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研究杂志

Anatomy Research 해부학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770
  • 国内刊号: 44-14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69
  • 曾用名: 广东解剖学通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姚志彬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叶绿素显示液对胃淋巴结显色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文剑;王新明;谢华

    目的 探讨叶绿素显示液对胃淋巴结显色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光、电镜技术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狗胃淋巴结染色情况及其在血液中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叶绿素显示液后,平均每只狗观察到淋巴结个数明显高于注射叶绿素之前发现淋巴结个数(P<0.01);光镜下叶绿素进入淋巴结的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随着时间延长,淋巴结髓质内亦可见叶绿素颗粒,但未见到细胞结构出现异常情况;电镜下淋巴结皮、髓质内均有叶绿素颗粒,以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多见,但未发现淋巴结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血液中叶绿素浓度于注射后4 h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24 h后叶绿素在血液内基本消失.结论 叶绿素显示液是一种理想的淋巴结显色物质,该方法可明显提高胃淋巴结的检出率及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关键词: 叶绿素 淋巴结
  • 钴60放射法制备免疫功能抑制大鼠模型

    作者:王晓红;吕文天;孟晓春;孔庆聪;王劲;单鸿

    目的 通过系统的钴60放射计划,对大鼠免疫功能抑制的合适剂量进行评估,为干细胞移植研究提供合适的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12.5 Gy、10 Gy、7.5 Gy、5 Gy 4个剂量组,10只/组.计算放射后2个月的死亡率.检测白细胞数量,评价各剂量组动物的白细胞参考值范围.结合死亡率和白细胞参考值范围,确定合适的放射剂量.通过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实验和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实验(MIT),对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行12.5 Gy照射的大鼠,3 d内全部死亡;10 Gy放射后的大鼠在1个月内全部死亡;7.5 Gy照射的大鼠2个月内死亡1只;5 Gy照射的大鼠没有死亡情况发生.设定95%作为可信区间,计算白细胞数量参考值范围(109个/L),未放疗组:16.978+1.96×6.46;5 Gy放疗组:4.93+1.96×0.72;7.5 Gy放疗组:2.313+1.96×0.782;10 Gy放疗组:1.03+1.96×0.507.t检验表明,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各实验组的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实验结果表明,机体全身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实验(MIT)表明,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结论 7.5Gy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的免疫功能,为合适的放疗剂量.

  • 喉癌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王莹;刘跃光;李文媛;冯克俭;李明秋

    目的 观察喉癌淋巴管的微细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为探讨喉癌淋巴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5'-Nase-ALP)、半薄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 喉癌组织中心区未见淋巴管,癌周边区和正常区组织内存在毛细淋巴管,与正常区比较,周边区组织内淋巴管数量增多,管腔扩大,形态不规则.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开放增多,并可见部分内皮细胞破裂溶解,管壁不完整,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变性,细胞器发生明显改变.正常区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喉癌淋巴管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喉肿瘤细胞经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因而为进一步探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机制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南宁市马山县壮族成人体型特点

    作者:李坤;梁明康;蒋葵;黄卫生;苏曲之;朱芳武;苏阳;廖彦博;童凤萍

    目的 探索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壮族成人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马山县517名(男258,女259)壮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①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4-4.4-2.4)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姓为(4.5-4.1-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男女性内、中因子值先上升后稍有回落,外因子值逐步下降后稍回升;②体型存在性别差异;③南宁壮族与百色壮族和黑衣壮族体型比较,SAD值很高(男:2.0和1.99;女为:1.8和1.53),体型相距甚远.结论 南宁壮族以皮下脂肪丰富,骨骼肌肉中等发达而身体线性度较差为特征.广西壮族成人体型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nm23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宫颈癌转移的关系

    作者:陈廷玉;卢春凤;张晓波;王景涛;李玉兰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nm23(non-metastasis23)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宫颈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6例正常宫颈上皮及68例宫颈癌中VEGF-C、nm23的表达.并用CD105标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MVD.结果 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P<0.05).nm23蛋白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nm23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m2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VEGF-C呈负相关(P<0.01).结论 宫颈癌组织VEGF-C呈高表达、nm23呈低表达,可能在宫颈癌血管生长、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宫颈癌中VEGF-C、nm23表达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局部血管生成情况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冠状韧带下层的影像断面解剖学研究

    作者:杨新文;杨开清

    目的 阐明冠状韧带下层的组成,为医学影像学诊断中准确地确定肝裸区和右膈下腹膜外间隙范围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30具冰冻切锯的方法制作的三维断层标本(横断层20具,矢、冠状断层各5具)上观察肝的韧带在肝的附着和反折.结果 冠状韧带下层由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构成.从第二肝门至第一肝门平面的横断层上,可见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镰状韧带、肝尾状叶总是同步出现.结论 冠状韧带下层由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组成;在横断层上,肝裸区位于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之间;在冠状、矢状断层上,肝裸区位于冠状韧带上层与肝肾韧带之间.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对确定肝裸区具有重要意义.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感光细胞作用的电镜观察

    作者:邱晓荣;洪伟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模型(retinal degeneration,rd)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12只出生10 d(P10)rd小鼠随机分成3组:CNTF治疗组、PBS(磷酸缓冲液)注射组、空白对照组;CNTF治疗组和PBS注射组的玻璃体腔分别注射鼠CNTF和磷酸缓冲液PBS,在出生后14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取眼球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凋亡是rd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主要病理表现,同时有炎症的参与,CNTF治疗组的rd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超微结构好于对照组.结论 CNTF玻璃体腔注射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 柴胡皂甙d对狼疮肾炎小鼠肾组织病变改善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安平;王珍;杨璞;吕军;黄湖辉;赖德源

    目的 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NZBWF1狼疮肾炎小鼠尿蛋白含量及肾组织病变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NZBWF1小鼠随机分为3组:①Ⅰ组(SSd治疗1组),SSd剂量0.2 mg·100 g-1·d-1;②Ⅱ组(SSd治疗2组),SSd剂量0.4 mg·100 g-1·d-1;③Ⅲ组(空白对照组);共治疗6周.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小鼠尿蛋白含量,用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小鼠肾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2周、4周以及6周末,SSd治疗1组和SSd治疗2组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SSd治疗2组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SSd治疗1组(P<0.05).实验6周末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Sd治疗组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透明变性、渗出以及足突融合现象得到改善,肾小管受损百分比降低,内皮下、上皮下以及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等病理改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免疫荧光检查结果显示SSd治疗组IgG、IgA以及IgM在肾小球系膜区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沉积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SSd对NZBWF1自发狼疮肾炎小鼠有治疗作用,能够减少尿蛋白含量,和改善狼疮肾炎小鼠肾组织病变.

  • 经鼻蝶入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解剖研究

    作者:范翔;王海军;初国良;樊韵平;蔡赣桥;孔凡根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3例尸头正中矢状面切开共6侧,熟悉相关解剖结构,寻找可应用的解剖标记.另取10例完整尸头,进行显微镜下模拟手术,探索手术路径.结果 ①本入路可以较好地显示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走行.②视神经-颈内动脉陷窝可作为蝶窦外侧壁的解剖标志.结论 经鼻蝶入路直视下治疗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旁内侧动脉瘤是可能的

  •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的鉴别

    作者:张萌;吴惠茜;胡少为;文剑明

    目的 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是罕见的肌肉疾病,其常规病理形态十分相似.本文探讨这两种疾病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反应,寻找其鉴别诊断的形态差异.方法 采用三磷酸腺苷(ATP)酶、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Tr)、苏丹Ⅲ、PAS组织化学染色和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分析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和2例糖原沉积性肌病的组织形态特征和差别.结果 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在常规HE染色均表现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空泡,但前者空泡大小较一致,且边界清楚,后者空泡大小差异大,边界不清.ATP酶组化染色显示脂质沉积性肌病出现空泡变性的肌纤维均为Ⅰ型肌纤维,而糖原沉积性肌病出现空泡变性的肌纤维两型均有,以Ⅰ型严重.脂肪染色和糖原染色可作为这两种肌病的确诊依据.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纤维强阳性,而在糖原沉积性肌病的反应为不连续弱阳性.结论 组化和免疫组化检测可用于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的鉴别诊断.

  • 碘过量对小鼠脾脏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作者:李金茹;郑丽娜;王世忠;胡娜;刘皓;刘金宝

    目的 探讨碘过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适碘组(NI)、5倍碘组(5 HI)、10倍碘组(10 HI)、50倍碘组(50 HI).给以不同浓度碘化钾水喂养6个月后,处死取脾脏,对脾脏的绝对重量、脾脏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对脾脏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对小鼠脾脏白髓、边缘区的体密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摄入低倍过量碘的小鼠脾脏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随着过量碘倍数的提高,脾脏的组织学改变逐渐明显,且呈现功能活跃的表现.结论 高倍过量碘摄入可引起小鼠免疫功能亢进.

  • 人胰腺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观察

    作者:刘海英;张雅芳;李建国

    目的 观察人胰腺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结构,探讨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 取手术后人胰腺癌标本21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LYVE-1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LYVE-1染色阳性的脉管具有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可见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数量较癌旁"正常区"有所增加(P<0.01);半薄切片光镜下可见癌周边区和"正常区"淋巴管存在,癌中心区未见有淋巴管;电镜下癌周边区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开放,部分内皮细胞破裂溶解,管壁不完整.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改变.结论 胰腺癌组织淋巴管主要位于癌周围浸润区的纤维结缔组织中,且淋巴管数量较癌旁"正常区"增多,淋巴管内皮超微结构改变.胰腺癌淋巴管转移可能通过增多的淋巴管的内皮连接开放和对内皮细胞的破坏溶解作用进入淋巴管管壁.

  • 面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面神经核中的表达

    作者:李建国;孟壮志;訾刚;刘海英

    目的 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面神经核中的表达.方法 健康SD大鼠分别行左侧面神经茎乳孔切断术,术后饲养3、7、14、21、28、35 d,取出脑干含面神经核团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面神经核中CGRP的变化.结果 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面神经各亚核,面神经损伤后3 d,损伤侧的面神经核中CGRP比对照侧增强,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7 d达高峰(P<0.05),以后渐减.结论 损伤导致CGRP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面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 中成药甘舒胶囊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作者:叶锦辉;曾颖;职君利;严群超;赵春梅;崔宇;郭瑞鲜;姚巧玲;冯鉴强;廖新学

    目的 探讨中药甘舒胶囊对抗氧化应激损伤的肝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在Chang肝细胞建立氧化应激(H2O2)损伤的实验模型,应用甲氮甲唑蓝(MTT)检测法.PI染色流式细胞仪(FCM)及Hoechst 33258染色法等检测甘舒对抗H2O2诱导Chang肝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凋亡的细胞保护作用.结果 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Chang肝细胞的存活率;在自身不影响Chang肝细胞存活率的浓度(1~100 μg/ml)范围内,甘舒呈浓度依赖性地对抗300 μmol/L和400 μmol/L H2O2对肝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另方面,在0~800 μmol/L浓度范围内,H2O2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Chang肝细胞的凋亡率;100 μg/ml、500 μg/ml和1 mg/ml的甘舒本身不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率,但却能显著地抑制300 μmol/L H2O2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结论 中药甘舒胶囊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显著对抗氧化应激(H2O2)诱导的肝细胞损伤.

  • 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增强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

    作者:郭英;石德金;梁朝峰;李文胜;王辉;叶卓鹏;胡黎平;李燕

    目的 体外观察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对来自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响.方法 采用Transwell建立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模型,通过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及共培养早期nestin和NF,及后期NF免疫组化检测鉴定,计算各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率.结果 在共培养第7天,共培养组NSCs的nestin阳性率为(64.04±9.40)%,对照组仅(9.41±4.80)%(P<0.01);NF阳性细胞率为(13.72±3.92)%,对照组仅(39.79±5.20)%(P<0.01);撤除CMECs后第4天,共培养组NSCs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为(55.42±4.75)%,对照组仅(27.18±2.62)%(P<0.01).结论 本结果提示CMECs能促进NSCs的自我更新,抑制其分化,并有增强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潜能.

  • 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垂体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徐伟光;王海军;黄锦桃;朱永红

    目的 探讨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垂体细胞的潜能.方法 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上皮样干细胞克隆,取成年129小鼠新鲜垂体,用生长有上皮样干细胞克隆的人羊膜将其包裹,无菌手术下移植入129小鼠双侧背部皮下,术后4周取材,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 d后,在人羊膜上皮面形成上皮样干细胞集落,表达高水平的β1整合素、CK 15和CK 19,移植物在小鼠皮下生长4周后体积明显增大,苏木精-伊红染色表明,人羊膜表面有垂体样细胞形成.结论 胚胎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分化为垂体样细胞的潜能.

  • 局部解剖学解剖操作课的教学实践

    作者:巴迎春;王金德;李仲铭;郭家智;陈英杰

    局部解剖学是综合阐述人体各个局部结构、器官特点及其毗邻关系的学科.医学具有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实践性教学内容将在其中占有较重比例[1],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学习局部解剖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实地解剖操作,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 《Textbook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组织学与胚胎学》 双语教材的使用初评

    作者:曾园山;陈穗君

    目前在医学院校全面引用医学专业原版外文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认为,在一定时期内,采用原版外语教材改编的双语教材进行授课,可能更有利于现行双语教学的开展,并平稳过渡到应用原版外语教材进行教学,这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与学相长的目标.

  • 应用现代数码技术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效果

    作者:彭浩;黄文华;王明炎;姜楠;陈敏;钟世镇

    本文就局部解剖学中数码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充分利用数码技术及其系列活动加大学生对于解剖学的兴趣,推进解剖学教学的发展.

  • 神经系统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

    作者:刘靖;李国营;张德兴;曾明辉;蒋裕芸;严莉;张启兵

    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对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教学体系,提出了"先整体外形,再连续内部结构"的教学顺序;对神经系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应用"点-线-面-体的立体思维法"来讲解神经系统结构的教学尝试.其目的 是丰富神经系统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系统的教学质量.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洪涛;杨明;鞠学红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是造成视神经损害和致盲的常见眼科临床疾病病理过程.大量学者通过建立不同的实验模型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发现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基因调控、钙超载、炎症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临床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眼科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2-Cys peroxiredoxins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河秀;王世鄂

    Peroxiredoxins是新近发现的抗氧化酶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2-Cys Peroxiredoxins(2-Cys Prxs)是其中一个亚类,具有独特的催化特性和可逆性过氧化循环.2-Cys Prxs在细胞内主要起抗氧化和调节过氧化氢(H2O2)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还参与细胞周期进程以及发挥分子伴侣作用.

  • ATP酶组织化学滴染法染色技术

    作者:张萌;文剑明

    目的 改进经典的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以用于肌纤维分型研究和肌肉疾病病理诊断.方法 肌肉组织行异戊烷-液氮冷冻,冰冻切片,组织化学染色采用ATP酶微量滴染技术.结果 本改良的ATP酶组织化学滴染法能清楚地显示肌纤维的类型和分布,有助于肌肉疾病的诊断.结论 该方法染色结果稳定,效果良好,明显减少了人力和试剂成本,可使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的改良

    作者:李美玉;罗海华;刘长秀;张瑞林;王玲;郑文晖;胡黎平;汪华侨

    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其中有些方法操作复杂,不易掌握,本文对上述两种染色方法进行改进,试验结果显示,改进方法后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染色效果好.

    关键词: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 用碱局部腐蚀法制作脏器内叶和段管道铸型标本

    作者:赵爽;石小田;易志勇

    脏器的叶和段内的系统是解剖学教学难点之一,学生难以建立叶和段的管道系立体概念;及临床手术医生对脏器内管道和叶段裂层面内各管道的直径、走行、分布及管道间的形态位置未能有明确的认识[1-3],设计与制作各脏器内管道方法较多[4],但各存有诸多不足.

  • 用控温加热法制作生物塑化标本

    作者:刘健华;李泽宇;刘畅;洪辉文;吴坤成;贺善礼;石小田;钟光明;胡杰威;王兴海;李忠华

    生物塑化技术开始于70年代末,由德国Hagens发明并用于生物标本的保存,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进行推广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我国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引进和应用,为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作出了具大贡献[1,2].因塑化标本制作,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很多院校限于财力和技术很难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通过长期实验研究,摸索出一种控温加热的方法,取代用真空泵抽吸的方法,完成细胞组织中的丙酮和塑化剂的置换过程.此项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便于一般院校开展制作小件塑化标本,现介绍如下.

  • 广东省解剖学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作者:

    关键词: 广东省 解剖 学会 会员
解剖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