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测2型糖尿病伴CAD患者长期死亡率的新指标

    作者:古迪尔;易波

    研究发现,铁储备标志物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伴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5年死亡率.该研究表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或高或低,或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增加,均是死亡的高风险因素.这项研究由波兰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EwaJankowska博士领导完成.她在写给路透社健康的电子邮件中说,“我们的研究证明,虽然铁代谢并不是T2DM伴CAD患者的常规筛查项目,但这些指标可能对患者预后提供有用信息.因此,这些在临床实践中能简单获取的检验项目,可以而且应该被更频繁地进行.此外,在铁缺乏患者中补充铁剂可以改善心血管预后.

  • 围产期缺铁性贫血妇女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的测定

    作者:夏虹;李栋;邵华;陈进;苏汉桥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围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孕妇患有IDA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因哺乳影响到新生儿的铁营养状况.诊断IDA的方法很多,但存在敏感性和有创(如骨髓铁染色)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采用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STfR)、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以及它们的比值(STfR/logSF和STfR/SF),用于围产期妇女的IDA诊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血红蛋白H(HbH)病患者体内铁负荷的研究

    作者:窦慧宏;龙桂芳

    目的 检测血红蛋白H病患者体内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血清铁蛋白(SF)的浓度,了解HbH病患者体内的铁负荷状况,并分成缺失型和非缺失型两组,通过对sTfR及其复合参数sTfR/1gSF进行分析比较,重点了解缺失型和非缺失型HbH病患者体内铁负荷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分别检测26例缺失型(HbH)及24例非缺失型(HbH-CS)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sTfR及SF的浓度,通过计算分别得出两组的sTfR/1gSF值;以血清铁蛋白作为标准对sTfR/1gSF、sTfR这两个参数在诊断HbH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铁超负荷状况时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在缺失型和非缺失型(HbH-CS)分组中,SF值的比较,两组值均高于对照组,且非缺失型增高较缺失型明显,有统计学意义:sTfR值缺失型和非缺失型两组值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sTfR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缺失型与非缺失型组的sTfR/1gSF均数与标准差经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缺失型组低于缺失型组.结论 HbH病患者sTfR水平降低,结合SF结果联合判断,提示有铁超负荷的存在,非缺失型的患者较缺失型患者更易发生铁趋负荷.

  • 慢性病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学聚;刘玉峰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又称为炎症性贫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指在慢性感染(如结核、肺脓肿)、慢性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肿瘤或是近有重症创伤或外科手术者出现的轻到中度贫血,其特点为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降低、贮铁常正常或升高,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不增高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水平增高[1],肠道铁吸收受到抑制.

  •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急性白血病患儿贫血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玉峰;赵晓晴;左文丽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是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fR)的一个可溶性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细胞TfR的数量.已有研究表明,TfR在红系细胞、高度增殖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低分化细胞表达较高[1,2].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可以反映体内EPO的生成能力,受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总量的影响.二者均与红细胞生成密切相关.

  •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意义

    作者:王捷荣;邹典定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小儿的常见病.诊断缺铁的生化指标很多,但都不同程度地受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机体铁代谢调节及铁状况评价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铁缺乏及ID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1].本课题对正常儿童及IDA儿童进行sTfR及其他铁参数及血红蛋白(Hb)的测定,计算以不同sTfR为临界点时诊断IDA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确定佳诊断临界点,以研究sTfR在儿童IDA诊断中的意义.

  • 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青春期女性铁缺乏患者的变化

    作者:汪萌;叶祎

    目的 研究青春期女性铁缺乏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变化.方法 12~15岁女性279人分成4组;检测各组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和sTfR,比较各组的指标变化以及sTfR与网织红细胞参数、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在铁缺乏各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MFR和网织红细胞成熟(RM)指数在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sTfR在铁耗竭期,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sTfR和MFR、RM指数呈明显正相关;但同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HFR、MFR、sMR及RM指数可作为早期铁缺乏的敏感指标.

  • 铁缺乏致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

    作者:叶祎;汪萌;朱丽丹;陈克

    目的 研究早期铁缺乏的敏感指标.方法 根据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将12~15岁289位女性分组:铁耗竭期(SID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期),缺铁性贫血期(IDA期)和对照组.检测各组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和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红细胞平均容积(CMV),比较各组的指标,以及sTfR同其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HFR和sTfR在SID期、IDE期、IDA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并且呈数倍增长; MFR、RMI、RDW%和MCV在SID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DE期和IDA期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 0.05),其中MFR和RMI呈数倍改变.sTfR和HFR、MFR以及RMI呈明显正相关(r=0.51,0.57,0.64,P<0.05),同Hb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1);同SF、SI相关性微弱(r=-0.30,-0.31,P< 0.05).结论 HFR、sTfR、MFR、RMI可作为早期铁缺乏的诊断指标,尤其是前二者,可在铁缺乏患者的筛查中推广应用.

  • 铁缺乏育龄妇女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及其诊断铁缺乏效率分析

    作者:张娟;林晓明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sTfR/SF)筛检铁缺乏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及其鉴定铁缺乏的效率.方法:初筛北京郊区与河北地区18-45岁非孕育龄妇女941名,检测血清铁蛋白(SF)、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贮存铁减少(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四组,测定其sTfR值并计算sTfR/SF即sTfR/LogSF、Log(sTfR/SF),观察不同铁状况育龄妇女sTfR、sTfR/SF水平及变化,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铁缺乏效率.结果:IDS、IDE、IDA各期sTfR水平随铁缺乏程度显著增加,sTfR/SF在各期增加幅度均较大.sTfR与SF、Hb显著负相关,与ZPP显著正相关.经ROC曲线分析,sTfR鉴定功能铁缺乏的效率可达83%,Log(sTfR/SF)鉴定贮存铁缺乏的效率可达99%.结论:sTfR与sTfR/SF可灵敏反映人体铁状况,可作为筛检育龄妇女铁缺乏的可靠指标.

  • 芪血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彩娟;雷彦平

    目的 探讨应用芪血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饭后口服琥珀酸亚铁片,2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血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象指标、铁代谢指标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体积(MCV)均显著增加(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象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铁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值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1),CD8+值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芪血颗粒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可有效缓解患者贫血症状,改善红细胞形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 大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高住低训过程中的变化

    作者:李永春

    目的:"高住低训"过程中红细胞变化过程和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实验模拟"高住低训"训练法,观察高住低训习服过程中大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7-06在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50只健康SD大鼠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分,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常氧对照组(n=10)、高住低训组(n=40).②实验方法:高住低训组大鼠每天在模拟2 500 m的高原环境中生活,并模拟海拔1 250 m环境游泳运动1 h,6 d/周,共4周.③实验评估:训练第1,2,3,4周检测大鼠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浓度,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结果:50只大鼠均完成实验,并进入结果分析.与常氧对照组相比,高住低训第1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明显提高(P<0.01),高住低训第2周和第3周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仍处在较高水平(P<0.05),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P<0.01),高住低训第4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水平仍处在较高水平(P<0.0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仍继续升高(P<0.01).结论:高住低练能使大鼠血清转铁蛋白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水平均明显增加.

  • 几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中的比较

    作者:刘双又;郭艺杰;胡群;张柳清

    目的:研究多种红细胞和铁参数在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中的不同变化,了解它们在二者中有无鉴别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做血常规及红细胞分析,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锌原卟啉,EIA法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了4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Hb 62.6±20.8 g/L)和33例溶血性贫血患儿(Hb 58.5±21.6 g/L),包括15例β-地中海贫血(仅1例为轻型).结果:缺铁性贫血和各种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锌原卟啉(ZPP)、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均增高.RDW-SD在各种溶血性贫血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P均<0.01;RDW-CV只在β-地中海贫血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P<0.01,而其他溶血性贫血的RDW-CV值却和缺铁性贫血非常相似(P=0.998).缺铁性贫血的ZPP明显高于溶血性贫血,P<0.01.sTfR在β-地中海贫血高于缺铁性贫血和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P均<0.05;不同的溶血性贫血sTfR升高的程度不同.结论:虽然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分布宽度、ZPP、sTfR均增高,但程度并不一致,可根据以上变化将二者区别开来.在评价溶血性贫血的sTfR水平时,应首先考虑溶血性贫血的类型.

  • 慢性病贫血患者血清铁指标及骨髓内外铁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成艳;王忠利;何晓琳

    目的 了解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等外周血铁指标和骨髓内外铁染色对缺铁性贫血(IDA)、慢性病贫血(ACD)和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ACD/ID)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病例为IDA患者32例、ACD患者67例,其中41例ACD/ID患者.SI、TIBC测定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SF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sTFR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67例慢性病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41例,占(61.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并发缺铁SI,TIBC,SF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TFR值在缺铁性贫血组、慢性病贫血组及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不伴缺铁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慢性病贫血病人半数以上存在缺铁.骨髓铁染色是鉴别铁缺乏可靠的方法.新的铁代谢指标sTFR是传统铁代谢指标的必要补充,联合应用上述指标可对ACD、IDA和ACD/ID患者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 CD71在缺铁贫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胡飞;罗萍;李金凤;欧阳贤凤;郭瑛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红细胞膜上CD7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铁性贫血患者使用铁剂治疗前后红细胞膜上CD7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膜CD7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检测红细胞膜CD7l表达的变化可作为缺铁性贫血患者铁剂治疗是否有效临床指标.

  •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贫血伴缺铁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王静恩;蔡振荣;王春芳;陆燕春

    目的:评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病人中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慢性病贫血病人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为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及41例缺铁性贫血组行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骨髓可染铁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检测,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6例慢性病贫血中骨髓可染铁缺乏有46例, 占60.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SI、TIBC、SF值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TfR值在缺铁性贫血组、慢性病贫血组及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均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而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组或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与不伴缺铁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病贫血病人半数以上存在缺铁.sTfR是一种新的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的指标,能准确评估慢性病贫血病人体内贮存铁状况,可作为其有无缺铁的诊断依据.

  • 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

    作者:孙丽华;孟亚红;邹健;陈凤梅;范小红;查芳芳;周福建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C-反应蛋白(c-RP)的联合测定在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方面的作用.方法: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肾性贫血的患者在用r-HuEpo治疗前测定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红细胞压积(Hct)、STfR、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C-RP,按STfR在正常值范围内或以上及正常值以下分为A、B两组,给予皮下注射r-HuEpo,50 U·kg-1·次-1,1周2次,2周、4周后复测以上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27例,B组20例.两组治疗前Hb、Hct、Ret、SEpo均无明显差异(P>0.05),STfR、C-RP有明显差异(P<0.01).A组治疗前Hb、Ret、HCT与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1<0.05、P2<0.01).B组治疗前Hb、Ret、HCT和治疗后2周、4周后的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A组Hb与STfR呈正相关(r=0.7,P<0.01),B组Hb与C-RP呈负相关(r=-0.8,P<0.01).结论:联合检测STfR和C-RP对r-HuEpo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 慢性病贫血患者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丽华;郑亚路;范小红;邹健

    目的:评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性贫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病贫血病人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为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及30例缺铁性贫血(IDA)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检测及计算STfR/SF、STfR/logSF的比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慢性病贫血患者中骨髓可染铁缺乏22例,占52%;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SF值比有显著差异(P<0.01),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STfR、STfR/logSF值在IDA、ACDID组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ACDNI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与不伴缺铁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TfR与SF呈负相关(r=-0.39 P<0.01).结论:慢性病贫血患者约有半数合并缺铁.STfR是一种新的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指标,能准确评估慢性病贫血病人体内贮存铁状况,STfR、STfR/logSF可作为诊断ACD是否合并缺铁的诊断依据.STfR与SF间在缺铁性贫血中呈负相关.

  • 改善维生素A状况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及其铁参数的影响

    作者:李荣;赵正言

    选择血红蛋白≤114g/L的116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干预组58名,口服维生素A丸20万单位(10万U/d×2天),其余为对照组.4周后干预组血清视黄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SI、Tf、%TS,Hb、RBC、Hct、MCH、MCHC显著提高(P<0.05),sTfR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视黄醇水平与Hb(r=0.21,P=0.003),Tf(r=0.442,P<0.001),SI(r=0.192,P=0.009)和%TS(r=0.179,P=0.024)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血清视黄醇水平与机体铁营养状况相关,短期大剂量维生素A干预使机体铁营养状况改善.

  • 不同临界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捷荣;熊英;邹典定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6个月~12岁缺铁性贫血儿童5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均进行血红蛋白(Hb)、sTfR、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并将受测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轻度 IDA组(IDA1组)、中~重度IDA组(IDA2组),以不同浓度sTfR为临界点计算其诊断IDA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确定佳的诊断临界点.结果以sTfR浓度40 nmol/L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0%和 85%,为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大的临界点.结论当sTfR为40 nmol/L时诊断 IDA准确度高,即为 IDA的佳临界点.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及其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转铁蛋白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傅爱林;沈文香;汪小葛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的测定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铁剂治疗CRA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治疗前sEPO水平分成A组(sEPO≤200 mU/mL)和B组(sEPO>200 mU/mL)、治疗前骨髓可染铁检查分成缺铁组和不缺铁组。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sTfR、sEPO水平。入组病例全部予以rHuEPO治疗,缺铁组联合铁剂补充并进行疗效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1;B组:P<0.05)。A组患者变化幅度较B组大,但变化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缺铁亚组中联合治疗后4周时Hb、HCT有所升高,sTfR水平呈下降趋势,但3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铁储备的增加,治疗8周后各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uEPO单独或联合铁剂治疗CRA疗效确切;治疗前CRA缺铁组、单纯缺铁性贫血(IDA)组sTfR水平明显高于CRA不缺铁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fR水平测定与骨髓可染铁检查在诊断铁缺乏方面具有一致性;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sEPO水平与Hb值之间两者呈负相关(P<0.01,r=-0.8632);同时发现sTfR水平也随Hb值提升而下降,但仅缺铁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P<0.05,r=-0.6413)。CRA患者的sEPO与sTfR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r=0.2913),亚组分析同样也显示无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sEPO和sTfR在CRA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贫血病因中可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以指导贫血的个体化治疗。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