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白血病RNA负载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抗髓性白血病效应

    作者:邓琦;李玉明;赵明峰;林雪梅;吕海客;刘鹏江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仍有50%~70%因体内残留白血病病灶引起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复发.我们利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产生树突状细胞(DC),提取白血病细胞RNA作为抗原冲击DC,诱导产生抗AML特异性免疫作用,为AML免疫治疗提供丰富的DC来源.

  • 热打击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耿焱;彭娜;刘亚楠;付炜;雷玉梅;苏磊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方法:设置培养HUVEC细胞的温度梯度(39、41、43 ℃)进行热打击1 h,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比较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周期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 h热打击结束时,各热打击组均出现部分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以43 ℃组为明显.随热打击程度加深,未伸展细胞占培养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打击后24 h,41 ℃和43 ℃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48 h时仅43 ℃组增殖率显著下降(P<0.05),至72 h,各热打击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1 h热打击结束即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热打击组细胞呈现显著的G0/G1期阻滞,以43 ℃组显著(P<0.05);至48 h时各热打击组细胞周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热打击对HUVEC具有细胞毒效应,可抑制HUVEC的增殖,造成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

  • 热打击对培养肠黏膜上皮细胞IEC-6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

    作者:袁芳芳;苏磊;刘志锋;潘志国;谭新;耿焱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肠黏膜上皮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方法:肠黏膜上皮细胞株IEC-6经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37℃、5%CO2培养箱培养)及39℃、41℃、43℃热打击组(分别在相应温度培养箱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培养1h的形态学改变,CCK-8法比较各组细胞培养0、1、3、5、7h的细胞活性和24 h增殖率,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热打击组各个时相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活力下降(P<0.01).24 h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9℃组7h及41℃和43℃组各时相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呈时间及温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热打击组细胞呈现细胞周期G0/G1和G2/M期阻滞.结论:热打击对IEC-6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可抑制IEC-6细胞的增殖,造成细胞周期G0/G1和G2/M期阻滞.

  • 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护理进展

    作者:包燕萍

    化疗后口腔炎是指应用细胞毒抗癌药物导致口腔黏膜和口腔内软组织发生炎症反应.随着化疗方案的发展,大剂量化疗、联合化疗及新化疗药物的反应,其口腔炎的病发率已高达40.0%[2].

  • TRAIL和TRAILR在肝癌中表达及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震宇;陈孝平;何松青;黄志勇;李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与其受体(TRAILR)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TRAIL联合应用化疗药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10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TRAIL及TRAILR的表达.用MTT法检测TRAIL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TRAIL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肝癌组织中死亡受体(DR5、DR4)的表达量显著强于正常肝组织,诱捕受体为低表达,与正常肝组织相比,两者差异显著(χ2=4.68,P<0.05).Ⅲ/Ⅳ期肿瘤死亡受体的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χ2=6.17,P<0.05).联合使用亚细胞毒性剂量的化疗药大幅度提高了TRAIL的细胞毒活性.结论TRAIL与化疗药物联合运用具有协同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

  • 大黄素诱导人胃癌细胞MKN45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田宏伟;王芳;马云涛;郭天康;马建勋;王晓鹏;苏河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大黄素具有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效应,具有细胞毒潜能,其诱导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Bax-caspase途径、PKC途径、Fas途径及ROS途径等[1-3].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人TRAIL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在治疗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作者:肖震宇;李莉;陈孝平

    目的探讨TRAIL以及联合应用亚毒性剂量的化疗药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人TRAIL重组表达质粒pcDNA 3.0-hTRAIL瞬时转染COS-7细胞,利用其表达的活性蛋白,并联合应用亚毒性剂量的化疗药,观察其对于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的胞毒作用. 结果瞬时转染COS-7细胞能够表达有活性的人TRAIL蛋白,对两种肝癌细胞株均有弱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9.2%、9.5%;联合应用亚毒性剂量的化疗药丝裂霉素(M)、5氟尿嘧啶(5-FU)、放线菌素D(AcD)能够大幅度提高TRAIL的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为TRAIL+M(60.1%、32.6%),TRAIL+5-FU(68.1%、29.2%),TRAIL+AcD(72.9%、58.6%)联合用药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TRAIL与化疗药物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具有很强的协同杀伤肝癌细胞株的作用,对于肝细胞癌的生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药物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系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亓凯;黎阳;熊稀霖;张驰;黄科;方建培;郭海霞;翁文骏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化疗药物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系的毒性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药,即As2O3、长春瑞滨、多西他赛、依托泊苷(VP16)或顺铂(DDP),或As2O3分别与另一种药物双药联合(同步给予As2O3和另一种药物;先予As2O3使SK-N-SH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后再予另一种药物)作用于SK-N-SH细胞24 h、48 h后不同处理组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结果 同步给药双药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相应的单药组的凋亡率;As2O3与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时,非同步给药组即先予As2O3使SK-N-SH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后再加用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组的凋亡率高于相应单药组的凋亡率,As2O3与非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VP16或DDP)联合用药时,同步给药组即As2O3与VP16或DDP同步给药组的凋亡率高于相应单药组的凋亡率.联合用药组随着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细胞周期的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随着SK-N-SH细胞凋亡率的增高,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As2O3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或许能提高它们对SK-N-SH细胞的杀伤效果;当As2O3与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时,宜先采用As2O3的周期阻滞作用将NB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后再加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非同步给药方式;而当As2O3与非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VP16或DDP)联合用药时,宜采用同步给药的方式以提高杀伤效果.

  • 幼儿Evans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金宏娟;林凤莺

    病例患儿,男,1岁,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伴反复发热2个月入院,体温波动在38℃至39°C之间,无排血便及血红蛋白尿,时有轻咳,否认细胞毒药物使用史,多次院外治疗无效.

  •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任一帆;贾国存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HPS),1952年首次报道,具有多脏器受损、病情进展迅猛、延误诊治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该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非常困难,且病情进展迅速,许多患儿因早期不能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导致死亡.现对HLH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1 发病机制 NK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介导的颗粒一胞吐途径的溶细胞作用是机体清除感染及肿瘤监测的主要途径.此过程包括细胞毒颗粒形成、成熟,被运送到突触前膜,引发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释放颗粒酶引起靶细胞溶解.这一过程中任何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免疫系统难以清除病原体或衰老、死亡组织细胞所形成的自身抗原,导致免疫系统受这些抗原物质持续刺激,使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IL-18,IL-10,IL-12,TNF-α,NF-κβ等[1],这些细胞因子可进一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分泌更大量的细胞因子,造成恶性循环,终因过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和HLH的发生[2].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细胞凋亡

    作者:周云芳;王耀平;汤静燕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上是以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疼痛,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为特征,病程数天或数周,可长达3个月.临床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少见有患者出现复发的现象.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HNL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有T淋巴细胞,尤其是细胞毒T细胞的凋亡和增生.本文作者就近几年有关HNL的细胞凋亡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 新生儿淋巴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刘敬;孟繁女

    近年来,有关新生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对此作一综述。 一、 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 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及其亚群与成人及儿童有明显不同。D′Arena等[1]研究发现,脐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多于成人,但T细胞表型不成熟,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与成人比较有明显差别,分别是:CD+3细胞(59.9±12.0)%与(74.9±4.6)%;CD-3CD+16和(或)CD+56(NK)细胞为(23.8±10.1)%与(10.8±5.3)%,CD+3CD+16和(或)CD+56细胞毒T细胞为(0.3±0.3)%与(10.7±4.1)%。足月儿脐血尚含有CD+3CD+25和CD3HLADR+活性T细胞。大多数脐血T细胞共同表达CD45RA幼稚抗原,而成人外周血T细胞则含有数量较多的CD45RO+记忆细胞。Murphy等[2]的研究表明,脐血单核细胞表达低荧光强度的CD14(CDdim14)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成人,脐血CDdim14 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百分率也明显低于成人;而高荧光强度的CD14(CDbright14)细胞表达CD36(OKM5 )的能力却高于成人。表明脐血单核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的能力与成人不同,脐血中“抑制”或“幼稚”T淋巴细胞占绝对多数。

  • AFP/HSP7O重组蛋白表达载体抗人肝癌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小平;陈瑞芬;宋爱利;刘彦仿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AFP/HSP70,进行肝癌基因工程疫苗主动免疫的初步研究.方法: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AFP/HSP70,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SP2/0细胞,放射免疫和双夹心ELISA法鉴定AFP和AFP/HSP70融合蛋白的表达.以上构建真核载体进行BALB/C小鼠股四头肌注射,免疫3次后,取脾制备悬液,经PHA和AFP刺激后,与HepG2细胞混合培养,MTT检测细胞毒反应.结果:构建的pBBS212-AFP/HSP70真核载体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建立了分泌表达AFP/HSP70融合蛋白的SP2/0细胞株.上真核载体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MTT检测显示对AFP表达较高的HepG2细胞呈现明确的杀伤效应,而空载体免疫组混合细胞培养表现较弱的效应.结论:pBBS212-AFP/HSP70真核载体的构建及其抗人肝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实验初步显示pBBS212-AFP/HSP70作为基因工程疫苗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今后深入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细胞毒抗癌药物肾脏毒性研究现状

    作者:王哲海;孔莉

    细胞毒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癌症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提高癌症患者治愈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毒副作用,如肾毒性、心脏毒性、骨髓毒性等。如何防治毒副作用的发生发展,是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现将近年来对细胞毒抗癌药物所致肾脏毒性的防治概况作一简要回顾。……

  • 内质网应激与耳聋

    作者:万亚蕊;张延平;杨仕明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亚细胞器结构,参与内分泌性蛋白及膜蛋白翻译后加工修饰、正确折叠和新生蛋白的转运过程.然而,多种生理、生化以及一系列的细胞毒因素,如基因突变或机体状态的改变包括缺血、缺氧、营养不足、病毒感染、钙平衡失调等各种内质网刺激因子均可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导致错误折叠蛋白或未折叠蛋白在ER内大量积聚,从而形成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滑液及血清中一氧化氮检测

    作者:秦力铮;龙星

    一氧化氮(aitric oxide,NO)是一种高反应性细胞毒自由基,其在许多疾病中对组织造成损伤已得到证实.我们通过检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关节滑液及血清中NO,探讨NO在TMD中的作用.

  • 一种新型心脏毒性低的细胞毒抗肿瘤药PNU-159548

    作者:

    关键词: 心脏 毒性低 细胞毒
  • 珊瑚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洁;周文斌;从玉文;刘萍

    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是一种通经活络的民间药用植物,它主要含有二萜、三萜、黄酮、倍半萜、木脂素、香豆素苷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中vibsanin型是其特征化合物,分为3种亚型结构即十一元环型、七元环型和重排型,代表化合物为vibsaninB、vibsaninC和neovibsaninA.珊瑚树具有细胞毒、抑菌、鱼毒及抑制植物生长等活性,其中细胞毒活性为主要生物活性.

  • 番石榴根中一个新的三萜类成分

    作者:彭财英;黄应正;刘建群;黄慧莲;舒积成

    为了研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7个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2α,3β,6β,23-四羟基乌苏酸-12,20(30)-双烯-28-O-&D-葡萄糖苷(1)、2α,3β,6β,23-四羟基乌苏酸-12,18-双烯-28-O-β-D-葡萄糖苷(2)、2α,3β,23-三羟基乌苏酸-12,18-双烯-28-O-β-D-葡萄糖苷(3)、nigaichigoside F1 (4)、积雪草苷C(5)、2α,3β,6β,19α,23-五羟基乌苏酸-12,18-双烯-28-O-β-D-葡萄糖苷(6)和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酸(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在此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化合物1浓度为25 μmol·L-1对人肝瘤细胞Bel 7402抑制率为52.5%,显示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 南重楼Paris vietnamensis活性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黄芸;崔力剑;王强;叶文才

    目的研究南重楼Paris vtetnamensts(Takht.)中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南重楼中分离得到1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结构为:3β,5α,6α-三羟基-7(8)-烯-异螺甾烷醇-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命名为南重楼皂苷A.化合物2~11分别为: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吡喃糖苷(2);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吡喃糖苷(3);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4);25(R)薯蓣皂苷元-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5);25(R)薯蓣皂苷元-3-氧-α-L-鼠李毗喃糖基(1→4)-α-L-鼠李毗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6);25(R)偏诺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β-D-葡吡喃糖苷(7);25(R)偏诺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8);25(R)偏诺苷元-3-氧-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9);25(R)偏诺皂苷元-3-氧-β-D-葡吡喃糖基(1→3)[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0);25(R)偏诺苷元-3-氧-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吡喃糖苷(11),体外筛选表明部分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3,6~11均为首次从南重楼中获得.化合物3,4,6,8具有对肝癌HepG2和胃癌SGC-7901的细胞毒活性.

337 条记录 3/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