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FN-γ与PDL2对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的实时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易君祝;徐逢皇;王斐斐;王卓亚;付强;栾希英

    目的 在发现IFN-γ可通过JAK/STAT途径上调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PMSCs)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2(programed death ligand 2,PDL2)表达的基础上,研究IFN-γ、PDL2及JAK/STAT信号通路对hPMSCs黏附、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实时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酶消化法分离hPMSCs.实时细胞分析仪(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分别动态分析IFN-γ、阻断型PDL2单克隆抗体(McAb)和JAK抑制剂干预下hPMSCs黏附、增殖及迁移的变化特点.结果 IFN-γ在40~80 h之间明显抑制hPMSCs的增殖,抑制hPMSCs的非靶向迁移,但对hPMSCs的黏附无明显调节作用.抗体阻断实验结果显示,PDL2阻断抗体促进了hPMSCs的黏附,抑制了hPMSCs的非靶向迁移,但对hPMSCs的增殖无明显的调节作用.IFN-γ和阻断型PDL2 McAb共同作用下hPMSCs的增殖与单独阻断型PDL2 McAb处理组相比,hPMSCs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JAK抑制剂可显著抑制hPMS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结论 IFN-γ可明显抑制hPMSCs的迁移和增殖;PDL2可上调hPMSCs的迁移能力,下调其黏附能力;hPMS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受JAK/STAT途径控制.

  • 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对人肾盂上皮原代细胞黏附的实验研究

    作者:谷超;陈锦英;侯敏;贺靖冬;畅继武

    目的 建立人肾盂上皮原代细胞的培养方法,用于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UPEC)黏附作用的研究.方法 利用复合PCR方法检测UPEC 132菌株毒力基因hly和cnf1.采集人肾脏手术标本,利用组织块法取肾盂正常上皮组织,使用添加EGF及BPE的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SFM)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经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鉴定符合要求的人肾盂上皮原代细胞用于UPEC黏附试验,分别于不同作用时间观察黏附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算黏附率和黏附指数.结果 此研究制备的人肾盂上皮原代细胞具备移行上皮细胞特征.带有毒力基因hly和cnf1的UPEC132菌株作用于人肾盂上皮原代细胞,15 min后细菌开始黏附,120 min达到高峰,黏附率为74.4%,黏附指数为34.0.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变、着色不均,胞浆和胞核都有改变.结论 人肾盂上皮原代细胞可用于UPEC的黏附试验,为其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肺炎支原体P1蛋白片段免疫学活性及黏附功能的研究

    作者:朱翠明;汪世平;吴移谋;高顺利;余敏君;陈曦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P1蛋白第1125 ~1395氨基酸片段(P1C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及其细胞黏附作用.方法 构建用于表达重组P1C片段(rP1C)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p1c,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rP1C.采用基于GST的亲和层析法提纯rP1C,提纯的rP1C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抗rP1C血清的效价.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P1C对Mp感染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P1C黏附HeLa细胞及其免疫血清黏附抑制作用.结果 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103的可溶性rP1C.rP1C免疫小鼠后,其抗血清ELISA效价高达1∶64000.rP1C能被Mp感染者血清及小鼠抗rP1C血清识别并与之结合.rP1C能黏附HeLa细胞,其抗血清可阻断Mp对HeLa细胞的黏附,该黏附阻断作用随抗血清浓度增高而增强.结论 rP1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及黏附细胞功能,可作为Mp疫苗及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

  • 荚膜在新型隐球菌黏附和侵袭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朱元杰;黄欣;顾菊林;温海

    在对新型隐球菌与肺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隐球菌可以与肺泡上皮细胞发生黏附,诱导自身进入肺泡上皮细胞即对细胞发生侵袭,同时对细胞的活性造成损伤,并对其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上的观察.本文利用这一模型,对荚膜在隐球菌黏附和侵袭肺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 蔗糖浓度对口腔变形链球菌gbpC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姜颖;张铁柱;陈坤;王君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蔗糖环境对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C编码基因gbpC表达的影响.方法 变形链球菌分别在0.5%、1.0%、5.0%蔗糖条件下培养,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形链球菌gbpC基因的表达.结果 当蔗糖浓度从0.5%升高至1.0%时变形链球菌gbpC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5.0%蔗糖较1.0%蔗糖条件下gbpC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黏附较强菌株其gbpC基因表达高于黏附较弱菌株,特别是在0.5%和1.0%蔗糖环境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蔗糖量从0.5%增至1.0%可促进变形链球菌gbpC基因表达,这可能是蔗糖促进变形链球菌黏附的机制之一;gbpC基因的表达量可能与变形链球菌黏附力相关.

  • 不同毒力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对Vero及J774A.1细胞的黏附和内化

    作者:李立伟;严杰;毛亚飞;李淑萍

    目的探讨问号钩端螺旋体对传代细胞黏附和内化的能力及其差异. 方法实验中采用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Vero)和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细胞株.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Fontana镀银染色法,观察问号钩端螺旋体强毒株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弱毒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黏附细胞及内化能力及其差异,采用腐生性的双曲钩端螺旋体三宝垄群patoc型PatocⅠ株作为对照. 结果问号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和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均能以一端或两端黏附于Vero及J774A.1细胞.钩体56601株和56608株对J774A.1的黏附率分别为49%和46.9%,对Vero细胞黏附率分别为24.2%和22.9%.钩体56601株和56608株可侵入上述2株细胞,在胞质内形成典型的吞噬泡.钩体56601株还可侵入宿主细胞核内,56608株则否.双曲钩端螺旋体三宝垄群patoc型PatocⅠ株不能黏附和侵入细胞. 结论两株受试的不同毒力问号钩体株均能黏附细胞,并以内化方式侵入细胞.细胞株的差异可明显影响钩体黏附和内化能力.问号钩体毒力的强弱可能与黏附能力无关,而与其侵入胞核的能力密切相关.

  • hCEACAM1介导淋病奈瑟菌对COS-1细胞的黏附

    作者:李国才;王劲松;朱立天;焦红梅;季明春

    目的 研究人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因子1(hCEACAM1)在淋病奈瑟菌黏附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hCEACAM1 cDNA置于hCD46启动子和兔β-球蛋白第2内含子之后,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PGICEA1.转染COS-1细胞,G418筛选和流式细胞术分选稳定表达hCEACAM1的基因转染细胞.细菌黏附实验检测淋病奈瑟菌对基因转染COS-1细胞的黏附.结果 在hCD46启动子和兔β-球蛋白第2内含子的作用下,hCEACAM1 cDNA在COS-1细胞获得高效表达,淋病奈瑟菌可以黏附表达hCEACAM1的COS-1细胞.结论 hCEACAM1可以介导淋病奈瑟菌对动物细胞的黏附,可能是淋病奈瑟菌特异性感染人体的一种重要受体,可用来制备淋病奈瑟菌感染的相应转基因动物模型.

  • 问号钩端螺旋体内化过程中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变化及细胞凋亡

    作者:王焕萍;李立伟;严杰;毛亚飞

    目的建立观察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黏附的双荧光染色法,探讨不同毒力钩体对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和双曲钩体三堡垄群patoc型Patoc Ⅰ株抗血清为一抗、羊抗兔IgG荧光素F(ab)2和罗丹明F(ab)2片段为二抗的双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56601株和Patoc Ⅰ株钩体对Vero、J774A.1细胞的黏附作用.采用fluo-3/AM胞内Ca2+ 特异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问号钩体56601株和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双曲钩体Patoc Ⅰ株作用的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变化.采用FITC-annexin Ⅴ/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紫外线灭活前后的56601株钩体诱导Vero和J774A.1细胞凋亡的情况. 结果所建立的双荧光染色法能清晰地观察到强毒力的56601株钩体对Vero和J774A.1细胞的黏附,无毒力的Patoc Ⅰ株钩体则否.正常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基础值为(105.0±7.0)%,Patoc Ⅰ株钩体作用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一直波动于(102.2±5.2)%.56601株钩体感染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浓度迅速增高,呈现为双峰型曲线,其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747.5±35.7)%和(804.6±40.8)%.56608株钩体感染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浓度呈现为缓慢的单一坡型升高,其大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为(402.4±23.6)%,明显小于56601株钩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紫外线灭活前后56601株钩体作用Vero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4.5%和78.2%,J774A.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5%和30.9%. 结论所建立的双荧光染色法可用于观察钩体的黏附.细胞胞内游离Ca2+水平与所感染的钩体菌株毒力成正相关.有毒力的钩体接触细胞时即可诱导凋亡发生,启动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配体分子可能位于钩体表面.

  • 嗜酸乳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和黏附拮抗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红艳;贾继辉;邢咏梅;陈春燕;周亚滨;唐伟;程轶喆;于修平

    目的比较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乳酸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及其对生殖道常见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的黏附拮抗作用. 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分析嗜酸乳杆菌活菌和热灭活两种生物状态对刮取的阴道上皮细胞和传代培养的宫颈上皮细胞系HeLa细胞的黏附指数以及经两种生物状态嗜酸乳杆菌拮抗作用后致病菌的黏附指数的变化,并用台盼蓝染色法比较二者黏附HeLa细胞后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对刮取的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热灭活状态对HeLa细胞的黏附指数显著高于活菌状态,两种生物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念珠菌和加德纳菌均有黏附抑制作用,热灭活状态嗜酸乳杆菌黏附HeLa细胞在一定时间内不降低细胞存活率. 结论经热灭活的嗜酸乳杆菌对生殖道上皮细胞有较强的黏附性并可对女性生殖道常见致病菌发挥黏附拮抗作用.

  • 新的细胞壁锚定蛋白SasX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聚集和定植能力

    作者:陈健;杜昕;宋燕;阮斐怡;吕元;李敏

    目的 研究新的细胞壁锚定蛋白SasX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聚集和定植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敲除及基因互补技术获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ST-239 HS770 sasX基因突变株及基因互补株.显微镜下直接观察sasX 基因突变前后细菌自身的黏附聚集能力.通过黏附实验检测sasX基因突变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至人体鼻腔上皮细胞能力,并通过阻断实验检测表达纯化的SasX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至人体鼻腔上皮细胞的阻断能力,分析SasX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HS770△sasX自身的聚集能力明显减弱,而互补表达株HS770 △sasX( pRBsasX)的自身聚集能力与野生株无明显差异.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HS770△sasX黏附至人体鼻腔上皮细胞能力明显减弱(P<0.01),互补表达株HS770△sasX(pRBsasX黏附能力明显增强(P<0.01).表达纯化的GST融合蛋白SasX和人体鼻腔上皮细胞预培养对于野生株HS770黏附至人体鼻腔上皮细胞的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新的细胞壁锚定蛋白SasX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聚集和定植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获得sasX基因更加容易定植到宿主易感部位,进而引发感染.

  • 副血链球菌fap1-orf4基因座位编码的ORF3调控Fap1糖基化与成熟的研究

    作者:李一荣;黄翔;吴辉;胡丽华

    目的 研究副血链球菌fap1-orf4基因座位编码的ORF3是否调控Fap1的糖基化与成熟,并探讨其对副血链球菌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置换技术构建副血链球菌orf3等位基因置换突变株,利用瓦补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副血链球菌Fap1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全唾液包被的羟磷厌石黏附试验检测副血链球菌的黏附能力.结果 (1)副血链球菌orf3基凶置换突变株VT1774未发生极化;(2)Western blot检测菌株VT1774显示成熟的Fap1(Mr约220×103)被不成熟的Fap1(M,约470 × 103)所取代,互补分析显示VT1774的互补株VT1775能恢复表达成熟的Fap1;(3)菌株VT1774黏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副血链球菌fap1-orf4基因座位编码的ORF3是Fap1糖基化与成熟所必需的,orf3基因置换导致Fap1成熟障碍与菌株黏附力显著下降.

  • 路氏乳杆菌JCM1081黏附相关蛋白的初步鉴定

    作者:王斌;魏银萍;袁静;唐欢;魏泓

    目的研究路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也称罗伊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表面蛋白对其黏附HT-29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进行胰蛋白酶、蛋白酶K处理;用氯化锂和盐酸胍对乳杆菌表面的蛋白进行抽提,进行SDS-PAGE后与黏蛋白受体进行Western blot,并对杂交阳性蛋白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经胰蛋白酶、蛋白酶K处理后,其对HT-29细胞的黏附力显著下降(P<0.01);用氯化锂去除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外表面的S层蛋白后,路氏乳杆菌JCM1081对HT-29细胞的黏附力无显著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Mr)为29×103和14×103的两种菌体表面蛋白与黏蛋白受体杂交中出现了强阳性;质谱分析结果显示29×103蛋白与路氏乳杆菌ATCC55730的lr0793蛋白相似性高达71.1%.结论路氏乳杆菌JCM1081菌体表面的蛋白参与了乳杆菌的黏附,其中29×103和14×103的两种胞壁表面蛋白能够特异地识别黏蛋白受体并与之结合,29×103蛋白属ABC转运蛋白家族.

  • 成骨细胞特异性钙粘蛋白修饰的骨基质材料对兔MSCs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黄忠会;滕海军;曹全斌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特异性钙粘蛋白(OB-Cadherin)蛋白涂布脱钙骨基质材料对兔间充质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第二代兔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经OB-Cad-herin修饰的同种异体冻干脱钙骨基质和未经OB-Cadherin修饰的骨基质材料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通过比较材料上的细胞密度计算细胞的上架率和上架细胞数;检测支架细胞ALP和骨钙素的表达来反映细胞的增殖、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黏附、生长情况.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培养7 d,14 d,21 d两组细胞的增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 h后对照组细胞上架率低,为(35.56±1.75)%,上架细胞数低,每块材料上的细胞不足2.7×104;OB-Cadherin修饰组的细胞上架率稳定在8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每块材料上的上架细胞数可高达5.0×1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B-Cadherin修饰组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7 d后OB-Cadherin修饰组细胞ALP和骨钙素的表达增高,14 d后已显著高于对照组,ALP的活性达高值,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时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率OB-Cadherin修饰组为(71±11)%,对照组为(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B-Cadherin修饰的骨基质材料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能提高细胞的黏附性,促进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 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学研究

    作者:李天君;赵锋;张印则;杨亦青;刘晓丽;张晓飞;李延伟;赵健鹏;田庆华

    目的 建立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保障血小板输注的质量和效果.方法 抽检40份机采血小板常规形态学项目,并增加血小板聚集、黏附和Ca2+释放功能试验.结果 40份机采血小板中常规形态学、血小板黏附和Ca2+释放功能结果无差异,其中2份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另外38份有较大差异.结论 血小板在采集后除了检测常规形态学项目外,还应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相关部门应建立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关键词: 血小板 聚集 黏附 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误差分析

    作者:居瑞雪;高颖

    在血细胞计数中,血小板计数为困难,这是因为:①血小板体积小,其形态的识别容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②血小板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形破坏.由于目视显微镜法操作复杂、干扰因素多、重复性差,现多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法.

  •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二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冯艳;丁辉;陈如华

    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inii,PC)是一种机会感染性真菌,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及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卡氏肺孢子虫所致的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常见的感染和致死原因之一[1].卡氏肺孢子虫黏附于肺泡I型上皮细胞而进行繁殖,损失上皮细胞,暴露基底膜[2],所致的肺泡炎是PCP重要的病理改变[3].我们介绍2例PCP患者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PCP的认识.

  •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法

    作者:田晶;文艳玲

    大量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具有生理屏障作用,而且具有极为活跃的代谢功能,通过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维持凝血与纤溶的平衡以及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与聚集,并影响脂蛋白的代谢、摄取以及血管生长和重塑等.

  • 趋化因子分形素Fractalkine介导的单核细胞黏附

    作者:田轶伦;姜德谦

    背景分形素Fractalkine(FKN)是新近发现的唯一兼具黏附功能的趋化因子,不仅能够诱导单核细胞的定向迁移,还能介导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黏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上调表达FKN后,FKN介导的HUVEC与人单核细胞细胞株1(THP-1)的黏附.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 FKN mRNA的表达,应用FlowChamber装置观察HUVEC与人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以及FKN中和抗体对黏附效应的影响.结果 IL-18可剂量相关地诱导FKN mRNA表达,与0 μg/L组(0.10±0.01)相比,25、50、100μg/L组分别增加为:(0.49±0.04),(0.63±0.09),(0.85±0.07)(均P<0.01).FKN表达上调相应地明显增加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单核细胞黏附数在0、25、50、100μg/L IL-18组,分别为:(7.4±2.6),(26.8±5.2)、(43.0±5.4)、(70.8±10.7)/HP(均P<0.01).FKN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此种黏附效应.结论 FKN在介导HUVEC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过程中发挥作用.

  • 层黏连蛋白-整合素α6的相互作用对肝癌细胞黏附过程中表型变化的影响

    作者:乔世峰;朱理玮

    目的:以整合素α6单抗阻断肝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相互作用,观察肝细胞肝癌在与细胞外基质发生黏附之后所引起的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以LN作为细胞外基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为对照基质,常规培养人肝细胞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以整合素α6单抗作用后检测细胞黏附于LN之后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EL-7402细胞整合素α6的表达;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在不同基质上的黏附率;采用BrdU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变化;Boyden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BEL-7402细胞胞膜及胞质有整合素α6的强染色.细胞在LN基质上的黏附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以整合素α6抗体作用后细胞黏附率明显下降(104.4%vs 187.2%,P<0.05).经整合素α6抗体阻断后,BEL-7402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穿膜细胞数:88.7±9.9vs 103.2±16.5,P<0.01).明胶酶谱法检测发现细胞黏附于细胞外基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种类及分泌量明显增加,加入合素α6抗体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明显受到抑制.结论:阻断整合素α6与细胞外基质LN的相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

  • 黄芩甙对肝癌细胞BEL-7402抗黏附作用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

    作者:郭昱;姚金锋;崔东来;郭霞;姚树坤

    目的:研究黄芩甙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系黏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BEL-7402细胞,不同浓度黄芩甙处理肝癌细胞,通过Boyden小室模型测定其黏附力,同时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细胞integrinβ1、E-cd表达的改变及细胞凋亡率.结果:5,10,20 mg/L黄芩甙处理组细胞黏附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52.38±3.83,35.63±2.32,26.58±1.13 vs 84.32±6.74,P<0.05).对照组表现出纤维母细胞样形态,伸出形态各异的伪足.而黄芩甙组细胞形态较圆,伪足数目相对较少,电镜下显示细胞微绒毛明显减少,甚至消失.5,10,20 mg/L黄芩甙组细胞integrinβ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354.07±18.17,319.44±15.21,291.49±12.88 vs 407.54±20.58;P<0.05),E-cd的表达则增加(335.5±20.18,376.4±22.36,393.8±25.68 vs 251.72±12.34,P<0.05).黄芩甙作用后,随黄芩甙浓度增加肝癌细胞G0/G1期比例逐步增高,S期细胞减少,同时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黄芩甙对肝癌BEL-7402细胞发挥抗黏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黏附分子E-cd的表达,促进integrinβ1表达有关.在抗黏附的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凋亡增多.

626 条记录 3/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