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열대병여기생충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2302
  • 国内刊号: 34-1263/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蒋作君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北京市5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何战英;王小梅;李锡太;李旭

    目的:分析北京市输入性罗阿丝虫病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的活动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等。结果2012~2015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共报告5例临床诊断为罗阿丝虫感染病例,输入地为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布)、加蓬。5例患者均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中3例仅有游走性肿块,1例有眼部症状和皮肤瘙痒,1例有游走性肿块和结膜下虫体移行感。结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势必导致该病输入人数增加。罗阿丝虫病确诊困难,应增强临床医生根据流行病学史和典型症状(游走性肿块和虫体在眼睑或球结膜下移行)诊断病例的意识。

  • 2004~2015年湖南汉寿县垸内钉螺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孟利;王慧岚;夏蒙;汤凌;姜琼;董如兰;任光辉;李胜明

    目的:探索湖沼型垸内亚型疫区的垸内钉螺控制对策。方法收集汉寿县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对2004~2015年汉寿县垸内钉螺指标变化、垸内钉螺控制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汉寿县垸内钉螺面积由2004年的99.64hm2减少到2015年的0.87hm2,下降幅度达99.1%;活螺平均密度由2004年的0.15只/0.11m2下降至2015年的0.03只/0.11m2;感染性钉螺处数与面积显著下降,2006~2015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在药物灭螺的基础上,针对垸内钉螺采取水改旱、养殖灭螺、沟渠硬化、国土平整、涵闸改造、小环境治理等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有显著性作用。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经费的投入。

  • 低剂量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5例分析

    作者:孔令义;佟晖

    目的:对5例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ADV)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范可尼综合征进行分析,并对早期发现ADV的肾毒性和避免引发范可尼综合征提出监测和防治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确诊的5例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服药剂量均为10mg/d,平均服药时间42.6个月,平均服药至症状出现时间为35.4个月。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多处骨及关节疼痛。2例有夜尿增多情况。所有患者血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尿酸血症3例;5例eGFR均降低;ALP增高4例;尿蛋白异常3例;尿糖异常3例。误诊情况:3例被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像学检查:3例患者的双能骨密度及X线检查均显示骨质疏松。转归:停用阿德福韦酯,改为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口服中性磷溶液、阿法迪三胶囊、钙尔奇D片。所有患者骨痛3~10个月缓解;5例低磷血症者于1~3个月血磷恢复正常;3例低尿酸血症者中有2例在1、11个月恢复正常;4例ALP增高者中有2例在1、12个月恢复正常;2例尿蛋白阳性分别在停药后5、12个月蛋白尿消失;2例尿糖异常者在4、8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低剂量阿德福韦酯可导致范可尼综合征。对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的老年人、饮酒、合并慢性病者,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尤其是血磷、ALP水平及肾功能、尿常规,一旦出现肾损伤,要及时更换为其他抗病毒药物或者根据GFR水平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并给予中性磷治疗。

  • 湖南岳阳县中洲乡东西灌渠硬化血防效果研究

    作者:任小兵;方小平;李以义;胡本骄;赵正元;李善峰;任光辉

    目的:探索引有螺水源灌渠硬化工程的血防效果。方法选择岳阳县中洲乡东西干渠硬化工程区作为研究现场,通过收集分析2006~2015年灌渠所在流行村血防措施及病情,引水口洲滩及渠道螺情变化、评估以硬化为主血防效果。结果2006~2015年引水水源现场洲滩钉螺密度徘徊在0.40只/0.11m2左右;灌渠硬化前钉螺平均密度为0.1999只/0.1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18只/0.11m2;工程后2007~2015年连续9年未发现钉螺;工程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6.12%下降至0.19%;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14.86%下降至0。结论引有螺水源灌渠实施硬化改造后不能孳生钉螺,辅以其他常规血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当地疫情。

  • 2004~2011年湖南省感染性钉螺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作者:李广平;方小平;夏蒙;赵正元;汤凌;任光辉;胡本骄

    目的:了解湖南省感染性钉螺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实施的效果,探索防控重点区域,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以乡镇为单位的2004~2011年连续8年的感染性钉螺面积资料,绘制乡镇尺度电子地图,建立空间数据库,用螺情数据的总体指标、乡镇百分位数及空间自相关和扫描统计量分析研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2004~2011年湖南省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明显,2004年为2627.9hm2,至2011年下降至664.6hm2;乡镇感染性钉螺面积P50、P75、P90下降明显,2011年感染性钉螺面积P90为5.9hm2,分布示意图显示沿垸外有螺水系乡镇感染螺分布相对严重。期间各年感染性钉螺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期望值指数,位于0.13~0.28之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P<0.05)。局部H-H聚集区域(P<0.05)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沿岸,年聚集区域包括乡镇数在23~41之间。结论2004~2011年湖南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明显下降,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行之有效;感染性钉螺面积的空间正向聚集性明显,2011年个别乡镇感染性钉螺分布面积较大,仍需进一步强化防治,应加强联防联控,突出H-H聚集区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 淮南地区孕早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康栗

    目的:分析淮南地区孕早期妇女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淮南地区4832例孕妇TORCH-IgM抗体和TORCH-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HSV-IgM和HSV-IgG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CMV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48.84%(21/43),与其他病毒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表现中,流产发生率为65.12%(28/43),与其他不良妊娠结局表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淮南地区孕早期妇女存在一定的TORCH阳性率,TORCH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孕早期或孕前进行TORCH检测对指导本地区优生优育工作及提高新生儿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2003~2014年广西百色市右江区疟疾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邓积广;余水兰;江超穗;农智;梁少溢

    目的:了解广西百色市右江区2003~2014年以来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及态势。方法收集2003~2014年百色市右江区当地发热居民、外出务工返回人员和外来人员疟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3~2014年,右江区共监测本地发热患者119216人次,外出务工返回人员522人次,外来流动人员22260人次,三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17%、0.575%和0.119%。共检出本地感染疟疾3例和输入性疟疾27例,其中恶性疟20例,间日疟9例,未分型(临床诊断)1例。结论右江区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半数以上为恶性疟。

  • 2015年宿州市324例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玲;葛明明

    目的:了解2015年宿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为制订手足口病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及其它肠道病毒核酸(非EV71和非CoxA16)。结果324份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肠道病毒核酸总阳性137份,阳性率42.3%。EV71阳性35份,阳性率10.8%(35/324),阳性构成比为25.5%(35/137);CoxA16阳性26例,阳性率8.0%(26/324),阳性构成比为19.0%(26/137);其他肠道病毒(非EV71和非CoxA16)76份,阳性率23.5%(76/324),阳性构成比为55.5%(76/137)。男女比为1.6︰1,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43.4%(86/198)和39.7%(50/126),男女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5,P>0.05);发病年龄组以0~3岁为主;1月及4~7月为发病高峰,阳性检出率均超过50%。结论2015年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春夏季,3岁以下儿童为高发病人群,其流行型别以其他肠道病毒(非EV71和非CoxA16)为主,同时伴有EV71和CoxA16。

  • 2013~2015年安徽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分析

    作者:张滔;许娴;姜静静;卢曼曼;虞晨;李卫东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3~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三间分布、来源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我省共报告47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重症25例,死亡3例,病死率0.63%。输入性病例中462例来自非洲国家,占97.26%,13例来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占2.74%;发病人群主要为境外务工的青壮年男性,平均年龄40.27±8.80岁;每年春节期间和5~7月份报告病例数相对较多;全省各市均有病例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外出人员数量较多的合肥市;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1(0,3)天;发病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0,3)天。结论安徽省输入性疟疾病例中重症比例较高(5.26%),且时有死亡病例发生,因此必须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诊早治工作;要及时处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避免其作为新的传染源在本省引起继发感染。

  • HBV基因型、变异、X蛋白与HCC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杨春霞;迟晓伟;张艳梅;游晶;范晶华;杨微波

    目的:了解HBV病毒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X蛋白与肝细胞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癌的发病机理,为肝癌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及测序法检测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肝合并肝癌患者共159例血清标本的HBV基因型及变异位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4组肝组织中X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积分法进行结果判断。结果1.在15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型为56例,占35.2%(56/159),基因型C型为103例,占64.8%(103/159),基因C型在ASC、CHB、LC、HCC四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0%(11/25),63.2%(36/57),85.7%(36/46),64.5%(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2,P=0.037)。2.在ASC、CHB、LC、HCC四组中,基因C型HBV感染者发生BCP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6.4%(4/11),75.0%(27/36),80.6%(29/36),75.0%(15/20),发生PC变异的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5.5%(5/11),66.7%(24/36),77.8%(28/36),70.0%(14/20),两种变异均多于基因B型感染者,除ASC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X蛋白的表达,以LC组高(阳性率71.7%),其次是HCC组(71.0%)、CHB组(59.6%)、ASC组(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基因C型HBV感染者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9/11),72.2%(26/36),86.1%(31/36)和85.0%(17/20),大于基因B型感染者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即28.6%(4/14),38.1%(8/21),20.0%(2/10),45.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CHB、LC和HCC组中X蛋白阳性表达的HBV感染者BCP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1.5%,73.5%,69.7%,81.8%,均高于BCP变异阴性感染者所占比例,PC变异阳性的比例分别为46.2%,67.6%,78.8%,63.6%,除了ASC组外均高于PC变异阴性感染者所占比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基因型、变异位点1762/1764和1896、X蛋白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 2015年宿州市埇桥区3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调查报告

    作者:刘阳;张鹏;刘峰

    目的:通过对埇桥区2015年3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进行分析,了解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尚存问题,为下一步切实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病例分析。结果3病例虽同为输入性恶性疟,但病例的发现过程各不相同,外出务工人员防疟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断敏感性不高。结论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疟疾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加强医务人员防疟意识与能力,积极开展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响应体系。

    关键词: 恶性疟 输入性 调查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腹水严重程度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

    作者:罗江龙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肝腹水病人电解质紊乱与腹水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晚血病人根据腹水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组。用XD-685型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电极法分别对K+、Na+、Cl-进行检测。结果晚血病人腹水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电解质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晚血病人腹水程度的加重电解质紊乱更趋显著。

  • 29例血吸虫病合并消化系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瑜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2014年我院收治的29例血吸虫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合并乙肝携带或乙型肝炎的共12例;合并胆系疾病的共24例;合并胃部疾病的共9例(其中有同时合并2种或3种消化系统疾病者)。结论血吸虫性肝脏损害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对消化系统疾病有协同甚至促进作用。

  • 安徽和县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马世川;毛益松;尹晓梅;汪峰峰

    目的:了解和县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感染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杜姬庙村22个村民组5~65岁常住人群为检测对象,同时用Kato-Katz法(一送三检)和钩蚴培养法开展钩虫感染情况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总感染率为8.62%,感染度以轻度为主,其中Kato-Katz法检测钩虫的阳性检出率为7.19%,钩蚴培养法检测钩虫的阳性检出率为8.42%。结论钩虫病为杜姬庙村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点,40岁以上人群是重点人群。在防治调查工作中采用Kato-Katz法(一送三检)和钩蚴培养法2种病原学方法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地了解钩虫病疫情。

    关键词: 钩虫 现状调查 和县
  • 埃及血吸虫病患者负性情绪个性化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来如意;何玉;李丽乐;梅艳

    目的:探讨埃及血吸虫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SAS、SDS量表对埃及血吸虫病患者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前后埃及血吸虫病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埃及血吸虫病患者的负性情绪。

  • 7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体会

    作者:陈美玲;陈艳艳;李燕;谢作荣;杨禾禾;刘家元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本院收治的79例晚血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79例患者经治疗后,有3例临床治愈,76例病情好转。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晚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救助效果。

  • 安徽青阳县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建设及思考

    作者:章永年

    目的:建立适应于低流行度情形下的血吸虫病监测需求的有效实验室检测体系。方法自2014年以来,安徽省青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按照国家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平台相关要求建立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结果青阳县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已初步建成,通过省级评审并运转良好。结论青阳县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的建立将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 2005~2014年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作者:范钦达;沙建军;安金生;黄浩;林珑;谢劲

    目的: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村连续10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病例、未查出阳性耕牛;2010年查出回升和新发钉螺面积共计10150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为5.43只/0.11m2和50.5%,到2012年分别下降90.79%和77.37%,2013年、2014年监测村内有螺环境未查出活螺。结论巢湖市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是丘陵地带螺情监测仍需继续加强。

  • 我国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治进展

    作者:陈勇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阻碍疫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范围广泛[1]。经过近60年的积极防控,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绩斐然[2]。截止2013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省、云南省和江苏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湖北省所有流行县均达到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南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296个(占65.2%)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24个(占27.31%)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由2012年的71个减少到34个[3]。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疫情形势的有效控制,流动人口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就我国传播阻断和传播控制地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治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寄生虫:敌人还是朋友?

    作者:雷家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与疾病的斗争史。由病原体(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和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人类一直致力于治疗和预防病原体的感染[1]。由于寄生虫对宿主造成的损伤,寄生虫一直被认为是“敌人”[1~2]。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卫生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发达国家中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显著下降[3~4]。然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病原体尤其是蠕虫暴露或感染减少,炎症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却逐步增加,从而提示,寄生虫也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给人类健康带来好处。这一发现也为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5]。

  •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热带病 寄生虫学
  • 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作者:肖瑛;钟晨晖;张娟;单晓伟;蔡顺祥;刘建兵

    本文通报了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截至2014年底,全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24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省共有流行村5450个,流行村总人口996.26万人;2014年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数34455人,比2013年减少34.58%;查出粪检阳性病人4509人,比2013年减少54.99%;未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疫区耕牛存栏数73392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牛;全省现有钉螺面积76165.12hm2,比2013年减少320.58h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环境及新发现钉螺环境。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要达到《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14-2018年)》目标仍有很大压力,应继续加强防治和监测工作力度。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1 01 02
2000 01 0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