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颅脑损伤后多种损伤因子致心肌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旭;赵立强;李志伟;代文光;覃建平;郭雅琼;董浩;乔帅;王树龙;梁永刚

    重症颅脑损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症创伤,在急诊科及神经外科中多发且病死率很高,伤后早期即存在着急性心肌功能损害,且在其后的24 h内,心肌损害的程度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1]。心脏功能状态关系到组织细胞的血液灌注和血氧输送,心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死率[2]。多种损伤因子可导致急性心肌细胞功能损害,本研究重点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内毒素(L PS )、白细胞介素‐6(IL‐6)与重症颅脑损伤后心功能损害发生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为预防心功能损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应依据。

  • 重症创伤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陈平发;孙恋恋

    目的:探究重症创伤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取创伤患者180例,根据创伤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90例)与重症组(9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变化.结果:轻症组患者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浓度均呈现轻度升高或者不升高.重症组患者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浓度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析对比两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创伤患者血糖及胰岛素分泌上升趋势明显,极易引发组织缺血和缺氧,加快葡萄糖无氧分解,同时增加乳酸形成,对功能细胞造成严重影响,加速组织损伤进一步恶化.

  • 重症创伤患者免疫细胞状态变化的监测

    作者:李海勇;王海燕;刘丽静;梁永生

    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CD8+细胞)及Th17、Treg、Th17/Treg 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4年10月急诊创伤患者120例,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60例)与重症组(60例),另取健康查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3天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CD8+细胞)及 Th17、Treg、Th17/Treg 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结果入院后第1天对照组、轻症组、重症组患者外周血 CD3+、CD4+细胞、CD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3天重症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CD8+细胞比例下降,与轻症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1、3天,重症组患者外周血 Th17、Th17/Treg 细胞比例下降,Treg 细胞比例上升,与轻症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组组内第1、3天外周血 Th17、Treg、Th17/Treg 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症创伤患者免疫细胞功能水平以 Th17/Treg 比例下降为早期变化。以 Treg 细胞免疫调节失衡为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变化。

  • 骨科重症创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红梅;宋阳;邹明;黄玉霞;张静;张峰;池继敏;刘小莉;郭莉

    目的 分析讨论骨科重症创伤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骨科重症创伤患者97例纳入研究,收集测定受试对象创伤初诊时、伤后3天以及伤后7天的血清IL-6、TNF-α以及hs-CRP水平,分析总结上述指标的表达和变化特征,同时收集随访1年血栓预后的检出情况及其与各指标之间联合检测的相互关联.结果 本次研究中,纳入的97例受试对象不同时间点患者的IL-6血清水平平均值以及增高者构成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TNF-α水平变化趋势与IL-6类似,血清hs-CRP水平变化趋势亦如此.进一步分析了受试对象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相互关系及与预后的关联.受试对象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联合检测与血栓预后的关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初诊、伤后3天以及伤后7天的IL-6、TNF-α及hs-CRP三项均增高是发生血栓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18、3.787和2.100.结论 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初诊时3项指标均可见较高表达,且伤后3天水平继续增高,7天后水平有所回落.同时3个指标联合检测对于血栓预后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预测价值.

  •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马炳辰;曹秋梅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 ±21.57) min vs.(96.45±35.14)min,(23.55 ±12.46) d vs.(28.67±20.72)d,8.1% (18/222)vs.65.5% (114/174),13.3% (34/256)vs.21.6% (48/222),4.1% (9/222)vs.9.2% (16/174),8.1% (18/222)vs.18.4% (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vs12.6% (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 绿支安在重症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华刚;季建华;郭毅;杨洪昌;陈仲;吴兆翔;汪颖;李滔

    创伤患者因代谢亢进而使其热量消耗增加,对此开展积极地外科营养疗法,在体蛋白代谢、氮平衡的改善及创伤的治疗效果等方面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营养效果,这已被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所证实[1-2].本实验以重症创伤患者为对象,将含有36%的支链氨基酸(Bc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E/N)为1.72,不含有钠和氯、pH值为生理值范围的制剂-绿支安(Aminic),以TPN法给患者输注,以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 重症创伤患者ICU护理要点及效果观察

    作者:康佳;孙静群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患者ICU的护理要点及其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ICU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ICU全面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创伤患者接受ICU全面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护理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 重症创伤患者ICU的护理措施

    作者:陆霞

    目的:阐述重症创伤患者ICU护理措施,提高ICU重症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创伤患者的护理资料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专科护理,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组58例患者治疗有效45例,7例患者病情好转,植物生存3例,2例器官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ICU重症创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浅谈急重症抢救手术的护理管理体会

    作者:王瑞艳

    急重症抢救手术病人入院,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复杂,发展快处理难度大.自2005年至现在的3年多时间里,我院收治重症创伤、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腹症等121例急重症抢救手术.经过几年的手术室管理工作及参加手术抢救工作,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 床旁即时检验在重症创伤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曲音音

    重症创伤患者往往伤情复杂,病情较重,可能引起大出血,大量输血可能导致凝血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床旁即时检验包括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弹力图检验,可以迅速地监测凝血功能动态变化,从而指导精确输注各种血制品,纠正凝血障碍,减少盲目大量输血和相关并发症.本文对床旁即时检验在重症创伤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及与传统凝血功能监测相比在早期诊断和减少死亡率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文献综述.

  • 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学聚;刘玉峰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又称为炎症性贫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指在慢性感染(如结核、肺脓肿)、慢性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肿瘤或是近有重症创伤或外科手术者出现的轻到中度贫血,其特点为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降低、贮铁常正常或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不增高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水平增高[1],肠道铁吸收受到抑制.

  • 重症创伤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血栓大振幅与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付鹤鹏;张玉想;魏彦芳;王振强;王改先;李晓利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大振幅(MA)与重症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2015年5月-2016年9月入院的100例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院转归分为生存组(n=82)和死亡组(n=18),记录两组基本资料、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APACHEⅡ评分以及入院后1h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并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重症创伤患者死亡发生率为18.0%;APACHEⅡ评分(OR=1.497,95%CI:1.218~1.840,P<0.001)、MA值(OR=1.163,95%CI:1.048~1.291,P=0.004)与死亡呈正相关;PLR(OR=0.991,95%CI:0.984~0.999,P=0.018)、Fib(OR=0.971,95%CI:0.952~0.990,P=0.003)与死亡呈负相关.APACHEⅡ评分、MA值的增高和PLR、纤维蛋白原的降低提示重症创伤的不良预后.结论 PLR联合MA值的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重症创伤患者早期的凝血与炎症免疫状态,对目标性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重症创伤术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一例

    作者:钱新初;刘三军;彭梦明;彭志远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CT表现尚未得到充分认识.笔者近期发现1例,报道如下.

  • 重症创伤的急救护理

    作者:李萱

    目的:讨论总结重症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提高重症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10年6~10月急诊科收治的51例重症创伤患者采取及时、准确、快速科学的救护措施,并且观察患者救护后的生命体征及健康状况.结果:有50例创伤患者因为抢救及时,救护措施得当,伤情恢复而痊愈;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死亡1例.结论:及时,有效,合理的创伤急救,大限度的减少创伤引起的伤亡.

  • 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黄君华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舟山医院ICU收治的老年重症创伤患者94例,入ICU时检测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6h后复查患者的血乳酸,计算相应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记录患者的预后转归.①根据患者的6h血乳酸清除率1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67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27例.对比2组患者的初始乳酸值、APACHEⅡ评分、6h乳酸清除率和28 d病死率.②根据疾病的转归,94例患者分为生存组(70例)和死亡组(24例).对比2组患者初始乳酸值、APACHEⅡ评分、6h乳酸清除率.结果 ①低乳酸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和28 d病死率分别为(27.81±5.25)分和40.74%,显著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25.36 ±5.19)分、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而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乳酸清除率能够作为判断老年重症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 肠源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作者:曹建春;张东萍;李乃卿

    肠屏衰竭是外科和危重病领域内研究热点,这不仅是因为患者病情变化急剧复杂、病死率居高,而且临床治疗极不规范[1].肠源性MODS是指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损害,导致的肠功能首先衰竭,随后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2].现已证实,胃肠道是大手术病人或重症创伤、急腹症等危重病人并发脓毒血症的重要细菌和(或)内毒素来源,是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中始动器官之一[3,4].为此,对于脓毒症、MODS的防治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防止腹腔内脏器缺血低灌注及肠道屏障功能衰竭已成为防治脓毒症、MODS的重要措施之一.

  • 早期血乳酸动态及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评价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王迎新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患者早期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重症创伤患者45例,根据存活情况设为死亡组(13例)和生存组(32例);并根据乳酸清除率水平分为12 h乳酸清除率<10%组(15例)和12 h乳酸清除率≥10%组(30例),分析血乳酸、乳酸清除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创伤14 d后生存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生存组患者入院12 h、24 h及48 h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乳酸清除率<10%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12 h乳酸清除率≥10%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12 h乳酸清除率<10%和12 h乳酸清除率≥10%组患者GEDI、SVRI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 h乳酸清除率<10%是提示患者预后差重要指标;重症创伤患者应早期行血乳酸动态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

  • 重症创伤患者抢救与麻醉的处理临床体会

    作者:刘明丽

    创伤患者的病情有时是很复杂的,尤其是重症复合性创伤来势凶猛,常常来不及妥善处理即送达手术室,稍有不当即可致残或死亡.2000~2008年,笔者共参与处理各种重症复合伤患者438例,现就其抢救体会和特殊伤情的处理要点总结如下.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抢救 麻醉
  • 院前重症创伤10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建勋

    目的:探讨提高重症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水平的现场急救措施。方法对106例重症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现场抢救后全部转送到医院。结论通过对重症创伤的院前专业救治,能够减少伤员的死亡率及残疾率。

    关键词: 重症创伤 院前急救
  • 外伤性肝脾损伤的急救手术配合

    作者:张红枫;余丽辉;林晓玲

    外伤性肝脾损伤常见于重症创伤.由于肝脾组织脆弱,血供丰富,肝脾外伤性损伤后极易引发大出血,多合并其他多发伤,病情复杂多变,来势凶猛,临床需立即急诊手术治疗.

9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