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열대병여기생충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302
  • 国内刊号: 34-1263/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蒋作君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培养监测分析

    作者:梅申聪;丁亚君;唐芳;朱长太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手部细菌携带情况及细菌种类,监测其洗手效果,评估其执行手卫生的意义.方法 对急诊科共20 名护理人员进行手部细菌培养检测,分别在洗手前及洗手后进行采样.细菌鉴定及药敏主要由VITEK 仪器完成.结果 洗手前手部中位菌落数为2 CFU/cm2,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为1-3.75 CFU/cm2.洗手后中位菌落数为0 CFU/cm2,IQR 为0-0 CFU/cm2.同洗手前比较,洗手后菌落计数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显示:菌种分布较为广泛,以葡萄球菌属及肠杆菌科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多重耐药菌3 株.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操作中手部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污染,而正确洗手及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清除细菌,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试剂盒稳定性研究

    作者:周莉;汪奇志;王珍丽;尹晓梅;汪峰峰;王玥;罗俊平

    目的 确定安吉医药公司新包装试剂盒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方法 对不同储存温度(2~8℃、25℃以及37℃)与储存时间下的试剂盒主要组分冻干致敏红细胞和稀释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冻干致敏红细胞2~8℃2 年、25℃1 年、37℃ 60d,各项观察指标均保持不变;致敏红细胞悬液2~8℃保存3d 后,阴性符合率几乎降为0;新鲜配制的稀释液2~8℃ 2 年、25℃与37℃ 60d,间断性敞口稀释液2~8℃、25℃与37℃各60d,各项观察指标均保持不变,长期敞口稀释液2~8℃、25℃以及37℃,3d 后出现杂质,15d 阴性符合率降为0.结论 新包装试剂盒的主要组分稳定性好,其在2~8℃可保存2 年,25℃与37℃可保存60d;稀释后致敏红细胞2~8℃保存3d 有效;间断性敞口稀释液60d 内可反复使用.

  • 1995~2010年安徽安庆市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

    作者:王桂芬

    目的 分析安庆市1995~2010 年感染性钉螺分布特征,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5~2010 年全市螺情资料,统计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结果 1995~2010 年期间,安庆市不同类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出现村数和环境数总体呈现出逐年缓慢上升趋势,且江洲滩地区高,湖滩地区次之,山丘地区低.16 年间,30.9%的流行村1~3 年出现感染性钉螺,38.2%的流行村4~9 年出现感染性钉螺,另30.9%的流行村10~16 年就会出现感染性钉螺;47.5%的有螺环境1~3 年出现感染性钉螺,34.6%的有螺环境4~9 年出现感染性钉螺,17.9%的有螺环境10~16 年出现感染性钉螺.不同类型地区感染螺密度总体表现为山丘地区高,湖滩地区次之,江洲滩地区低,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安庆市血防区感染性钉螺分布点多面广,且呈现上升趋势.提示加强传染源控制是消灭感染性钉螺的当务之急.

  • 安徽省实施《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评估报告

    作者:张莲芝;仲学锋;曹敏;董华;洪涛;王志敏;朱冰

    目的 科学评估安徽省<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实施情况.方法 采用定性调查的方法,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制定表格现场实地考核;使用描述性方法描述调查结果.结果 全省建立了三级健康教育网络,配备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在城乡开展了疾病、控烟、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结论 全省"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不一,已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好局面,但政府的支持、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健康教育人员不足及素质不高等问题是制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

  • 安徽亳州市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唐慧文

    目的 收集亳州市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病人的早期血标本进行血检.结果 该病例为亳州市首次报告的输入性重型肝损害型恶性疟病例,经治疗好转.结论 加强疟疾监测、提高镜检能力、规范治疗和开展健康教育是恶性疟防控的关键.

  • 双氢青蒿素与甲硝唑对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损伤作用比较

    作者:杨志宏;聂姬锋;田喜凤

    目的 比较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 和甲硝唑(metronidazole,TMZ)对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滋养体的损伤作用.方法 改良TYI-S-33 培养基培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待虫体达到对数生长期时(贴满瓶壁),弃去旧培养基,分别加入含DHA200μg/ml (LC50)和TMZ500μg/ml (LC50)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取药物作用后2、4、8、及12h 样本,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虫体的形态变化.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用药后两组虫体均出现变形、肿胀,从培养管壁脱落、表面出现空泡;失去正常的"瓢形"运动,鞭毛摆动迟缓或停止.透射电镜观察显示,DHA 作用2h 后虫体肿胀、变形、内质网腔扩张;4h 后肿大的滋养体内出现板层样结构,细胞核变形;8h 后细胞质溶解并出现空泡,吸盘微管解体;12h 后细胞膜崩解、脱落或表膜出现胞质突起,吸盘失去凹状结构并隆起变成空泡,大部分细胞质耗空,虫体死亡.甲硝唑作用2h,胞质致密度降低,4h 虫体肿胀变圆,8h 胞质内含物稀疏,致密度降低,空泡增多,核呈现锯齿状畸形,12h 胞质内含物溶解破坏,进一步耗空,虫体死亡.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甲硝唑对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均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损伤作用机制不同.

  • 安徽铜陵市大通镇卫生厕所使用情况调查

    作者:王平;孙明祥;鲁彩霞;刘小松;施晓冬;陶陵;高家斌;吴志敏;张小宝

    目的 对疫区改厕后厕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改厕工作的现状及需求,为以后改厕工作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已实施改厕的大通镇10 个流行村,随机抽取427 户样本进行卫生厕所使用情况调查,建立Epi Data 数据库,用SPSS 分析.结果 对改厕状况满意的占72.83%;认为改厕对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有提高的占69.09%;有417 户已经使用卫生厕所,占97.66%;"受教育程度"和"便后是否能及时冲水"存在正相关(r=0.08);"人均月收入"和"便后是否能及时冲水"也存在正相关(r=0.703)."及时冲水"呈现出随着"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月收入"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进一步加强改厕工作管理,加强技术指导以及血吸虫病与改厕之间关系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合理使用卫生厕所,同时统筹兼顾,加大对改厕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才能大限度的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 201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苏正明;蔡顺祥;涂祖武;何汇;范宏萍;曹慕民;高华

    目的 掌握2011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 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 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78%,耕牛感染率为0.70%,活螺平均密度为0.43 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 3 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06%.结论 与2010 年相比,2011 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了明显下降,但疫情进一步下降难度加大,需加强流动人员管理,全面推行洲滩禁牧、以机带牛等措施,以切实控制传染源.

  • 2005~2010年安徽枞阳县中心村血吸虫病疫情

    作者:周伟;唐礼胜;吴义胜;鲍溪光;左海黎

    目的 通过血吸虫病疫情纵向分析,为实现血防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了防治策略与措施.方法 选择枞阳县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中心村,回顾性调查收集该村2005~2009 年疫情资料,并结合人群与耕牛病情、螺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 年,中心村人群血检阳性率逐年下降,由2005 年的22.68%降至2009 年的9.96%.在达疫情控制目标后2 年(2010 年),人群粪检阳性率为2.47%;春季钉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较2009 年分别下降了58.7%、96.3%.但耕牛感染率高达16.7%,春、秋季感染性钉螺密度分别为0.001 5、0.016 4 只/0.11m2.结论 耕牛是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是制约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加大"封洲禁牧、以机代牛"等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血液感染黏液玫瑰单胞菌病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唐小龙

    目的 鉴定一株来自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分离到的少见生物表型菌,并确定其分类学位置.方法 应用16S rRNA 序列分析、同源性检索方法及细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果 该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严格需氧的小球杆菌,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有光泽、粉红色菌落.16S rRNA 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分析发现该菌与玫瑰单胞菌同源性较高.结论 该菌株在分类学上属于玫瑰单胞菌,在分类学上属于黏液玫瑰单胞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是鉴定临床疑难菌株及新发现菌株的重要手段.

  • 2005~2011年湖北潜江市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监测报告

    作者:肖秀兰;徐春梅;卢杰;田敬平;徐乾成;田建平

    目的 掌握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吴家垸村的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对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结果 2005~2011 年,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6.64%和100%,有螺面积下降了21.12%.结论 吴家垸村血吸虫病疫情明显下降.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 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影响血吸虫病传播因素分析

    作者:何家昶;高风华;金伟;李婷婷;张世清;汪天平

    目的 分析安徽省规划达标地区影响血吸虫病传播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8~2010 年安徽省规控县和规阻县人群疫情、家畜疫情、螺情指标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数据,分析人群疫情、家畜疫情、螺情指标间的相关性和人群疫情、家畜疫情、螺情与防治措施间的关联性.结果 在规控县,急感人数与病牛数以及家畜感染率间均存在正相关,均rs=1.000,均P<0.001; 阳性螺密度与钉螺密度间存在spearman 等级相关,rs=1.000,P<0.01; 急感病例数与药物灭螺占有螺面积比例以及人群化疗覆盖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262.391-15.762x1-0.175x2,P<0.001.在规阻县,病人数及人群感染率与病牛数及家畜感染率间均存在正相关,均rs=1.000,均P<0.001;病人数与耕牛存栏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1=0.705x1-878.172,P<0.05; 人群感染率与家畜化疗覆盖率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2=0.288-0.004x2,P<0.05.结论 家畜疫情是影响人群疫情的重要因素,提高人畜化疗覆盖率、加强耕牛淘汰与药物灭螺力度降低血吸虫病疫情的重要措施.

  • 2010年云南永胜县新民村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作者:陈丽章;李文;史记梅

    为全面、及时、准确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况,掌握流行规律,为制订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措施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 年3 月在云南省建立了4 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1],开展连续6 年的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 云南永胜县光华乡新民村为监测点之一, 现将该村2010 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螺情监测6 月份在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查螺(5~10m设框,1 框≈0.11m2), 其他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方法进行查螺.查螺以自然村为单位,根据螺情图账逐一进行,建立有螺环境登记卡,所捕获的钉螺分环境分袋包装,统一采用压碎镜检法进行观察, 鉴别死活螺及感染情况,分环境类型计算有关螺情指标.

  • 安徽省林业血防工程抑螺效果的调查研究

    作者:操治国;张世清;黄勇;朱磊;汪天平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我国半个多世纪的防治经验表明,有效控制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关键措施[1~3].安徽省自上世纪80 年代起在全国率先探索通过造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从而达到消灭钉螺的目的,即林业血防工程,并于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在全省推广实施.目前,全省血防生态林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林业血防作为一项血防措施是否发挥了控制钉螺的作用,尚缺乏系统的评价.为此,本研究选择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滩地,对其控制钉螺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 2011年江苏溧阳市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黄立中

    溧阳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全市人口78 万,总面积1 535km2,辖10 个镇;溧阳市属血吸虫病流行区,1956 年首次发现钉螺,1997 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为评价溧阳市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现将2011 年小学生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在溧阳市范围内根据学校所在地是否为血防区, 选择5 个目标镇的中心小学各抽取一个班级30 名六年级学生,共计150 名.5 个目标镇中3 个为血防区,2 个为非血防区.

  • 2005~2009年安徽灵璧县疟疾疫情和防治措施

    作者:马超;尚军;刘云章

    灵璧县地处安徽淮北地区, 2000 年以来附近地区疟疾疫情呈现上升趋势[1,2],我县的疟疾疫情也处于同样态势.为制订今后科学的防治措施,我们对2005~2009 年灵璧县的疟疾疫情资料及其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回顾调查与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收集2005~2009 年灵璧县的疟疾疫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疟疾防治资料来自于年度工作总结和报表, 人口资料由各乡镇防保所提供,气象资料由本县气象局提供.

  • 两种血清学方法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的应用及比较

    作者:吴义娥;陈金生;李建国

    为评价血清学方法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地区的现场查病价值,我们在安徽枞阳县选择了两个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行政村, 使用IHA、NP30 两种血清学方法开展人群平行检测的横断面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基本情况调查收集陶圩、红阳两村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资料,2007 年春季对两村现有和历史有螺环境按10m×10m 等距离设框进行糸统抽样调查, 检获框内所有钉螺,压碎镜检,计算钉螺感染率、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内陆采取环境抽样的方法调查.作者单位:246700 安徽枞阳县, 枞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

  • 日本血吸虫病混合型诊断抗原的制备及实验室检测

    作者:司武敏;汪天平;张世清;王恩木;章乐生;呼明闯;郝晓君;翟杜鹃;张丽珺

    血吸虫病目前依然是严重的全球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WHO 估计全球有6 亿人受到血吸虫感染的威胁,2 亿人受到感染,1.2 亿人出现临床症状,其中2 千万人病情严重,年死亡人数多达数十万[2~4],我国是受日本血吸虫病危害为严重的国家之一[5],因此早期诊断血吸虫病对防治尤为重要.当前免疫诊断血吸虫病使用多的还是单一的诊断抗原,很难达到同时具有早期、敏感、特异性诊断的要求,因此制备一种具有上述要求的混合型诊断抗原试剂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制备了虫卵和成虫的混合型粗抗原,并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应用

    作者:王慧琴;李婷婷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时少而知识总量多是教学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其次,它是一门形态学占比重较大的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传统的单纯语言描述,以课堂→课本→粉笔→挂图的授课模式为主, 学生学习常感到枯燥乏味,费时费力,而且书本上形态、生活史、致病等内容是不连贯的静态画面,难以理解,不易正确掌握[1],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码显微互动技术的引入,使教育教学手段产生了深刻的变革[2].

  • 1993~2011年江苏镇江市润州区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仲留华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岸边的润州区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辖街道办事处6 个和乡镇1 个.人口23 万余,面积132.7km2.坐落于北纬32°12′.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的不稳定的中度疟疾流行区[1,2].疟疾年发病率在历史上高峰是1972 年的118.49/万.经过多年防治已经降至十万分之一以下水平.为了今后能够针对性地指导当地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现将1993~2011 年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所用疟疾相关资料、数据来源于润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归档文件,包括历年工作总结、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会审、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和相关的工作简报等.人口数据来自区统计部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汇总整理.

  • 肺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璐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全国每年新发结核患者145 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62 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达13 万人,患者死亡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2].这些数据表明: 结核病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长达6 个月以上疗程的治疗效果需要患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结核病和减少肺结核多重耐药的关键.1979 年Haynes 等[3]将依从性(compli-ance)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我国在1995 年由周达杰等[4]研究认为,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服药、饮食控制、改变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即为遵循医嘱的行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能忠实服从医嘱及护理的病人, 其行为称为依从性好;反之,拒绝接受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或不认真执行相应治疗研究措施的病人的行为称不依从性.肺结核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直接影响到肺结核病患者的预后和复发.

  • 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廖远泉

    尿酸(Uric acid; UA)是机体通过黄嘌呤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后的终末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泄.机体嘌呤的合成,吸收和分解代谢紊乱或尿酸(UA)排泄障碍常可致高尿酸血症(Hyper uric emia,HUM);近年有关高尿酸血症(HUM)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一、尿酸的代谢尿酸(UA)是血浆中非蛋白氮成分之一.主要来源于机体内细胞核蛋白嘌呤碱分解代谢所产生,即内源性尿酸,约占总尿酸量的80%,(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主因).而外源性尿酸为摄食的动物性或富含嘌呤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的嘌呤碱大部分被机体分解代谢所生成,约为总尿酸量的20%;仅有少量的嘌呤碱被用于再合成核苷酸或组织核酸.部分尿酸受肠道细菌分解破坏被排泄.

  • 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病学现状

    作者:胡翰青

    近年随着药物预防、防蚊蚊帐使用等干预措施的实施,全球范围内疟疾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在热带非洲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占其所有门诊人次的25%~35%, 住院人次的20%~45%和医院死亡的15%~35%[1].了解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病学状况对于我国援外及出国劳务人员疟疾的防治、输入性疟疾的预防和国内疟疾的防控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安徽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工作回顾与思考

    作者:何家昶

    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和皖南山区,是我国防治血吸虫病流行重点省份之一.全省有9 个市的50 个县(市、区)为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血防区直接受威胁人口六百余万.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和沿江水系、湖泊的江、洲、湖滩,以及以河、沟、田、水系灌区为主的山丘内陆型流行区.流行区面广线长、环境复杂.建国初期,疫区居民患病率一般在20%~30%, 少数地方甚至高达80%,耕牛患病率也达30%~60%.目前,全省已有17 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7 个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作者:甘绍伯

    SARS 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H1N1 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给人们以警示,既往不为世人熟知的"人兽共患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医务界和卫生部门对此高度重视.2006年5 月由中国科协、卫生部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共同承办,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协作单位,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笔者作为大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经历了会议准备和会议召开的全过程,共有三四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的院士约十余人,会议开了整整3 天.这是本人参加过的规格高、人数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此外,去年出版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之一"当代世界人兽共患病学"作者近200 名,全书共310 万字,堪称一部巨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1 01 02
2000 01 0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