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电与循环杂志

心电与循环

心电与循环杂志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 심전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浙江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2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3933
  • 国内刊号: 33-137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61
  • 曾用名: 心电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电与循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王建安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伴快、慢径路文氏现象1例

    作者:蒋苗苗;张国强;倪红林

    患者男性,40岁,心悸1个月.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患者动态心电图(图1-4):图1 MV1可见直立P波重叠在T波上,其 P-R 间期0.74~0.77s,频率 78~81 次/min,P-P 间期长达0.50s.图2 R2为间位型室性期前收缩,P-P间期0.75s,频率80次/min,绝大多数P波重叠在T波上.R4~R9频率略微逐渐加快.图3P-P间期0.70~0.74s,P波逐渐从T波顶端到远离T波.R5~R10相应的 P-R 间期由 0.36s→0.28s→0.24s→0.22s→0.21s→0.20s逐搏缩短.图4P-P间期0.72~0.94s, P-R 间期呈短、长两组,0.25s→0.28s→0.57s→0.64s→P波顺传受阻,QRS波群脱漏,或由0.20s→0.37s→0.60s逐搏延长或呈跳跃式延长.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不齐;(2)P-R间期呈跳跃式改变,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AVDNP);(3)快径路呈文氏、反向文氏现象;(4)提示慢径路呈文氏现象;(5)偶见间位型室性期前收缩.

    关键词:
  • 动态心电图揭示变异型心绞痛1例

    作者:毛晓娟

    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3个月,加重1d于2015年10月15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心率46次/min,律齐,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100/60mmHg.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1级),窦性心动过缓.

    关键词:
  • 动态心电图随访希氏束起搏1例

    作者:徐小英

    患者男性,76岁.因"反复胸闷不适10余年,再发1周"于2016年8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体检:心率67次/min,血压102/66mmHg,神志清,精神可,颈静脉未见充盈,心尖区未见明显搏动,未触及震颤,心界正常,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患者常规心电图(图略)提示心房颤动,轻度T波改变.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高血压病.

    关键词:
  • 1型Brugada波样心电图改变17例及临床分析

    作者:黄燕

    Brugada波主要见于原发性和获得性Brugad综合征(BrS),近年来有报道一些因素可致Brugada波样心电图改变,1型Brugada波是诊断BrS的重要的依据之一,也是心电不稳定的预警.本文对17例1型Brugada波表现者之心电图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发现1型Brugada波易诱发因素及变化,为今后对该类患者临床处置提供参考.

  • 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47例分析

    作者:邓月娟;谭晓晖;关秀兰

    目的 分析心电图对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47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7例疑诊冠心病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测阳性者37例(78.7%),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心电图检测对疑诊冠心病检测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心电图对疑诊冠心病者检测特异度为73.0%,灵敏度为60.0%.结论 常规心电图检测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有限,因此临床上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情况下联合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其他检查方式,以便减少漏诊和误诊.

  •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川崎病伴发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虹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川崎病伴发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诊治的川崎病患儿180例,以是否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症状为标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90例,均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比其监测结果.观察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亚组,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1组)及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2组),对比两组患儿监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监测结果中房室传导阻滞(16.7%)、平均心率升高(33.3%)、异常症状(51.1%)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1组患儿中房室传导阻滞(22.2%)、持续性心动过速(26.7%)、异常症状(51.1%)等明显高于观察2组(均P<0.05),观察1组患儿中ST-T段改变(6.7%)与观察2组患儿(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能有效辨别川崎病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害症状,其相较于常规心电图监测对川崎病伴发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检测效果也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碧瑜;丁秋燕;邬小花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77例2型糖尿病合并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是否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n=55例)及非MACE组(n=122例),比较两组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心电图QTd及校正的QTd(QTcd),用I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QTd和QTcd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血清尿酸、空腹血糖(FPG)、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E组QTd[(81.44±13.76)ms]高于非MACE组[(74.29±12.61)ms](t=3.808,P<0.05);MACE组QTcd[(105.50±15.67)ms]高于非MACE组[(87.31±13.22)ms](t=8.12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QTd和QTcd与LVEF呈负相关,与NT-proBNP、LVEDD、左房内径、FPG呈正相关(均P<0.05);Iogistic回归方程提示QTd和QTcd增大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776和1.943,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HF患者QTd和QTcd增大与近期不良预后相关.

  • 代谢综合征组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成国;林韩立;孙展杭;戴晨;阮连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与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舟山群岛新区研究对象8685例,根据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防治研究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完成基线和随访调查、人体指标测量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与其组分中除腰围和低高密度脂蛋白外均与心血管疾病有联系(模型1),其中血压升高的相对危险度(R R)高3.96.模型2中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aR R值有所下降,但代谢综合征、血压升高和高TG血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再对代谢综合征组间分进一步做了相互调查,发现只有血压与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结论 在代谢综合征中,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代谢综合征组分之间缺乏交互作用.

  • 入院血清hs-CRP与STEMI患者PCI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弘;陆炜;应飞;严颖

    目的 探讨入院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63例STEMI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的中位数分为A组(≤12.5mg/L,n=80例)及B组(>12.5mg/L,n=83例);按照PCI后是否发生MVA分为MVA组(n=40例)和非MVA组(n=123例).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hs-CRP与MVA发生的关系.结果 A组与B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糖、NT-proBNP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B组MVA发生率(33.7%)高于A组(15.0%)(χ2=7.721,P=0.006);MVA组中血清hs-CRP水平[(14.5±3.0)mg/L]显著高于非MVA组[(10.3±2.7)mg/L](t=8.31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血清hs-CRP水平(OR=2.107,95%CI:1.189~3.089,P<0.05)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清hs-CRP水平增高的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VA的风险增加.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C反应蛋白和BNP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周军波;廉姜芳;楼钶楠;岑泽民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B型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5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男86例,女64例,年龄38~79岁.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另选择120例稳定型心绞痛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UA、CRP、BNP水平以及入院第1、3、7、9天存活亚组与死亡亚组的UA、CRP和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第1天UA为(401.41±83.92)μmoI/L,CRP为(42.92±9.73)mg/L,BNP为(379.40±85.4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0.16±56.93)μmoI/L、(2.45±0.97)mg/L、(33.76±12.8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UA与CRP、BNP呈正相关(r=0.522、0.403,均P<0.05),CRP与BNP呈正相关(r=0.416,P<0.05).存活亚组入院第1、3、7、9天血UA、CRP、BNP水平均低于死亡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血清UA、CRP和BNP水平与STEMI的严重性相关.

  • 血浆D-二聚体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祥;黄伟剑;杨晓明

    目的 探讨入院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141例AAD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D-二聚体、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使用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入院D-二聚体水平与AAD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升高(≥20μg/mI)比例[(13.6±7.5)μg/mI、51.9%]高于存活组[(8.0±7.0)μg/mI、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矫正常见混杂因素及手术治疗等因素后,入院D-二聚体升高(≥20μg/mI)为AAD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1 OR=3.286,95%CI:1.194~9.045;模型2 OR=5.378,95%CI:1.131~25.563).结论 入院D-二聚体升(≥20μg/mI)的AAD患者住院死亡风险较高.

  • 胸痛微信群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欧杉;葛孟华;施凤梅;吴坚;成银宏;陈洁;陈钟良;周浩亮;陈丽娜

    目的 评估胸痛微信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疗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建立胸痛微信群.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经本院确诊STEMI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由首诊医师床边心电图检查、并上传至2015年5月建立的胸痛微信群,心内科医师网上会诊,确诊为STEMI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PCI的30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门到导管室时间(术前时间),导管室内至血管再灌注时间(手术时间),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90和120min再灌注率.结果 观察组术前时间(76.46±29.04)min和D-B时间(97.40±29.8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21±49.16)min和(134.56±49.01)min(均P<0.05).120min再灌注率观察组(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90min再灌注率[(21.26±6.06)min,36.67%]与对照组接近[(25.36±9.68)min,20.00%].结论 应用胸痛微信群能明显缩短术前时间、D-B时间、提高120min再灌注率.

  •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佳儿;魏文娟;张静;杨萍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RP/AL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患者103例.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CRP/AL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作I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事件组PCI术后24h内血清CRP[(14.77±10.38)mg/L]、CRP/ALB(0.37±0.26)高于对照组[(8.86±8.98)mg/L、(0.22±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P/ALB增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44,95%CI:1.944~104.350,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术后24h内CRP/ALB增大预示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相关的风险增加.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经微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处理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克忠;董春花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经微导管注入替罗非班处理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硝酸甘油组.当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时,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迅速注入替罗非班或硝酸甘油,10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血浆脑钠肽(BNP)、CK-MB水平、术前及术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共有46例冠心病患者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其中23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23例接受硝酸甘油治疗.治疗后血流TIMI3级比率替罗非班组显著高于硝酸甘油组(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24hBNP、术后4周LVEDd、LVESd较硝酸甘油组低,LVEF、CK-MB均较硝酸甘油组高,其中两组BNP、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远端注入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和术后心功能.

  • Lession Seventy-eight J-Wave syndromes:Emerging concepts

    作者:童鸿

    The J-wave syndromes (JWSs), consisting of the Brugada syndrome (BrS) and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 have captured the interest of the cardiology community over the past 2 decades follow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BrS as a new clinical entity by Pedro and Josep Brugada in 1992. More recently, accentuation of the J wav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life-threatening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accentuated J wave typically may be so broad and tall as to appear as an ST-segment elevation, as in cases of BrS. In humans, the normal J wave often appears as a J-point elevation, with part of the J wave buried inside the QRS. An early repolarization pattern(ERP)in the ECG, consisting of a distinct J-wave or J-point elevation, or a notch or slur of the terminal part of the QRS with and without an ST-segment elevati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viewed as benign. The benign nature of an ERP was challenged in 2000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showing that this ECG manifestation predispo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in coronary-perfused wedge preparations1. Validation of this hypothesis was provided 8 years later by Haissaguerre et al, Nam et al, and Rosso et al.

    关键词:
  • 右侧希氏束旁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1例

    作者:林加锋;陈延茹;黄晓芳;李岳春

    右侧希氏束旁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VT)较少见.患者入院时VT的心电图特征符合邻近右侧希氏束起源,结果在右侧希氏束上方标测到理想靶点并消融成功;但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出现另一种形态的VT并终在右侧希氏束处消融成功.本文介绍此例右侧希氏束旁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治疗过程.

  • 磁导航在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玮;王凯;边昶

    磁导航系统是近几年引入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手术(下称消融)的新兴远程控制技术,自其引入后,已彻底改变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方法学.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磁导航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的工作原理,阐述磁导航系统消融的特点,并比较其与常规导管消融的优缺点,同时,回顾性分析磁导航系统在室性心律失常消融中的应用.

  • 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作者:朱颖莹;陈晓亮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通过分析运动状态下患者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等)、通气参数,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12导联心电图及心搏出量等指标,以此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的一种方法.CPET可用于临床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不耐受性和运动相关症状,较为客观地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和功能受损情况.因此,CPE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具有无创、灵敏度高、安全、重复性强、相对价廉的优点.

  • 碎裂QRS波群与临床

    作者:鲁端

    碎裂QRS波群(fQRS)系指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同一冠状动脉供血区内,≥2个相邻导联QRS波群呈现多向(>3向)波、特定的不同形态RSR′波、多个R(S)波切迹或尖峰样波(spikes)等图形.该波于1973年由Boineau等首次关注,在2006年由Das等正式命名.近年研究显示,fQRS与较多心内外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 左心耳封堵术后用药再起波澜

    作者:陈涵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无论心房颤动发作何种形式、时程,均可大幅度增加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及致残原因,其中大量的心源性栓塞事件患者均为心房颤动患者.

    关键词:
心电与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