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研究杂志

Anatomy Research 해부학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770
  • 国内刊号: 44-14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69
  • 曾用名: 广东解剖学通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姚志彬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NFα-308G/A和-850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陈俊文;冯锦辉;江惠燕;李琳;陈盛强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和-850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 - 2010年在番禺区人民医院、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51例,119名对照组均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1例葡萄膜炎及119例正常人TN-Fα-850C/T基因多态性.结果 葡萄膜炎组TNFα-308G/G、G/A、A/A表型频率分别为0.7647、0.1765、0.0588,对照组分别为0.7899、0.1681、0.0420;葡萄膜炎组TNFα-308G、TNFα-308A基因频率分别为0.8739、0.1261,对照组分别为0.8529、0.1471,葡萄膜炎组TNFα-850 C/C、T/C、T/T表型频率分别为0.7059、0.2745、0.0196,对照组分别为0.7899、0.1932、0.0168;葡萄膜炎组TNFα-850 C、TNFα-850 T基因频率分别为0.8431、0.1569,对照组分别为0.8866、0.1134;TNFα-850C/T各种基因型频率在葡萄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308G/A和-850C/T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无明显相关.

  • 脑外伤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9表达的变化

    作者:仇波;王勇;秦晓飞;吴鹏飞;王运杰

    目的 探讨脑外伤小鼠海马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表达的变化.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脑外伤组(30只).脑外伤组依据脑外伤的不同时间点再分6h、1d、3d三个小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QP9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QP9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脑外伤组小鼠海马AQP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RT-PCR结果也发现,脑外伤组小鼠海马AQP9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脑外伤小鼠海马AQP9表达明显升高.

  • 小鱼际肌肌内神经和肌梭密度分布

    作者:蒋彦军;张学真;杨胜波

    目的 揭示小鱼际肌肌内神经和肌梭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 对成年20具尸体(40例)小鱼际标本用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 小鱼际肌肌外神经干长0.49~1.64 cm,从肌起端深面入肌.小指展肌内尺侧和桡侧有独立的神经支配,可分为两个神经肌亚部;小指短屈肌的肌内神经干斜行穿越肌实质中央;小指对掌肌内神经吻合形式多样,“U”型吻合更明显.3块肌的桡侧部神经分支分布密集.小指对掌肌肌梭密度高为( 19.33±2.72)个/g;小指短屈肌其次,有(15.79+1.33)个/g;小指展肌少,为(12.86±1.69)个/g.结论 三块肌桡侧部更多地参与精细调节;肌块越小,肌梭密度越高.

  • 大鼠脊髓钙调蛋白Parvalbumin和Calbindin-28KD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特征

    作者:刘宗伟;朱亚西;欧阳丽斯;詹玛琍;贾钰;马宇昕;李幽兰;阳桂香;雷万龙

    目的 观察证实钙调蛋白Parvalbumin( PV)和Calbindin-28KD (CB)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脊髓不同节段不同区域内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取第5~8颈髓、3~6胸髓和1~5腰髓节段;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单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计数和测量;用Excel软件对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量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PV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的Ⅱ层和胸核、中间带外侧、中间内侧核、前角的Ⅷ层;CB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Ⅰ~Ⅱ层、中间带,前角的Ⅷ~Ⅸ层之间.后角细胞较中间带及前角细胞数量多,胞体小,突起少.在不同区域,两种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目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节段同一区域的比较中,只有腰前角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比较大(P<0.05).结论 PV阳性神经元在胸核及中间内侧核的聚集以及阳性纤维在薄楔束和后角Ⅱ层胶状质内的密集分布提示其与机体痛觉传入、本体感觉及内脏感觉的联系;CB阳性神经元在前角Ⅷ~Ⅸ层之间的特征性分布说明其与闰绍细胞功能有关;两种钙调蛋白在脊髓不同节段之间的形态及分布基本无差别提示它们的功能并没有特异地对应于躯体或内脏.

  • 大鼠纹状体Mor和Calb对祛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反应的实验探察

    作者:詹玛琍;李可一;马静;欧阳丽斯;马宇昕;刘宗伟;贾钰;李幽兰;雷万龙

    目的 为了探察证实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阻断对大鼠纹状体Mor和Calb阳性神经元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借助6-OHDA注射阻断前脑内侧束建立PD模型;应用APO诱导旋转、握力测试、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PD模型大鼠纹状体Mor和Calb神经元形态结构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阿扑吗啡诱导模型大鼠出现健侧方向的旋转.模型大鼠抓握悬吊时间明显较正常组长(P<0.05),其寻找和发现平台的时间也明显较正常组长(P<0.05).②模型大鼠纹状体Mor阳性区域的面积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Calb阳性区域面积的变化不明显(P>0.05).③模型大鼠纹状体Calb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通路阻断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影响其突触后神经元的形态结构、蛋白表达、生理机能.

  • 肘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观察

    作者:张志宏;郑和平;林涧;林加福

    目的 为肘下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肘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肘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肘下动脉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下方(3.98±0.86)cm处,自桡动脉(占50%)、桡侧返动脉(占40%)和肱动脉(占10%)起始后,斜向外下方走行,其轴线位于肘下动脉的起始处与桡骨背侧结节(Lister结节)的连线上.肘下动脉向远侧分布达15 cm,并与桡动脉的远侧穿支、桡侧返动脉的肘外侧部皮支相互吻合.肘下动脉外径0.8mm.结论 以肘下动脉为蒂设计皮瓣,局部转移可修复肘部各方的软组织缺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MRM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丁长伟;孔繁星;李松柏;周丹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 PLID)磁共振脊髓造影(MRM)神经根受压轻重与临床表现轻重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观察行MRM检查的48例有单个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的PLID患者,按MRM表现将神经根受压轻重分两组,轻组:神经根袖信号减弱但轮廓完整;重组:神经根袖信号部分或全部缺失,轮廓中断或消失.将直腿抬高试验≤30°、有神经根损害征象(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和肌萎缩3项中出现任意一项)及间歇性跛行3项中出现任意一项者,诊断为临床表现重;未出现者诊断为临床表现轻.比较MRM表现神经根受压轻重与临床表现轻重的一致性.结果 48例患者中MRM神经根受压轻重与临床表现轻重一致性好(Kappa=0.653),MRM神经根受压轻重与直腿抬高角度及间歇性跛行的有无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529和0.747);MRM神经根受压轻重与有无神经根损害一致性差(Kappa=0.324).结论 MRM显示的PLID神经根受压程度与临床表现轻重程度有很好的一致性,这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临床并获得影像学依据,是常规MRI检查的有益补充.

  • β-细辛醚抑制核转录因子Kappa B表达

    作者:吴晶晶;黄开远;黎晖;杜少辉;邓汝东;张赛霞;周健洪;陈东风;李伊为

    目的 β-细辛醚对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开发打下基础.方法 培养RAW264.7细胞,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NF-κB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Luc2P/NF-κB-RE/Hygro,0.2 μg/mL LPS刺激,以15、150 μmol β-细辛醚干预,孵育24h后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按以上分组干预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表明,β-细辛醚有抑制NF-κB启动子活性作用,且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β-细辛醚有抑制NF-κB蛋白表达作用,且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β-细辛醚能抑制NF-κB转录与表达,可能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 红景天总黄酮对自然衰老大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满红;黄清松;张德兴

    目的 探讨红景天总黄酮对自然衰老大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成4组:正常组(健康青年大鼠),自然衰老模型组,和低、高剂量红景天总黄酮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红景天总黄酮或生理盐水;6周后,Elisa法测定血清SOD、MDA、GSH-Px、IL-2和IL-6,胸腺、脾指数,MTT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的变化.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统计学处理.结果 模型组比较正常组,血清SOD、GSH-Px、IL-2含量以及胸腺、脾指数和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血清MDA、IL-6含量明显升高;红景天总黄酮可明显提高衰老大鼠血清SOD、GSH-Px、IL-2含量,并使MDA、IL-6含量降低,并明显提高胸腺、脾指数和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红景天总黄酮可增强衰老大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具有延缓衰老功效.

  • P53基因和Bcl-2蛋白在猕猴早期胚胎脑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太平;邱伯房;董大翠;刘树元;仲其军

    目的 探讨P53基因和Bcl蛋白在猕猴早期胚胎脑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建立猕猴早孕模型,获取早期胚胎脑,采用单克隆抗体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猕猴25 d、40d和55d胚胎脑均检测到P53和Bcl-2阳性神经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P53和Bcl-2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大.结论 在早期猕猴胚胎脑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P53和Bcl-2蛋白表达,这一对相互制约的凋亡相关蛋白在早期胚胎脑发育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加,共同调控脑的发育.

    关键词: P53 Bcl-2 胚胎 猕猴
  • 广西百色市壮族与汉族大学生身体成分比较研究

    作者:林朝文;王金花;周庆辉;黄秀峰;唐汉庆

    目的 为了解壮、汉族大学生身体成分发展规律,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得出百色市壮、汉族大学生身体成分的数值,探讨其身体成分分布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整体随机抽取百色市在校就读20~23岁壮、汉族健康大学生共699例(壮族362例,汉族33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产的BC-532人体脂肪测量仪,测量广西百色市壮族、汉族大学生各年龄组体脂肪率、肌肉量、瞬间卡路里、基础代谢率、身高和体重.结果 ①汉族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体脂肪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体水分率、基础代谢率、肌肉量、瞬间卡路里、身高和体重明显高于女性(P<0.01)②男性同一年龄组壮、汉族比较:20~岁组基础代谢率、肌肉量和体重为汉族高于壮族(P<0.05);21~岁组基础代谢率、身高和体重为汉族高于壮族(P<0.05).结论 汉族男、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同性别同年龄组比较,各测量项目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壮、汉族同一年龄组同性别比较,男性20~岁组基础代谢率、肌肉量和体重,21~岁组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DNF的构建

    作者:刘菲菲;龙大宏;龙静怡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构建到表达质粒(pEGFP-N1)上.方法 本实验采用RT-PCR的方法,从大鼠海马总RNA中扩增目的基因,分别用一步法(直接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和两步法(先构建到克隆载体再构建到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载体,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筛选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并对两种方法做简单的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构建的重组载体都插入了正确的序列.两步法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一步法,但一步法也同样得到了正确的阳性克隆.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BDNF重组表达载体.

  •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针刺腧穴对家兔胫骨前肌胶原纤维和NADH-TR的影响

    作者:卢远兴;张学真;杨胜波

    目的 探索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针刺腧穴对家兔胫骨前肌内胶原纤维和NADH-TR的影响.方法 成年家兔35只,分正常、青霉素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青霉素注射加针刺腧穴治疗4组;手术暴露坐骨神经干,神经外膜下注射青霉素或生理盐水0.5 mL;青霉素注射损伤4周后针刺患侧环跳和后三里4~8周;VG染色法和NADH-TR组化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与NADH-TR的变化.结果 青霉素注射坐骨神经后2周,胫骨前肌内胶原纤维已明显增生;NADH-TR活性增强,三型肌纤维构成比发生了变化,肌纤维横切面积减小,光密度值下降,肌重减轻;4周时进一步加重,肌块明显萎缩.生理盐水注射2周,可见肌内一过性损伤.青霉素注射4周后针刺腧穴治疗4周,上述指标明显好转,治疗8周时进一步恢复,接近正常.结论 针刺腧穴治疗可减少肌内胶原纤维增生,降低NADH-TR活性,改善肌萎缩.

  • 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

    作者:廖志琼;甘婷;陈希明;吴爱华;廖德贵;陈盛强;肖国宏;方朝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30例,其中足月妊娠9例,未足月妊娠21例;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妊娠孕妇30例为对照组.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IL-17表达水平.结果 子痫前期组胎盘IL-17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IL-17可能介导了子痫前期的发生.

  • 跟外侧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

    作者:张锡红

    目的 探讨跟外侧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和分布等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12侧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溶液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跟外侧动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其出现率并测量其起始位置、起始处及穿深筋膜处的口径.以外踝尖为基点,对外踝尖上6 cm范围内每2 cm间隔内跟外侧动脉分支的蒂长和口径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取小腿动脉血管造影标本5例,进一步观察跟外侧动脉行程及其与跟腱表面皮瓣血供的关系.结果 跟外侧动脉于外踝尖上4.9~9.4(6.56±1.30) ]cm处源自腓动脉,起始处口径为1.0~3.3( 1.78±0.60) mm,穿深筋膜处口径为0.44~2.0(0.81 +0.40)mm.其全程呈“L”型,垂直段共有2~5(2.50±0.80)支分支.在外踝尖上0.00~2.00、2.01~4.00、4.01~6.00 cm .间隔内,分支的蒂长和口径分别是:(0.81±0.31)、(1.68±0.55)、(1.59±0.41)cm和(0.80±0.31)、(0.80±0.11)、(0.85±0.23)mm.垂直段分支分支纵、横穿行,纵者吻合成链状与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伴行,参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系统的组成,横行者越过跟腱浅面与来自胫后动脉的分支吻合,供养跟腱区皮瓣;水平段分支3~5支,分布于足外侧面后侧约1/3皮肤软组织.结论 跟外侧动脉是腓动脉的直接延续,尸体标本和活体标本中跟外侧动脉出现率分别为100%和80%;跟外侧动脉既参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血系统的组成,又营养跟腱表面的皮瓣.

  • 糖皮质激素注射建立小鼠行为抑郁症模型

    作者:彭军波;季丽莉;金雪花;王振宇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注射小鼠抑郁症样情感行为变化.方法 C57/B6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以20 mkg剂量每日1次注射皮质酮,持续21 d,另有生理盐水对照组每日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21 d,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观察小鼠体重变化,用敞箱实验及糖水消耗试验测定动物行为.结果 抑郁模型组小鼠代表焦虑行为的敞箱试验得分明显降低、反应快感行为的奖赏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结论 糖皮质激素持续注射法可用于制作行为小鼠抑郁模型,以及探究抑郁症行为变化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更适合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 雌激素受体ERα与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

    作者:姜雨飞

    雌激素直接与核内雌激素受体ERα或ERβ结合,活化靶基因的转录,这是经典的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途径.近年来大量实验证实,雌激素受体ERα能够通过雌激素依赖或不依赖的方式激活,并与细胞质内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相互作用,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如参与人类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发病、调节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此外,实验研究还提示,ERα和PI3K/Akt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植入前胚的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 六种固定液对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效果的比较

    作者:梁艳清

    让冰冻切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效果等同于石蜡切片,固定液的选择是关键.目前很多相关文献报道说法不一.我们选用组织学常用和易配制的6种固定液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效果的比较观察.1 材料与方法新鲜组织标本,主要有大鼠和小鼠的脊髓、神经、肝等器官组织.德国LeicaCM1900型恒冷切片机,一次性莱卡刀片,立式染色缸和染色架若干.

  • 成人脊髓纵裂并骨性分隔、先天性脊柱裂一例

    作者:孙屹立;胡连源

    患者,男,53岁.腰部不适7月余来诊.查体:脊住外观无畸形,腰骶部中线区皮肤浅凹,局部无色素沉着,腰椎活动度略受限,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正常,二便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腰部CT发现腰骶椎序列欠光滑,椎体边缘骨赘形成,第4~5腰椎水平间盘可见膨出.并可见骶裂、脊髓纵裂并椎管内骨性分隔畸形,局部中线区皮肤可见凹陷(图1).

  • 浅议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

    作者:马宇昕;刘靖;李国营

    本文旨在改进传统性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提倡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和学习的双重效果.

  • PBL与L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建忠;武志兵;李爱萍;刘学敏;李富德

    目的 评价PBL与LBL两种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护理学本科生60人,将其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则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并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理论考核所得成绩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记忆型题目中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理解型题目得分、应用型题目得分和考试总分方面,两组学生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得分更高(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组学生之间在问卷的6个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今后的解剖学教学中以PBL教学法为主,兼顾LBL教学法,两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 组织胚胎学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郑英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在组织胚胎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研究性教学的尝试,并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 局部解剖学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狄荣科;徐金;欧阳琦;薛延军;周志强;刘益仁;姜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转型,高等医学教育正面临国际化的挑战,构建创新性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我们以局部解剖学创新教学模式为切人点,进行“以临床应用为引导”与“学生自主式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尝试,探索和实践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 3D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明

    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常采用教科书、图谱、标本和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是中职卫生学校解剖实验室尸源紧缺,模型仿真度不够,挂图和幻灯片多媒体显示的器官位置和结构都是二维平面结构,无立体感,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抽象难以理解.3D多媒体是高精度360度旋转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解剖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