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职业性铅接触工人血铅及血液指标的变化

    作者:何晓庆;罗进斌;裘淑华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作业工人血铅(PbB)、锌原卟啉(ZPP)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某蓄电池厂149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将其分为高血铅组和低血铅组.另一企业108名非铅作业人员及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与血小板计数(PLT)作为血液系统毒性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的PbB水平、ZPP及血液系统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接触组的Pb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铅组和低血铅组的ZP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铅组和低血铅组的HGB含量分别都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RBC和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B和ZPP呈正相关(P<0.01),PbB和HGB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可导致血细胞某些相关参数发生改变,PbB和ZPP以及HGB含量的相关性较好.

  • HO-1、NF-κB在矽肺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焱;李侠;李淑岷;高娟;陈晓文

    目的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 (HO-1)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在大鼠矽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 g,雌雄不拘,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和染尘模型组(B组)、染尘+HO-1抑制剂组(C组)、染尘+HO-1诱导剂组(D组),每组15只.采用气管暴露法滴注二氧化硅悬液制造大鼠矽肺模型.建模28 d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肺组织HO-1和NF-κB蛋白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HO-1和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O-1、NF-κB蛋白含量,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较B组明显降低,而D组较B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T-PCR检测各组HO-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5±0.38、1.81±0.74、7.75±0.56,C组较B组表达明显降低,而D组较B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3.06±0.42、6.15±0.37、1.39±0.14,C组较B组表达明显升高,而D组较B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HO-1、NF-κB共同参与了大鼠矽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其干预可以改变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程度,可为矽肺纤维化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途径.

  • 锌原卟啉作为儿童铅中毒筛查的界定值研究

    作者:闫慧芳;李春玲;吴立斌;周晓蓉;侯大年;李洪蒙;鲍仁良;胡刚;王祖兵

    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量的铅接触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听力、神经功能和智力水平.已有研究显示,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流行病学调查估算显示, 我国有约30%儿童血铅水平高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推荐的儿童铅中毒标准(血铅浓度≥100 μg/L).目前,测定血铅的经典方法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抑制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孙英杰;段志军;王飞

    目的:逆向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 HO-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 探讨HO-1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人体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 Zn组在攻击阶段同时腹腔注射Znpp, HE染色、VG染色、Foot氏网状纤维染色等三种染色方法观察肝纤维组织增生程度,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HO-1的表达.结果:F组和Zn组免疫组化阳性计分较N组明显升高(4.00±1.31, 2.33±0.78 vs 0.80±0.79,P<0.01);且F组免疫组化阳性计分比Zn组高(4.00±1.31 vs 2.33±0.78, P<0.05). F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增生较N组明显( P<0.01);Zn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增生较F组更明显( P<0.01).结论: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中, 肝脏能够高水平表达HO-1, 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 铅污染区儿童血铅与锌原卟啉、红细胞参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越明;倪林仙;奎莉越;周敬静;庄宇

    目的探讨铅污染区儿童血铅与锌原卟啉、红细胞参数相关性.方法对云南某县铅锌矿区和县城非铅锌矿区2~9岁儿童共464人进行血铅(BPb)水平、红细胞参数及锌原卟啉(ZPP)水平调查,按血铅水平分为高、低血铅组并进行血Pb与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及ZPP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血铅浓度均值154.4ug/L,铅中毒率79.1%,ZPP均值2.7ug/gHb.血铅>250ug/L时,血铅与红细胞参数具有相关性(RR:0.637).高铅组血铅水平与RBC、ZPP有较强相关性(r分别为:-0.975、0.957).RBC随血铅水平增高呈高度负相关,血铅水平<200ug/L时,与ZPP无相关性.血铅水平达~250ug/L、~300ug/L、~350ug/L时,血铅与ZPP具有较强相关性(r分别为:0.567、0.93、0.886)并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随血铅水平的增高,RBC与血铅呈高度负相关,当血铅水平>250ug/L时,血铅与ZPP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而当血铅水平<200ug/L时,与ZPP相关关系不密切,因此ZPP不能作为铅中毒筛查指标.

  • 锌原卟啉测定及对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金苹;丁学勤;张美玉;王慧兰;刘盛辉;崔京宁;郑秀华

    卟啉在体内常与铁络合成血红素,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内.当铁缺乏时,卟啉即在细胞内积蓄而增高.用抽提法测定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操作复杂,不适于大规模筛查.ZPP检测被推荐为现场筛查铁缺乏的检测指标.我院采用西安竹林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血液荧光测定仪进行ZPP测定,对ZPP的诊断界值及其与铁缺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深圳市福田区125例6月~3岁儿童铁缺乏调查分析

    作者:王晓丽;何先平;曾丽娟;张洪

    为了解我市3岁以下儿童铁缺乏状况,我们以Hb及锌原卟啉为指标,对我院辖区内(深圳市福田区)125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了铁缺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 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

    作者:梁婧;罗环;陈斌;常晓燕;王萍;于贵新;罗虎

    目的 探讨职业性铅接触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9月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工人60人,其中铅作业组(Lead group)38人,非铅作业组(Non-lead group)22人,均为男性.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含量,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血液锌原卟啉(Zn-protoporphyrin,ZPP)含量,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铅作业组与非铅作业组工人之间的尿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的ZPP含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作业工人的淋巴细胞微核率与ZPP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rs=0.778).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使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加,导致染色体畸变.

  • 2423例2~6岁儿童血液锌卟咻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宫红梅

    目的 观察2~6岁健康儿童锌卟啉(ZPP)及其血红蛋白(Hb)和血铅的关系.方法 在2423例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IDA)272例,发病率为8.9%;话中毒发病丰23.1%. 健康儿童的ZPP平均值为(2.64±0.9)μg/gHb,上限为5.12μg/gHb,贫血儿童ZPP增高,ZPP与Hb相关系数为-0.625,呈负相关(P<0.05),铅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 结果 ZPP可以作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结论 话中毒儿童与ZPP增高无相关性,不应作为筛查铅中毒的方法.

  • 铅中毒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作者:黄金祥

    铅中毒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可分为两类:①直接反映机体接触量和(或)贮存在体内软组织中的量,例如,血铅(PbB)、尿铅(PbU)和应用螯合剂后的尿铅排泄量等;②反映接触铅引起的早期生物学效应,例如,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锌原卟啉(ZPP)、红细胞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δ-氨基乙酰丙酸)等.现作一简要介绍.

  • 锌原卟啉对白血病早期诊断的研究应用

    作者:董敏;王永才;张蕾

    目的 探讨锌原卟啉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1059例血液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ZPP临床观察,并按不同疾病组比较,算出每组平均值及方差,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计算求出p值,找出相关性.结果 发现缺铁性贫血ZPp值高,MDS、白血病次之,再障(AA)、其他贫血再次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恶性肿瘤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疾病组,相互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血病各类型间,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血病病程中,随着疾病的进展ZPP呈线性关系;良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结果相似,p>0.05.结论 锌原卟啉(ZPP)测定,对白血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白血病治疗愈后有重要意义.

  • 锌原卟啉(ZPP)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研究应用

    作者:余占明;佟凤芝;李丽;王永才;李晓兰;赵成艳

    目的 为了开拓特异性较高新的恶性肿瘤诊断指标;方法 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我院3000多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血液病及其它不同疾病,及300例正常人进行血液锌原卟啉观察研究.并按不同疾病分组比较.找出相关性,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求出P值.结果 恶性肿瘤ZPP值低;其次良性肿瘤、增生性疾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其它疾病;而贫血、MDS、白血病较正常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炎症及其它疾病,虽然较正常人不同程度增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贫血、MDS、白血病锌原卟啉增高的主要是因继发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障碍所致,尤其对Hb、MCH正常时,早期铁缺乏期更有价值.恶性肿瘤有20%继发缺铁时锌原卟啉也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待铁代谢恢复正常时,锌原卟啉明显下降.因此,做锌原卟啉测定时,必须要同时兼做Hb测定.排除失血所致锌原卟啉相对增高.同时上述结果随着疾病进展,锌原卟啉又有监测疾病发展、预后的效果.结论 本科研打破传统锌原卟啉仅限贫血、铅中毒、原发卟啉病诊断及鉴别的实用价值,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特别重要意义,为临床开拓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指标.

  • 长期饮用纯净水对大鼠脏器及组织铅蓄积的影响

    作者:陈强;舒为群;曾惠;罗教华

    目的 观察长期饮用纯净水是否能增加铅在体内的蓄积及毒性.方法 将104只断乳雄性SPF 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铅染毒组经饮水途径给予醋酸铅),分别为自来水对照组、纯净水对照组、低铅自来水组(含铅50 mg/L)、低铅纯净水组(含铅50mg/L)、中铅自来水组(含铅200mg/L)、中铅纯净水组(含铅200mg/L)、高铅自来水组(800mg/L)、高铅纯净水组(含铅800 mg/L).各组食物及其他处理因素完全一致.于第4、6、8、10、24、28周尾静脉采全血动态监测血铅,在28周时处死大鼠取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石墨炉法测定血铅及脑、心脏、肝脏、肾脏、骨等实质性脏器及组织的铅含量;以表面荧光法检测血液锌原卟啉(ZPP)含量.结果 在相同的铅染毒剂量下,不同的饮水对大鼠血铅的影响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但饮用纯净水的大鼠肾脏、心脏、肝脏、脑、骨中的铅含量均高于饮用自来水的大鼠;同时饮用纯净水的大鼠其血液锌原卟啉含量均高于饮用自来水的大鼠,在低剂量铅染毒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的染毒剂量下,结果提示长期饮用纯净水能增加铅在大鼠心、肝、肾、脑、骨中的蓄积及其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尤其是在低铅暴露背景下.

  • 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生物标志物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红;张恒东;周倩倩;龚伟;朱宝立;李文超;周洋

    目的 研究铅的接触、效应及易感性标志物间的关系,探讨其用于评估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健康危害的敏感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职业卫生检测方法测定江苏省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铅烟、铅尘浓度,对该企业233名职业性铅接触工人和76名非职业性铅接触工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Pb-B),血液荧光计法测定锌原卟啉(ZPP),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δ-氨基乙酰酮戊酸脱水酶(ALAD),Taqman荧光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ALAD基因多态性,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铅(Pb-U),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尿δ-氨基乙酰丙酸(ALA-U),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18个铅烟与30个铅尘检测点浓度分别为0.002~0.019 mg/m3和0.004~0.013 mg/m3;233名职业性铅接触工人Pb-B与Pb-U、ZP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0.47,P<0.01),与ALAD呈负相关(r=-0.77,P<0.01);218人(93.6%)Pb-U≤70 μg/L,其中15人(6.9%)Pb-B≥400μg/L;Pb-B<190 μg/L时,Pb-B与ZPP不相关(r=0.18,P=0.068);Pb-B≥190 μg/L时,Pb-B与ZPP呈正相关(r=0.36,P<0.01);Pb-U与ALA-U、ZP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47,P<0.01);ZPP与ALAD呈负相关(r=-0.19,P<0.01),与ALA-U呈正相关(r=0.27,P<0.01);ALAD与ALA-U不相关(r=-0.11,P>0.05);ALAD1-2基因型工人的Pb-B、ZPP水平和ALAD活力与ALAD1-1基因型工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名非铅接触工人中,两种基因型工人的Pb-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D1-2基因型工人ALAD活力低于ALAD1-1基因型工人,ZPP平均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低水平职业性铅接触人群中,ZPP与Pb-B相关的阈值为190 μg/L,ALAD可作为低Pb-B水平的效应标志物;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性与非职业性铅接触人群的Pb-B水平及其毒性效应的影响作用不同.

  • 降铅保健液对儿童铅中毒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军

    目的探讨非药物驱铅对铅中毒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锌原卟啉(ZPP)值>3.5μg·g-1Hb的儿童,建议服用降铅保健液,未服用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服用降铅保健液组和对照组儿童,经过1个月后,ZPP值均有下降,服用组的ZPP 值平均下降幅度达2.24μg·g-1Hb,大于对照组(0.89μg·g-1Hb),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儿童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未有患儿自诉不良反应.结论利用降铅保健液驱铅对铅中毒儿童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 锌原卟啉与红细胞各参数的相互关系

    作者:伏钢;彭艳华

    目的 了解锌原卟啉(ZPP)与红细胞(RBC)各参数的相互关系,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压积(HCT)及锌原卟啉(ZPP)、血清铁(Fe)进行检测.结果 ZPP与Hb、HCT、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呈负相关,与RDW呈正相关.结论 ZPP与RBC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健康人群缺铁性贫血的筛查中具有一定价值.

  • 血中锌原卟啉的测定及探讨

    作者:张正玲;李建建

    目的对血中锌原卟啉的测定及探讨,为铅中毒的评价、诊断提供一项可靠的早期系列化指标,同时为基层检验人员提供参考.方法用XY-D型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锌原卟啉(ZPP)值,并对一些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测定血中锌原卟啉的精密度试验、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10%,操作中对标本稀释影响做了不同稀释比例、不同时间测定的结果比较,证明在一定时间内血液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影响测定结果.结论轻度铅吸收患者血中ZPP值变化与自身尿铅含量变化成正比.ZPP值随驱铅治疗而逐渐下降,在无缺铁性贫血情况下,能较快恢复抑制情况与临床表现相一致.ZPP值不仅能与尿铅、血铅相结合作为铅中毒诊断的可靠指标,在对铅接触者普查和生物监测铅的毒作用也是一项很有用的初筛指标.

    关键词: 铅吸收 锌原卟啉
  • HO/CO在甲醛炎性痛大鼠脊髓痛传导及痛觉过敏产生中的作用

    作者:李慧娜;郭莉华;李清君;刘蕾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在甲醛诱导的大鼠自发痛和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鞘内注射的方法,在甲醛炎性痛大鼠和正常大鼠分别给予HO抑制剂Znpp和HO激动剂Hemin;采用加权积分法对痛反应进行评分以代表痛反应程度;采用观察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表示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的程度.结果:Znpp各剂量组与单纯甲醛组相比,大鼠痛反应评分明显降低,且Znpp剂量越大,对大鼠痛反应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与单纯甲醛组相比,Znpp各剂量组大鼠注射足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无明显变化,而非注射足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明显升高,且Znpp的剂量越大,这种改变越明显.正常大鼠鞘内注射HO的激动剂Hemin后,双侧足热辐射缩足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均明显降低.结论:鞘内给予HO抑制剂可明显抑制甲醛诱导的自发痛反应及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程度;正常大鼠鞘内给予HO激动剂可诱发热和机械性痛觉过敏的产生,提示HO/CO系统参与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导和痛觉过敏的形成过程.

  • 锌原卟啉荧光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谱石墨炉法测定儿童铅负荷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朝琴

    本文就ZPP荧光法与石墨炉法进行了一些方法学的改进和探讨,并对两者相关性作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