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ACS患者出血风险与血压的关系

    作者:单迎光;邱春光;韩战营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出血风险与血压值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ACS并行PCI的154例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当天给予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并测量动态血压,按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n=89)和非高血压组(n=65),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出血率.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出血风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重度高血压组较轻中度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出血风险高(P<0.05),轻中度高血压组患者与非高血压组患者出血风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重度高血压可增加三联抗血小板出血风险.

  • 用阿昔单抗不增加接受PCI病人卒中危险

    作者:

    荷兰鹿特丹大学医院Akkerhuis医师等报告,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 a受体强效抑制剂阿昔单抗加阿司匹林及肝素不增加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由于阿昔单抗有强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力,因此有人担心此药有引起卒中危险.为此,Akke rhuis医师等对1991年11月至1997年10月期间进行4项双盲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试验,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JAMA, 2001,286∶78).总数为8555例因不同原因接受PCI加或不加支架置入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阿昔单抗一次大剂量治疗后,再滴注治疗组(5476例)或接受用同种方法的安慰剂治疗组(3079例).4例双盲对照研究中有1项的治疗组仅接受一次大剂量的阿昔单抗注射.接受阿昔单抗及安慰剂的患者在30天内发生出血性卒中及非出血性卒中的危险为研究的主要转归指标.研究人员发现,接受阿昔单抗组中卒中发生率(22例,0.40%)与接受安慰剂组的发生率(9例,0.20%,P=0.46)无显著差异,如排除仅接受一次大剂量阿昔单抗组,则3023 例接受安慰剂患者中仅9例发生卒中(0.30%),而4680例接受一次大剂量阿昔单抗后加滴注的患者中,有15例(0.32%)发生卒中,两组间差异仅0.02%.在阿昔单抗组非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0.17%,安慰剂组中发生率为0.20%,差异为-0.03%;而两组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15%及0.10%,差异为0.05%.接受阿昔单抗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肝素治疗者发生出血性卒中率高于接受低剂量肝素病人(0.27%对0.04%,P=0.057).Akkerhuis医师等认为,采用阿昔单抗加阿司匹林及肝素不增加接受PCI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 .接受PCI及用阿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应接受小剂量、按体重调整的肝素治疗.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8月23日1版

  • 经桡动脉径路冠脉介入治疗并发前臂血肿

    作者:李爱琴;郑海军;晋辉;孙亚超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通常选用股动脉径路,但其卧床,肢体制动时间长(12-24 h),穿刺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是其缺点,而经桡动脉径路则能减少或克服以上不足,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护理的负担,所以更为患者及医务人员乐于选用.然而随着应用的迅速增多,相应的并发症也在增多,如桡动脉痉挛、前臂血肿、桡动脉闭塞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我们在行PCI时出现了一些并发前臂血肿的病例,报道如下.

  • 复方丹参滴丸对I/R大鼠心脏表面血流量和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

    作者:林色奇;卫晓红;刘育英;赵娜;王传社;刘红宁;韩晶岩

    尽管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已取得巨大进展,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者大约有700万[1],溶栓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虽然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冠脉闭阻期间的缺血缺氧及血管再通后引起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 损伤,仍使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2].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4C延续性护理

    作者:周小英;刘子华;陈兵阳

    目的 探讨4C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PCI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19.81±3.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为79.52±16.6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4C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 右室支闭塞致胸前导联ST段异常抬高1例

    作者:郎明健;周心涛;陈继舜;何培根

    A middle-aged male with severe stenosis in right coronary artery presented precordial ST-segment ele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Analyzing the PCI procedure,we found that this ST-segment elevation was induced by the right ventricular branch occlusion.By searching and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we concluded that this was a rare and specific electrophysiology phenomena caused by PCI procedure.

  • 地尔硫联合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无复流的影响

    作者:邓学军;谭震;余冬梅;覃数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闭塞段近端注射地尔硫及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82例诊断为STE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组与地尔硫+肾上腺素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术中行血栓抽吸,于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冠脉内注射地尔硫或地尔硫联合肾上腺素,观察冠脉血流(TIMI)及心肌灌注(TMPG)情况,检测患者PCI术前、术后、术后12 h、术后24 h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1~2周后记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支架植入前(初次)与支架植入后(末次)造影结果提示,地尔硫+肾上腺素组达到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显著高于地尔硫组(均P<0.05);地尔硫+肾上腺素组患者术后ET、PE-CAM-1及内源性NO水平较地尔硫组明显改善(均P<0.05),且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少于地尔硫组(P<0.05).结论:地尔硫联合肾上腺素可改善冠脉血运及内皮功能,有效减少冠脉无复流及术中低血压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左西孟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急诊PCI术后患者短期临床疗效的对比

    作者:张春晓;陈玉东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左西孟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9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51例)和重组人脑利钠肽组(43例),观察两组治疗7d前后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水平和治疗前后24 h、48 h、72 h尿量变化情况及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脏破裂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7d的血浆BN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重组人脑利钠肽组BNP值显著低于左西孟旦组(P<0.01);两组治疗后7d的LVEF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左西孟旦组LVEF值显著高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P<0.01);两组治疗后7d的血清肌酐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与左西孟旦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48、72 h的24 h尿量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多(P<0.01);治疗后48、72 h的24h尿量,重组人脑利钠肽组显著高于左西孟旦组(P<0.01),但治疗后24 h尿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左西孟旦组(P<0.05);左西孟旦组室速的发生率高于重组人脑利钠肽组(P<0.05);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与左西孟旦组心脏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较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更好地提高LVEF,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左西孟旦和重组人脑利钠肽均具有肾脏保护作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利尿效果及降低BNP值均优于左西孟旦.

  • 急性心肌梗死并休克不同时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宏伟;郭莹;郑昭芬;何晋;张宇;刘征宇;胡勇军;彭建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AMI并休克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刻IABP组(43例)为入院时确诊后立即行IABP术,必要IABP组(42例)为经过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1 mmHg=0.133 kPa),再行IABP术.比较两组术后1周以及3个月的生存率,测量两组术后1d、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NT-proBNP.结果:必要IABP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57.1%∶69.0%),并低于即刻IABP组(67.4%),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LVEF值均进行性降低,必要IABP组下降幅度大于即刻IABP组[(7.6±3.5)%∶(4.2±3.1)%,P<0.05].术后1周两组NT-proBNP均明显降低,即刻IABP组下降幅度大于必要IABP组[(7 991±3 375)pg/ml∶(5 089±3 120)pg/ml,P<0.05].结论:AMI并休克患者尽早使用IABP,能降低全因死亡率,保护左室收缩功能.

  • 冠状动脉内推注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

    作者:周强;刘磊;肖志超;徐昶;郭小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NRP)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报道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时发生无复流,迅速使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结果:大剂量替罗非班(41 ~ 120 g/kg,平均66 g/kg)冠脉内注射,迅速改善冠脉血流分级;除3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小出血外,未见明显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成为一种治疗PCI术中冠脉无复流的有效策略,尤其对那些合并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危重病例,可从大剂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治疗中获益.

  • 冠心病血运重建术与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嘉玮;孙宗全

    20世纪中叶以来,冠心病血运重建技术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治疗冠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激光心肌血运重建等术式,改善冠脉血供效果确切,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症状,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但还有许多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其中术后血管再狭窄率高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

  •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邹勇;刘敏;张苏川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tirofiban)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STEMI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在冠脉造影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0.5 mg,对照组在冠脉造影后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0.5mg,之后2组维持静滴替罗非班36 h,维持静滴速率0.1μg·kg-1·min-1.观察PCI前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心电图ST段回落良好率、主要心血管事件率和出血风险.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心电图ST段回落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能够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改善无复流/慢血流情况,减少术后住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风险的回顾性调查

    作者:蒋群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2月患有糖尿病行PCI的患者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病历383例,进行详细查阅,记录相关数据资料.根据术前后血清肌酐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即造影剂肾病组(CIN组)60例,非造影剂肾病组(非CIN组)323例.回顾性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383例患有糖尿病并行PCI患者中术后有60例发生CIN,CIN的发生率为15.67%.结论:肾功能不全,手术前后使用呋塞米和合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 出院后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清;方蘅英;蔡丽梅

    目的 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 42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和干预组(2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电话随访,干预组则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1月、2月、3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评分和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 出院后2月及3月,干预组患者营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出院前比较,出院后2月及3月,对照组营养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出院前( P<0.05,P<0.01);出院后各时点,两组患者运动行为评分差异明显,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P<0.01),出院后3月,对照组运动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出院前(P<0.05);出院后各时点干预组药物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P<0.01).出院后2月及3月对照组药物管理行为评分显著低于与出院前(P<0.01).结论 出院后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健康相关行为,保持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 经桡动脉途径应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政;周选民;王俊峰;徐霖;彭贵海;詹中群;周明;陈斌;王玮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应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的57例1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2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选用Balloon Crush技术处理(Balloon Crush组),另35例患者选择标准Crush技术处理(标准Crush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终球囊对吻扩张的完成情况、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随访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alloon Crush组患者全部经桡动脉途径成功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其中Balloon Crush组患者完成终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为91.0%;标准Crush组患者成功率为77.1%,25.7%的患者因无法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操作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术后6个月Balloon Crush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9.1%,标准Crash组发生率为17.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时间及造影剂用量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loon Crush技术适用于桡动脉途径冠脉分叉病变的处理,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不同剂量阿托泛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马琦琳;莫龙;杨天(山仑);PU Xiao-qun;蒲晓群;吴声滨;谢伟;曾小林;陈凡;陈方平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泛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需行PCI的不稳定心绞痛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随机分为强化调脂组和常规调脂组,术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10 mg/d;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血脂(TC,TG,LDL-C,HDL-C)以及术前,术后48 h,术后3个月sICAM-1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TC和LDL-C显著下降(P<0.01),且强化调脂组较常规调脂组下降更显著(P<0.01),而HDL-C和TG改变不显著(P>0.05);术后48 h,两组sICAM-1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后3月两组sICAM-1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且强化调脂组较常规调脂组下降更显著(P<0.01);TC与sICAM-1呈正相关,(r=0.2413,P<0.05),LDL-C与sICAM-1也呈正相关(r=0.2691,P<0.05).结论:强化调脂治疗比常规调脂治疗更能显著降低PCI患者术后TC,LDL-C和sICAM-1水平,其降低sICAM-1水平可能与降脂治疗有一定关系.

  • 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方臻飞;沈向前;胡信群;赵延恕;李江;周胜华;胡庆忠;吕晓玲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对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直接PCI,观察梗塞相关动脉的开通率、血流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观察预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 呼叫到球囊开通时间为(88±36)min,227例患者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3级(96.2%),9例发生无再流,共植入支架235个.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1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11例存活(73.3%),5例心肺复苏患者3例生存.住院期间死亡10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休克和室颤.随访期间再发心肌梗死7例,死亡4例.87例复查冠脉造影,19例再狭窄,12例再次行PCI术,3例行冠脉搭桥术.结论 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在有条件的医院可首选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方法.

  • 基层医院开展心脏介入术的市场运作

    作者:焦荣芳

    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冠心病有无冠脉狭窄和缺血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起到决策性作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脉移植术(又称冠脉搭桥,CABG)仍是"金标准"[1],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于PSVT射频消融术是一有效和根治性的治疗手段[2]心脏起搏技术对患有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反复出现阿-斯综合症的病人来说往往起到应急治疗作用.心脏介入诊疗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仅大城市中心医院开展这一技术已满足不了医疗市场的需求,且靠转上级医院就诊往往延缓救治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特别是大部分城镇居民甚至农村居民都参加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如果能就近诊疗,这对医保管理部门、医院及病人是三赢的选择.基层医院医疗辖区就近人群集中,病人发病初期多到基层医院就诊.因此,在基层医院开展这一技术非常重要.

  • 对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云兵;罗采东;娄邦秀

    目的:评价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老年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1年出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治疗、预后.结果: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60例(中青年组),除1例女性外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为34-49岁,其中8例≤40岁.6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584例(老年组),年龄分布为60-82岁,男性391例,女性193例.与老年组比较,中青年组有更高的吸烟率(86.7%vs57.8%)和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30%vs15.1%),较低的血脂异常率(33.3%vs46 7%),糖尿病(5%vs26.4%)和高血压(10%vs62.5%).中青年组的0-1支冠脉病变(72.4%vs40.2%)及ST抬高的心肌梗塞更多见(66.7%vs24.8%).此外,接受冠脉介入诊疗率(96.7%vs60.4%)和左室射血分数(52.4±12.1vs39.8±14.6)显著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住院期间死亡率(4.11%VS0%)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①吸烟是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②与老年组比较,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更易于接受冠脉介入诊疗;心功能和预后相对良好.

  • PC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建楷;李维杰;罗仪山;陈平安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痛缺血性心肌病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标准冠心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CI.比较两组疗效及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LVDs、LVDd水平下降,降低水平大于对照组;LVEF水平上升,上升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者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NYHA分级,观察组Ⅰ~Ⅱ级患者多于对照组,Ⅲ~Ⅳ级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生活质量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指标水平均上升,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治疗效果.

271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