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创伤救治模式综述

    作者:秦卫东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原因所致创伤发生率逐渐增高,创伤已成为我国人群常见死亡原因之一[1].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急诊外科在多发性创伤救治模式选择上提出一些看法.现代创伤的特点创伤是指机械力能量传给人体后所造成机体结构完整性破坏的损伤[2].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多发伤发生原因复杂:以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伤害,地质灾害较为常见.

  •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马炳辰;曹秋梅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 基于“需求导向”的九寨沟地震二线前哨医院护理应急救治模式构建

    作者:何梅

    2017年8月8日21:19,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遭受里氏7.0级地震,致24人死亡,493人受伤(重伤45人).作为距离灾区近的绵阳市中心医院,有数次参与汶川、玉树、芦山地震的救援经验,成为该次地震救援主要的二线前肖医院.医院先后4批次派出灾害救援医生和护士组成医疗队前往灾区检伤、分类和后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3+5”护理应急模式;动员病情较轻的住院患者回家休息,腾空骨科病房收治九寨沟地震伤员;9名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护士对伤员进行了早期心理评估和干预;由骨科、神经外科、身心疾病科、康复科组建多学科合作护理团队,利用晨间SBAR交班模式及查房机会共同探讨患者的专科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术后快速康复.该模式收到良好效果,救治期间未发生死亡、感染及并发症.

  • 基于手机微信群通讯方式对基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的探讨

    作者:陈新军;郑若龙;李伟章;钱惠东;蒋文龙;魏峰;徐卓文;张华

    目的 探讨利用手机微信群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4 h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的作用.方法 2014年建立江苏省江阴市STEMI救治微信群,将全市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院的近200名医师通过手机微信群建立相互联系,在遇有怀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时,第一时间上传相关资料至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AMI救治组,明确AMI诊断及再灌注方案,并记录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患者生存状况、心功能等,并与之前(2013年)同期STEMI患者的救治情况及生存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4年江阴市医疗机构共收治发病在24h之内的STEMI患者19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72例,急诊溶栓4例,其余14例因患者原因未行上述治疗;相比2013年,STEMI患者178例,行急诊PCI154例,急诊溶栓4例,其余20例因患者原因未行上述治疗.自2014年开通手机微信群和快速转诊系统后,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由2013年的(128.6±33.9)min缩短至2014年的(102.3 ±21.4) min(P<0.01);入门-球囊扩张时间由2013年的(76.5±18.3) min缩短至2014年的(62.3±13.8)min(P<0.01);住院天数由2013年的(8.8±2.4)d缩短至2014年的(7.1±1.9)d(P =0.045);2013年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22例,2014年发生12例(P =0.045).结论 手机微信群可快速传递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重要信息,有利于上级医院快速会诊及下级医院及时转诊,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球囊扩张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该方法为AMI患者的救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辽西地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模式分析

    作者:高雨竹;栾波;段娜;李媛;王永;侯爱洁

    目的 分析辽宁省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救治模式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分层次制定我省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宁省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指标,建立AMI患者的数据库.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费用、用药情况等,对可能影响患者救治模式及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526份病例纳入研究.男女患者比例为1.58:1,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大8.36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类型占43.1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类型占56.84%.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占71.67%,选择各种形式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占28.33%.总病死率为8.56%,其中心源性占总死亡率的75.56%.死亡患者呈现高龄特征,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女性患者病死率高于男性(P<0.05).入院用药中,阿司匹林使用率94.1%,P2Y12抑制剂使用率92.6%,DAPT使用率93.5%,低分子肝素使用率85.6%,负荷量他汀使用率82.3%,ACEI/ARB使用率55.5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51.3%.结论 辽宁省西部地区基层医院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实行急性心肌梗死分级救治、规范化再灌注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创面源性急重症患者整形外科急诊救治的新模式

    作者:王智;白明;曾昂;刘志飞;赵茹;王晓军

    目的:鉴于急性重症创面患者具有救治难度大、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讨论一种新的急诊救治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至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与急诊科、ICU 合作救治的56例创面源性急重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行积极创面治疗后大多有明显好转:终痊愈出院的患者有21例;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的有29例;终死亡的6例。离院时创面愈合的有44例。结论妥善处理治疗创面与改善全身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创面源性急性重症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和难点。因创面源性急重症患者有“牵局部,动全身”的特点,新型救治模式有利于紧抓主要矛盾,快速妥善处理涵盖多学科的会诊与治疗问题。

  • 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新模式研究

    作者:孔质彬;刘洁;刘翔;李雄辉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院前急救新模式.方法:医院在交警队设立医疗急救点,采取急救点与交通警察联动、院前急救与迅速转运结合、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结合的院前急救模式.结果:2005~2007年采用新模式共抢救交通事故伤员5 745例,抢救成功5 641例(98.2%),抢救成功率与以往传统模式相比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科学、快速、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新模式可显著提高交通事故伤抢救成功率.

  • 重症胸腹联合伤13例救治分析

    作者:刘长凯;卢乾坤

    重症胸腹联合伤具有就诊急,伤情危重,涉及多个重要脏器,严重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等重要系统功能的特点,多伴重度休克.在创伤评估中,无论是院前或院内评分都非常高.

  •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四肢火器伤救治

    作者:周明武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常突然爆发,多为夜间突袭增多,并且广泛应用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制导武器等高科技武器,从而使战斗节奏快、持续时间短、激烈残酷.伤员的发生时空分布复杂,呈现突发性和群体性,多种武器伤可能在同一个伤员身上出现.致使冲击伤、多发伤、复合伤、挤压伤、撕脱伤和新武器伤增多,炸弹、炮弹爆破所引起的房屋、工事倒塌造成的损伤增多.尤其是爆炸性武器集冲击波、爆轰波、破片和高温等多种致伤因素于一体,可导致肢体离断、火器性挫伤、多部位破片伤合并多发性骨折,局部组织呈毁损性撕裂、撕脱、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骼、关节、血管、神经、肌腱等复合组织缺损.伤员常并发全身震荡-挫伤综合征、远隔部位脏器伤及其他部位的复合伤,使伤情更加严重.由于创伤范围大,伤情发展快,失血多,休克程度重、时间长,伤口污染严重,清创难度大,术后可发生感染.如发生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战时不仅救治任务繁重,而且基础设施受到摧毁,环境恶劣,给火线救治和后送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积极探索现代战争中四肢火器伤救治方法十分重要.

  • 批量伤员的紧急救治体会

    作者:李素敏;何辉;马媛璐

    批量伤员是指同一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4个人次以上的伤员.早对批量伤员处置经验来自于批量战伤的救治.在和平年代,批量伤员多来自于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及大批量食物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在抢救批量伤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急,伤员数量较多,故任务繁重,增加了抢救难度.因此,确保救治工作紧张,有序,快捷有效的顺利进行是急诊科一项基本任务.批量伤员急诊科整体救治模式值得探讨:

  • 急救中心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分析

    作者:刘秀香;刘义德

    目的 分析在急救中心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救治的效果.方法 总结我中心开展创伤救治的效果,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结果 共收治创伤患者318例,其中严重创伤114例,死亡30例,救治存活率为90.56%.结论 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创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 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

    作者:蒋世荣;王瑜;黄发贵;李建国

    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伤情复杂,早期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因而如何实施对于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于多发伤救治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多发伤患者特别是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采取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严重多发伤救治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严重多发伤的有效救治,急诊科为救治的关键,但同时还需要各部门的联合协作,而传统专科救治需不同科室会诊,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救治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救治效率、建立完整的救治体系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 探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

    作者:李芝应

    目的 探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9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研究组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比较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肌梗死复发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

  • 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及效果观察

    作者:张金科

    目的:探究濒死危重创伤的救治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3例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研究,救治过程中为其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即入院前医护人员和目击者在事发地对患者的救治,入院后进行医生的专业救治,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结果:在123例实验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入院前经心脏复苏救治无效后死亡,有21例患者在接受急诊室的手术救治和重症监护救治后死亡,其中14例患者死于手术过程中,7例患者死于手术后的体内器官衰竭,还有8例患者是在急诊室接受了紧急救治转入普通病房后死亡,剩余57例患者被治愈后出院。结论:对濒死危重创伤患者进行一体化的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作者:程传苗;黎爱军;霍正禄;连斌;沈美华

    针对创伤救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城市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体系和一体化救治模式的结构组成,并对创伤急救的救治程序与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完善,同时明确了分级救治、伤情评估和检伤分类等概念.

  • 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的建立及临床研究

    作者:陆将;贺世明;王学廉;王伯良;曹义战;何保健;高国栋

    目的 建立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探讨、评价该救治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唐都医院2003-01~2006-01采用新型救活模式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635例,以2000-01~2002-12期间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56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对照,通过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开颅手术量次、住院时间,评价该治疗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两种救治模式对轻型患者结果差异不大,新型救治模式对中型、重型患者减轻了血肿压迫,缩短了血肿吸收期,减少了住院时间,部分重型患者避免了开颅手术,重型和特重型患者争取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新型救治模式显著提高了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缩短了脑组织受压时间,减少了开颅手术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该模式是一套完善的、高效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救治模式,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暴力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和急诊科救治探讨

    作者:吉善和;沈开金;姜文亭;郭云;敖其尔;马志强;努尔力

    目的 探讨批量伤员院前急救和急诊科内救治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总结乌鲁木齐"7·5"事件中的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院前急救及在急诊科内救治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果 经院前急救伤员均成功送达医院,通过急诊科内迅速、合理、高效的组织与救治,本组110例伤员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结论 对批量暴力外伤伤员采用有效的院前急救--急诊科内紧急损害控制--快速分流救治模式,可以大限度提高批量暴力外伤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刁培胜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对2015年3月~2017年7月就诊于市急救中心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选择院内救治模式)与观察组(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比分析两种救治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各个环节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溶栓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选择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溶栓效果与成功率,值得广泛开展.

  • 美国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模式

    作者:张嘉诚;朱敏;田丽丽

    本文从展开布局、救治流程、力量编成与分工三方面对美国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救治模式进行探讨和总结.同时,结合我国现有技术装备体系与任务内容,提出我国医院船未来执行类似任务时可参考的经验做法及启示.

  • 胸痛微信群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欧杉;葛孟华;施凤梅;吴坚;成银宏;陈洁;陈钟良;周浩亮;陈丽娜

    目的 评估胸痛微信群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疗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建立胸痛微信群.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经本院确诊STEMI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由首诊医师床边心电图检查、并上传至2015年5月建立的胸痛微信群,心内科医师网上会诊,确诊为STEMI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PCI的30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门到导管室时间(术前时间),导管室内至血管再灌注时间(手术时间),入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B时间),90和120min再灌注率.结果 观察组术前时间(76.46±29.04)min和D-B时间(97.40±29.8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9.21±49.16)min和(134.56±49.01)min(均P<0.05).120min再灌注率观察组(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90min再灌注率[(21.26±6.06)min,36.67%]与对照组接近[(25.36±9.68)min,20.00%].结论 应用胸痛微信群能明显缩短术前时间、D-B时间、提高120min再灌注率.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