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研究杂志

Anatomy Research 해부학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770
  • 国内刊号: 44-14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69
  • 曾用名: 广东解剖学通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姚志彬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及VEGF表达

    作者:郭惠兰;谢华;谢东北;刘锡仪;黄绍轩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诱导培养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功能表面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液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观察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化结节形成以及VEGF的表达.结果 MSC增殖能力活跃,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染色,形成矿化结节,且VEGF表达增强.结论兔MSC可迅速扩增,经诱导分化成骨后VEGF表达增强,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 腰侧椎管注药入路的解剖研究

    作者:姚前尹;董炘;徐杰;汪华侨

    目的为腰侧椎管注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0件脊柱腰髓段尸体标本并制作了此段的硬膜囊神经根塑型.观察测量了100张脊柱腰段正、侧位X线片.结果对经椎板间隔外侧角(LAIS)入路和经椎板外切迹(LIVL)入路的定位依据和局部解剖作了观测和描述.提出了腰侧椎管内一个局部记载--三角窝的组成及其应用意义.结论经LAIS穿刺是直达腰侧椎管的惟一入路.经LIVI是药物流程短的间接入路.两入路均穿经黄韧带.穿过后的落空感是穿刺到位的依据.两入路分别命名为:腰侧椎管注药椎板外切迹入路和腰侧椎管注药椎板间隙外侧角入路;对L5椎间盘和S1神经的注射可取经L5S1或L4~5的LAIS入路.注射时应取对药液流向起促进作用的体位.

  • 电针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组织ChAT和B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宛青;刘伟;吴爱群;高艳;万国兰;汤善钧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远期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42只出生7 d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电针治疗组,常规饲养22 d后,取左侧脑组织切片进行尼氏染色、ChAT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组织神经元内尼氏体脱失现象,增加缺血缺氧脑组织内ChAT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电针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神经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有关.

  • 腓浅神经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易德保;李绿冰;邓香群

    目的为探讨腓浅神经卡压征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28侧成人下肢腓浅神经的行程、穿出深筋膜的部位、在浅筋膜内的分支情况;测量腓浅神经筋膜下段的长度,出口处的筋膜厚度,出口大小,腓浅神经的直径.结果腓浅神经在小腿中下1/3处穿出深筋膜,筋膜下段长为男(48.08±0.14)mm、女(40.01±0.12)mm;镰状切迹筋膜的厚度为男(0.48±0.04)mm、女(0.43±0.09)mm,出口的直径为男(4.18±0.07)mm、女(4.15±0.11)mm.结论腓浅神经穿出部位深筋膜增厚,出口小,是产生腓浅神经卡压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时,可在腓浅神经出口处纵行切开深筋膜,将该神经向上游离45 mm,可达到松解目的.

  • β1整合素在生后不同年龄阶段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分布的研究

    作者:王得志;周新华;张泉;张良

    目的观察β1整合素在出生后不同年龄阶段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的免疫组化定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β1整合素在生后1 d、4 d、7 d、11 d、2周、3周、4周、5周、6周和成年昆明小鼠睾丸生精细胞中的分布.结果出生后1~10 d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β1整合素的表达;出生后11 d到成年小鼠的不同年龄阶段均可检测到β1整合素在睾丸生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在生后11 d到4周小鼠,β1整合素主要表达于增殖能力旺盛的精原细胞的胞膜,5周后β1整合素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和拉长期精子细胞头部细胞膜.结论β1整合素是生后11 d~4周小鼠精原细胞的表面标志.

  • 正、反义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和Ⅴ地高辛标记RNA探针的制备和应用

    作者:龚蕾蕾;沈爱国;严美娟;何江虹;顾建新

    目的为了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Ⅱ和Ⅴ(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 I,β-1,4-GalT-Ⅱ and Ⅴ)表达定位,本实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制备正、反义β-1,4-GalT-Ⅱ和Ⅴ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探针.方法设计引物,提取小鼠脑总RNA,通过RT-PCR方法,得到β-1,4-GalT-Ⅱ和Ⅴ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根据其多克隆酶切位点和Sp6及T7位置,分别酶切后作为转录模板,通过Sp6及T7 RNA聚合酶,得到正、反义β-1,4-GalT-Ⅱ和Ⅴ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探针.检测标记探针的效价后,后通过原位杂交分析标记探针的特异性和杂交效果.结果本实验得到了高效价的正、反义β-1,4-GalT-Ⅱ和Ⅴ地高辛标记的RNA原位杂交探针,并表现出很好的杂交效果.结论正、反义β-1,4-GalT-Ⅱ和Ⅴ RNA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β-1,4-GalT-Ⅱ和Ⅴ在组织中的表达,尤其在神经组织的定位奠定基础.

  • "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张诚;王治国;钦华;张鉴红;王以进

    目的探讨"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的生物力学特性,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术后颈椎不稳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7具新鲜人颈椎标本[C1~T1],制作成前路植骨融合术加"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固定的标本,从生物力学角度对颈椎不稳三种情况下(前屈、后伸、侧弯)进行了7具新鲜尸体标本实验研究,采用前路手术减压、椎间盘切除术,颈椎造成创伤后采用植骨融合加钢板固定;用生物力学实验手段比较创伤前后颈椎强度、侧度的变化以及颈椎的稳定性,加以定量研究和评价,对颈椎稳定性影响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颈椎创伤与固定前后其应力相差18%,应变平均增加15%,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1).颈椎植骨加"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固定后,颈椎总体稳定性增加,移位减小,轴向刚度、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增加40%以上(P<0.01).结论 "工"型纯钛自锁颈椎钢板设计、选材科学性和先进性,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下颌骨内外侧面副孔分布的比较研究及临床意义

    作者:侯燕红;李学雷;王贵华;李建斌

    目的通过对国人下颌骨内外侧面副孔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的比较研究,探讨其与肿瘤浸润的关系.方法将74块下颌骨的内外侧面分为2区6部,在10~20倍显微镜下观察各区、部的副孔数.结果副孔的数量在不同的标本上相差很大,内、外侧面相应各区各部的副孔数比较,经U检验,P<0.001,差异显著,内侧面多于外侧面.结论副孔为肿瘤由骨皮质表面进入松质骨提供了直接通路,内侧面副孔数显然多于外侧面,为肿瘤细胞由内侧面骨皮质表面入侵松质骨提供了有利途径.

  • 咽旁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锡印;付升旗;荆利民;郭进学;刘恒兴

    目的为咽旁间隙疾病的CT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60例扫描对称的正常CT片,在咽隐窝水平层面观察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的解剖学关系,用游标卡尺及关联方格测量其宽度和面积.结果咽旁间隙呈近似三角形,断面面积分别为左(42.6±3.12)mm2和右(43.1±2.96)mm2,两侧咽旁间隙及咽旁结构呈对称性,断面面积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茎突至咽隐窝的连线将咽旁间隙分为咽旁前、后间隙,CT图像能较好显示咽旁后间隙内各结构的相互关系.咽旁脂肪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茎突、翼内肌是CT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结论咽旁间隙的影像解剖学对咽旁间隙疾病CT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神经元尼氏体与B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伟;吴爱群;李宛青;高艳;侯晓强;汤善均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2只 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组,常规饲养22 d后,取出左侧脑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尼氏染色和BDN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尼氏体的脱失现象,增加缺血缺氧后脑神经元内和BDNF的表达.结论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推测与促进神经元对BDNF的表达有关.

  • 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指纹分析

    作者:吴亿中;皮建辉;佘朝文

    目的探讨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手纹特点.方法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288人用油墨拓印法印取指纹图,放大镜下观察计数.结果侗族左交臂人的指纹分型特点是:尺箕>简斗>双箕斗>桡箕>简弓>帐弓;简弓出现率存在明显的性差(P<0.05).桡箕在食指的出现率、女性简弓的出现率、男性箕、尺箕和斗的出现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表明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指纹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阮绪芝;陈霞萍;严世荣;王卫民

    目的建立一种良好的分离和培养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oase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MSCs)的方法,观察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潜能.方法应用贴壁选择法结合细胞克隆收集法进行mMSCs的分离纯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EGF 和PDGF-BB)刺激法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并在低糖DMEM(DMEM-LG)培养液中培养.为促进mMSCs体外成骨性分化,传代培养到一定时期时加入成骨性添加剂和10%胎牛血清.培养第20天分别用Gomori钙钴法显示碱性磷酸酶和Von Kossa改良法显示钙化结节.结果 mMSCs呈克隆化增殖并贴壁生长形成形态均一的梭形细胞群.成骨性添加剂可有效作用于传代培养的mMSCs,表现为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结节状聚合体,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数量增多,Von Kossa染色可见钙化结节的形成.结论建立的mMSCs的分离、培养和成骨条件有效,所分离培养的m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成骨潜能.

  • 成人下颌下腺内NT-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彭彦霄;吴学平;伍雪芳;贾雪梅

    目的对成人下颌下腺内NT-3进行定位研究.方法对正常成人下颌下腺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结果成人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NT-3免疫反应阳性,其中以纹状管为明显.导管上皮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则为阴性.结论成人下颌下腺中有NT-3的表达,提示NT-3可能参与了下颌下腺复杂的分泌功能.

  • 鹤山明代古墓骨骸及馆藏服装文物塑化保存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德兴;张文光;贺新红;冯宝熹;冯伟培;汪华侨;冯家骏

    目的探讨包括骨骸和服饰在内的生物类文物标本优质保存的新途径.方法采取本室获得正式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对鹤山市出土的明代古墓骨骸和陪葬品木梳、发簪及馆藏的民族服装进行塑化保存.结果塑化后的骨骸、木梳、发簪和服装等文物具有类似塑料的性能,表面的色泽花纹、外形大小等与塑化前保持一致,硬度和柔韧性较塑化前有所增强,经2年跟踪观察,外形质地完好如初.结论本专利技术是保存生物类文物标本的一条新途径,既适用于新出土的骨骸和陪葬品,又适用于馆藏的绵织品等生物类文物.

  • 成年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凋亡的观察

    作者:覃淑云;韦启后;赵善民;何显教;解继胜

    目的为研究骨重建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关键作用,建立成年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凋亡的观察.方法 15周龄S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取颅盖骨置于培养瓶中DMEM培养液,内含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FCS),在体积分数为5%的CO2、37℃孵箱内培养.按原位DNA末端标记(TUNEL)检测试剂盒方法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结果经活体观察、ABC法Ⅰ型胶原染色和碱性酸酶染色,显示培养细胞为成骨细胞.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成年大鼠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凋亡的观察.

  • Le FortⅠ截骨入路至斜坡的应用解剖

    作者:徐进;刘宁;朱风仪;邢光前;尹林;徐其昌

    目的为Le Fort Ⅰ截骨入路切除斜坡区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随机选取经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头15具,用显微解剖技术对Le Fort Ⅰ截骨入路从显露范围、安全程度、美容效果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斜坡区与脑桥、延髓腹侧及第Ⅴ~Ⅻ对脑神经关系密切,两侧毗邻破裂孔、颈内动脉、内耳门及颈静脉孔.颈内动脉管外口、破裂孔、颈静脉孔距中线小间距分别为22.9、8.4和19.5 mm.Le FortⅠ截骨入路与前方、侧方入路相比,具有手术野开阔、手术操作安全性高、对斜坡区显露良好,面部无瘢痕的优点.结论了解斜破区各结构的形态及相互间的毗邻关系,可提高该区相关手术时的安全度和成功率,Le FortⅠ截骨入路可作为斜坡及其周围区域病变手术的一种良好选择,值得推广.

  • 解脲脲原体感染对附睾上皮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逯越;陈国卫

    目的探查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DTNB法及Tremblay方法,分别对40名患有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和42名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精浆肉毒碱含量及α-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男性不育患者的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男性,其中不育组和对照组精浆肉毒碱含量分别为(94.12±57.59)和(256.46±99.58)nmol/m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α-糖苷酶活性分别为(28.42±21.84)和(42.12±21.5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可能破坏附睾上皮,影响附睾的分泌功能而导致男性不育.

  • 椎动脉近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敏才;胡振武;胡圣望

    目的为椎动脉近段的重建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4具48侧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近段的起点、分支、走行情况,测量椎动脉近段两端管腔外径、长度.结果椎动脉近段的起点外径左侧为(4.52±0.79)mm;末端外径左侧为(4.12±0.71)mm,右侧为(3.90±0.82)mm;全长左侧为(33.7±8.3)mm,右侧为(27.75±5.1)mm.结论椎动脉近段的观察与测量结果对椎动脉近段重建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椎动脉 解剖学
  • 正常人腰段脊柱结构内nNOS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

    作者:王劼;刘才栋;沈馨亚;彭裕文

    目的观察正常人腰段脊柱结构内nNOS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探讨下腰痛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例人腰段脊柱结构内nNOS阳性神经末梢存在情况.结果人腰椎关节突关节囊的纤维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内均有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其走行与结缔组织纤维方向一致.结论 NO参与了人腰椎关节突关节囊、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椎间盘的纤维环等结构的感觉信息的传递.人脊柱相关结构的神经末梢受刺激时,促使NO的释放和传递可能是引起原发性腰痛的原因之一.

  • 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作者:朱建华;郭开华;袁群芳;徐杰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寻找替代雌激素用于防治女性更年期后神经退行性变的药物.方法 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0.9% NS 50 μl)、去卵巢对照组(0.9% NS 50 μl)、金雀异黄酮组(Gs 250 μg)、苯甲酸雌二醇组(EB 50 μg)各8只,皮下注射给药,隔日一次,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金雀异黄酮组前4次和后5次的平均逃避潜伏期(±s)分别为(23.34±7.29)s和(8.54±1.87)s;空间探索试验中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为6.00±1.10次;与OVX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雀异黄酮可提高去卵巢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的早期表达

    作者:冯志博;陈子琏;李峰

    目的探讨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大脑皮质NMDA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对照组、单纯脑缺血15min、20min和30min组及脑缺血15 min再灌流30 min和24 h组;4血管脑缺血动物模型;连续冰冻冠状切片观察,NR1免疫组化染色特异性地显著NMDA受体的变化,图象分析及计算阳性单位PU值.结果①单纯脑缺血各组PU值分别为7.55±1.81、6.91±2.53和6.09±1.50,与对照组PU值9.04±1.57相比呈下降趋势(P≤0.05);②再灌流30 min和24h组PU值分别为5.76±2.24和4.73±1.34,与对照组PU值相比明显减少36.29%~47.68%,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灌流0 min、30 min和24 h组两两比较,除24 h和0 min组相比NR1阳性反应物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组别间NMDA受体下降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流早期NMDA受体都存在下行调节,这种调节可能是一种保护性作用.

  • 临床医学专业春招班人体解剖学教学浅谈

    作者:韩卉;任振华;王威

    为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对春招班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同时,与传统秋季招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说明春招班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效果满意.

  • 护理本科解剖学课程改革探讨

    作者:赵莉;王小标;单增强;陈昌杰;徐淑秀;王若彬

    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对护理专业本科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改革.调整课程组合模式,采用两段式教学,增设护理应用解剖学,增加模拟临床护理操作内容,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增强.

  • 对新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在七年制教学中的体会

    作者:黄辛;朱永红

    在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而每一学科的学时则越来越少.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内容多、学时少,教学效果不理想.

  • 解剖学图像电脑处理的一些技巧

    作者:王书汉;徐杰;汪华侨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在其教学和科研中经常要使用图像媒体.除了原创性的之外,还会经常利用已有的资源.但同一张图像,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不同的问题.因此引用者在使用已有的图像资源时,为了能够使其更明确而有力地说明问题,有时需要修改其中的部分信息,如标题和标注.标题和标注文字的去除比较容易,因为它们位于图像之外,直接删除即可.而标注线深入图像内部,与图像的内容融为一体,欲去除之又不影响图像的质量则非易事.本文将介绍一些应用计算机去除图像中标注线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 水通道蛋白-4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谢杰;王伟;李伊为

    水通道蛋白作为水分子转运通过磷质双分子层的一种膜蛋白,已经在动植物尤其在哺乳动物被发现并得到鉴定.AQP-4(aquaporin-4),为10种哺乳动物水通道蛋白之一,其在机体中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分布情况及在蛋白分子生物学遗传、结构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这为研究其具体的转运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近年来国外AQP-4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皮肤和黏膜结构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昕;王晖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原有及新的有关皮肤、黏膜生理和病理结构的检测方法进行探索.现有的有关皮肤及黏膜结构检测方法有物理方法(主要指光学)、化学方法、生物技术方法、免疫及放射技术、超声技术、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应用及其它相关的方法.通过对各种各样检测方法了解与研究,对皮肤及黏膜结构检测方法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随着当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有望将多种技术结合,找到更多的,更新的皮肤及黏膜结构检测技术.

  • 躯干连续性不同断面标本的制作方法

    作者:孙淑红

    断面解剖学是通过制作不同方向各种断面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位置及与其他器官组织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医学影象诊断学的基础学科,由于它能在保护机体结构于原位情况下,准确的展示和表述诸结构的断面形态、位置及其毗邻、还可以利用串联的断面进行连续观察,为医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其他器官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接触解剖学标本对人体感染危险性的探讨

    作者:彭映基;初国良;汪华侨;徐杰;何宏文;王书汉

    对医学解剖教育工作者来说,尸体是主要的教学工具,然而尸体本身存在致病菌对经常接触尸体的解剖学教师有极大潜在危险性,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这些病菌包括:非结核性分支杆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及蛋白病毒等.

  • 全身骨骼连接塑化标本制作的探讨

    作者:赵汝军;蒋敏;张云鹏

    制作全身骨骼的串连标本,以往主要是用经过脱脂、漂白处理过的完整干骨串连而成,在关节部位的连接上,主要用金属或其他材料来固定,连接处容易损坏,制作和修复工作比较繁琐.由于缺少关节囊和韧带,不能充分显示连接的整体观.

  • 右睾丸静脉分叉变异一例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安月勇;李顺见;刘壮

    据谭允西等100具尸体右睾丸静脉的观察统计,1条者99例,2条者1例,在99例1条者中,注入下腔静脉者83例,注入右肾静脉者15例,注入右肾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角处1例;1例2条者皆注入下腔静脉.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睾丸静脉分叉变异,现报道如下:

解剖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