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杨婧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08 ~ 2016-02间该院收治A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服药、复查、饮食、运动方面的依从性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I-74问卷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有助于降低院外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 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

    作者:叶少武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迄今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迅速而有效的冠脉介入治疗方法.虽然经有效的PCI后早期开通了梗塞相关动脉(IRA),但是不少患者可表现为IRA前向血流≤TIMI 2级,称之为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经研究发现此现象影响AMI的预后.本文拟就其现状作一概述.

  • 冠脉内注射不同剂量地尔硫卓对PC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涛;慕玉东;曹永胜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冠脉内注射不同剂量地尔硫卓对术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符合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5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药物组于球囊扩张后给予地尔硫卓300 μg和500 μg,对照组于球囊扩张后给予生理盐水5 mL,术后随访6个月时复查心脏超声以及统计临床心衰事件.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变化以及临床心衰事件.结果 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术后血清CK-MB[(29.1±5.4)U/L vs(32.5±4.6)U/L]、CTnI [(1.1±0.6)ng/mL vs(1.4±0.9)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5.6±8.7)U/L、(2.8±1.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剂量组患者术后血清H-FABP为(6.9±3.8)ng/mL、心衰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4±3.7)ng/mL、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患者术后LVEF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术后LVEF为(46.35±5.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7±6.15)%和低剂量组的(43.61±4.8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术中球囊扩张后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可以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而且应用高剂量的地尔硫卓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好.

  • 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PCI患者术后心肌活性和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涛;慕玉东;刘春英;曹永胜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择期患者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对室壁运动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药物组采用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500μg,对照组则采用球囊扩张后给予生理盐水5 mL.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对室壁运动的影响.结果 ①药物组患者术后LVESD为(41.2±6.5)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7.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组术后LVESD较术前(53.6±8.3)mm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药物组患者术后LVEDD为(52.7±8.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物组术后LVEDD较术前(64.5±6.9)mm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药物组患者术后的LVEF为(48.15±4.37)%,明显高于术前的(33.59±6.38)%,对照组患者术后的LVEF为(41.73±7.46)%,明显高于术前的(35.67±4.56)%,且药物组术后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前室壁运动减低节段有408个,术后随访药物组改善节段(65个)较对照组(33个)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中球囊扩张后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可以改善室壁运动及左心室功能.

  • 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磊;刘先霞;张远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8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8例。术前及术后通过监测患者的高敏感肌钙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的危险因素。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CI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率分别为62.04%与6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术前治疗、术前他汀治疗的时间、应用支架的长度及载脂蛋白A的水平均是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PCI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负荷量及长时间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载脂蛋白A的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应用支架的长度能增加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

  •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分析(摘要)

    作者:陈玉国;张运;李贵双;李继福;纪求尚;刘同涛

  • 氯吡格雷抵抗研究的新分歧

    作者:孟晓冬;王燕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标准化治疗[1].但尽管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仍有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严重的是支架内血栓形成[2].近新发现氯吡格雷抵抗是PCI术中无血流的机制之一[3],血栓事件发生后的病死率为15%~45%,再梗死率为60%~70%.自Gurbel于2003年首次报道氯吡格雷抵抗以来,争议不断,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分歧,现综述如下.

  • 术后抗凝联合护理干预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5例疗效评价

    作者:张红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凝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PCI术后抗凝的6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住院期间的血栓、出血、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治疗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低分子肝素进行PCI术后抗凝的ACS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而且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患者MACE发生率。

  • 比伐芦定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疗效及出血风险评估

    作者:曾敬;张小群;温春兰;杨小利

    目的 观察比伐芦定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中及术后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及术后选用的抗凝方案不同分为A组(41例)与B组(40例),A组术中及术后只给予比伐芦定抗凝,B组术中及术后均给予比伐芦定+替罗非班抗凝,两组术后均给予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B组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3级血流占比(82.50%)较用药前(17.50%)明显增加(P<0.05);两组72 h内出血事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使用比伐芦定相比,比伐芦定联合替罗非班用于PCI术中及术后能有效改善TIMI,提高手术成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药物调脂治疗

    作者:谢扬;饶邦复

    2006年12月1日卫生部心血管病(CVD)防治研究中心发布<中国CVD报告2005>(以下简称"报告")揭示,目前全国现患血脂异常患者1.6亿(与高血压患者数相当)、超重患者2亿、肥胖患者6000万.CVD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而血脂异常又是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积极调脂治疗可显著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梗)、脑卒中等的发生风险,以及冠心病(CHD)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降低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需求,调脂治疗已成为CVD现在预防策略中重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围PCI手术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汪砚雨;量平栓;王绍欣;杨喜山;尚喜艳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l)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88例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

  • 应用替罗非班对2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何玉娟

    [目的]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急性心梗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54例,分为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25例及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和1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并发症和1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PCD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 为什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未能改善美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

    作者:胡大一

    2005年3月1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1994~1995年确诊的158 831例首次发作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长达7年(平均3.6年)随访的全国人群队列研究[1].

  • 不同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田文杰;李刚;李其勇;陈勇;罗鹏;李进嵩;陶剑虹

    目的 比较不同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差异,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82例,按照血栓负荷状态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17例与低血栓负荷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介入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死亡率等临床结果差异.结果 与低血栓负荷组患者比较,高血栓负荷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更高、用于处理无复流或慢血流的药物用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TIMI3级血流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高血栓负荷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风险,血栓抽吸、抗栓、扩冠等综合措施的合理运用,有助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易化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新策略

    作者:刘迎午;王怀祯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和紧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其中溶栓治疗简单易行,但再灌注不充分,并且再闭塞率高;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可以恢复心外膜血管的血流,血管的开通率高,但是只有在有条件的医院才能进行,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讲,血管开通的时间是重要的,因此,人们试图通过将溶栓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联合应用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尽量减少缺陷来尽快恢复心脏血流供给,也就是采用易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方法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从而获得梗死相关动脉更早的开通和更高的开通率.

  • 029 经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时经冠状静脉窦临时起搏左心室的益处

    作者:刘金明;崔炜

    经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当紧急情况需要心脏起搏时,通常经临近的股静脉途径将5F/6F导丝置于右心室.经静脉起搏右室心内膜通常可以快速完成,成功率可达95%以上.然而,在一些接受右冠脉PCI需要紧急心脏起搏的患者中,因为心肌缺血/梗死而表现心室肌对电刺激无反应,另外,由于解剖因素使得右室起搏很难获得.在该人群中,应用股静脉穿刺临时起搏左心室是一种选择.

  • 佳药物治疗合用或不合用PCI治疗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作者:杨进刚

    美国Boden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上报告,同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和根据指南强化药物治疗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COURAGE)试验的结果.研究发现,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作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初始治疗策略,当与佳药物治疗合用时,并不降低患者死亡、心肌梗死或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NEJM,2007,356:1503-1516).

  • 延迟的血管再通治疗——结果真的令人失望吗?

    作者:吕树铮;赵福海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对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发病12 h内及早开通罪犯血管实行再灌注可挽救濒死的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恢复左室功能,明显降低短期病死率和极大地改善长期预后.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就诊时间较晚,不适合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溶栓治疗失败,开通后短期内再次闭塞等原因而错过佳再灌注时机,致使梗死相关动脉(IRA)持续闭塞.目前尚不清楚对于已经错过再灌注治疗佳时间、病情稳定的STEMI患者,在已经接受优化的药物治疗降低事件风险的情况下,是否还需接受PCI开通持续闭塞的IRA,这部分人群能否从延迟的再灌注治疗中获益?

  • 高龄老年人冠脉介入诊疗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学春;刘瑶霞;周晓芳;田文杰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412例行冠脉介入诊疗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n=183)和非高龄组(60~75岁,n=229)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CIN的发生率并观察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高龄老年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其CIN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25.2% vs 10.5%;P<0.05).两组CIN患者术后1、3d血清肌酐水平(Sc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恢复到基础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组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等.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CIN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和年龄、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有关,应在术前慎重评价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

  • 难预防的PCI并发症典型3例报告及分析

    作者:石卫晨;兰永乔;陈兵阳;樊华;林琦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分析,以利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在有并发症病历中,选择典型难预防的并发症及其临床表现进行全过程分析.结果 有3例典型难预防的并发症出现了严重后果.结论 对术中、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有充分的认识,对高危患者应进行早期药物干预.

271 条记录 12/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