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理单元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姜淑娟

    目的 探析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采取护理单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6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随机均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护理单元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常规组5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单元运用在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可减少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有利.

  • 1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本文结合1例具体病例,总结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行冠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护理的方法及效果,从而得出结论:应针对此类型病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稳定病情,使其脱离生命危险。

  •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机体损伤的观察比较

    作者:周嘉莉;郑晓铸;卢星;杨溯威;罗妙妙;夏燕飞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OPCABG)冠脉搭桥术对老年患者心、肝、肺和肾损伤的差异,确定佳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医院麻醉科收治的284例老年患者,133例接受CPBCABG(CPBCABG组),151例接受OPCABG(OPCABG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比较2组的肌钙蛋白Ⅰ(cTnI)、氧合指数(OI)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CK-MB和cTnI均比基线值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比较CPBCABG组的CK-MB和cTnI均明显高于OPCAB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OI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BCABG组降低更为显著,与OPCAB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CABG组和OPCAB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53% (16/68)和11.69% (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 h的SCr、BUN、AST、ALT均较基线值明显增高,AST/ALT有所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BCABG组改变更为显著,与OPCAB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CABG和OPCABG均可对老年患者的心、肺、肾和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OPCABG的损伤要轻,更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东吉;罗爱林;张毅;张传汉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 h(T2)和术后24 h(T3)时间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lb/Cr)、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组内各点相比,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m-Alb/Cr和NAG在T1时间点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可引起可逆性的肾功能早期损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

  •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异丙酚镇静效果评价

    作者:石磊;高艺轩;付豹;陈淼

    目的 对比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50名CABG术后进入ICU,并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异丙酚和咪达唑仑镇静.两组患者按需要使用芬太尼镇痛.患者的纳入标准包括:年龄40~ 60岁、血流动力学稳定、射血分数大于40%.主要观察指标为镇静深度,由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RSS)表示.其余指标包括气管拔管前连续监测得到的有创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气和呼吸机通气参数.结果 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的镇静深度大致相同(RSS=4.5 vsRSS=4.7,P=0.295),但是咪达唑仑组的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大于异丙酚组(12.5mg/h vs 4mg/h,P=0.004).两组间平均动脉压(P=0.510)和心率(P =0.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患者(102±27min vs 245±42min,P=0.019),但两组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h vs 36.3h,P=0.240).结论 异丙酚能为CABG术后患者提供较为理想的镇静,能够明显减少镇痛药的需求量,并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 提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疗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肖明第

    冠状动脉疾病日益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寿命的疾病.国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脉搭桥术)已普遍开展,疗效肯定.而我国CABG仅在少数医院少量开展,远不适应冠心病患者的需要.因而,大力开展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刻不容缓.本课题借鉴国外先进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经验,融于我国临床实践中,提高冠脉外科水平.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观察

    作者:王建利;陈刚;王珏;陈武;黄柳桓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一大热点及趋势.我们在2004年6月~2007年8月为56例病人施行了0PCAB,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冠状静脉动脉化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歌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恢复缺血心肌血液灌注的有效方法[1].然而资料表明,约有12%~30%需要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因冠状动脉广泛狭窄而无法采用常规方式手术.面对这类终末期冠心病患者,外科医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人们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但终因技术不成熟,疗效不确切等各种原因未能广泛应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不累及冠状静脉系统,冠状静脉分支内没有静脉瓣,因而通过冠状静脉逆行灌注为缺血心肌供血有可能成为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一个方法.该方法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本文将简要介绍冠状静脉动脉化(CVA)研究的历史,发展方向,临床应用以及局限性.

  • 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韦建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致死、致残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血运重建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再灌注治疗、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术.冠脉内支架置入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 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

    作者:刘志芳;夏瑜;潘勃;朱雄凯

    目的 分析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9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术前1周服用贝那普利,术中持续应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47例,术中应用丙泊酚.观察两组不同时段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以及使用正性肌力药患者例数,比较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动复跳情况、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72 h的cTnⅠ、CK-MB、slCAM-1均低于对照组,心脏复跳时、术后12、24、48 h使用多巴胺、肾上腺素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缺血、房颤、再灌注损伤所致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率、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贝那普利预处理可有效减轻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重症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王惠霞;隋波;宁吉顺;高成杰;李清

    目的探讨重症冠脉搭桥手术的适宜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30例重症冠脉搭桥患者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醚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每搏量(SV)、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动脉血气.结果麻醉平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死亡率为0.结论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脉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非停跳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爱英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极大提高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操作更为简便精确,是临床麻醉的突破性改进.

  • 冠脉造影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炜;陈浩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临床诊断的方法是依靠介入的方法: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电图,CT,MRI等,随着介入心脏学的发展,PTCA术,冠脉搭桥术也成为治疗冠心病可靠的方法之一,但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方法由周围动脉血管插入专用造影导管到主动脉根部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使冠状动脉充盈后即可显示冠状动脉的分布和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

  • 参麦注射液对缺氧缺血心肌的营养保护作用

    作者:付敏;许秀举

    心肌的缺血缺氧的研究是当今医学活跃的领域之一,如冠脉搭桥术、器官移植等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直接依赖于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心肌的缺血缺氧为常见的疾病是冠心病(或)和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它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的沉着等.

  •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强;万峰;张鹏;张凯;谭蕾

    目的 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自愿原则将569例冠脉搭桥患者分2组:内窥镜组303例、常规组266例,比较两组手术操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内窥镜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组,在获取时间、美容效果及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优势.在近期症状改善、搭桥支数等方面两种方法基本相同.结论 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具有明显优势,随费用的降低,可考虑成为常规首选方法.

  • 三种风险度评分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中的应用和比较

    作者:陈曦;郑辉;谢波;薛松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临床常用风险度评分在预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中的应用及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入院,并行OPCAB手术患者共340例,使用国际通用AKI诊断KDIGO标准,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65例)和非AKI组(275例),比较两组STS、EuroSCORE(ES)、EuroSCOREⅡ(ESⅡ)危险度评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特点及指标,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AKI组术前ESII评分明显高于非AKI组[(5.37±4.37)%比(3.17±3.09)%,P=0.0003].两组术前STS及E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在身体质量指数(BMI,P=0.014)、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07)、术前肌酐值(P=0.00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P<0.01)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KI组术后心肌梗死率(7.69%比0.36%,P<0.01)、感染率(46.15%比10.91%,P<0.01)及死亡率(6.15%比0.36%,P<0.01)均明显高于非AKI组.结论 术前ESⅡ评分与心脏手术术后AKI存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AKI的发生.ESⅡ评分预测术后AKI发生率优于STS及ES评分.

  • 53例介入治疗后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洋;李东玉;李强;李亚林;李春晖;张良智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后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 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例.结果死亡2例,术后再发心绞痛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后能造成冠脉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的靶血管数目.

  • 48例高危冠心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巍巍;陈兴澎;王亚宏;李晓恒;庞锋;李宏伟;李斌;张小涛;朱贵军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 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心肌缺血的左室舒张功能研究

    作者:管军;康维强;赵林;柏本建;马骏;万峰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对左室重构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肺静脉(PVF)和二尖瓣(MVF)血流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87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LVEF≤40%和>40%分为A(38例),B(49例)两组,应用经胸(TTE)和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对OPCAB前及术后3月内的PVF、MVF和LVEF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PVF、MVF各项参数术后测值与正常对照组(P<0.001)和术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峰值流速均示升高(P<0.05),PVa负值减低,PVs/PVd提高,MVe/MVa减低(P<0.05~0.01).TTE对PVF血流参数的测值低于TEE(P<0.05).LVEF(56.1±12.1)%较术前(48.2±13.6)%显著增加(P<0.01),EDV(P<0.01)、ESV(P<0.001)测值较术前显著降低.A、B两组术后LVEF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显示B组术后各项测值高于A组(P<0.05~0.01).结论 OPCAB能够显著改善左室整体功能,并明显提高心脏的舒张状态.伴有明显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心功能仍能得到显著改善.多普勒超声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定量评价血管重建术的方法.

  • 75岁以上老年人两种冠脉搭桥法效果比较

    作者:王海平;凤玮;吕振乾;刘晓君;张涛;王刚;周保国

    目的 比较7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的相关数据,明确两种手术对患者手术后早、中期的影响(2年内),为临床选择提供经验.方法 比较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10月到2013年5月期间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75岁及以上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数据,分为体外循环组42例,非体外循环组68例,比较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别.结果 两组病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1.0±6.3)%比(50.0±7.6)%,P=0.427]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2.0±6.1)mm比(51.0±5.7)mm,P=0.752]无明显差别;手术操作时间[(3.7±0.9)h比(3.3±0.3)h,P=0.242]、远端吻合口数[(3.3±0.9)比(3.1±0.6),P=0.304]、术后住院时间[(10.9±3.1)d比(11.1±3.7)d,P=0.548]无明显差别;术后两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20.3±5.0)h比(13.8±5.7)h,P=0.038]、ICU居住时间[(87.6±19.2)h比(73.9±17.8)h,P=0.021]、术后输注红细胞量[(1.9±0.4)U比(0.7±0.6)U,P=0.035]及输血浆量[(320±121)ml比(180±88)ml,P=0.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至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53.0±8.1)%比(51.0±9.6)%,P=0.560]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47.0±11.3)mm比(49.0±10.2)mm,P=0.376]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内心功能分级、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比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术后早、中期(2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冠脉搭桥方法对75岁以上老年人均安全、有效.

415 条记录 4/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