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现代免疫学杂志

Current Immunology 현대면역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478
  • 国内刊号: 31-18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19
  • 曾用名: 上海免疫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免疫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周光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类肝素酶在人类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穆雅琴;刘润花;朱壮彦;刘丽华;孟燕;赵富玺

    本研究探讨类肝素酶(heparanase,HPSE)与人类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进一步研究HPSE在自然流产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收集非意愿性正常妊娠者和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者绒毛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PS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的HPSE mRNA和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复发性自然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正常妊娠过程中HPSE表达增高,可以促进正常胚泡的植入过程,而复发性自然流产中HPSE表达降低会影响胚泡的植入,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

  • 肝X受体对小鼠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

    作者:马旭怡;徐海燕;何小舟;薛冬;董盼盼;张学光

    为研究肝X受体(LXR)对小鼠骨髓来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取C57BL/6纯系小鼠股骨骨髓,将骨髓细胞置于含rmGM-CSF(20 ng/ml)、rmIL-4(20 ng/ml)、10% FBS、含/或不含LXR激动剂TP0901317(5μmol/L)的RPMI1640培养基中生长.于第7天时检测细胞表型,指标包括:CD11c、CD80、CD86、MHCⅡ、CCR7、PD-L1等;同日加入LPS(100 ng/ml)促成熟.LPS作用第3天时,检测细胞表型.以MACS分选未成熟和成熟CD11c+细胞,以丝裂霉素C处理细胞.另取BALB/c小鼠脾脏,MACS分选CD4+T淋巴细胞.将CD11c+细胞与CD4+T细胞混合培养,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水平.研究发现,TP0901317处理组:培养第7天时,CD11c+细胞约为70.2%;CD80、CD86和MHCⅡ在CD11c+细胞上为中低表达,表达水平在40.2%~50%; CD11c+CCR7+细胞约占78%; CD11c+ PD-L1+细胞约占90%.以LPS处理促成熟第3天时,CD11c+细胞约为85%;CD80、CD86和MHCⅡ在CD11c+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CD11c+ CCR7+细胞约占86%; CD11c+ PD-L1+细胞约占99%.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TP0901317处理组:成熟CD11c+细胞与未成熟细胞一样,均没有刺激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而在dTP0901317未处理组:成熟CD11c+细胞具有很强的刺激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TP0901317未处理组比较,TP0901317处理组CD11c+细胞能够产生更高水平的IL-10,具有显著意义(P<0.05).故而可以认为LXR活化能够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分化.

  • 抗CCP、dsDNA、ssDNA抗体对未分化关节炎转归为RA和SLE的意义

    作者:高占珍;武华;侯胜利;柳富成;穆占全;景慧;杨建明;王汉雄;姚万仓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DNA抗体对未分化关节炎(UA)转归为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预测意义.对200例UA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抗DNA抗体,观察UA患者2年内的转归情况.发现:①34.0%的UA患者发展成RA,15.0%的UA发展为SLE;②抗CCP抗体对UA发展为R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7.9%、97.7%、94.6%和89.6%;③抗dsDNA抗体联合抗ssDNA抗体对SLE的诊断敏感性为65.0%,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抗dsDNA抗体,但阳性预测值低于后者;④研究发现抗ssDNA抗体阳性的RA患者中25%在2年内发生RA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据此,抗CCP抗体能够预测RA,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可以提高对SLE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SLE的早期诊断,对出现抗ssDNA抗体阳性的RA患者需要警惕出现继发性疾病的可能.

  • 单次大剂量与多次小剂量输注CIK治疗鼠肠癌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美钱;吴昌平;石亮荣;单婵婵;朱一蓓;卢斌峰;蒋敬庭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单次大剂量与分次小剂量输注两种治疗模式的抗肿瘤的作用.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模型;体外诱导培养小鼠CIK细胞,7天后CIK单次大剂量组荷瘤鼠接受总剂量为1×107的CIK细胞一次性输注;CIK分次小剂量组荷瘤鼠分5次(隔天1次)接受总剂量与单次组相同的CIK细胞输注,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治疗后第14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治疗组小鼠脾细胞CD3+、C D4+、CD8+、NK1.1+、DX5+等细胞表型;建立CIK治疗后小鼠脾细胞对C26皮下移植瘤的预防和治疗模型,预防模型统计一周出瘤率,治疗模型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2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肿瘤生长平均体积(253.30±43.59)mm3明显小于CIK分次治疗组(384.36±43.59)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脾细胞相对于CIK分次治疗组、PBS对照组对C26结肠癌移植瘤表现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应(P<0.05); 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脾细胞较其余各组CD4+T细胞比例下调,而CD8+T细胞比例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NK1.1+、DX5+等细胞表型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IK单次治疗组小鼠脾细胞在经C2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的能力强,差异较其余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IK单次大剂量输注较分次小剂量输注对BALB/c皮下结肠癌(C26)荷瘤小鼠具有更好的激发机体免疫应答效应以及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

  • miR-27b对IL-17诱导下MCP-1表达的影响作用

    作者:卫肖;沈燕;张凤岐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因子,本研究旨在研究miR-27b对IL-17诱导下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我们转染miR-27b mimic于H9C2细胞中,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H9C2心肌细胞中miR-27b和MCP-1基因的表达情况,以ELISA分析H9C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蛋白的表达.在IL-17对MCP-1表达的影响的研究中,结果显示,IL-17作用2h后MCP-1 mRNA的表达量开始升高,4h时达到高峰,尔后开始下降,而MCP-1蛋白的表达量0~24 h逐渐升高.在miR-27b对IL-17诱导下MCP-1表达的影响的研究中,结果显示,IL-17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CP-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7组与转染miRNA阴性对照+IL-17组比较,两组的MCP-1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转染miR-27b mimic+ IL-17与转染miRNA阴性对照+IL-17组比较,MCP-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表明,(1)IL-17可上调MCP-1的表达,这与IL-17的作用时间有关.(2)过表达miR-27b可下调IL-17诱导下MCP-1的表达水平.

  •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H1N1流感疫苗免疫应答评价研究

    作者:李申生;华来庆;季萍;刘景壹;张俊婕;刘春敏;周颖;沈浩;汪轶颖

    本文通过比较单价pH1N1疫苗接种者、pH1N1流感感染病例、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健康对照人群的病毒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对p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效果进行了评价.采集4组人群外周血,检测血清中的p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抗体中和能力,以及PBMC经特异性病毒抗原刺激后分泌IFN γ的能力.发现pH1N1流感病例组中抗血凝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疫苗接种组、健康对照组和密切接触组,而疫苗接种组则高于密切接触组,但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和密切接触组的血凝抑制水平和分泌IFN γ的PBMC数量均高于疫苗接种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特异性IgG与血凝抑制水平呈正相关,分泌IFN γ的PBMC数量也与血凝抑制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认为,pH1N1流感病毒感染诱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及抗体中和能力均高于疫苗接种者.相对于健康人群,疫苗接种组在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IgG方面虽然没有比健康人群表现出特别强的优势,但其较高的特异性IgG与血凝抑制水平,表明疫苗接种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产生保护性抗体的重要手段,但是和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反应相比,其不能诱导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新型疫苗佐剂的选择使用等措施促进疫苗接种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保护作用的产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瓜氨酸化纤维连接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凋亡及促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郭金虎;宗明;张慧;虞姗姗;龚如涵;范列英

    针对瓜氨酸化蛋白的抗体被认为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元凶,本研究旨在探讨瓜氨酸化纤维连接蛋白(citrullinated fibronectin,cFn)在RA中的致病机理.通过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分析cFn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cFn处理从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分离得到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后,再通过流式技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Caspase 3,cyclin-B1的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Fn形成胞外瓜氨酸化聚合物.Fn诱导了RA-FLS的凋亡,cFn抑制了RA-FLS的凋亡.在RA患者的FLS中,Fn显着增加了caspase-3的表达,抑制了survivin和cyclin-B1的表达;cFn显著增加了survivin的表达,促进了TNF-α和IL-1的分泌.在R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eF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并且增加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发挥其致病性.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病理学鉴定

    作者:韩莲花;蔡磊;朱莹;朱华亭;夏永洁;邱玉华

    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进行免疫学、血清学及肾脏病理损伤鉴定.以考察该模型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模型的可靠性.将亲代雌性BALB/c小鼠脾脏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射(C57BL/J6×BALB/c)F1代小鼠,每隔3d注射1次,共4次.建模第7d,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脾脏中抗原提呈细胞(APC)及抗体形成细胞的百分率.每隔2周检测血清中anti-dsDNA抗体及ANA;每隔4周检测尿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建模12周终止实验,取肾脏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复合物(IC)沉积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的分析结果显示,造模后7d脾脏中膜型CD11b+、CD11c+及Gr1+细胞的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1.05),同时抗体形成细胞B220+表面CD21、CD23、CD80及CD86分子的表达均上调(P<1.05);建模2周时,血清anti-dsDNA抗体出现阳性,4周时ANA出现阳性;12周时80%的小鼠存在蛋白尿,蛋白含量++~++++;肾小球体积增大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IC沉积;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基底膜节段性增厚,脏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存在大量的电子致密物.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狼疮样肾炎模型具有人类SLE相似的免疫细胞异常活化及肾脏病理损伤的特征性表现,用于相关研究具有可靠性.

  • 小鼠抗人CD160分子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初步分析

    作者:侯爵;邵联波;张宁;顾宗江

    CD160分子是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是免疫超家族新成员,与其特异性配体HVEM分子结合所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在T细胞的增殖,活化,细胞因子产生和B细胞增殖,活化,分泌抗体产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市面上效果较好的IgG亚型的CD160抗体并不多,通过常规的基因克隆技术,基因重组技术,小鼠免疫技术以及经典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能持续稳定分泌特异性鼠抗人CD160分子的IgG亚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westen blot和竞争结合抑制实验,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生物特性方面的鉴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CD160在健康人PBMC中T细胞表面的表达;T细胞增殖实验表明,此株单抗对于T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D160分子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新的工具.

  • CD3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岳龙涛;刘文波;王瑶;王月俭;常晓天

    CD38是单链Ⅱ型跨膜蛋白,为B淋巴细胞活化的标记物.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滑膜内存在大量B淋巴细胞增生.本研究通过对RA患者外周血及滑膜中的CD38进行表达分析从而探寻RA发病的免疫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N=103)及正常人(N=120)外周血中CD38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5例RA患者、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及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滑膜组织中CD38的表达进行检测;将靶向CD38的SiRNA转入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N=5)后,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TNF-α、IL-1α和IL-β的表达.流式结果显示RA患者外周血中CD38+(P=1.92E-09)、CD3+ CD38+ (P=0.019)和CD56+CD38+ (P=0.007)亚群细胞表达率明显升高,且CD38+细胞的表达率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水平显著相关(P=0.02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D38在RA患者滑膜中特异性高表达;ELISA实验证实:对CD38基因进行SiRNA干扰后,RASF培养基中的IL-1α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该项研究表明:CD38基因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RA患者的免疫激活.

  •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脾脏髓样抑制细胞检测

    作者:段唐海;王文红;刘美红;王瑞;张莹莹;陈艳;熊御云;焦志军

    研究髓样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使用牛Ⅱ型胶原建立DBA/1J小鼠CIA模型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在CIA诱导的第21d、28d、35 d、40 d和45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A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脾脏中CD11 b+ Gr-1+的MDSC比例动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5 d CIA小鼠和正常小鼠脾脏MDSC表面CD80、CD86和MHCⅡ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CIA造模小鼠脾脏中MDSC比例在第二次免疫时(第21d)即明显增高,至第28 d达高峰(P均<0.05).CIA诱导第35天脾脏中MDSC比例和绝对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IA小鼠脾脏MDSC 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MHCⅡ的表达水平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MDSC在CIA小鼠造模和发病过程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提示MDSC可能参与了类风湿关节炎发展的免疫病理过程.

  • 肠菌群转化的吴茱萸提取物抗肿瘤活性分析

    作者:韩洁;田维毅

    为研究吴茱萸受肠菌群体外转化后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利用人粪便肠菌群转化吴茱萸提取液,分别用HPLC和MTT法对转化前后吴茱萸水提液中的吴茱萸碱含量和对KB(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肠菌群转化后提取液中吴茱萸碱的含量逐渐增加,抗肿瘤能力也随着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转化后24 h吴茱萸碱的抗肿瘤能力达到大,肿瘤抑制率高可达73.5%.本研究结果为筛选和利用肠道菌株转化吴茱萸组分提供参考.

  • 基于颜色判定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EV71

    作者:戴颖;刘峰涛;何书;汪奇伟

    建立了一种基于颜色判定的灵敏、快速和经济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方法应用于肠道病毒71 (enterovirus 71,EV71)基因检测.针对EV71病毒VP1基因特异性序列的设计出6条特异引物,在等温条件下(63℃)进行扩增反应60 min.在扩增前加入染料羟基萘酚蓝(HNB)作为反应指示剂,以其颜色变化作为结果判断标准.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分析,同时与RT-PCR方法进行比较,并对93份疑似患者中咽拭子的病毒核酸进行了检测.通过颜色变化能观察到LAMP扩增产物的存在,且与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无交叉反应发生.所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灵敏,灵敏度为500 copy/tube,与定量PCR灵敏度相同.93份咽拭子标本中,RT-LAMP检测为46份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有为44份阳性,二者统计学无显著差异.RT-LAMP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经济的方法,适合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检测.

  • 促红细胞生成素光激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陈凯;吴丹;聂庆东;李会强

    采用棋盘滴定法,用针对EPO抗原的一个单克隆抗体及两个多克隆抗体,分别包被发光微球,与生物素化EPO配对组成反应体系,筛选出佳抗体,进而确定佳反应浓度,建立竞争模式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EPO的方法,绘制标准曲线并评价该方法.研究中采用SPSS19.0软件和ELISA Calc进行统计分析.该法检测的敏感性为0.03 ng/ml,在0.03~3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批内变异系数和天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66%和4.13%,EPO浓度高达30 ng/ml时无Hook效应.51例EPO增高及51例健康体检者EPO的测定结果与放射免疫法检测EPO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13),建立的参考范围为0.77~ 4.88 ng/ml.成功建立的竞争模式的光激化学发光定量检测EPO的方法,在EPO检测中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EPO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 PD-1/PD-L信号通路在免疫调节及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美玉;王颖

    免疫调节是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系统内各组分之间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网络结构,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共刺激分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是发现较晚的共刺激分子,PD-1/PD-L信号通路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移植排斥反应中免疫干预治疗的有效靶分子.

  • IL-17生物学效应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官莉;宫原;陈世雄

    IL-17是CD4+T新细胞亚群Th17细胞相对特异性分泌的炎性因子,而目前研究发现CD8+T细胞也可以分泌IL-17,此群细胞被称为Tc17细胞,它与Th17细胞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广泛参与了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IL-17 Th17细胞 Te17细胞
  • 干扰素-λ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王芳

    干扰素λ(IFN-λ)是干扰素家族的新成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可能对支气管哮喘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整理归纳了IFN λ与治疗哮喘相关的生物学作用,并分析了其治疗哮喘的潜在应用价值,以期为哮喘新药的开发寻求更多理论依据.

  • 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络(NET):中性粒细胞杀伤性武器

    作者:金梅;季银芬;徐键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新近发现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细胞核内物质到细胞外形成一种称之为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络的方式抵御微生物.与经典的吞噬和脱颗方式相比,NET具有高效、低能耗、对周边组织损伤小等特性,是中性粒细胞的杀伤性武器.本文就中性粒细胞NET结构、形成机制及功能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设想NET可能成为感染和相关疾病治疗中新的作用靶点.

  • 锻炼免疫学方法研究

    作者:孙国燕;叶翎;孙玉瑶;季媛媛;李慧婷;王珍;沈旭慧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急性锻炼和训练性锻炼可改变宿主免疫功能,进而导致疾病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改变.但采取何种有意义的方法对锻炼后的免疫学功能进行测量是锻炼免疫学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几种锻炼免疫学的评估方法.

现代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