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服降糖药在逆转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

    作者:奥利维亚;聂冬英

    背景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化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是正常与显性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阶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这是独立于糖尿病进程的.据数据显示,有各种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帮助人们从糖尿病前期回复到正常血糖.目的 评估口服降糖药物逆转糖尿病前期的疗效.方法 在MEDLINE(1950~2011年11月)、EMBASE(1990年~2011年11月)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索引至2011年9月)上进行检索,并手动搜索了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和综述,以找出额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包括了随访12周或更长时间来评估口服降糖药逆转糖尿病前期到正常血糖的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效应模型被用来计算95%可信区间(CI)的比值比(OR).结果 十三项研究(n=11,600人)包括在荟萃分析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前期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增加一倍(OR 2.03. 95%CI 1.54~2.67).在评估各类口服降糖药物时,噻唑烷二酮类(OR 2.33,95%Cl 1.93~2.81)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OR 2.02,95%CI 1.26~3.24)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然而,双胍类(OR 2.04)和磺脲类药物(OR 1.84)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 06和0.39).结论 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治疗中,口服降糖药与安慰剂相比,血糖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增加:只有噻唑烷二酮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统计学上显著增加了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可能.

  • 远隔缺血处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影响因素

    作者:周程辉;李立环

    目的:有关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C)在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的心肌保护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RIC在PCI中心脏作用,并探索其潜在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相应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截止2013年2月)数据库中有关RIC在接受PCI患者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纳入以英文公开发表并报道心脏指标的研究。当存在明显异质性(I2≥48%)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Begg’s检测和Egger’s检测评估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价指标的稳健性。Meta回归和亚组分析用于探寻异质性的来源(显著性水平设为P<0.1)。

  • 含糖饮料饮用量与冠心病及脑卒中风险:前瞻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黄辰;田雨;黄建凤

    目的:综合评价含糖饮料与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关系。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筛选截至2013年2月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的文献应报告不同含糖饮料饮用量发生冠心病和(或)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s)及95%可信区间(CIs)。利用NOS量表评价入选文献质量,Cochrane Q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评价高含糖饮料饮用量组对低含糖饮料饮用量组的冠心病、脑卒中及其亚型的相对发病关系,并利用广义小二乘趋势估计法(GLST)分析含糖饮料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

  • 关于体外循环中佳Hct值的荟萃分析

    作者:周琴

    目的:体外循环(CPB)的开始无疑会导致血液稀释,因此,关于临床中可接受的低安全Hct值,存在很大争议。
      方法:为了探究体外循环过程中佳Hct值,我们筛查了已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完成了此篇关于体外循环中佳Hct的荟萃分析。我们筛查了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egister,WANFANG and CNKI等数据库。所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都根据体外循环中不同的Hct值提供了不同的临床终点数据。如果研究间显示低异质性,我们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反之,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这些纳入文献的质量我们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 多水平模型相关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作者:衡明莉;郝彧;马林茂;陈颖丹;步怀恩;王泓午

    目的 了解多水平模型的研究概况,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方向.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多水平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83-01-01-2016-04-16.用NoteExpress、Excel、SAS等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发表时间、应用学科和是否有基金支持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4069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发表时间始于1983年、未受基金支持的文献较多.结论多水平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多水平模型相关研究需要更多的基金支持.

  • 单因素方差解析及其在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

    作者:朱容蝶;刘万卉;谭德讲

    目的:利用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的实验设计,形成一个通用模板,为读者快速理解和计算方法验证中的精密度、实验室的能力评定标准差、标准物质的协作标定赋值、以及样品均匀性判断中所需的参数提供帮助.方法:建立一个通用的单因素随机效应模型,通过方差解析获得组间均方(MSA)与组内均方(MSE),由这两个参数进一步推导出所需参数的运算公式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确定分析方法精密度的中间精密度或再现性标准差和重复性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分别为(σ)IP、或(σ)Rep=(1/rMSA+(r-1/r)MSE)、(σ)r=Sr=(MSE);在进行实验室能力评定或标准物质标定过程中,样本间标准差是用于判断均匀性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SL=(MSA-MSE/r);实验室能力评定标准差为(σ)PT=(MSA/r);标准物质协作标定中的标准不确定度μ(-x)为μ(-x)=(MSA/cr),置信区间为(x) ±t1-ax-1μ(x)=(x) ±t1-ax-1(MSA/cr).结论: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设计和分析方法,对药品质控实验室评估所用方法的变异、评价产品均匀性和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以及科学评价分析实验室内部人员的检测能力等方面都必不可少.

  • Meta-分析的方法学局限性及其适用领域

    作者:彭晓霞

    人群研究,尤其是临床研究需要重复,但重复研究往往会产生不一致的研究结果,采用系统综述及时综合分析同一问题相关研究便成为循证决策的基础,系统综述中可以对原始研究数据实现统计合并的Meta-分析已在越来越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Meta-分析本身存在局限性,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研究的统计合并,尚存争议.有鉴于此,本文在介绍系统综述步骤和Meta-分析基本原理及统计合并计算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Meta-分析的误差来源,解释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的区别,旨在引导人们客观理解Meta-分析的方法学局限性,审慎使用Meta-分析,在进行临床决策时审慎解读Meta-分析结果,尤其是基于随机效应模型的统计合并.

  • 尿粘糠酸在苯生物监测中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曹叔翘;何小凤;苟路秀;刘淑波

    80年代后期,由于苯与肿瘤发病之间关系的被确认,许多国家将苯的时间 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降至32 mg/m3以下,我国1979年颁布的高容许浓度(MAC )也降 为40 mg/m3。近年来,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学会(ACGIH)又建议将苯的TLV-TWA值 降至0.32 mg/m3[1]。因此,对低浓度苯接触寻求更敏感、特异的生物监测 指标,以反 映苯的内接触剂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国内许多学者各自独立地进行了多个研究,现以Me ta-analysis方法给予定量、合并分析,综合评价研究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近5年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尿粘糠酸在苯生物监测中应用的论文 [2-5]。入选文献要求符合下列条件:(1)研究尿粘糠酸生物监测的原著文献;(2)有作 业环境监测报告;(3)有对照组;(4)报告数据齐全,有均数、标准差、样本量、相关系数等 ;(5)接触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6)资料数据检查无误。  2.统计学处理方法:按文献[6]介绍的方法进行两个均数之差的合并及两个变量相关系数 的合并,并分别进行齐性检验。  二、结果  1.尿酚、粘糠酸测定值Meta分析:综合各项研究,可以认为接触组尿酚(mg/L)比对照组高0. 338~3.710(若尿酚单位为mg/g Cr,则为0.162~2.930)倍标准差;尿粘糠酸(mg/L) 则高0.131~3.177(若尿粘糠酸单位为mg/g Cr,则为0.384~2.786)倍标准差,差 异有显著性(P<0.001),均为随机效应模型,见表1。  2.空气苯浓度(mg/m3)与尿酚、粘糠酸含量相关系数Meta分析:尿粘糠酸含量(mg/L)与空 气苯浓度相关系数的95%可信区间为0.813 5~0.879 7(含量以mg/g Cr计时,为0.859 0~0. 892 1),各研究结果一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尿酚含量与不同空气苯浓度 的相关系数则不一致,高浓度优于低浓度,见表2、表3。

  • 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罗晋甘;林涌钦;王海军;张怡;王俊生;王小强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总结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关系.方法 搜索有关文献,以检查细胞数、染色体畸变细胞数和畸变率为基本数据,根据对研究数据的异质性检验,用率差(RD)作为效应值,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RD合并值为0.006,RD合并值的95% CI为(0.002,0.009),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电离辐射与放射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 危重患者抗菌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或延长滴注时间: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作者:罗勇

    摘译:本研究对入住ICU危重患者使用以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基础的方法行抗菌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或延长静脉滴注时间,并与传统间歇性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进行比较,观察包括病死率在内的各种预后变化。研究者检索Medline、Health Star、EMBASE、Cochrane临床注册试验等多个数据库截至2013年9月前所有相关研究,分别筛选论文,提取有关方法、预后等数据,并对所研究论文进行质量评价,后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初筛出1319篇论文,终13篇( n=782)随机对照研究和13篇( n=2117)队列研究符合入选标准被纳入meta分析。在随机对照研究中危重患者抗菌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或延长静脉滴注时间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传统间歇性静脉滴注抗菌药物(RR 0.68,95%CI 0.49~0.94,P=0.02),入住ICU天数明显缩短(平均-1.5 d,95%CI -2.8~-0.2,P=0.02),但在随机对照研究中两者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RR 0.87,95%CI 0.64~1.19,P=0.38),以上比较的所有论文无明显异质性(I2=0)。若把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合并一起研究,两者病死率比较接近于有统计学意义,危重患者持续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病死率低于传统间歇性静脉滴注抗菌药物(RR 0.83,95%CI 0.69~1.00,P =0.054)。研究者认为当今在抗菌药物耐药性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改变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使用持续静脉滴注抗菌药物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浅谈Meta分析

    作者:苏春娟

    Meta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基本思想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70年代引入到医学领域,80年代后期取得了很大进展,是循征医学大量文献分析的核心方法,几乎成了循征医学的代名词[1].Meta分析的起源可追溯到1904年,英国统计学家基于样本大小对5个估计值进行平均,对英国军事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以检验当时所用的intestinal fever 疫苗与死亡率的相关程度[2].

  • Meta-analysis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杰;刘树贤;刘殿武

    Meta-analysis方法近年国内已逐渐开展应用,本文就其基本概念、应用范围、操作步骤及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作一综述.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meta分析在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的应用

    作者:钱刘兰;陈炳为;姚宁宁;杨建鑫;李杰

    目的 介绍结构方程模型下的meta分析,对多个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以“结构方程模型”、“抑郁”、“社会支持”为主题词,通过文献追溯方法收集5篇相关文献.采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meta分析来研究抑郁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结果 相关系数矩阵下的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x22 =62.3291,P<0.001,可知相关矩阵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获得综合相关矩阵,并根据综合相关矩阵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x2=2.8497,P=0.2405,CFI=0.9976,RMSEA=0.0154,SRMR=0.0206,该结果表明既定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结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meta分析较好地综合多个基于相关系数或协方差矩阵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

  • 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随机效应模型

    作者:单旭征;杨土保

    目的 探讨随机效应模型在分层抽样数据中的应用,分析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通过SAS9.1的Proc MIXED过程拟合随机效应模型.结果 将学校作为随机效应是有意义的(σ2u0=9.36,P=0.01),考虑学校结构的存在时,随机效应模型有改进(χ2=211.70,P<0.0001),性别(b=-1.15)和知识得分(b=1.61)成为学生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随机效应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分层抽样数据,加强艾滋病知识教育及关注男生重点人群有利于有效消除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

  • Meta分析中随机效应模型的Gibbs抽样及其应用

    作者:周旭毓;方积乾

    目的探讨基于分层贝叶斯的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的Gibbs抽样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在分层贝叶斯框架下,推出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参数的完全条件分布.对中国人HBV、HCV及其双重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16个病例-对照研究数据,用二项分布建模,通过拟合三个logistic模型,在WinBUGS软件包上进行Gibbs抽样.结果由Gibbs抽样得到HBV、HCV及其双重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效应合并值、研究间方差等参数的后验均数和95%CI.结论 Gibbs抽样不但能灵活地构造模型对复杂问题进行meta分析,而且当纳入研究中数据极端值较多,经典方法不再适用时,用Gibbs抽样仍然可以方便有效地得到参数的后验分布.

  • 生物进化中序列正向选择位点筛选方法的模拟研究

    作者:许慧琳;张文彤;周琴;杨本付;赵耐青;姜庆五

    目的 探寻生物进化中序列正向选择位点筛选的佳方法.方法 以流感病毒H3亚型HA1序列的进化树分析结果作为产生模拟序列的进化模式,按照不同的进化参数模拟序列数为8、16、32、64、128的样本,分别采用计数模型、固定效应似然比检验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筛选模拟序列的正向选择位点.结果 随着分析序列数的增多、进化强度的增强,三种方法筛选正向选择位点的灵敏度均增高;同序列数、同进化强度的筛选中,计数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的灵敏度显著低于固定效应似然比检验模型;三种模型的运算速度由快至慢分别为计数模型、固定效应似然比检验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结论 对于高进化速度、大序列样本的流感病毒正向选择位点筛选,固定效应模型比其他两类方法更加适宜.

  • 方差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测定的中间精密度

    作者:李黎;吴凡;涂晶;杨邦玲

    目的 利用方差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本实验室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检测过程中变异来源及各种来源变异在总变异中所占比例.方法 将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检测仪器、检测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纳入方差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方差成分分析,并计算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IP)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结果 本实验室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检测过程中,49.20%的变异来源于检测人员因素,其次为检测仪器和检测时间;本实验室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检测IP和ICC分别为2.58%和0.59.结论 在本实验室中,检测人员是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检测主要的变异来源;本实验室凯氏定氮法蛋白质含量检测的变异度较小,检测结果准确度较高;应用方差随机效应模型能有效分析检测过程中的随机影响因素.

  • 统计学方法在几种重要寄生虫病家庭聚集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衡明莉;马林茂;陈颖丹;许隆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同时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小人群单位之一.很多研究均针对家庭展开,寄生虫病研究也不例外.研究家庭聚集性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和G检验等.该文分别介绍了这些统计方法在几种重要寄生虫病家庭聚集性研究中的应用.

  • 应用大似然率及随机效应模型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与照射剂量和疗程的关系

    作者:章真;Helen Liu;Zhongxing Liao;Ritsuko Komaki;James D Cox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疗效差,增加治疗强度如同期放化疗是提高疗效的方法,但毒性反应较大.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的治疗方式中,应用大似然率及随机效应模型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和疗程时间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中的39例病例资料来自于1998年3月-2000年11月间在M.D. Anderson癌症治疗中心进入随机临床Ⅲ期的同期放化疗治疗研究不能手术的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的患者在放疗前均接受顺铂和口服依托泊苷(VP-16)的化疗.放疗方案为每次1.2 Gy,bid,前后野对照治疗至肿瘤剂量达40~50 Gy后,采用避开脊髓的斜野放疗至总剂量69.6 Gy.病例分布为amifostine治疗组,19例;非amifostine治疗组,20例.还原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并计算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治疗开始后每周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程度评估1次,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再随访评估1次.评分的标准是根据美国放射治疗研究组(RTOG)的急性反应的标准.采用了多因素的随机效应模型及大似然率的分析以研究在这39例病例中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和疗程时间因素的关系,并考虑了不同病例个体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在amifostine治疗组有11%(2/19),非amifostine治疗组有30%(6/20)的患者发生Ⅲ度的急性食管炎.在这两组中,急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在开始治疗后第4周(累计剂量为48 Gy)达高峰并呈一稳定状态.随治疗后期剂量的进一步增加,急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性并不明显增加.原因可能是食管粘膜上皮组织的修复和在治疗后的上皮细胞加速再增殖.疗程中的周剂量或累计周剂量要比整个疗程的总剂量更好地预测急性食管炎的发生.结论:肿瘤累积剂量和患者的内在敏感性与Ⅲ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有关.欲将发生急性食管炎的危险性降低至10%以下,需限制第4周的累计剂量在36 Gy以下,或9 Gy/周.这可能为开展IMRT等新技术的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 应用随机效应模型探讨肺癌放化疗中影响食管炎的剂量和容积因素

    作者:章真;LIU Helen;LIAO Zhongxing;Ritsuko KOMAKI;James D COX

    目的: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中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与食管受到的照射剂量和容积关系.方法:62例不能手术的Ⅱ期和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1998年3月至2000年11月间在M.D.Anderson癌症治疗中心进入随机、临床Ⅲ期的同期放化疗治疗研究,比较应用或未用阿米福汀(amifostine)时对食管毒性反应的作用.对其中39例有三维治疗计划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阿米福汀组和非阿米福汀组分别为19和20例.急性食管炎程度的评估为每周1次,在放疗结束后的1个月再随访评估1次.评分的标准根据RTOG急性反应的标准.放疗的方式为1.2 Gy/次,2次/d,前后野对照治疗至40~50 Gy后采用避开脊髓的斜野放疗,至总剂量69.6 Gy/6周.所有的患者在放疗前均接受顺铂和口服依托泊苷(VP-16)的化疗.采用多因素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急性食管炎的评分(严重程度)与不同的剂量容积因素的关系.结果:39例中,阿米福汀组中2例(11%),非阿米福汀组6例(30%)患者发生了Ⅲ度的急性食管炎.Ⅲ度急性食管炎早出现在治疗的第3周末,即累计肿瘤量达36 Gy时.第4周后,呈一平缓的趋势,其发生率并不随以后剂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在所有与Ⅲ度食管炎发生有关的剂量和容积因素中,以累计肿瘤剂量和患者的内在敏感性明显.结论:严重的(Ⅲ度)急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肿瘤累计剂量和患者的内在敏感性有关.由于急性食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与治疗疗程密切相关,因此在预测急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性时,肿瘤累积周剂量尤其是疗程至第4周的肿瘤剂量可能比整个治疗的总剂量更有价值.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