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研究杂志

Anatomy Research 해부학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770
  • 国内刊号: 44-14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69
  • 曾用名: 广东解剖学通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姚志彬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改变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的研究

    作者:王景涛;王培军;王守安;扈清云;金维哲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度栓塞再灌注动物的脑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阳性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和银杏叶提取物(EGB)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3 h组、栓塞3 h再灌注24 h组、栓塞3 h再灌注48 h组、栓塞3 h EGB干预、再灌注24 h EGB干预组、再灌注48h EGB干预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大鼠脑细胞凋亡(TUNEL法)、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S-P免疫组化法)的阳性表达和EGB对其治疗作用.EGB干预方法:术后2min腹腔注射,8 h/次.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3 h、栓塞3 h/再灌注24、48 h时,bcl-2、bax表达增强,细胞凋亡逐步加重,损伤加重.EGB干预后,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细胞凋亡与bcl-2/bax有关,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可以明显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

  • 肱二头肌额外头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应用解剖

    作者:易德保;罗特坚

    目的为肱二头肌短头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察52具成人尸体(104侧)的肱二头肌额外头的形态、神经支配和动脉供应.结果52具尸体中14具有肱二头肌额外头,出现率为26.9%±1.6%,其中1具为双侧性.15侧肱二头肌额外头均由肌皮神经支配.由肱动脉分支供血.结论本地区人群中,肱二头肌额外头的出现率为26.9%,根据其起止点可分为4种类型.肱二头肌额外头的存在原因可从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两方面来解释.在肱骨骨折时考虑是否有肱二头肌额外头的存在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取肱二头短头转位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时应注意肱二头肌额外头的动脉分支.

  • HSP70在早期妊娠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及己烯雌酚的诱导作用

    作者:姚柏春;王军;黄翔

    目的探讨在早期妊娠大鼠子宫中热休克蛋白70(hear shock protelns,HSP70)的表达变化以及己烯雌酚(dithylstilbestrol,DES)对子宫HSP70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正常大鼠未孕及已孕的子宫.结果①孕鼠子宫HSP70的阳性表达较未孕鼠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小剂量(1.25μg/50 g)大剂量(5μg/50 g)DES均可诱导大鼠子宫HSP7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热休克蛋白70在早期妊娠大鼠子宫内膜固有层的基质细胞及蜕膜内蜕膜细胞的表达明显增高,DES对子宫HSP70.表达具有明显诱导作用.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检测

    作者:岑宇翔;陈盛强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名健康人和108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和NSE水平.结果108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12 h血清S-100B水平[(1.24±0.32)μg/L]较对照组[(0.38±0.12)μg/L]升高,重型、中型和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NSE浓度(P<0.01);而不同组别颅脑外伤患者血清NSE水平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100B和NSE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的指标之一.

  • 应用siRNA抑制K562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方金;何蕴韶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中c-Myc基因的表达,为研究c-Myc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一个新的方法.方法设计c-Myc基因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c-Myc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并转染K562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Myc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转染si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Myc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抑制率分别为82.16%和74.0%,MTT法表明实验组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增殖速率.结论在K562细胞中存在RNA干扰的机制,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为研究c-Myc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调节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 肝硬化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分布的研究

    作者:李莉;高秀来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及肝硬化大鼠在脊髓中NOS量效关系,即肝硬化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研究.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法及Leica Q500IW图像分析系统对肝硬化大鼠脊髓颈、胸、腰段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进行数量及灰度的测定.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分为两个等级:低密区和高密区,低密区灰度定为60,高密区为90,两组Wistar大鼠NOS阳性神经元灰度均为60,差异无显著性.在脊髓灰质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管周围即脊髓板层第X层和中间外侧核.NADPH-d呈色为强阳性,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和梭形,胞核不着色,胞质色深.细胞中等大小,以25μm为主.在脊髓颈、胸、腰各段灰质中间带NOS阳性细胞分布的数量基本相等,没有特异性变化.结论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在脊髓内是相同的.NOS在脊髓节段的分布特性可能说明肝硬化大鼠低级交感神经的调控与正常无异.

  • 胎肝血管的解剖及其移植应用

    作者:邓健全;魏含辉;周立;刘其礼

    目的观察胎肝的血管特点,探讨在临床带血管的胎肝移植的血管吻合的选择性.方法6~10个月胎龄的死胎33例于手术放大镜下原位解剖胎肝的附属血管,用直尺、卡尺和分割规测量附属血管的外径和长度.结果6~10个月胎龄的胎肝脐静脉的外径为(3.68±0.48)mm~(5.61±0.87)mm,长度为(36.12±4.58)mm~(50.97±7.68)mm;门静脉的外径为(2.31±0.43)mm~(4.16±0.65)mm,长度为(15.62±2.68)mm~(29.03±4.87)mm;肝固有动脉的外径为(1.67±0.82)mm~(2.32±0.98)mm,长度为(14.96±3.03)mm~(25.58±3.85)mm.脐静脉的外径较门静脉的外径粗(P<0.05);门静脉的外径较肝固有动脉的外径粗(P<0.05).结论在胎肝移植前先结扎静脉导管,以脐静脉替代门静脉吻合,门静脉替代肝固有动脉吻合,更有利于吻合技术操作和供肝的双重血供,更有利于供肝发挥正常的功能.

  • 颈部血管和神经与颈椎的关系及应用解剖

    作者:刘学敏;王俊生;武志兵;杨永强

    目的观测颈部血管、神经与颈椎的关系,为颈椎手术提供帮助.方法在40侧成人标本上,观测颈部血管、神经的长度及起止点与相邻颈椎间的距离.结果面动脉与舌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8.5±7.2)mm.舌动脉与舌下神经伴行,起点距相邻C2~3椎体为(19.7±8.4)mm.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7.0±5.7)mm,止点距相邻C5椎体为(18.2±2.5)mm.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起点距相邻C3椎体为(15.7±6.7)mm,止点距相邻C3椎体为(19.7±5.8)mm.甲状腺下动脉起点距相邻C7椎体为(17.3±5.5)mm,止点距相邻C7椎体为(11.3±3.4)mm.结论颈上部有数支动脉起至C2-3高度,此处显露喉上神经尤为重要.颈中部尽量减少对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的牵拉.颈下部则熟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手术途径选右侧为宜,以避免胸导管的损伤.

  • 生后锰接触对小鼠中脑被盖发育的毒性影响

    作者:贺新红;张德兴;吴燕明;伍思琪;曾满红

    目的探讨生后锰接触对小鼠中脑被盖相关核区发育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口服MnCl2水溶液途径给仔鼠染锰,应用旷场迷宫检测仔鼠自发活动兴奋性改变、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仔鼠方位学习记忆的改变;应用荧光分光度计法检测中脑单胺类递质含量变化;应用细胞免疫化学(ABC法)与图像分析相结合技术检测中脑被盖部相关核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反应强度和TH阳性产物平均相对光密度的变化.结果随染锰剂量的增大,仔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加,到达水迷宫平台的潜伏期显著延长,中脑脑段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基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水平明显下降,中脑被盖相关核区TH阳性神经元免疫反应强度显著减弱、TH阳性产物平均相对光密度明显降低.结论生后锰接触对仔鼠中脑相关核区的发育造成明显毒性损害,其损害程度随染锰剂量的加大而加重.

  • 下颈椎观测对颈椎前路手术的意义

    作者:彭涛;初国良

    目的为下颈椎前方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测量广东地区出土成人干燥下颈椎(C3~C7)标本40套.测量项目包括椎体的前高、中高、后高、上矢径、中矢径、下矢径、上横径、中横径、下横径以及钩突间距.结果下颈椎椎体上横径平均为19.2 mm,中横径21.1 mm,下横径22.2 mm;椎体上矢径平均为15.3 mm,中矢径14.9 mm,下矢径16.1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为改进下颈椎前路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 北京汉族群体21号染色体上4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朱金玲;陈震斌;刘敬忠;梁燕;闫梅;肖白

    目的研究人类21号染色体上唐氏综合症关键区域内或附近的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D21S1432、D21S2039、D21S1414、D21S1270)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应用Chelex法提取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253份个体血样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GR)扩增,非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或ABI-310电泳分型结合测序进行STR分型.结果得到4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各基因座的杂合度、个体识别率、多态信息含量等群体遗传学数据.4个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21号染色体上4个STR位点多态性较好,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率,在法医学及唐氏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受伤大鼠玻璃体内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作者:项平;黄锦桃;侯春莲;李海标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es)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分化.方法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MSCs.切断SD大鼠视神经,其近残端缝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经玻璃体注射标记的MSCs.动物存活4周,免疫组化检测存活MSCs在玻璃体内是否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NF、GFAP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结果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的MSCs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NF和GFAP表达率分别为6.0%±3.4%和10.0%±3.1%.结论MSCs移植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细胞大部分没有分化,小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 uPA和PAI-1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张文敏;黄纲雄;黄爱民;高凌云;高美钦;陈碧芬

    目的探讨uPA、PAI-1和VEGF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和侵袭行为的关系及各因子间的相互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uPA、PAI-1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12例中低度恶性胶质瘤中,uPA、PAI-1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50.0%、33.3%,30例高度恶性胶质瘤的阳性率分别为96.7%、86.7%、93.3%,两组间各指标相比较,uPA和VEGF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Al-1差异有显著性(P<0.05).uPA、PAI-1和VEGF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以肿瘤侵袭边缘和坏死组织周围多见.uPA与VEGF、PAI-1与VEGF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8例正常脑组织除1例有PAI-1微弱表达外,其余均为阴性.结论随脑胶质瘤恶性度增高,uPA、PAl-1和VEGF表达增强,三者协同作用,可作为胶质瘤恶性度高和侵袭能力强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影响大鼠胚胎视网膜祖细胞体外增殖的两个因素

    作者:李艳;余振珏;周国民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影响大鼠胚胎视网膜祖细胞增殖的因素.方法取第18天大鼠胚胎,用无血清培养技术扩增视网膜祖细胞,以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球,经免疫细胞化学、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技术鉴定细胞球中已分化的细胞,并观察不同细胞接种密度对祖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①细胞球中出现分化细胞形态和NF及Nestin阳性细胞;②提高接种细胞密度,祖细胞增殖率增加.结论①此期的祖细胞分裂产生分化细胞,导致祖细胞增殖能力差;②接种细胞密度影响祖细胞增殖率.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砷性的获得

    作者:姜玉峰;慕晓玲;李思源

    目的低剂量NaAsO2诱导骨髓MSCs,获得抗御细胞以探讨抗砷机制.方法用1 μmol NaAsO2对骨髓MSCs进行低剂量慢性诱导,利用MTT计算细胞生存率及半数致死量(LC50),反映细胞抗砷性是否产生.结果NaAsO2诱导18周后,人骨髓MSCs产生稳定抗砷性,砷诱导组细胞LC50为25.8 μmol,同步对照组细胞LC50为11.4 μmol,砷诱导组细胞LC50是同步对照组细胞LG50的2.2倍.结论低剂量NaAsO2长期诱导人骨髓MSCs,可使细胞获得抗砷性.

  • 免疫细胞内β-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

    作者:张宝刚;纪祥瑞;王成勤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求免疫系统来源的细胞表面存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形态学证据,为进一步研究交感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地高辛未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对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内3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进行了定性检测.结果淋巴组织内存在3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阳性细胞,β2受体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在淋巴结内大部分呈弥漫分布,在淋巴组织的淋巴管及小梁、网状支架分布区域有较密集的阳性细胞分布:β3和β1受体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在淋巴组织内呈弥漫分布,在淋巴组织内分布稀疏.3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中β2受体的阳性细胞数量比β1和β3受体的阳性细胞数量多,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β1和β2受体的阳性细胞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类免疫细胞内存在3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mRNA.3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在免疫细胞上的分布有差别.

  • 低蛋白饲料对雄性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的骨计量学研究

    作者:黄连芳;李青南;林柏云;陈艳;冷扬

    目的比较低蛋白饲料对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的影响.方法12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蛋白组LPD(Pr8%).实验90 d时取胫骨上段和第五腰椎行不脱钙骨制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LPD组胫骨上段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减少(P<0.01),骨结构变差,骨转换率下降;而腰椎松质骨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蛋白饲料诱导大鼠胫骨上段骨丢失,而对腰椎骨丢失无明显影响.

  •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组织中肥大细胞计数及bFGF和PCNA表达水平差异的研究

    作者:杨虹;邓成国;陈公财;王静;郭青平;刘艳丽

    目的探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结构差异以及两者中肥大细胞计数和bFGF、增殖细胞换抗原(PCNA)表达水平差异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收集的48例手术切除新鲜标本进行研究,包括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肥大细胞计数及bFGF、PC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48例标本中有血管瘤36例,血管畸形12例,其中增生期血管瘤16例,退化期血管瘤20例,肥大细胞数量及PCNA、bFGF表达水平在血管瘤增生期明显升高,与退化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学结构有较大区别,肥大细胞计数及PCNA的检测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肥大细胞、bFGF可能是影响血管瘤病理演变的重要因素.

  • 彗星试验检测大鼠牙髓细胞DNA降解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

    作者:高翠莲;陈玉川;靳俊峰;王江峰

    目的在特定条件下,用彗星试验技术,动态观察SD大鼠死后6~36 h牙髓细胞DNA降解规律,探讨推断死亡时间的一种方法.方法模拟广州地区近5年秋季10月份的平均气温25.1℃,建立SD大鼠死亡模型.分别于死后6、12、24、36、48 h提取大鼠牙髓组织进行彗星试验,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图像,同时获取多个分析参数(Comet4.0),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死后6~36 h,SD大鼠牙髓细胞DNA的碎片随着死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尾长在死后各时间点依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Oliver尾矩和尾DNA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也均有一定的上升趋势.结论本研究提示细胞DNA的降解随着死后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尾长随着死后间隔时间的延长在各时间点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用于推断死亡时间优于Oliver尾矩和尾DNA.

  • 大鼠脑室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在中缝核团与NADPH-d的共存

    作者:倪衡建;武春华;凌树才

    目的系统研究脑内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分布,并对远位触液神经元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共存进行研究.方法将霍乱毒素B(CTB)注入侧脑室,5 d后将动物进行灌注,留取全脑切片,进行CTB免疫组化染色和NADPH-d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免疫阳性细胞和纤维的分布.结果CTB标记的触液神经元的分布分为3个区:脑室壁周围、蛛网膜下及大脑皮质表层以及脑实质内.在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和线形核等部位还可见NADPH-d阳性细胞以及CTB/NADPH-d双标细胞.结论侧脑室内触液神经元分布广泛;在中缝系统部分NADPH-d阳性细胞与远位触液神经元的共存,提示一氧化氮在脑-脑脊液之间的信息传递中有一定作用.

  • 颞浅动脉额支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和平;刘学敏;武志兵

    目的为颞动脉活检提供颞浅动脉额支相关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6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颞浅动脉额支进行相关的解剖学观测、测量.结果①颞浅动脉额支在起点和末梢分叉点之间的长度为(45.93±7.29)mm;②颞浅动脉额支在起点和末梢分叉点的坐标值分别为(22.95±3.81,17.32±4.54)mm和(59.93±8.94,37.48±5.37)mm;③颞浅动脉额支在起点和末梢分叉点之间直线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7.06+0.50X,相关系数r=0.68,P<0.001.结论深入了解颞浅动脉额支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有利于颞动脉活检中颞浅动脉额支的定位及防止周围结构的损伤.

  • 尺神经及其血供在肘管综合征手术中应用解剖研穷

    作者:扈清云;陈廷玉;王培军;欧叶涛;张东东;韩曦;陈乃峰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情况.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I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支(PURA),分别与尺神经伴行长度为(15.1±2.0)cm、(5.0±1.1)cm和(6.4±1.2)cm;尺神经在肘部发出1~2支关节支,2~3支肌支.结论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时保护尺神经及其血供是完全可能的.

  • 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研究

    作者:苏涛;银巍;皮荣标;黄奕俊;邱鹏新;苏兴文;颜光美

    目的筛选分离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低钾处理的小脑颗粒细胞,抽提细胞总RNA,用荧光法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片段进行回收、克隆,经反向RNA印迹及RT-PCR技术验证.结果发现51条差异片段,成功克隆8个片段,其中2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片段证实在低钾诱导的小脑颗粒细胞凋亡中表达增加.结论mRNA差异显示法是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一个良好的工具,分离出的差异基因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运用先进自动化设备打造形态学组织制片新领域

    作者:李燕;曾百乐;袁广明;潘实清;颜少平;胡黎平;吴忠道;王连唐

    运用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制作组织切片标本,能体现"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的三高要求.而且还突破了传统人工操作制片的局限性;减轻了劳动力,提高了制片的质量和效率,为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 讨论式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

    作者:杨伯宁;韦力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术思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将其应用于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对讨论式教学的可行性、讨论主题的选择和课堂的组织等进行了探索,结果证明:讨论式教学方法完全适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

  • 在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尝试

    作者:刘桂萍

    在护理应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触摸体表标志、确定注射、穿刺操作部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描述和运用解剖学知识的能力.

  • DNA研究历程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靳俊峰;陈玉川;成建定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应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DNA及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和调控,基因组与生命形式和生物形态进化的关系,使人类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本文论述了DNA的探索历程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对DNA的研究技术基因工程、DNA测序、DNA指纹、PCR和DNA芯片等不同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前景加以评定.

  • 动态Pulley结构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学翰;赵堪兴

    动态Pulley结构机制的提出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集多种现代科研方法于一身,使人们对眼眶解剖、眼球运动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对临床诊疗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但是动态Pulley结构机制本身并不完善,许多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孙平;冯克俭;刘跃光;刘瑞丰

    目的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层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标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基底膜,对肝脏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毛细血管由于内皮细胞外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管壁呈现连续的棕褐色:而毛细淋巴管由于内皮细胞外缺乏基膜,管壁常不显色.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在肝脏毛细淋巴管的研究中是一种较为准确、客观的方法.

  • 大鼠脑的立体定位技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余秀平;陈春鹏

    在动物实验中,有时需要在较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下,把细微的电极或导管,有目的地插入脑的某些深部结构,这种定向安置的技术称为脑立体定位术(stereotaxic technique of brain)[1].它是在脑内进行电刺激、记录细胞放电,进行微量注射及推挽灌流等项实验时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大脑立体定位技术是整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下面根据我们在大鼠立体定位实验过程中的摸索,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介绍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的应用过程中的体会.

解剖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