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

    作者:林立;刘建南;欧阳武;李浩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严重急症,患者常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突然加重或在原有哮喘基础上进行性加重,由于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严重酸中毒,故死亡率高.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哮喘的主要手段[1],随着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楚,有创机械通气耐受性下降,且由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十分必要.

  • 甲低危象——粘液水肿昏迷一例

    作者:方军;张海燕

    患者女,67岁.既往于1986年因甲状腺峡部乳头状腺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恢复良好.十余年来未采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本次因急性阑尾炎入院,行阑尾切除,阑尾呈化脓性改变.术后第2天患者渐出现意识障碍,给予对症处理,至术后第8天患者意识状态恶化,血气分析呈酸中毒、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现象[pH∶7.21,PaO2∶45.1mm Hg,PaCO2∶83.7mm Hg(1mm Hg=0.133kPa),HCO-∶32.5 mm/L],体温33.4℃,按哥拉斯哥昏迷分级呈中度昏迷.考虑呼吸功能衰竭行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仍昏迷状态.检查甲状腺功能发现TSH∶26.4μg/ml,T3<30μg/d1,T4<2μg/dl,提示甲状腺功能不足,根据患者体检呈低体温,下肢非凹陷性水肿,意识障碍,既往甲状腺手术史,长期未使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诊断为粘液水肿昏迷.即刻应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制剂50mg,后25mg,q1h静注,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qd,静滴及对症处理,于术后第8天患者意识恢复,但出现肺部感染而拔除气管插管,加强抗生素,并改用甲状腺素片每日90mg,口服.于术后第19天患者痊愈出院.

  • 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田歌;潘速跃;廖伟;苏全冠;顾葆春;吴永明;姬仲;王静新;马刚

    目的 研究影响神经危重症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0名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行气管插管,且插管时间大于6h的患者.排除了资料不完整,及治疗无效或脑死亡或个别拔除气管插管后立即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按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的基本临床资料、呼吸参数、24 h出入量、痰液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四分法评分(Four Scale)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GCS评分及Four评分在拔管成功及拔管失败两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在评估拔管结果时效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与插管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1),发生癫痫在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因素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GCS评分及Four评分对于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能否成功存在意义,而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及常用呼吸参数及痰液性状、痰液量、24 h出入量等在传统拔管指征基础上的分级研究对于预测拔管能否成功暂无明确意义.而其他因素对NICU患者,能否起到预测拔管失败的作用,尚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进行.

  • 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的方法的应用

    作者:赵彦珍;魏新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对重症患者进行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标志.目前常规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是在医生的观察下,逐渐降低呼吸机的支持条件,然后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是否脱机拔管.医生的临床经验常常低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推迟拔管时间,增加获得并发症的机会.因此,如何适时的撤除人工气道,将患者从机械通气解放出来是临床上一直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程序化的方法撤除气管插管与传统方法相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程序化撤除气管插管的方法可以缩短患者带气管插管时间.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 胸腔镜治疗房颤术后肺部护理

    作者:董静;兰俊

    目的:总结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我院自2010至2013年共完成胸腔镜下治疗房颤术45例,其中左心耳结扎2例,左心耳切除29例,6例采用正中开胸。由于胸腔镜下治疗房颤,需轮流压肺(单肺通气)暴露手术视野,术后易造成肺部损伤,因此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是主要的监护要点。机械通气期间行肺复张2~3次,每隔2~3小时充分、大力膨肺吸痰。同时,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尽早停止使用镇静剂,拔除气管插管后,加强肺部护理,尽早扶患者坐起、鼓励并帮助患者咳嗽咳痰、每班次至少使用体疗仪体疗两次,每次20分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作者:陈荣

    目的:总结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0例。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放置漂浮导管,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漂浮导管固定好防止脱落和移动,测量肺动脉压力调好零点,特别是变换体位后需要重新调零,以保证测量压力的准确性。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和口服西地那非,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循环系统的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又要剂量。患者进入ICU后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充分供氧有助于防止术后肺动脉压力升高。密切监测动脉血氧,适当过度通气,维持PCO2在3.7~4.0 kPa(28~30 mmHg),通过降低H+浓度间接降低肺阻力防止术后肺动脉压力升高。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免分泌物粘稠阻塞气道,影响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从而诱发肺动脉压力升高,吸痰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观察血压、心率、肺动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及肺动脉压升高,应该立即停止吸痰,给予纯氧1~2 min,下一次吸痰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100%和肺动脉压回降至吸痰前的水平后再吸,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使呼吸道痉挛导致肺动脉压升高。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加强体疗翻身叩背1次/2h,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注意强心利尿,控制入量,减轻心肺负荷,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量出而入,维持血钾在4.0~5.0 mmol/L,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 心脏移植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1例

    作者:熊月菊

    患者男性,46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起搏器植入术后”,于2014-12-31行“心脏移植术+起搏器装置去除术+上腔静脉右房连接术”,术毕患者心功能欠佳,安装临时起搏器,ECMO,IABP,撤除体外循环,常规止血放引流关胸,术后返回移植监护室。术后患者病情较重,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IABP循环辅助,ECMO循环支持。术后第1天夜间3:30患者出现室颤,当即给予150J转复。继续维护心功能、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抗排异、抗感染系统治疗。术后第5天逐渐下调ECMO流量,17:20拔除ECMO,血压尚可。术后第7天,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及IABP,过程顺利,但病情仍较重。术后10天患者有咳血性痰症状,并主诉近几天间断有右下肢肿胀不适,查体右下肢较左侧肿胀,皮温略有减低,右侧足背动脉减弱,测腿围:右侧下肢较左侧肿胀。查床旁血管超声提示:右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CT检查: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明确。肺血管科和外院血管外科会诊:予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泵入,并在局麻下行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过程顺利。患肢相对制动,积极抗感染、排痰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5天复查下肢静脉超声:右侧下肢深静脉均扩张,髂静脉及股总静脉近心段腔内见实性低回声填充,血管压缩性减低,血流充盈大部缺损,可见部分交通血流信号。术后18天,停静脉肝素治疗,改为利伐沙班口服抗凝。术后27天,经联合会诊讨论:一致同意今日拔除滤器,遂予拔除。术后46天,患者病情平稳,治疗有效,继续目前抗感染及抗凝治疗,予以出院。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作者:苏云艳

    目的:分析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至2014-02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1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延迟拔除气管插管,将所有患者分为延迟拔管组(n=118)及非延迟拔管组(n=43),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分析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

  •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三十二)

    作者:陈在嘉

    病例70 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首发为晕厥女性,46岁,会计,于2006-12-14晚9时许觉疲倦,感心慌,上五楼回家,突然心慌晕厥,意识丧失,尿失禁,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家属即予心脏按压,约10 min后急救车到达,心电图示室颤,手按压即转为窦性心律.同时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收入当地医院.静滴利多卡因维持,血压90/70mmHg(1 mmHg=0.133 kPa),浅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律齐,心率110次/分.无杂音,四肢张力转高,血氧分压一直偏低,血钾4.0 mmol/L,翌日零点至6点心电图监测反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约10次,心脏按压或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情况不详,血压高时为120/70mmHg,血肌酸激酶8000 U(抽血时间不详),MB同功酶、肌钙蛋白未查.晨8:00恢复意识,至午间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但对答时仍有时不切题.该院呼吸科和神经科检查,排除这两系统疾病.

  • 超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任悦义;王葵亮;张旭;邸勇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2014-11至2015-03期间,择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13岁,体重7~28.7 kg;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3例,术前心功能Ⅰ~Ⅱ级,ASA Ⅰ~Ⅱ级,肺动脉高压轻到中度,无其他合并症。术前20分钟口服咪唑安定0.5 mg/kg。患儿入室后行心电图、PETCO2、SpO2及无创压监测。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1 m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常规穿刺桡动脉监测有创血压,颈内静脉置双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术中吸入七氟醚MAC 0.5~0.7,右美托咪定1μg /(kg·h)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舒芬太尼0.5~1μg/kg,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转机后丙泊酚4~5 mg/(kg·h)泵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恢复机械通气,吸入七氟醚MAC 0.5~0.7维持麻醉,麻醉全程舒芬太尼不超过2μg/kg,体外循环结束不再追加肌松药物,缝合胸骨后停七氟醚及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超滤滤出多余水分,血气指标满意。术后采用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0.06μg/(kg·h)维持镇痛,关胸骨后手动通气诱导自主呼吸,VT5 ml/kg以上,循环稳定,拔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均采用PCV 模式,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 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 急性横惯性脊髓炎误诊为颈椎病1例

    作者:李杰;周谊;高静;贾雍;飞尔屯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颈肩部疼痛4月余,加重伴头痛、头晕1个月”为主诉于2013年12月31日以“颈椎病”收住中医康复科。入科查体: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无侧弯及椎旁隆起,颈4~5、颈5~6椎体棘突下压痛(+),颈部肌肉按压痛阳性(+),颈部活动受限,压颈试验(+),头后仰压颈试验(+),左上肢臂丛牵拉试验(+)。颈椎CT平扫示:颈椎病。入院诊断:颈椎病(脊髓型)。给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营养神经、物理治疗等对症治疗。2014年1月3日出现双下肢无力,麻木,并出现尿潴留。1月5日患者突感胸闷、呼吸困难,咳痰无力;四肢肌张力减弱,四肢肌力0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宾斯基征(-)。给予气管插管,并立即转重症医学科,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行腰椎穿刺,脑压正常,脑脊液生化+常规未见异常,结合病史特点,考虑急性脊髓炎。治疗上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甘露醇减轻脊髓水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于2014年1月6日查颈椎MRI示:颈2~胸2段脊髓增粗水肿信号异常,提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甘露醇脱水、营养神经药物并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患方要求放弃治疗,拔除气管插管10分钟后患者死亡。

  • 功能性单心室误诊1例

    作者:张勃

    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身高167公分,以乏力、紫绀20余年收治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紫绀、心脏杂音,活动能力较同龄人差,在当地院诊断为“先心病”,一直未行治疗,于近2个月来感胸闷,乏力,无咳嗽、无咳血、无发热,在外院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来我院要求治疗。入院测T:36.3OC,P:88次/min,R:20次/min,Bp;左上肢116/72mmHg,右上肢114/90mmHg,左下肢162/107mmHg,右下肢164/99mmHg,SpO2:91%。完善各项检查后,于入院第7天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但术中探查见于膜部至脊下有一约2×2cm大室缺,于卵圆窝有约2×1.8cm房缺,整个室间隔发育不良,由肌束组成,左右心室相通,呈功能性单心室。测肺动脉压18.2mmHg,患者呈体肺循环,血流平衡状态,测SpO2:96.98%,因此放弃法洛氏四联症手术,改行部分fanton,术后回监护室测T:35.9OC,P:99次/min,R:20次/min,CVP:18mmHg, BP:100/50mmHg,SpO2:99%。术后15小时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测.P:105次/min,R:20次/min,CVP:14mmHg,Bp:105/55mmHg, SpO2:89%。在监护室3天,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共住院21天,出院前测P:112次/分,R:20次/min,Bp:104/65mmHg, SpO2:91%,顺利出院。

  • 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在肝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马迎民;潘亮;周飞虎;谢菲;宋青

    目的探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的方法在肝移植病人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历时10个月,为非程序化组(n=17).第二阶段研究历时8个月,为程序化组(n=28).程序化拔除气管插管分两个步骤进行,即检测阶段和自主呼吸实验阶段(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SBT采用压力支持方式或T型管进行,时间为30~120 min.当病人完成自主呼吸实验阶段,而且呼吸频率≤35次/min,PaO2≥70mmHg,浅快呼吸指数≤105时,即可拔出气管插管.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P=0.6732)和机械通气时间(P=0.8477)没有差异;两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001),程序化组为35.54 min(30~105 min),非程序化组为218.24 min(20~740 min);非程序化组中有一例病人于48 h内再次进行气管插管.结论肝移植病人采用程序化方法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可以明显的缩短拔管时间,而且并未使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增加.

  • 肝移植术后并发纵隔气肿致气道狭窄一例

    作者:刘宏生

    患者男性,55岁,系肝炎后肝硬化晚期患者,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第1天病人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出现气道痉挛,呼吸困难,平喘药物不理想,行纤维支气管镜示:气管隆突附近气道狭窄明显,痰液不易排出,右下肺阻塞性肺不张,故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 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田燕雏;赵凤瑞;束晓根;郭永庆;刘德若;石彬

      重症肌无力(MG)危象是胸腺瘤病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及时诊断、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自1985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手术治疗46例胸腺瘤合并MG的病人,15例术后发生MG危象,均抢救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6例,女9例;年龄15~52岁,平均37.8岁。病程1.5~60.0个月,平均17.5个月。根据临床症状、X线胸片、CT等检查,全组术前均明确诊断,按Osserman分型:I型1例,IIa型5例,IIb型8例,III型1例。  手术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正中劈开胸骨切口11例,全麻双腔插管、侧切口开胸4例。完整切除肿瘤、胸腺及周围脂肪组织者12例,肿瘤切除不完整者3例。病理结果:良性胸腺瘤10例,其中淋巴细胞型5例,上皮细胞型3例,混合型2例;恶性胸腺瘤5例,其中上皮细胞型2例,淋巴细胞型2例,神经源性肉瘤1例。  围手术期处理:3例术前未用药,余者术前每天口服抗胆碱酯酶药物吡啶斯的明3~6次,共120~240 mg。8例加服强的松每天10~20 mg,2例加服硫唑嘌呤每天100~150 mg。术后11例每天鼻饲吡啶斯的明120~180 mg。术后因病人出现MG危象,4例术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11例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3~29 d,其中1例术前即表现为肌无力危象而行气管切开,6例术毕行预防性切开,4例由气管插管改行气管切开。

  • 美国心死亡器官捐献方案差异性调查

    作者:昌盛;陈忠华

    心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是拔除气管插管,心跳、呼吸停止后在手术室中进行的器官获取过程,目前临床应用不断增加.其主要的供者来源是那些存在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但尚未发展至脑死亡的患者.随着DCD案例的增多,为了规范DCD过程,自2007年起,美国所有的移植中心和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均制订了详细、完整的DCD方案.

  • 新生儿拔管后临床预测胸片改变

    作者:隋静;童笑梅

    目的:新生儿在拔除气管插管后是所有患儿都常规拍胸片还是仅选择有临床恶化征象的患儿行胸片检查,这一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是有争议的.本次研究检验这种假设:通过临床评价能检出大多数拔管后胸片恶化的病例.

  • 利多卡因过敏致心跳呼吸骤停成功抢救一例

    作者:陈皆兵

    患儿,男,8岁.因“持续发热半个月”入院.入院后拟诊伤寒,心电图检查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患儿无过敏史.入院后,准备行骨髓穿刺术,术前查体:T 37.6℃,R 25次/min,P 89次/min,BP 90/6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稍差,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见病理征.骨髓穿刺术时,患儿仰卧位,取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术者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戴无菌干手套,铺孔巾,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1.5ml局部麻醉至骨膜,应用利多卡因2 min后准备开始穿刺时,患儿突然呼吸心跳停止,颜面紫绀,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血压未测出,SPO266%,初步判断为利多卡因过敏致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插管后简易呼吸器正压给氧,SpO2升至96%,同时给予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速尿20 mg静脉推注,抢救5min后心跳恢复,P 120次/min,10 min后患儿出现惊厥,给予咪唑安定1.5 mg静脉推注,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快速点滴,防治脑水肿,插入导尿管,并给予冰帽降温.抢救30 min后双侧瞳孔渐正常大小,等大等圆,开始有不规则的自主呼吸,出现肢动,给予5%碳酸氢钠60ml静脉滴注,40 min后患儿神志完全恢复,呼吸正常,诉头痛,P 100次/min,R 20 次/min,BP 95/60 mm Hg,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平稳后送返病房,随后抽取患儿静脉血样检测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58×109/L,IgE 368IU/ml,均明显升高,住院观察5d出院.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观察

    作者:丁艳琼;王建荣;高玲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儿127例,根据患儿拔管期间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分为两组,观察组(74例)手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拔除气管插管,对照组(53例)常规拔除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频率;同时观察两组拔管前躁动评估、再次应用镇静药物情况、拔管时间及带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计划拔管时心率[(92.6±15.31)/min vs(91.72±16.52)/min]、平均动脉压[(68.52±6.43) mmHg vs(69.23±7.12) mmHg(1mmHg=0.133 kPa)]及呼吸频率[(23.83±3.34)次/min ys(24.17±3.52)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拔管前及拔管后的心率[(94.32±14.23)/min vs(109.40±24.78)/min;(95.52±15.48)/min vs(104.62±23.37)/min]、平均动脉压[(67.47±5.69) mmHg vs(76.84±9.78) mmHg;(68.45±6.14) mmHg vs(74.19±8.67) mmHg]及呼吸频率[(24.25±3.86)次/min ys(27.36±5.48)次/min;(23.94±4.15)次/min vs (26.53±6.27)次/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拔管前镇静躁动Riker评分(2.81±0.24 vs 3.92±0.53)及再次应用镇静药物率(6.75%vs3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拔管时间[(47.32±11.24) min vs(58.46±25.03) min]及带气管插管时间[(5.12±1.05)h vs(6.73±1.8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儿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下拔管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可以减少拔管期躁动及镇静药物再次使用,有效缩短了拔管时间及带气管插管时间.

  • 1例双髋置换术中低氧血症的麻醉处理

    作者:顾娟娟;傅强;张永强

    患者男,53岁,体重80 kg,身高170 cm,因“双侧股骨头坏死”于2013年3月1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侧全髋置换术。患者既往高血压6年,规律服用卡托普利和吲达帕胺4~5年,术前1周改用硝苯地平10 mg,3次/d,血压控制良好。既往银屑病40年,地塞米松+维生素C+扑尔敏口服治疗约6年。术前检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ST-T改变,T波异常,室内阻滞。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下肢超声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肺功能未做。心内科会诊意见:目前暂无特殊处理。术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给予乳酸钠林格液,常规监护血压(BP)135/70 mmHg,心率(HR)66次/min,呼吸频率(RR)18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听诊心肺未见异常。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壶入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0.1 mg,1%丁卡因表面麻醉,3 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注射依托咪酯8 mg,顺式苯磺阿曲库铵12 mg,连接麻醉呼吸机行间歇正压通气。术中1%丙泊酚和0.04%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右侧颈内静脉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查动脉血气,纯氧状态下动脉氧分压(PaO2)为481 mmHg。先行右侧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进行至骨水泥置入后3 min 时,血压下降至88/61 mmHg,立即嘱外科医生停止操作,给予麻黄碱6 mg,血压升至142/93 mmHg,测动脉血气,纯氧状态下PaO2为82 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44 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为36 mmHg,气道压18 mmHg,听诊双侧下肺呼吸音较弱,心电图与术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变,中心静脉压(CVP)8 cmH2O。10 min内血压未下降,手术继续进行。其间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6 cmH2O支持,氢化可的松200 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于1h内滴完。右侧髋关节置换结束后,测动脉血气,纯氧状态下PaO2为125 mmHg,患者由左侧卧位改为平卧位,手术暂停1h后测动脉血气,纯氧状态下PaO2为393 mmHg。患者由平卧位改为右侧卧位行左侧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结束测动脉血气,纯氧状态下PaO2为235 mmHg。手术后1 h测动脉血气,吸空气下PaO2为59 mmHg,SpO2维持在90%左右,鼻导管吸氧气,SpO2到95%左右,遂拔除气管插管,返回病房。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