细胞于液闪仪测定每分种脉冲数(cpm).结果:不论是健康对照者(P<0.025),抑或慢性HCV感染者(P<0.01),rhIL-12在体外可显著增加其淋巴细胞对PHA的增殖反应.同时,rhIL-12亦能显著增强HCV感染者对HCV抗原c22的增殖反应(P<0.01).[HT5"H 结论:rhIL-12可在体外显著增加慢性HCV感染者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该结果为今后使用IL-12治疗这类病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根据.

  • 协同刺激分子CD28在结核杆菌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吴俊英;张学光;李柏青

    目的:为了探讨CD28协同刺激分子在结核杆菌(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激发型抗CD28单抗模拟第二信号,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作为刺激原,对纯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上CD28分子的表达、γδ+T细胞的增殖效应及活化的γδ+T细胞上CD69分子的表达.结果: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中有50%左右表达CD28分子;抗CD28单抗协同Mtb抗原可刺激γδ+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但抗CD28单抗或Mtb抗原单独刺激则无作用.活化的γδ+T细胞表面表达CD69分子.结论:Mtb抗原在选择性活化人外周血γδ+T细胞时需要第二信号的参与;CD28在Mtb抗原激活γδ+T细胞时可提供协同刺激信号;CD69可作为γδ+T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