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研究杂志

Anatomy Research 해부학구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770
  • 国内刊号: 44-1485/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69
  • 曾用名: 广东解剖学通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姚志彬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Gd2O3:Eu3+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的肝毒性分子机制探究

    作者:郑存静;田秀梅;谢富康;李立

    目的 探究Gd2O3:Eu3+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的肝毒性,并初步阐明其肝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离体LO2肝细胞与Gd2O3:Eu3+分子影像探针共孵育,CCK8法评估其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该分子影像探针建立动物在体模型,肝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的激活情况.RT-qPCR检测凋亡相关信号通路p53、Bal-2和Bal-xL的mRNA表达水平,明确该分子影像探针引发肝毒性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 细胞实验表明,Gd2O3:Eu3+分子影像探针可引发肝细胞凋亡;动物实验表明,在肝组织内激活P53基因,抑制Bcl-2及Bcl-xL基因表达,同时激活caspase3蛋白,进而引发肝细胞的凋亡.结论 从基因水平初步阐明Gd2O3:Eu3+分子影像探针的肝毒性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肝脏组织内的p53,同时抑制Bcl-2、Bcl-xL基因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蛋白,而引发肝细胞的凋亡.

  • 基于Wistar与SHR、SHRsp大鼠脑血管数字化解剖数据库构建脑卒中血流动态模型

    作者:王琪翔;陈巍;王军;刘健华;胡甜甜

    目的 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脑卒中易感型大鼠(SHRsp)为模型,以正常大鼠(Wistar)为对照,揭示3类大鼠脑血管的解剖形态.方法 利用Micro-CT获取3类大鼠的脑血管CT值模型,对比校正计算出标准值;采取超微脑血管灌注、亚毫米磨削、超高像素图像采集、三维重建等手段构建出三类大鼠模型的脑血管数字解剖数据库.结果 实现3类正常与异常脑血管解剖形态可视化.结论 可以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 成人奇静脉左移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江伟;韩金栋;张清;毛庆花;王凤琴;任美峰;魏书国;李鹏泰;李京

    目的 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D组(≥71岁),每组15人.自左肾上端平面至第6胸椎平面,观察并测量奇静脉的左移距离.结果 ①59例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1例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②56例奇静脉发生左移,即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逐渐越过中线至左侧,左移的距离分别是:A组(0.08±0.07)cm;B组(0.73±0.29)cm;C组(1.18±0.31)cm;D组(2.02±0.39)cm.③受检者年龄与奇静脉左移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r=0.871,P=0.000).结论 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奇静脉逐渐发生左移,这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了解奇静脉的行程规律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胸部、尤其是后纵膈疾病的诊断.

  • 丹皮酚调控Nrf2/HO-1信号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长的研究

    作者:逄德志;Roland Osei Saahene;王茉琳;王建杰;王怡璇;徐霄航;毛旭影;欧明坤

    目的 探讨丹皮酚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抑制乳腺癌生长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分成4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丹皮酚低、高剂量组(Pae L、Pae H组).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Nrf2/HO-1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上清液MDA、N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SOD、GSH低于正常组.CTX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ae组与模型组相比MDA、NO含量明显降低,SOD、GSH升高,以Pae H组差异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经CTX和Pae处理后,Nrf2与HO-1mRNA与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 丹皮酚通过调控Nrf2、HO-1表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自由基代谢的紊乱,发挥抗肿瘤作用.

  • 多核人宫颈癌Hela细胞抗失巢凋亡的研究

    作者:胡赛赛;胡田勇;陈艳艳;罗纯宾;姚志彬;郑小娜

    目的 探讨多核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脱离联系即"失巢"后细胞核状态的改变及其发生机理.方法 通过从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筛选出多核细胞,利用荧光染色对F-actin和细胞核进行双重标记以检测细胞核分裂以及细胞质分裂是否发生异常.采用聚羟乙基异丁烯酸(Poly-HEMA)阻断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联系的方法,模拟"失巢"生长环境,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多核细胞发生失巢凋亡的情况.然后使失巢后的多核细胞重新贴壁,观察细胞核形态以及个数的变化.通过三重荧光染色法观察不同细胞核个数的多核细胞其线粒体形态以及与F-actin共定位情况的差异.结果 细胞质分裂受阻与多核Hela细胞的产生有关;细胞核个数较多的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较低,这可能是由F-actin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在运输线粒体的过程中发生异常而使线粒体在细胞核边缘成簇富集造成的.结论 多核癌细胞的抗失巢凋亡能力与其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线粒体的状态有关.

  • 奥卡西平在戊四氮诱导癫痫小鼠模型治疗中对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杰

    目的 探究奥卡西平(OXC)在戊四氮诱导癫痫小鼠模型治疗中对Caspase-3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 60只雌雄各半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只,雌雄各半.PTZ(癫痫)组:PTZ致癫痫+0.9%生理盐水灌胃;OXC(给药)组:PTZ致癫痫+OXC灌胃;CON(对照组):0.9%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灌胃组.在给药0.5 d、3 d、7 d、12 d每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并全程记录小鼠抽搐癫痫情况.结果 和CON组比较,PTZ和OXC组均出现显著的抽搐和癫痫症状(P<0.05),PTZ和OXC两组比较,PTZ组出现较高强度的(≥Ⅲ级)的抽搐症状,特别在Ⅴ-Ⅵ级中,OXC抽搐程度显著低于PTZ组(P<0.05).在给药后的0.5 d、3 d、7 d和12 d不同时间点中,PTZ和OXC组的Caspase-3细胞光密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组间比较,在0.5 d和3 d中,PZT和OXC组的Caspase-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 d和12 d中,OXC组的Caspase-3细胞光密度则显著低于PTZ组(P<0.05).iNOS细胞光密度比较显示,OXC在给药后3 d后,iNOS细胞光密度值显著低于PTZ组(P<0.05).PTZ和OXC组的Bax和Bcl-2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但是两组比较显示,给药3 d后,OXC组的Bax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PTZ组(P<0.05),在给药后7d,OXC组的Bc1-2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PTZ组(P<0.05).结论 奥卡西平对戊四氮诱导小鼠癫痫模型中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小鼠机体Bax家族相关蛋白表达进而降低了Caspase-3蛋白的表达.

  •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调控Cx43-JNK通路介导吗啡耐受

    作者:谢楚莉;刘欢;孙宇翔;冯鉴强;郭瑞鲜

    目的 探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是否通过调控Cx43-JNK通路介导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方法 采用SD成年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0 μl)建立慢性吗啡镇痛耐受动物模型.采用热水甩尾法测定甩尾潜伏期以观察吗啡的镇痛效果.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Cx43、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c-Jun(p-c-Jun)和GFAP的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脊髓GFAP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在吗啡耐受形成的过程中,慢性鞘内注射吗啡引起大鼠脊髓GFAP表达逐渐增多,吗啡耐受时脊髓p-JNK、p-c-Jun和Cx43的表达明显增多;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ic acid,1 nmol/10 μL)可以拮抗吗啡镇痛耐受,并且明显地抑制慢性吗啡所致的脊髓Cx43的上调,以及JNK及c-Jun的激活.结论 脊髓Cx43-JNK通路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大鼠慢性吗啡镇痛耐受.

  • 对比研究不同种抗生素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天柱;陈浩;林悦;唐康艺;高鹏;舒茂林;罗文奇

    目的 为了对比研究不同种抗生素对小鼠生精细胞数量、活性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用林可霉素(4.989 mL/kg)、阿莫西林(62.5 mg/kg)、头孢克肟(4740.8 mg/kg)、氧氟沙星(1175.55 mg/kg)4种不同种抗生素,作用于60日龄小鼠,取睾丸做石蜡切片、HE染色;用血球计数板细胞计数法进行精子数量计算,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氧氟沙星这3种抗生素对小鼠生精细胞数量、活性和凋亡率影响较对照组而言差异无显著性,而林可霉素对小鼠生精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减低和凋亡率增加的影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现4种抗生素中林可霉素对小鼠生精细胞数量、活性和凋亡率有影响.

  • TGFβ1和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研究

    作者:白露;于洪;周宝森;赵玉霞

    目的 研究TGFβ1基因上TGFβ1-509C/T、TGFβ1+869T/C,及ATM基因上ATM126713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招募和随访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期间接受胸部三维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170例,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分型(TGFβ1、ATM).所有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评价按NCI CTC 3.0急性放射性肺炎标准评价,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分为放射性肺损伤组和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组,TGFβ1-509C/T、TGFβ1+869T/C和ATM126713G/A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基因上的等位基因T与C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M基因上等位基因G与A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北方汉族人群中TGFβ1和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相关.

  • 联合TERT启动子和IDH1的突变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分层中的应用

    作者:唐海;吴小延;王芳;欧珊珊;周令麒;吴桐;郭开华;徐杰

    目的 探究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TERTp-mut)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IDH1-mut)分别与患者中位生存期(OS)的关系,进一步联合TERTp-mut和IDH1-mut进行预后分层分析.方法 通过测序检测114例成人原发性GBM患者的TERTp-mut和IDH1-mut发生情况,采用X2分析TERTp-mut和IDH1-mut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ERTp-mut、IDH1-mut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TERTp-mut与IDH1-mut的相关关系,后联合TERTp-mut和IDH1-mut进行患者预后的分层分析.结果 114例成人原发性GBM患者中,52例患者(46%)发生TERTp-mut,19例(17%)患者发生IDH1-mut,TERTp-mut和IDH1-mut都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TERTp-mut、IDH1-mut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TERTp-mut患者中位生存显著低于TERTp-wt患者(OS分别为13.1个月及20.6个月;P<0.01);IDH1-mut患者中位生存显著优于IDH1-wt患者(OS分别为46.5个月及3.1个月;P<0.01);TERTp-mut与IDH1-mut负相关,联合TERTp-mut和IDH1-mut将原发性GBM患者分为3个预后分层,其中TERTp-mut/IDH1-mut患者的生存期长(OS=46.5个月),TERTp-mut/IDH1-wt+ TERTp-mut/IDH1-mut次之(OS=16.8个月),TERTp-wt/IDH1-wt生存期短(OS=13.1个月)(P=0.001).结论 TERTp-mut和IDH1-mut都是原发性GBM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TERTp-mut提示不良预后,IDH1-mut提示良好预后,TERTp-mut与IDH1-mut负相关,联合TERTp-mut与IDH1-mut分析有助于原发性GBM患者的预后分层.

  • 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

    作者:钱莉莉;刘啸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诱导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只小鼠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包含35只受试小鼠,模型组建立小鼠口腔白念珠菌感染的体内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感染5 d后比较两组受试小鼠菌落计数、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及TLR2、TLR4表达量.结果 感染5 d后,模型组受试小鼠的菌落数以及白斑面积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受试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受试小鼠TLR2、TLR4 mRNA扩增带相对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念珠菌感染口腔上皮细胞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感染白念珠菌后,其菌体作用于TLRs进而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

  • 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作者:翟文豪;朱子豪;王明秋;李香玲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方法 采用切除大鼠右肾,左肾蒂夹闭45分钟,再灌注2、6、12、24 h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确定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结果 IRI组BUN、Scr在再灌注后2h开始上升,在24 h达到高峰;肾组织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脱落,小管可见细胞碎片及管型,小管排列稀疏、紊乱,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球无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IRI各亚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及肾功能损伤的加重,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增加.结论 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 分析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特征

    作者:张红兵;戴晓江;郭蔚;曾松华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达细胞因子比例的变化特征.方法 胃癌患者110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NK细胞、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分析γδT细胞亚群表达TNF-α、IL-1β和IL-10的γδT细胞数量及其在胃癌不同分期组织的比例变化.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B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与正常胃部组织相比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显著大于在正常组织(P<0.05);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低于正常组织(P<0.05).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在胃癌部位的比例低于正常组织中的比例(P<0.05);而表达IL-10的γδ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比例高于正常组织(P<0.05).对胃癌不同分期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而表达IL-10的γδT细胞的比例则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织(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CD4+T细胞数量增加,CD8+T细胞下降;表达TNF-α和IL-1β的γδT细胞随着胃癌的进展而不断减少;表达IL-10的γδT细胞随着胃癌的进展而不断增加.通过对胃癌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检测,说明淋巴细胞亚群与胃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BMS-34554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王宇暄;王燕;苏文洲;徐绘华;朱建伟;张桂强;刘世红;郭奇峰

    目的 研究BMS-345541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0、2、4、6、8、10 μmol/L BMS-345541处理MG63细胞24、48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0、2、4、8 μmol/L药物作用细胞24 h后,以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同样浓度作用细胞48 h,Western-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4-10)μmol/L的BMS-345541均可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其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48 h低存活率只有(0.412±0.024)(P<0.05).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随药物浓度增高,相同视野下正常细胞数逐渐降低,凋亡细胞数逐渐增高.流式细胞仪分析:0、2、4、8 μmol/L的作用BMS-345541 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5.2±0.78)%、(5.82±0.82)%、(8.86±1.71)%、(11.01±2.69)%,与对照组相比,8 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G 63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上调,与对照组相比,2、4、8 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345541可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 成年大鼠纹状体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对DA剥夺的反应

    作者:陈智;郑雪峰;朱耀峰;陈涛;黄子芸;雷万龙

    目的 探讨成年雄性大鼠纹状体nNOS中间神经元对6OHDA诱导性DA剥夺的反应.方法 选取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6OHDA处理组.实验借助6OHDA模型、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技术探察证实纹状体nNOS阳性中间神经元对DA剥夺的反应,实验数据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nNOS阳性中间神经元与NPY神经元存在极高的共存率(98.5±0.1)%,其与ChAT阳性中间神经元也存在较低的共存率(2.4±2.0)%.nNOS阳性神经元与Cr和Parv阳性中间神经元之间未观察到共存关系.免疫组化资料显示,nNOS阳性神经元胞体呈现梭形、圆形,nNOS胞体大小和主树突数量在对照组[分别为(13.4±1.3)μm、2.00±0.94)与6OHDA组[分别为(13.4±1.8)μm、1.77±0.7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OHDA处理组nNOS阳性神经元胞体的数量(1.48±0.19)%显著多于对照组(0.77±0.13)%(P<0.05).Western blot技术探测显示,6OHDA组(0.98±0.07)的nNOS蛋白量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04;P<0.05).结论 6OHDA诱导性DA剥夺明显导致纹状体nNOS阳性神经元的特征性反应及其蛋白高表达,此提示nNOS阳性神经元可能牵涉到DA剥夺诱导纹状体损伤的病理过程.

  • 白藜芦醇调节VEGF/Wnt/β-catenin通路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谭生权;王璋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调节VEGF/Wnt/β-catenin通路对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0、25、50、1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食管癌KYSE150细胞株、TE-1细胞株和Eca-109细胞株培养72 h后,CCK-8法检测食管癌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癌细胞wnt3a、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白藜芦醇可以显著降低KYSE150细胞、TE-1细胞和Eca-109细胞的存活率,且随白藜芦醇的剂量升高而逐渐降低;可以显著促进KYSE150细胞、TE-1细胞和Eca-109细胞凋亡,且随白藜芦醇的剂量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藜芦醇可以显著下调食管癌KYSE150细胞株、TE-1细胞株和Eca-109细胞株VEGF、wnt3a、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且随白藜芦醇的剂量升高而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下调VEGF/Wnt/β-catenin通路的表达来有效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作用.

  • 基于数字切片与网络学习平台的组织学教学改革

    作者:张国荣;李一帆;孟凡洁

    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形态学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我校构建了组织学数字切片库,并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应用数字切片与网络学习平台指导学生读片、改革教学模式、建立第二课堂、进行课程整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节约了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效率、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 《系统解剖学》PPT课件制作体会

    作者:史才兴;李晓琎;徐旭东;郭岩;程葆华;柳新平;崔利德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抽象,专有名词多,结构复杂,依托PPT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课件制作也成为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PPT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做到页面简洁,图片文字清晰,内容间距离合适,字体、字号和颜色合理,恰当地运用视频、音频等,以达到界面清新、主次分明、动静结合、符合学习者视觉心理,有利于学习者观看、体会和思考的效果.

  •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应用

    作者:李兵;李泽斌;徐四元;欧阳四新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要加强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验课与临床之间的结合和重视形象比拟式教学,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 基于互联网工具的系统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梁超

    翻转课堂是一种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工具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解剖学中的应用,发现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解剖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可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力,提升了教师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同时,分组讨论、汇报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协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容易被学生主动接受.

  • 尸体防腐固定与保存

    作者:韩华;张峰昌;马延兵;计胜峰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及毗邻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让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及其功能意义,为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理想的尸体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尸体防腐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处理不好会影响解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情形严重时还会造成尸体的浪费.现将笔者在尸体消毒、固定与保存上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同行,并希望起到" 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一例

    作者:蒲勇华;丘继哲;周章福

    主动脉弓从右至左的三大分支分别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在胸锁关节后方发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作者在行一成年男性标本颈部解剖时发现,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上缘的左侧,其出现率为:1.48±0.56%,变异名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为积累国人资料,现将该变异报道如下.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